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第1页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第2页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第3页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第1页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第2页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2部分 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2部分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2部分专题02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常见说明方法的辨析
    班刊“美文共享”专栏收录了一篇科普小品文,请你参与“勤思组”的讨论。

    安迪斯晨风
    ①我小的时候住在农村,深谙捉蝉的技巧。大体上有两种法子:一是拿面筋粘,二是到地洞里去捉蝉的幼虫。捉到的蝉不但可以玩,还可以吃。其实,把蝉作为食材并不新奇。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吃蝉了,而且吃的是蝉的成虫。
    ②根据我小时候的经验,吃蝉主要是为了吃背上那一块肉。如果你会烤,吃起来就很鲜嫩。小时候家里买不起肉,夏天就全靠吃蝉解馋啦。
    ③长大后,才慢慢了解到蝉是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已知的有1300多种,我国有150余种,但仍有不少种类没有记录。在我居住的河北平原,平常所见到的蝉都是又黑又大的黑蚱蝉,不过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其他种类的蝉。比如长了两个暗红色复眼,就像得了红眼病的山西姬蝉;又比如非常惹人怜爱的草绿色草蝉;还有蝉家族中的侏儒,叫声比较轻柔的蟪蛄。
    ④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曾经观察过蟪蛄的生活。在他的传世名篇《逍遥游》中有一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认为蟪蛄这种蝉从出生到死亡,只生存了几个月时间,不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这句话暴露了他老人家并不了解蝉的生命变化过程。虽然成年蝉存活的时间一般不足一年,但其实它们才是昆虫界的老寿星!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⑤蝉的幼虫要在地下生活数千个日夜,期间它们都躲在自己挖掘的黑暗洞穴中,直到完全长大的那天,钻出地面后才艰难地脱去幼虫期的外壳。蝉的生存周期3~7年间不等,在绝大多数种类生存时间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昆虫界,蝉已经算是老寿星了。
    ⑥在古人眼中,蝉还是一种神圣的灵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意思是说,蝉的幼虫在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之中,蜕变化为蝉后,飞到高高的树上却只饮露水,可谓出淤泥而不染。
    ⑦三国时期著名的大才子曹植曾经写过一篇《蝉赋》,其中有两句说蝉“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一方面是羡慕蝉能够淡泊名利,独自高歌;另一方面也是慨叹自己在权力斗争中的身不由己。
    ⑧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这样描绘新蝉的志得意满和对未来的渴望:“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蝉的身上,诗人看到的既有身处“高位”时的洁身自好,也有对自己不假借外物的自信。
    ⑨蝉的这些特质正好暗合了中国文化中文人对自己的期许,所以某种意义上,蝉也成了中国文人的一种精神图腾。
    (节选自《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有删改)
    以下是“勤思组”的讨论记录,请你根据文段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李丽:我最喜欢文章的⑥~⑧段,它说明了蝉之所以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图腾,是因为它具有1. 的品质。
    王浩:我也认为⑥~⑧段写得不错,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陈欣:这篇文章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蝉的生存周期3~7年间不等,在绝大多数种类生存时间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昆虫界,蝉已经算是老寿星了。”一句中的“绝大多数”用得好,因为3. 。
    张磊:班刊编辑部在选录文章时误删了以下文字,你们觉得这段文字应该放在文章的哪两个段落之间?为什么?
    据两晋时期的文学家郭璞说,有一种特别巨大的蝉,叫“马蝉”,长得比别的蝉都要大,可以吃。他说的马蝉,就是最常见的黑蚱蝉。《本草品汇精要》引用《尔雅》及其注疏说:“蜩中最大者为马蝉。今夏中所鸣者,比众蝉最大……形大而黑,昔人所啖者。”
    我:应当放在4. ,因为 。
    【答案】 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假借外物的自信(写出其中2点即可) 引资料(作引用), 引用历朝历代与“蝉”相关的古诗文,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绝大多数”表示概数,说明并不是所有昆虫的生存时间都只有半年到一年,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放在第①段与第②段之间, 因为第①段结尾提到人类将蝉作为食材的记录较早,而本段文字主要记述了古人吃蝉的事例。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阅读⑥~⑧段可知,这三段说明了蝉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图腾的原因有三点:
    根据⑥段“蝉的幼虫在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之中,蜕变化为蝉后,飞到高高的树上却只饮露水,可谓出淤泥而不染”可知,蝉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品质;
    根据⑦段“其中有两句说蝉‘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一方面是羡慕蝉能够淡泊名利,独自高歌;另一方面也是慨叹自己在权力斗争中的身不由己”可知,蝉具有淡泊名利的品质;
    根据⑧段“在蝉的身上,诗人看到的既有身处‘高位’时的洁身自好,也有对自己不假借外物的自信”可知,蝉具有洁身自好、不假借外物的自信的品质;据此概括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即可。首先指出说明方法。然后写出作用。结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三国时期著名的大才子曹植曾经写过一篇《蝉赋》,其中有两句说蝉‘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这样描绘新蝉的志得意满和对未来的渴望:‘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分析,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结合语境和引用的作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写出作用。例如:⑥~⑧分别引用历朝历代与“蝉”相关的古诗文说明蝉具有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假借外物的自信的品质,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据此分析填空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绝大多数”是表示限制的,说明大多数的昆虫生存时间只有半年到一年,但并不是所有昆虫的生存时间都只有半年到一年,并不排除有特殊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此填空即可。
    4.本题考查说明内容。误删的文字主要介绍了可以吃的“马蝉”。根据第①段最后一句“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吃蝉了,而且吃的是蝉的成虫”可知提到人类将蝉作为食材的记录较早,与误删内容一致都提到吃蝉,根据第②段最后一句“根据我小时候的经验,吃蝉主要是为了吃背上那一块肉。如果你会烤,吃起来就很鲜嫩”可知提到吃蝉的经验,与误删内容一致都提到吃蝉,所以误删的文字放在第①段与第②段之间。据此填空即可。
    考点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2.请根据选文内容说一说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有哪些?
    3.简要分析选文第①段的作用?
    4.✬写出第⑤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作用。
    5.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几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答案】2.(1)蚊子本身的体重极轻;(2)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3)蚊子身上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3.作者将人和蚊子在雨中漫步的“惬意”和“危险”作比较,提出蚊子“在雨中为什么能够毫发无损”的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引起下文的具体说明。 4.列数字、打比方。列数字,运用“1/50至1/300”等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雨滴击中“空中飞舞”的蚊子时施加给它的力量之小。打比方:把雨滴比作羽毛,形象地说明了蚊子受到的冲击力之小,通俗易懂。 5.“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由于蚊子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接近于原来的速度,但不是原速“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6.B
    【解析】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③段中的“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第④段中的“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第⑦段中的“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提炼即可。
    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的内容可知,文章第①段用“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和“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构成了比较说明,突出说明对象蚊子;又用“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对问题的具体说明。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做假设、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注意要求:说明方法两个,还需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结合“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的内容可知,第⑤段画线句中“1/50至1/300”,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雨滴击中“空中飞舞”的蚊子时施加给它的力量之小。“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则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雨滴比作羽毛,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蚊子受到的冲击力之小。
    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结合⑥段中“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可知,“几乎”在句子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接近于原来的速度,但不是原速。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性。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
    B.从⑤段的“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可知,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是错误的;
    故选B。
    一、(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守好锂资源的安全底线
    ①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超过2000万辆,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5000万辆,这将会对碳酸锂产生巨大需求。从预测来看,2025年我国自产再加上进口,基本上能满足需求。但从2025年到2030年,差距将会拉开,除了我国自己能够供给的,还将有几十万吨的缺口。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个缺口在2030年前后还可能再扩大。2022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284万吨,同比增长约42%。净进口碳酸锂12.57万吨,同比增长约72%,对外依存度超过60%,加之锂的价格猛涨,这种状况值得引起警惕。
    ②如何守好锂矿资源的安全底线?地球上已探明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结合我国实际,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全国锂资源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一直以来,受到提取技术的限制,我国盐湖锂的产量较少,大量依赖进口。伴随着锂资源价格快速上涨,全球主要产锂国逐步收紧出口政策,我国企业海外买锂接连受阻。在此背景下,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对保障我国锂资源的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要继续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强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发展,提高回收率,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保住锂资源供给的安全底线。
    ③保障锂资源需求,要将重点放在锂盐湖上,因为我国与国际相比较有两大不同之处:国外是以盐湖为主来解决锂资源的需求,而我们国内是以锂矿石为主,占84%。国内盐湖锂资源虽然占75%,但是开发的只占16%,大部分还是用矿石。所以,今后我们要逐渐加强对盐湖锂的开发。盐湖的锂资源有三大优势:一是总量大;二是成本低,与加工硬岩以及运输成本相比,盐湖提锂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可以深加工进行综合利用,这是国际趋势;三是环保优势,加工硬岩需要烧,要加酸加碱,最后才能生产出碳酸锂,对环境是有一定破坏的,而盐湖对环境比较友好。
    ④西藏的盐湖跟柴达木盆地的盐湖不一样,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很大,盐滩就很大,盐滩底下有黏土。这种盐田,草场一般在边缘,稀稀拉拉有一点,所以它对生态影响不大。而西藏盐湖比较小,最大的就二三百平方公里,周围都是草场。这样就需要做到“一次提锂”,少做盐田或不做盐田,可以少破坏草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不过现在的技术,可以只用盐卤提锂了,可以提到500毫克每升了。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尽量少破坏草场,对5000多年的盐田来一次革命,解决西藏锂盐湖开发瓶颈。如果技术攻关成功,那么西藏锂盐湖在2025年到2030年间能为国家保障锂资源需求作出更大贡献是非常有希望的。
    (选自《学习时报》2023年11月1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划横线的句子体现了本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B.第④段介绍了西藏盐田的特点及开发的技术要求等。
    C.本文介绍了我国锂资源的供给现状及盐湖锂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D.本文综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据预测,从2025年到2030年,我国将有几十万吨的碳酸锂的缺口。
    B.地球上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我国的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70%以上。
    C.国外以盐湖为主解决锂资源的需求,国内以进口锂矿石解决锂资源的需求。
    D.推进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解决了西藏锂盐湖的开发瓶颈。
    3.对保障我国锂资源安全,你有何建议?请根据文本内容,结合当前形势,简要谈谈。
    【答案】1.B 2.A 3.①广泛开源,加大锂资源勘察力度,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
    ②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③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④强化政策引领,加强理论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
    ⑤规范锂电池回收,建设绿色城市矿山。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B.有误,结合第④段“而西藏盐湖比较小,最大的就二三百平方公里,周围都是草场”可知,介绍了西藏盐湖的特点,再结合第④段“不过现在的技术,可以只用盐卤提锂了,可以提到500毫克每升了。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尽量少破坏草场,对5000多年的盐田来一次革命,解决西藏锂盐湖开发瓶颈”可知,提到了西藏盐湖的开发的技术要求,第④段中并未提及“盐田”;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B.结合第②段“地球上已探明的锂资源中有超过60%蕴藏在盐湖中,结合我国实际,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全国锂资源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可知,“地球上的锂资源中”说法不严谨,应是“已探明的”,“我国的盐湖锂资源更是占到70%以上”说法不准确,应是占到“我国锂资源的70%以上”;
    C.结合第③段“国外是以盐湖为主来解决锂资源的需求,而我们国内是以锂矿石为主,占84%”可知,“国内以进口锂矿石解决锂资源的需求”中“进口锂矿石”说法不准确,不只是“进口锂矿石”;
    D.结合第④段“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尽量少破坏草场,对5000多年的盐田来一次革命,解决西藏锂盐湖开发瓶颈。如果技术攻关成功,那么西藏锂盐湖在2025年到2030年间能为国家保障锂资源需求作出更大贡献是非常有希望的”可知,技术还在攻关阶段,“解决了”说法错误;
    故选A。
    3.本题考查提建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实际来谈。
    结合第②段“在此背景下,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对保障我国锂资源的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提建议:广泛开源,加大锂资源勘察力度,加大国内盐湖的开发:
    结合第②段“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要继续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提建议: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结合第②段“同时,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强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发展”可提建议: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研发,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结合结合第④段“不过现在的技术,可以只用盐卤提锂了,可以提到500毫克每升了。所以我们要加强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创新,重视超前提锂、盐卤提锂等技术的推进”和实际可知,所有的措施都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正确引领下才可以实施,因此可提建议:强化政策引领;加强理论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
    结合第②段“提高回收率,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保住锂资源供给的安全底线”可提建议:规范锂电池回收,建设绿色城市矿山。
    二、(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揭秘膨化食品“不健康”的真相》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揭秘膨化食品“不健康”的真相
    ①膨化食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并迅速风靡欧洲各国,后传至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口感酥脆,咀嚼起来“咔哧”作响,味道或香甜、或咸香、或香辣,令众多消费者追捧的爆米花、薯片、果蔬片等膨化食品,是以谷类、薯类、豆类、果蔬类或者坚果籽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国外又称其为挤压食品、喷爆、轻便食品等。其实,膨化工艺是为粗粮提供的一种很好的物理加工方式,不仅能改变原粮的外形,又能提高原粮的口感,让人们在食用时,不会像食用原粮那样难以下咽。而且经膨化工艺制成的食品具有不易回生、营养成分损失少、易被消化吸收等优点。可是在崇尚健康饮食的今天,花样百出的膨化食品虽然可口,但一直被贴着“不健康零食”标签,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②首先,膨化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能量与四大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是强制要求标出的项目,几乎全部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会导致血栓、引发冠心病、肥胖、影响记忆力的不健康脂肪,是人体健康的无形杀手。
    ③其次,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以鲜虾条的蛋白质为例,吃30克虾条会摄入2.1克蛋白质,占人体全天所需蛋白质总量的4﹪。鲜虾条和芝士味玉米片的营养成分含量是以“份”来标示的(一份大小可根据食品的特点或推荐量规定),按照鲜虾条净含量80克、芝士味玉米片净含量140克,我们可以计算出吃一袋膨化食品所获取的营养素占人体全天所需营养的百分比。由膨化食品营养参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吃下一袋鲜虾条或一袋芝士味玉米片,人体所摄入的能量(进入人体转化为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盐的主要元素)接近甚至超过一顿正餐。为了保证口味香浓,膨化食品中必须添加大量的油和盐,再加上原料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也就导致了膨化食品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
    ④另外,从配料表中我们得知,导致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单硬脂酸甘油酯如果被长期食用,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曾经有些含铝元素的膨化剂也是导致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儿童摄入过多铝元素会导致神经系统被侵害,进而影响智力发育。现在,含铝元素的膨松剂已经被禁用,但膨化食品中依然被检测出含有微量铝元素,其可能的来源包括储存原料的容器、加工设备的输送管道、包装袋等。但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膨化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如果能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就是安全的。
    ⑤最后,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因此,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做到良好的膳食搭配,坚持每日饮食均衡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4.文章的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5.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7.小明同学特别喜欢吃膨化食品,为了他的健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劝说他。
    【答案】4.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5.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举了鲜虾条的蛋白质的例子和具体数字,准确有力的说明了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 6.不能删去,“几乎”起限制作用,说明大部分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去掉以后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7.示例:小明,膨化食品是不健康的零食。因为膨化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含有反式脂肪酸;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膨化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所以,我们应该少吃或不吃膨化食品。
    【解析】4.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运用某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
    文章的开头段从膨化食品流行说起,介绍了膨化食品的特点后,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运用问句的形式,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迫切知道为什么人们认为膨化食品是“不健康”。据此概括作答。
    5.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以鲜虾条的蛋白质为例,吃30克虾条会摄入2.1克蛋白质,占人体全天所需蛋白质总量的4﹪”,列举了鲜虾条的蛋白质的具体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同时还列举了“30克”“2.1克”“4﹪”等具体的数字,又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这一中心内容,使说明的内容更易理解。
    6.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第②段“几乎全部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中的加点词语“几乎”,是从程度和范围上加以限制,“绝大部分”的意思,说明绝大部分膨化食品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若去掉,就变成所有的膨化食品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语言过于绝对,与客观事实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是不删去的。
    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表达能力。
    本题可依据文章第②段“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会导致血栓、引发冠心病、肥胖、影响记忆力的不健康脂肪,是人体健康的无形杀手”,第③段“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第④段“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单硬脂酸甘油酯如果被长期食用,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第⑤段“最后,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这些内容,从膨化食品的危害角度对小明同学进行劝说即可。
    一、(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阅读《宋朝不流行减肥》,回答各题。
    宋朝不流行减肥
    ①宋朝人其实并不怎么懂养生,至少在饮食上不算懂。现在讲究“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尽量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宋朝人则习惯于“早上少吃、中午不吃、晚上多吃”,有条件吃肉的时候就多吃,尤其喜欢吃肥肉。
    ②大家都知道司马光吧?他经常劝他哥哥司马旦多吃肉,特别是晚上那顿。要是司马旦晚上没有吃肉,司马光一定会关切地问:“得无饥乎?”吃这么少,半夜挨饿怎么办?那时候他哥司马旦已经八十岁,多吃肉是很容易中风的。但是司马光不懂,他只懂得孝悌,还非常天真地认为,只有让哥哥多吃肉才符合孝悌的标准。
    ③宋朝人也不注意锻炼。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在绍兴闲居,早上起来先喝一大碗粥,喝完粥不去晨练,而是睡一个回笼觉。他认为“粥后就枕,则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乐也”,岂不知这样最不利于消化。唐末道士吕洞宾的生活习惯可能也跟陆游差不多,因为他写过两句诗:“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晚上吃过饭就上床,却不懂得“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不懂养生不懂锻炼的家伙却很长寿,吕洞宾活多大年纪我不知道,陆游可是活到了八十多岁,对吧?不过我敢断言陆游的体型肯定谈不上健美,胖瘦且不论,大肚腩应该少不了的。宋朝刘履中《田畯醉归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中人物无论老少,均有明显的大肚腩。
    ④男人长肚子,颇为现代女生所不喜,好在宋朝人的审美跟今天不一样。我看过不少宋朝人物画,画中男子无论贵贱,一律长着大肚腩。可见,当时男性不流行减肥,以大肚腩为美。
    ⑤《宋史·夏国上》记载,宋太祖攻打北汉,西夏首领李彝兴出兵帮忙,并派遣使者送来三百匹骏马。宋太祖很高兴,想回赠一条玉带,向西夏使臣打听:“汝帅腹围几何?”你们元帅腰围多少?使臣说:“彝兴腰腹甚大。”俺家元帅李彝兴身材魁梧,腰很粗,肚子很大。太祖赞叹道:“汝帅真福人也!”你们元帅真是有福之人啊!
    ⑥由此可见,宋朝是胖子称王的时代,肚腩越大,越受人羡慕。
    1.为什么说“宋朝是胖子称王的时代”?
    2.请写出第③段加点词语“这样”所指代的内容?
    3.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他写过两句诗:“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2)宋朝刘履中《田畯醉归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中人物无论老少,均有明显的大肚腩。( )
    4.下列各项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司马光和陆游的例子,都在说明宋朝人其实并不怎么懂养生,至少在饮食上不算懂。
    B.陆游活到八十多岁是因为不懂养生,不懂锻炼。
    C.“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意思是饭后注意锻炼,能让人长寿。
    D.第⑤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目的是说明西夏首领李彝兴腰很粗。
    【答案】1.(1)宋朝人其实并不怎么懂养生,至少在饮食上不算懂,尤其喜欢吃肥肉。(2)宋朝人也不注意锻炼。(3)当时男性不流行减肥,以大肚腩为美。 2.早上起来先喝一大碗粥,喝完粥不去晨练,而是睡一个回笼觉。 3. 引用 举例子 4.C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章内容第①段“宋朝人其实并不怎么懂养生,至少在饮食上不算懂。现在讲究‘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尽量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宋朝人则习惯于‘早上少吃、中午不吃、晚上多吃’,有条件吃肉的时候就多吃,尤其喜欢吃肥肉。”可知,宋朝人在饮食上并不注重养生,反而偏好高热量食物,尤其是肥肉,这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文章内容第③段“宋朝人也不注意锻炼”可知,宋朝人缺乏锻炼,这同样不利于保持健康的体型。
    根据文章内容第④段“男人长肚子,颇为现代女生所不喜,好在宋朝人的审美跟今天不一样。我看过不少宋朝人物画,画中男子无论贵贱,一律长着大肚腩。可见,当时男性不流行减肥,以大肚腩为美”可知,在宋朝时期,男性的审美观念是以大肚腩为美,并不流行减肥。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由第③段中“宋朝人也不注意锻炼。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在绍兴闲居,早上起来先喝一大碗粥,喝完粥不去晨练,而是睡一个回笼觉。他认为‘粥后就枕,则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乐也’,岂不知这样最不利于消化”可是,加点词语“这样”所指代的内容是前文中提到的陆游早上喝完粥后直接睡回笼觉的习惯。这种习惯最不利于消化,因为饭后应该适当活动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不是立即躺下休息。因此,“这样”指代的是陆游喝完粥后不去晨练,而是直接睡回笼觉的行为。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1)句子“他写过两句诗:‘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中,作者引用了唐末道士吕洞宾的诗句来直接描述其生活习惯,直接引用了诗句,说明了宋朝人也不注意锻炼的情况,因此,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引用(或“引资料”)。
    (2)句子“宋朝刘履中《田畯醉归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中人物无论老少,均有明显的大肚腩”中,作者提到了具体的画作《田畯醉归图》以及画作中人物的特征,并明确指出了画作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用这幅画作中宋朝人大肚腩的形象来说明宋朝人也不注意锻炼的情况,这种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这个选项的表述并不完全准确。根据文章第③段提到“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在绍兴闲居,早上起来先喝一大碗粥,喝完粥不去晨练,而是睡一个回笼觉”可知,虽然文章确实列举了司马光和陆游的例子来说明宋朝人的饮食习惯,但陆游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宋朝人不注意锻炼,而非仅为了证明他们不懂养生;
    B.这个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文章的主旨。根据文章第③段中提到“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不懂养生不懂锻炼的家伙却很长寿,吕洞宾活多大年纪我不知道,陆游可是活到了八十多岁,对吧”可知,文章并没有直接说明陆游长寿是因为不懂养生和锻炼,而是提出了一个疑问和推测;
    C.这个选项是正确的。由文章第③段“岂不知这样最不利于消化”“晚上吃过饭就上床,却不懂得‘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可知,该句用来与陆游和吕洞宾的生活习惯形成对比,说明饭后注意锻炼是有益健康的;
    D.这个选项的解读不准确。根据文章在第⑥段提到“由此可见,宋朝是胖子称王的时代,肚腩越大,越受人羡慕”可知,第⑤段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宋朝人的审美观念,即他们认为大肚腩是有福气的象征,而非仅仅为了说明李彝兴的腰很粗;
    故选C。
    二、(2024·甘肃天水·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
    ①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袭击、海盗、走私以及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因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睛”和“耳朵”。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②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每分钟可处理2000条信息,每2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另外,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③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它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员综合主动成像声呐和被动声呐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性质。
    ④在所有的海岸线海空监视系统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海军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是美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负责操纵的,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整个系统可监视4800公里海岸线,监视范围从海岸线向外延伸达1600公里。
    ⑤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监测海岸线的一个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与数字通信基本功能可以有机结合,通过装配在舰船上的用户终端为舰船导航。同时利用系统特殊的定位体制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传送至指挥所。通过完成移动目标的动态可视化显示以及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达到有效地确定非法目标位置的目的。
    5.陆地海岸监视系统包括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6.通读全文,看看第②段与第③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7.第⑤段中加点的“有效地”能否去掉,为什么?
    8.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
    9.高科技的发展在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少于两个)。
    【答案】5.①海岸监视雷达,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目标。②自动识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③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 6.不能。因为②段到③段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7.不能,“有效地”一词在文中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了卫星定位系统在确定非法目标位置上的实际效果和作用,去掉后表达效果减弱,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8.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岸监视雷达远距离监视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能举出两个事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②段“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概括可得:海岸监视雷达,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目标;
    根据②段“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统”“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概括可得:自动识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
    结合②段“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概括可得: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
    6.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
    结合第②段“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可知,第②段讲的是“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
    结合第③段“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它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员综合主动成像声呐和被动声呐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性质”可知,第③段讲的是“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由“最重要”“还需要”这两个词可知,这两段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海岸监视系统,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首先明确:不能去掉。“有效地”一词在文中起到了强调作用,结合第⑤段“通过完成移动目标的动态可视化显示以及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达到有效地确定非法目标位置的目的”可知,“有效地”一词突出了卫星定位系统在确定非法目标位置上的实际效果和作用。如果去掉“有效地”,只是简单地说能确定非法目标位置,与事实不符,因此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结合“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可知,这是个具体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5.5米~7.5米”“78米”这是具体数字,可见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句话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海岸监视雷达在海岸监视系统中的优越性,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9.本题考查主观表达。开放性试题,围绕高科技与我们的生活,举出两个实例,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人工合成胰岛素、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的突破,为人类攻克各种疑难杂症树立了信心;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实现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手机、电脑上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
    三、(2024·云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共品书香画境
    高敬
    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自古以来,许多书画家不仅爱读书,也热衷表现书斋的氛围、读书的乐趣。
    ②“阅读”作为一种绘画意象,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在画像石、画像砖上。随着科举制度兴起,古代社会读书氛围日益浓厚,读书主题绘画创作进一步拓展,历代画家通过多维视角表达读书人心怀天下、修齐治平的远大志向,倾诉感悟生命、隐逸超然的天地情怀。
    ③读书之道,在于立志修身。通过对阅读环境的细致刻画,烘托读书理想,是古代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方式。历代读书人或高居庙堂、经纬天下,或隐于山林、体悟自然,或探幽入微、明心见性,无论身处何地,建构一个理想书斋都成为安顿心灵的首选。这块放飞心灵的自由天地,逐渐凝结为重要文化符号,图绘书斋的作品在画史上比比皆是。比如,元代画家王蒙中年时期尤其爱作“隐居读书”类绘画,其《春山读书图》便表现了春日士人在山中静坐读书的情景。画面上山峰高耸,山下松树繁茂,数楹茅屋隐于其中,一人在屋中读书,一人在水榭中望景乱憩息,乐读之情满溢画面。明代沈周《山居读书图》、项圣谟《秋林读书图》等,也都以山水寄怀,在描绘文人雅士勤学苦读的同时,也营造了沟通现实与理想的艺术秘境,传递书香情怀。不论是山林间阅读,还是渔舟、江亭中摔卷,对不同读书环境的营构,体现了古人对阅读的重视和身心的寄托。
    ④读书崇尚学思并重、知行合一。传世画作中,像清代胡锡珪的《二乔观兵书图》等,通过对读书者的情态、阅读书目或类别等细节描绘,展现了这一理念。除此之外,表现最多的是“读易图”,如宋代刘松年(传)《秋窗读易图》、明代陈铎《水阅读易图》、清代吴历《溪阁读易图》等。为何“读易图”大量出现在画作命名中?《易经》不仅蕴含着浩瀚的知识和智慧,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源头。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首位就是“气韵生动”。气韵并举、笔墨并重的中国画法则,大部分来自易象原理的启示,将自然中的山石、树木、行云、流水等形象表现得神气十足。书香与画境相生,既表达哲思,又丰富画面审美。
    ⑤以文会友的雅集,既是古人重要的文化生活,也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唐代间立本《十八学士图》、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北宋赵信《文会图》等,都生动展现了历代文人雅集活动。在《文苑图》中,唐代诗人王昌龄在江宁琉璃堂与诗友雅集的场景,成为观众了解古人生活的窗口。画面中,左侧较矮的石台上并坐两文士,共展卷阅读:其他文士或静听他人言谈,或持书若有所思,他们思想的碰撞引人遐想。这些文人雅集图,深入表现了中华文化崇文重教的传统。
    ⑥艺术滋养人生,阅读改变世界,求索推动发展。品味传统读书题材画作,既可回望书香传世的悠久文脉,感悟历代先贤的心灵世界,更能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文脉密码”通过艺术之境代代传承,让中华人文之光照亮前行的路。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4月21日,有改动)
    10.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读书主题绘画创作: ;通过对读书者的情态、阅读书目或类别等细节描绘展现了“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理念; 。
    11.文段③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2.文段⑤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结合文段内容分析。
    【答案】10. 通过对阅读环境的细致刻画,烘托读书理想。 以文会友的雅集。 1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元代画家王蒙《春山读书图》表现春日士人在山中静坐读书情景的例子,说明了“通过对阅读环境的细致刻画,烘托读书理想,是古代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12.逻辑顺序,首先概括性地说明“文人雅集也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然后举了唐代阎立本《十八学士图》、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北宋赵佶《文会图》等绘画作品的例子,最后以《文苑图》具体说明以文会友的雅集。
    【解析】10.本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
    读书主题绘画创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文章第③段“读书之道,在于立志修身。通过对阅读环境的细致刻画,烘托读书理想,是古代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方式……”可以提炼出:通过对阅读环境的细致刻画,烘托读书理想;
    第④段“读书崇尚学思并重、知行合一。传世画作中,像清代胡锡珪的《二乔观兵书图》等,通过对读书者的情态、阅读书目或类别等细节描绘,展现了这一理念”对应了:通过对读书者的情态、阅读书目或类别等细节描绘展现了“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理念;
    由第⑤段“以文会友的雅集,既是古人重要的文化生活,也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可以提炼出:以文会友的雅集。
    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③段中划线句“比如,元代画家王蒙中年时期尤其爱作‘隐居读书’类绘画,其《春山读书图》便表现了春日士人在山中静坐读书的情景。画面上山峰高耸,山下松树繁茂,数楹茅屋隐于其中,一人在屋中读书,一人在水榭中望景乱憩息,乐读之情满溢画面”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元代画家王蒙在《春山读书图》中用山峰高耸,山下松树繁茂,数楹茅屋隐于其中,一人在屋中读书,一人在水榭中望景乱憩息的画面表现其尤爱作“隐居读书”类绘画的例子,说明了“通过对阅读环境的细致刻画,烘托读书理想,是古代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方式。”
    1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文章第⑤段开头“以文会友的雅集,既是古人重要的文化生活,也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首先概括性地说明“文人雅集也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接着“唐代间立本《十八学士图》、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北宋赵信《文会图》等,都生动展现了历代文人雅集活动……”举了唐代阎立本《十八学士图》、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北宋赵佶《文会图》等绘画作品的例子加以说明,最后“在《文苑图》中,唐代诗人王昌龄在江宁琉璃堂与诗友雅集的场景,成为观众了解古人生活的窗口。画面中……这些文人雅集图,深入表现了中华文化崇文重教的传统”以《文苑图》为例具体说明以文会友的雅集。由此可知,本段采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说明了文人雅集也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

    相关试卷

    第2部分 专题0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2部分 专题0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2部分专题0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2部分专题0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3讲 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33讲 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33讲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33讲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3讲 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33讲 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33讲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33讲说明方法及作用练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