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第1部分 专题07:记叙文阅读之写作特色(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第1部分 专题07:记叙文阅读之写作特色(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部分专题07记叙文阅读之写作特色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1部分专题07记叙文阅读之写作特色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写作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简要地说,就是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就一篇文章而言,写作特色就是区别于其他文章而具有极强辨识度的独特写作手法和叙述风格。结构上,可以是文章的用词、句式、谋篇布局、伏笔照应、情节设定;内容上可以是修辞描写、角度观点、立意主旨。写作特色,使文章更加别具一格、更加吸引人、也更加有感染力。
【考查重点】
1.表现手法
2.表达方式
3.描写方法
【主要题型】
分析写作特色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
1、梳理文中所使用的材料,简要分析文章选材的特点。
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3、作者在本文中记叙了很多事,它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答。
4、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5、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并结合有关内容加以赏析。
6、文章语言体现了清新、细腻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7、就本文语言的一种显著特点及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命题趋势】
(1)正确理解文章。应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去归纳与分析。
(2)突出主要方面。分析写作特点首先是归纳写作特点,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多层次,甚至跳出文本与同题材、同体裁、同类型的其他文章相比较来归纳,但绝不等于面面俱到、不分巨细罗列,应突出重点,突出“特”点。
(3)分析不能“单打一”。写作特点总要服从于、服务于文章题旨,因此,归纳和分析写作特点,不能离开对题旨表达的作用和效果,就写法论写法。要结合文章实际,有观点、有例证地分析写作特点。
【备考策略】
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考点1.从文章的形式分析
1、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
不同的文体和不同内容的文章,有不同的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包括遣词造句、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全篇的语言风格。语言运用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形象化、个性化方面,还体现在语言的洗练、生动、准确、含蓄、质朴、幽默诸方面,体现在语言丰富的语体色彩和情感色彩方面,乃至体现在文章关键处动词、形容词的妥帖应用方面。只有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对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主旨、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启人深思的语言以及多变的句式,细细品味,具体分析,才能准确把握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答题思路:
①看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等。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
②看句式:看是否有长短句、整散句、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③看词语运用:看词语感情色彩是否鲜明,是褒义还是贬义,有没有运用反语;看叠词、副词、动词、形容词等是否有特色。
④看语言特色:看语言是否具有地域特色(方言)、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等。
⑤看语言风格:朴素平实、清新雅致、委婉含蓄、幽默风趣、辛辣犀利、文采斐然、豪放等。
⑥看语体色彩:口语——通俗易懂、亲切、有地方色彩;书面语——庄重、典雅。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看它是采取叙述、描写,还是采取议论、抒情的方式来写作。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直接表达出来。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和刻画,使之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描写往往和叙述结合起来使用,写人的文章,很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注意周围环境的描写。抒情就是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抒发爱憎、好恶的感情。议论就是讲道理,作者往往是通过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这四种表达方法也常常是在文中综合运用的。
3、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
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线索设置、顺序安排、过渡照应、伏笔、详略、悬念等方面。
线索,是组织材料时,将各色各样的、零散的材料用一根“线”串联起来,使文章显得有条理的一种方法。线索可以用时间、空间、具体物品的方式出现。
4.从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析
文章的结构完整,要求材料安排得合理,使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这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叙述顺序上。
(1)顺叙。就是安时间的先后和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2)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发生的某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叙述。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穿插一段写中心事件相关的事情,然后再转入顺叙。
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表现手法包括铺垫烘托、对比、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人称运用、渲染烘托、悬念巧合等。
【例题剖析】
【例1】(2024·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澄河边上
①这是1947年的夏天。解放军以少数部队插入敌后,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计划,现在进行战略性军事转移。敌人趁机前阻后追,十分疯狂。
②周玉兆带着20多名掉在后面的伤、病、体弱的同志,临近黄昏时,艰难地到达了澄河边。雨没有停,风也没有息,澄河浊流滚滚,河水猛涨。没有桥,也没有渡船。
③“会水的同志站出来,一人带一个,过河。”周玉兆大声地说着。“我!”“我!”“我!”战士们对着大河,向着暴风雨宣战了。战士小余挽着一个不会水的同志率先下河,没游多远,就被水直冲下去。小余一边挣扎,一边对岸上喊:“过不去啦,水还在涨!”直到天擦黑儿,小余和那个同志才水淋淋地回来。其他渡河的同志也陆续回来了,一个人也没渡过去。
④雨终于停了,风也小了些。周玉兆让其他同志留在河边休息,自己带着小余去附近村子打听哪里有浅滩。
⑤远处炮声隆隆,田野里显得格外安静,月亮从云里探出头来,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柔和。他们在不远的一片瓜地前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打量了他们一下,说:“同志,你们要过河是不是?”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情况说了一遍。老人听后,想了一会儿,说:“乡亲们都往山里撤了,我也正要走呢。不过,不怕,河水再大,也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说着,带他们进了看瓜的草屋,点起火,让他们烤衣服、煮地瓜吃,又急忙去把留在河边的同志们叫来。安排完,老人便不见了。
⑥月亮已悬在当空,屋外场地上,一片银白的月色,一切是那么宁静、美好。远处的枪声像炒豆似的,在这静夜里格外清楚,好像又近了许多。周玉兆靠着门框坐着,转头对身边的小余说:“明天,敌人会站在这里。”停了一下,又说:“要是留在这里打游击,你怕不怕?”“不怕,和你一起,我什么也不怕。”小余坚定地回答。周玉兆拍了拍小余,说:“应该说,和老百姓在一起,我们什么也不怕。”
⑦河堤那边传来了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儿,便和小余起身向河边走去。到了河边,他们看见老人正在河堤上掘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正通向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大爷这是要放水帮他们过河。他一步抢过去夺下锄头,说:“大爷,我们就是死,也不能祸害老百姓!”老人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儿口子,水有了出处,人在河里蹚水走也能过去了。”“不行!”周玉兆坚定地说:“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老人叹了口气,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过了一会儿,说:“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再去想想办法。”
⑧月亮偏西了,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老人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扁担。草屋里的同志们也来了。
⑨“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长眉毛一耸一耸的,“他们正往山里跑,恰巧就跑进了我张的网里了。”那两位被叫作“水鳗”的老乡笑呵呵地跟大家打了招呼,立即和老人一起动手绑扎扁担。老人一边扎扁担,一边向周玉兆挤了挤眼睛,说:“同志,你看,澄河是咱们老百姓的,不怕它再蛮,到底还得听咱指挥。”一会儿又说:“同志,过了河,你们尽管大摇大摆地走好了。敌人来了,就让他们来试试,看咱澄河对他们客气不客气!”
⑩天快亮了,两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扎好了。老人送到水边,刚才那副高兴样子,忽然又不见了,神情变得很严峻,说:“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同志们过河去,他俩水性极好,保证没问题。记住我们澄河,明年我老头子还是种瓜,等同志们来吃。”
⑪第一只筏子在会水的同志和一个老乡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越过了河心,向对岸靠近。第二只筏子也下水了。周玉兆望着河堤上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
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茹志鹃《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1.为了让战士们能渡过澄河,周玉兆和老人分别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小说第⑨段是怎样表现老人找到过河办法后的高兴心情的?请简要分析。
3.作者在小说中多次把月亮和枪炮声放在一起写,有什么用意?请答出一点用意并简要分析。
4.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请简述两点理由。
A.青青的天,蓝蓝的水,澄河在奔腾,它带着人民的希望、战士的誓言,流到远远的地方,然后深深地渗透在土地里……
B.战士们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身影,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
考点2.从文章的内容角度分析
从立意的角度分析
立意也就是文章的主旨、主题,它是统帅文章的“纲”。好的立意要求正确、深刻、新颖,这样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引起人们的思索。
2、从选材和剪裁的角度分析
从选材的原则看,材料既要围绕中心,又要突出典型。从剪裁的原则看,主次的安排详略的处置得当,有利于突出中心。
3、分析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标题能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能发人深省,引导读者理解主题。好的标题确切鲜明,富有吸引力,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急欲下读”的强烈愿望。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形式及作用。
【例题剖析】
【例1】(2024·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草茎上的流年
①草尖拱出地面,旋转着嫩绿的茎叶,它缓缓地爬上我的脚背,沿脚踝绕上腿肚,呼啦啦覆盖了我的腰身,俨然绿色的河在我的身上倒流。
②家乡人把狗尾巴草叫咪咪猫。狗尾巴和猫咪的共同点,大概是身上都毛茸茸的,依此给一种穗子上布满绒毛的小草冠名,贴切又亲切。
③我用咪咪猫编兔子的本事,最先是和我二姐学的。编兔子不难,比和她下跳棋容易多了。和她下棋,我总是输,而编兔子,是不分输赢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比她编得好看。
④在我学会编草兔子不久,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她揪下一根咪咪猫,掐断细长的穗柄,将穗柄那端朝着天空,放进她握起来的拳头里。只见她的拳头一松一紧,一紧一松,随着她的口令,咪咪猫听懂话似的从她的手心里往外攀爬,一厘厘露出头和腰身来。二姐一边动作,一边口里念念有词,像是给手心里的咪咪猫施展魔法: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树,逮雀雀。逮了雀雀喂老猫,扑棱扑棱飞完了。在她叽里咕噜说完最后三个字“飞完了”时,原本待在她手心里的咪咪猫,果真踩着节点爬了出来,一下子没了踪影。
⑤之后,有狗尾巴草的地方,随时放飞猫咪,也放飞烦恼焦虑,放飞我们对未来的期盼……
⑥今年秋天,返回故乡途中,忽见路边长满了咪咪猫。我弯腰揪下两根,一根递给二姐。二姐一愣,随即掐掉长柄,把咪咪猫握在手心里,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
⑦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
1.作者在选文第②段中提到,咪咪猫“亲近而贴切”,亲近的原因是 ,贴切的原因是 。
2.分析第⑤段三个“放飞”的语言表现力。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童年之我”的叙述,语言生动,目的是为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B.“成年之我”的叙述,突出了我百感交集之后的沧桑。
C.作者用童年视角记叙时表达的感情和童年的感情不同。
D.用不同的叙述和选材变化,可以来反应层次的变化,使文章层次丰富。
4.✬作者对咪咪猫的选材和组材,经过流年经历,表达了作者不同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
一、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一、(2024·浙江台州·三模)阅读小小说,完成任务。
画医
白秋
①北海市博物馆有三大镇馆之宝,其中一件就是郑板桥的《竹石图》。奇怪的是,这里有一模一样的两幅,品相毫厘不差,任谁也辨不出真假,成为当地一大奇闻。
②作为小城跑文化圈的“名记”,我想弄个端详,高人指点,这得找“画医”。没人知道,画医从何时起干这一行当,但就他能让霉烂蠹蚀的古旧书画“妙手回春”,被誉为远近闻名的画医,那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人,不含糊。
③初见画医,就觉得他有故事。一袭泛白蓝布大褂从头罩到脚,花白头发像个鸟巢,杂乱无章堆在肩上,黝黑脸上只有一对黑多白少的眼珠活力四射。本身就像个文物,再加上老人双手捧着一张破旧不堪的年画,纸张已经泛黄,边角破碎凋零,顿觉时空倒退了四五个世纪。
④这张年画是一张扑灰①样稿,比我爷爷的年龄还要大,估计是清末民初的作品。要想它恢复原样,起码需要一个月的工夫。A.画医用手小心翼翼地指点着每一点酥脆的画芯,像触摸刚刚出生的婴儿般,满眼欢喜。
⑤B.他先在桌面上喷上了一层水,接着将一层薄塑料抚平铺上,然后将破损的年画翻盖在上面,毛笔沾水抚平褶皱的地方。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浑然没有把我这个名记放到眼里,只管絮叨捯饬。
⑥“老先生,我这次是为了博物馆那两幅一模一样《竹石图》来的,您能给我介绍一下它们的由来吗?”
⑦看来我不点明话题,还不知道他啰唆到什么时候。
⑧“哦,慢待客人了。对不起,对不起。”画医这才醒过神来。
⑨“那两幅画都是真的。”
⑩“怎么可能?凭我的经验,成名画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万分珍惜自己的名誉。郑板桥什么人物,他能跟现代某些画师一样,搞些大同小异的作品胡弄人?”
⑪画医听说,半天不语。“信不信由你。”他眼睛白眼球渐渐泛多,嘴角一斜,抛出了一番话,让我大开眼界。
⑫“那年,新博物馆长刚上任,从库房里发现了这宝贝,拿来让我看。我研究了半年,断定这是一个年代的作品,是后来人进行揭裱的结果。”
⑬“揭裱,懂吗?就是把一幅老画重新装裱一下。运气好,可以把一个原件裱成两幅作品。以前,有一种‘夹皮宣’,分为二层夹、三层夹,吸水性、平整性特别好。它能够分开,揭开后,每一层都能显现原作面貌,只是颜色略有区别,加笔一描就完全一样了。”
⑭“这两幅因为年代太久,一般人分辨不出前后,也无论真假了。不幸中万幸,两幅作品凑在一起了,若不然,还不知要制造出多少冤假错案。”
⑮“真的,还真有这种情况?”
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前段时间,听说他们还进行了碳十四验证,也没有异议。”画医很得意,话语自然多了起来。
⑰“我原先也不是靠修复字画混饭吃的。我们上去几代人,都是做扑灰年画生意,我一心将这门手艺传下去。只是看见那么多祖辈上传下来的好东西破损严重,毁了觉得可惜,这才试着修复。不知不觉,找到诀窍的。”
⑱“时代不同了,现在没有几个人喜欢扑灰年画,反而愿意收藏古董,修复旧画。真没想到,这买卖反而好起来了。这不,我儿子也跟着我学医画,当画医了。”老人愉悦心态一览无余。
⑲“您天天鼓捣这个玩意儿,就没跟着前人学学,在揭裱上做文章。像那《竹石图》一样,给自己留下一点好东西?”我灵光一闪,没忍住,把自己的坏心眼给透了出来。
⑳老人脸色陡变。“你这像话嘛!人,要讲良心。医画,先要医心。我看你也需要治一治了。大半辈子了,这种事我从来就没干过。你一个小青年,一霎工夫就想这么多。你走吧,我不欢迎你。”
㉑“别别别,老人家,我也就是说说而已,您别上火。”我赶紧打哈哈,希望能把他的火气给压下去。
㉒“要说一点没想,也是假的。”画医缓过神来,接着说。
㉓“每天都有天南海北的业内人士找上门来,说一幅画修好了,价格百倍千倍增加,有的甚至能到上千万。我就想,怪了,它们哪个地方值了?你说,这好东西能是个人的?人撑死,能活三万来天,还能带进棺材里不成?”
㉔“我觉得,好玩意儿都是大家的,越多人看懂,越多人受益。憋在自家手里,迟早是个祸害,所以我从来不稀罕这些东西。”
㉕“我再问您最后一个问题。博物馆里那两幅画,以您这造业,真看不出真假来?”
㉖老人脸上突然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你一定要分个是非的话,也行,区别就看郑板桥题写的那首诗。”
㉗是那首: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㉘对,那个“根”字出问题的,可以说是假的!
(选自《2017年中国年度作品·小小说》)
【注释】①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
【理情节,知内容】
1.小说在采访与被采访中展开情节。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思维导图,请你补全。
✬【抓特点,明写法】
2.下面是同学们整理出的“我”的部分说话内容,请关注这些句子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您能给我介绍一下它们的由来吗?
·怎么可能?
·真的,还真有这种情况?
·像那《竹石图》一样,给自己留下一点好东西?
·以您这造业,真看不出真假来?
【析形象,探主旨】
3.下面是同学们制作的“画医”人物卡片,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卡片制作任务。
【任务一】从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完成形象分析,填入(1)处。
【任务二】结合全文内容,联系生活体验,谈谈对“医画,先要医心”这句话的理解,填入(2)处。
二、(2024·江西吉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护送
①A城六月底的天,闷热无风,知了也扯着嗓子叫不停。老唐是A城老地下交通员,昨夜他接到一条死命令:护送译电员张弓去豫南根据地。
②可不知怎么,消息被灰布褂(侦缉处)嗅到了,全城戒严。一时间,A城,这个伏牛山麓的小城,风声鹤唳,像盖着盖子的大蒸笼,憋闷委屈。
③翌日天刚放亮,老唐就挑两捆旱烟叶子,去了北城门口,他想去探探风声。
④需要临时路条,侦缉处盖红戳,军警处备案,核对A城户籍,还要对脸识别……
⑤老唐眉头拧成了疙瘩,心里反复揣摩各种出城方案。
⑥对,用唐诚的路条!唐诚是他的独苗,你瞧瞧,唐诚那身形个头,稍微捯饬一下,和张弓还真有三分相像,也许就能蒙混过关。
⑦可夕阳落山时,老唐又反悔了,他反复衡量还是觉得不妥,他不能把张弓置于危险之中,护送决不能有半点儿闪失,这是党交给他的任务,即使搭上自己的老命也要护他周全。
⑧想到这儿,老唐猛地从大红石上站起来。时间已经等不及了,他晓得,由地痞流氓无赖组成的民团为了十块大洋,已经像疯狗一样到处乱嗅,暴露那是迟早的事。
⑨他铆足劲儿猛吸两口旱烟筒,又把烟屁股砸在地面上,用右脚尖狠命踩拧着,似乎要狠下心来,做一个能捅破天的决定。老唐仰起头,透过茂盛的皂角树叶缝,看那灰蒙蒙的天,没有一颗星星,只有泻下的灰白月光和无边的烦闷。
⑩说来也奇怪,那一夜夜半,天空突然狂风大作,青涩皂角刮落满地,黄土沙尘席卷整个A城,却没有下一滴雨。
⑪第二天早晨风停雷息,一切又恢复如常。张弓拿了唐诚的路条,二人从西拐街步行,匆匆忙忙去了北城门。他们上穿粗布纽扣小褂,下着阔腿扎脚裤,头戴一顶露顶破麦帽,一前一后宛然一对出城讨生活的父子。
⑫老唐心想,我就不信这帮狗腿子就没有打盹儿的时候。
⑬正想着突然听见噼啪一阵乱枪响,从城门口传过来。张弓大吃一惊,神经立刻要崩断了似的,怎么了?暴露了吗?只听见有人喊:有人闯卡了,快追啊,抓住奖十块大洋啊。这一嗓子不当紧,像搅屎棍一样,一下子把城门楼搅乱了。
⑭老唐急促促说,快,快趁乱出城。张弓像受惊的牛犊,被老唐牵着缰绳向城外跑。果不其然,城门大开,白狗子一个个像疯狗一样,没命似的向城外追去。
⑮那个闯卡人还是被抓了,白狗子推搡着押他回城。
⑯当他们和老唐错肩的时候,老唐下意识压了压麦帽檐儿,似乎生怕被认出来似的。张弓觑了一眼那闯卡人,满脸都是血,面目已经分不清了。张弓觑了一眼那闯卡人,个头身形和自己无二,大腿上似乎中了枪,血顺着裤管向下滴,头上也许被枪托砸了,满脸都是血,面目已经分不清了。
⑰张弓突然觉得很愧疚,可自己又无能为力,要不是这个年轻人闯卡,我怎么能趁乱出城?这年轻人是谁?是我们的人吗?还是普通老百姓呢?
⑱他紧走几步追上老唐问,这个年轻人是咱们的人吗?老唐犹豫一下,好半天才说,不,不是,可能是抓错人了,别管闲事,趁乱赶紧出城。
⑲出城顺大路走不远,他们便钻进了烟海桑田。借着宽大翠绿的烟叶作掩护,他们顺利抵达汝河北岸,那里早有小船接应,这是老唐事先安排好的。坐小船横渡北汝河,便是连绵起伏的伏牛山,进了山人就安全了。
⑳一进龟山寨里,老唐便如释重负,一屁股坐在大红石上,大口吸着他自己卷的旱烟筒子。张弓不知怎的,又想起那个闯卡的年轻人,愧疚绞住他的心,生疼。
㉑老唐,那个年轻人到底是不是咱们的人?
㉒老唐听了,突然浑身战栗,他用右手使劲儿摁着双眼,似乎怕那不争气的眼泪迸出来,可眼泪还是弄湿了他的双手。
㉓我的儿啊……
㉔张弓猛地怔住了,半响说不出一个字来。
㉕红太阳火球一样升起,墨绿色的汝河水上,红光碎银子似的跳跃着,洒满了整个河面……
(选自《小小说月刊》)
4.请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老唐接到任务护送张弓出城,而城门戒备森严(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5.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6.下列与小说内容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出城需要临时路条,侦缉处盖红戳,军警处备案,核对A城户籍,还要对脸识别等一系列的要求表明敌人戒备森严。
B.“张弓大吃一惊,神经立刻要崩断了似的,怎么了?暴露了吗?”“我怎么能趁乱出城?这年轻人是谁?是我们的人吗?还是普通老百姓呢?”等心理描写表明张弓胆小怕事,担心自己暴露。
C.小说第⑩段穿插了出城前一晚的环境描写,目的是渲染出城前的紧张氛围,表现老唐内心的激烈斗争。
D.第㉓段“我的儿啊……”既表现出老唐作为地下革命工作者的忠诚无私,又写出了他作为父亲的慈爱与无奈。
7.✬“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原因之一就在于作者运用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试找出文中的一处伏笔并分析其作用。
(2024·贵州铜仁·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坚守
①清晨,幕布微微翘起一角,一丝白光从天地之间的缝隙挤了进来。窸窸窄窄的脚步声在铁路派出所的小院里涌动。
②随着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幕布被猛然掀掉,整个高原哗啦大亮了。【A】国旗迎着风猎猎作响,国歌旋律催人奋进,一个个日夜坚守的身影,在国旗飘扬的庄严中,渐渐重叠,又分外清晰。
③这里是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接合部的一片荒原。
④时值隆冬,阿尔金山上寒风如刀,寒意逼人。夜幕之上,群星闪烁,衬着水洗般的幽蓝,深邃静谧。站在这里的人,比平原上的人更靠近星空3000米。
⑤夜晚荒漠深沉的褐色与闪烁的星河相遇,仿佛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静静地诉说着驻守在阿尔金山上的5名铁路公安民警与高原反应、风雪斗争,也与危险、寂寞为伴的故事。
⑥【B】“干粮、水壶、氧气袋,大家把装备全部再检查一遍!”展曦初露,现在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长田玉琛不放心地嘱咐着即将外出巡线的民警。
⑦在寂寥无声的夜里,星空灿烂而安静,让依吞布拉克的夜空浪漫而深沉,美得让人心醉。但真正来到这里才发现,满眼只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和连绵不断的荒山。
⑧这里不仅极端干旱,还高寒缺氧。虽然平均海拔只有3600米,但异常干旱的气候使这里比高原上其他地区更加缺氧,氧气不足平原地方的70%,年平均气温12.8℃,一年中10级以上大风时间高达233天……严酷的自然环境让这里人迹罕至,它东邻可可西里,西邻罗布泊荒原,三大无人区在这里集结,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
⑨由于气候过于寒冷,6月初刚刚脱下棉大衣的民警们8月中旬就需要取暖。民警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守护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中的173.54千米铁路线路的安全。
⑩民警们要巡视检查的12个隧道距离派出所125千米,由于山里连日下雪,危险更是比平日里增加了许多。没有便道的区段,民警们必须就近下车徒步巡查。
⑪山路崎岖,有些小道一面是悬崖,一面是峭壁,最危险的一段坡路只有一尺多宽,勉强容得下一人侧身通过,熟悉路况的民警都不敢掉以轻心。这些路都是民警们一趟趟巡查蹚出来的。
⑫【C】大家习惯性地沉默不语,专心在脚下,4个人都走得大汗淋漓,只有脚步声与喘气声。
⑬两个多小时的徒步后,终于可以看到连着两座山中间的铁路桥,民警要爬到桥上拍摄铁路标识,检查大桥安全隐患。
⑭雪后的山路异常湿滑,崎岖蜿蜒的小道顺势而下,一旁是30余米的陡崖,海拔4200米处艰难的下坡路异常难行。
⑮意外还是发生了。
⑩【D】协警热扎克突然脚底一滑,险些坠下山崖。李继东一把将他拽住,但惯性连带着李继东一起下滑,千钧一发之际两人抓住山体外延的石笋,下滑速度才被减缓,手掌被尖利的山石划得鲜血淋漓。
⑰这里条件非常艰苦,在距离派出所两公里外的315国道才有手机信号,镇上只有季节性营业的一家小卖部、一家小饭馆,平时就连牙刷、香皂这样的基本日常生活用品都要去70公里外的青海省土沟镇购买,遇到大雪或沙尘暴导致交通中断,就没有菜吃。
⑱上山之后民警们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嘴唇干裂发紫,鼻子红肿脱皮,手指和脚趾也多生了冻疮,头晕恶心,心悸失眠,后脑勺闷疼。
⑲高原上绵长、无处不在的风将一切汇聚成一首古老的民谣,萦绕在长久无法入睡的民警心间,与此同时也将他们内心的孤寂带上顶峰。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让他们退缩。
⑳越是艰苦越奋斗,越是艰险越向前。
⑳高原地区室外植物无法生长,只能建设高原暖棚。挽起袖子,卷起裤腿,搬砖,铲水泥,测量地基高度……所长田玉琛带领民警们共同努力,如今种植的蔬菜能够满足民警日常饮食,甚至种了水果和花卉。
㉒就在不久前,暖棚中还搭建了假山,水池中养起了草鱼。“等鱼长大了想吃的时候直接捞一条。”看着自己的“作品”,田玉琛咧嘴笑着撸了撸从山下带来的猫咪。
㉙600多天,依吞布拉克所的民警们习惯了高寒缺氧,习惯了穿越冰河,习惯了茫茫荒漠远离繁华。他们守护着第三条出疆通道的运输安全稳定,坚如磐石的信念始终屹立在每个人心头:“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㉔铁路安全巡查归来,已是繁星漫天,银河从荒漠中升起,在这片旷野中展示出坚毅的姿态。办公室窗户透出的点点灯光在小院里洒下一片耀眼的碎金,仿佛帕米尔高原深情凝视星空的眼睛,用闪闪星光深深地镌刻着民警坚守阿尔金山的记忆,将这动人的故事讲给后来人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州中学团委想把这篇文章改编成微电影,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8.微电影编剧组整理了文中民警的困难,以下不符合文中实际的一项是( )
A.风大缺氧B.路途险峻C.远离繁华D.暴雨洪涝
9.选文中A、B、C、D四处是摄影组准备的分镜头脚本,其中最不符合作为“冒雪巡查”情节的镜头是( )
A.国旗迎着风猎猎作响,国歌旋律催人奋进,一个个日夜坚守的身影,在国旗飘扬的庄严中,渐渐重叠,又分外清晰。
B.“干粮、水壶、氧气袋,大家把装备全部再检查一遍!”晨曦初露,现在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长田玉琛不放心地嘱咐着即将外出巡线的民警。
C.大家习惯性地沉默不语,专心在脚下,4个人都走得大汗淋漓,只有脚步声与喘气声。
D.协警热扎克突然脚底一滑,险些坠下山崖。李继东一把将他拽住,但惯性连带着李继东一起下滑,千钧一发之际两人抓住山体外延的石笋,下滑速度才被减缓,手掌被尖利的山石划得鲜血淋漓。
10.✬电影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民警巡线的故事,但在协警热扎克成功脱险和巡查安全归来中间插入了民警们的日常生活状况,请你分析一下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11.观影结束后,不少人对这个微电影给予好评,但也有人认为将电影标题改为《如果星星会说话》会更好。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些?请说说你的理由。表现手法
定义
作用
举例
衬托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可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明显。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对比
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1.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
2.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朱门酒肉臭,里有冻死骨。
象征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感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白杨礼赞》中的白杨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1.“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2.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3.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4.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1.先写……再写……,显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造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3.如果在文章最后面出现“扬”,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
引用
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手法叫引用。
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朱自清的《春》中,在写春风时,引用了南宋诗人释志南《绝句》中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记叙
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做的叙说和交代。(中招真题多以记叙为主,其中插叙、倒叙重点考查)
描写
将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作用: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坦率真挚,质朴诚恳,颇能打动人心。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 作用:含蓄委婉,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议论
直接点明和深化所写事物的意义。一般是先叙后议,深化读者对所叙述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
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性质等,使文章生动具体,有说服力。主要用在说明文中。
画医
小说人物卡片
精彩描写
·A.画医用手小心翼翼地指点着每一点酥脆的画芯,像触摸刚刚出生的婴儿般,满眼欢喜。
·B.他先在桌面上喷上了一层水,接着将一层薄塑料抚平铺上,然后将破损的年画翻盖在上面,毛笔沾水抚平褶皱的地方。
形象分析
·(1)
经典言论
·“医画,先要医心。”
深刻影响
·(2)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1部分 专题11: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部分专题11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1部分专题11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部分 专题10: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部分专题10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1部分专题10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部分 专题08: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部分专题08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1部分专题08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