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叶集区平岗中学2024-2025学年九上数学开学监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六安市叶集区平岗中学2024-2025学年九上数学开学监测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5,6B.2,3,4C.1,1,D.
2、(4分)下列实数中,能够满足不等式的正整数是( )
A.-2B.3C.4D.2
3、(4分)如图,的对角线相交于点,且,过点作交于点,若的周长为20,则的周长为( )
A.7B.8C.9D.10
4、(4分)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3、4、5B.6、8、10C.、2、D.5、12、13
5、(4分)如图,直线y=kx+3经过点(2,0),则关于x的不等式kx+3>0的解集是( )
A.x>2B.x<2C.x≥2D.x≤2
6、(4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110°,E,F分别是边AB和BC的中点,EP⊥CD于点P,则∠FPC=( )
A.35°B.45°C.50°D.55°
7、(4分)在四边形ABCD中:①AB∥CD②AD∥BC③AB=CD④AD=BC,从以上选择两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8、(4分)甲、乙是两个不透明的纸箱,甲中有三张标有数字,,的卡片,乙中有三张标有数字,,的卡片,卡片除所标数字外无其他差别,现制定一个游戏规则:从甲中任取一张卡片,将其数字记为,从乙中任取一张卡片,将其数字记为.若,能使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甲获胜;否则乙获胜.则乙获胜的概率为( )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_____.
10、(4分)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下表中的x与y分别是输入的6个数及相应的计算结果:
上面操作程序中所按的第三个键和第四个键应是
11、(4分)如图,直线y=x+b与直线y=kx+6交于点P(3,5),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6的解集是_____.
12、(4分)如图,已知,与之间的距离为3, 与之间的距离为6, 分别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此三角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
13、(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CF=8cm,则线段DE=________cm.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某校九年级有1200名学生,在体育考试前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跳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制作了下面两个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Ⅰ)本次参加跳绳测试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___,图①中的值为___________;
(Ⅱ)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Ⅲ)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九年级跳绳测试中得3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15、(8分)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并且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交于点A、B,过A、B两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为C、D、E、F,AD与BF交于G点.
(1)比较大小:S矩形ACOD S矩形BEOF(填“>,=,<”).
(2)求证:①AG•GE=BF•BG;
②AM=BN;
(3)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且AB=3MN,则k的值为 .
16、(8分)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中线,且∠B=2∠BCE,求证:DC=BE.
17、(10分)因式分解
(1)
(2)
(3)
(4)
18、(10分)已知下面一列等式:
;;;;…
(1)请你按这些等式左边的结构特征写出它的一般性等式:
(2)验证一下你写出的等式是否成立;
(3)利用等式计算:.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因式分解:________.
20、(4分)如果根式有意义,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1、(4分)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放置,点A1、A2、A3…在直线y=x+1上,点C1、C2、C3…在x轴上,则A5的坐标是___.
22、(4分)某校四个植树小队,在植树节这天种下柏树的棵数分别为10,x,10,8,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相等,那么x=_____.
23、(4分)甲、乙两地6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如图所示,则这两地中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的方差较小的是_____.(填“甲”或“乙”)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图中折线ABC表示从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时所需付的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图象.
(1)从图象知,通话2分钟需付的电话费是 元;
(2)当t≥3时求出该图象的解析式(写出求解过程);
(3)通话7分钟需付的电话费是多少元?
25、(10分)如图1,正方形中,点、的坐标分别为,,点在第一象限.动点在正方形的边上,从点出发沿匀速运动,同时动点以相同速度在轴上运动,当点运动到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当点在边上运动时,点的横坐标(单位长度)关于运动时间(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
(1)正方形边长_____________,正方形顶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
(2)点开始运动时的坐标为__________,点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_单位长度/秒;
(3)当点运动时,点到轴的距离为,求与的函数关系式;
(4)当点运动时,过点分别作轴,轴,垂足分别为点、,且点位于点下方,与能否相似,若能,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6、(12分)甲、乙两名同学进入八年级后,某科6次考试成绩如图所示:
(1)请根据统计图填写上表:
(2)请你分别从以下两个不同的方面对甲、乙两名同学6次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你得出什么结论;
②从折线图上两名同学分数的走势上看,你认为反映出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求证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详解】
解:A.,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B.,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C.,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正确;
D.,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D
【解析】
将各项代入,满足条件的即可.
【详解】
A选项,-2不是正整数,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正整数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3、D
【解析】
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相等,即可得OB=OD,AB=CD,AD=BC,又由OE⊥BD,即可得OE是BD的垂直平分线,然后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BE=DE,由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0可得BC+CD=10,然后可求△CDE的周长.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B=OD,AB=CD,AD=BC,
∵OE⊥BD,
∴BE=DE,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0,
∴BC+CD=10,
∴△CDE的周长为CD+DE+EC=CD+BC=10.
故选D.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
4、C
【解析】
解:A.32+42=5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62+82=10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C选项符合题意;
D.52+122=13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5、B
【解析】
直接利用函数图象判断不等式kx+3>0的解集在x轴上方,进而得出结果.
【详解】
由一次函数图象可知
关于x的不等式kx+3>0的解集是x<2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6、D
【解析】
延长PF交AB的延长线于点G.根据已知可得∠B,∠BEF,∠BFE的度数,再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到∠EPF的度数,从而不难求得∠FPC的度数.
【详解】
解:延长PF交AB的延长线于点G.
在△BGF与△CPF中,
∴△BGF≌△CPF(ASA),
∴GF=PF,
∴F为PG中点.
又∵由题可知,∠BEP=90°,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中点定义),
∴EF=PF,
∴∠FEP=∠EPF,
∵∠BEP=∠EPC=90°,
∴∠BEP﹣∠FEP=∠EPC﹣∠EPF,即∠BEF=∠FPC,
∵四边形ABCD为菱形,
∴AB=BC,∠ABC=180°﹣∠A=70°,
∵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BE=BF,
易证FE=FG,
∴∠FGE=∠FEG=55°,
∵AG∥CD,
∴∠FPC=∠EGF=55°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的理解及运用,灵活应用菱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B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即可找到所有组合方式:(1)两组对边平行①②;(2)两组对边相等③④;(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①③或②④,所以有四种组合.
【详解】(1)①②,利用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2)③④,利用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3)①③或②④,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共4种组合方法,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五种,在四边形中如果有:1、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4、对角线互相平分;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C
【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即可判定各种情况下根的情况,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乙获胜的概率.
【详解】
(1)画树状图如下:
由图可知,共有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能使乙获胜的有种结果数,
乙获胜的概率为,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用树状图法求概率,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要注意此题是放回实验还是不放回实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解析】
试题解析:设BE与AC交于点P,连接BD,
∵点B与D关于AC对称,
∴PD=PB,
∴PD+PE=PB+PE=BE最小.
即P在AC与BE的交点上时,PD+PE最小,为BE的长度;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AB=1.
又∵△ABE是等边三角形,
∴BE=AB=1.
故所求最小值为1.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10、+、1
【解析】
设y=kx+b,把x=-2,y=-5;x=0,y=1代入得:
解之得即y=3x+1.
所以第三个键和第四个键应是+、1.
11、x>1.
【解析】
∵直线y=x+b与直线y=kx+6交于点P(1,5),
∴由图象可得,当x>1时,x+b>kx+6,
即不等式x+b>kx+6的解集为x>1.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
12、
【解析】
如图,构造一线三等角,使得.根据“ASA”证明,从而,再在Rt△BEG中求出CE的长,再在Rt△BCE中即可求出BC的长.
【详解】
如图,构造一线三等角,使得.
∵a∥c,
∴∠1=∠AFD=60°,
∴∠2+∠CAF=60°.
∵a∥b,
∴∠2=∠3,
∴∠3+∠CAF=60°.
∵∠3+∠4=60°,
∴∠4=∠CAF,
∵b∥c,
∴∠4=∠5,
∴∠5=∠CAF,
又∵AC=BC,∠AFC=∠CGB,
∴,
∴CG=AF.
∵∠ACF=60°,
∴DAF=30°,
∴DF=AF,
∵AF2=AD2+DF2,
∴,
∴,
同理可求,
∴,
∴.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8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条件易得CF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DE是Rt△ABC的中位线,由此可得AB=2CF=2DE,从而可得DE=CF=8cm.
详解:
∵在Rt△ABC中,∠ACB=90°,点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
∴AB=2CF,AB=2DE,
∴DE=CF=8(cm).
故答案为:8.
点睛:熟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I)50,1;(Ⅱ)3.7,4,4(Ⅲ)120人
【解析】
(I)把条形图中的各组人数相加即可求得参加跳绳测试的学生人数,利用百分比的意义求得m即可;
(Ⅱ)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求得平均数,然后利用众数、中位数定义求解;
(Ⅲ)利用总人数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详解】
解:(Ⅰ)本次参加跳绳的学生人数是1+5+25+1=50(人),
m=10×=1.
故答案是:50,1;
(Ⅱ)平均数是:(1×2+5×3+25×4+1×5)=3.7(分),
∵在这组数据中,4出现了25次,出现次数最多;
∴这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4;
∵将这组样本数据自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都是4,有
∴这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4;
(Ⅲ)∵在50名学生中跳绳测试得3分的学生人数比例为1%,
∴估计该校该校九年级跳绳测试中得3分的学生有1200×1%=120(人).
答:该校九年级跳绳测试中得3分的学生有120人.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
15、(1)=;(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3)﹣1.
【解析】
(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2)①设A的横坐标是a,B的横坐标是b,分别代入y=,则A的坐标是(a,),B的坐标是(b,),利用a、b表示出AG、GE、BF、BG的长,即可证得;
②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即可求得M的坐标,即可证明CM=BF,即可证得△ACM≌△NF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证得;
(3)根据AM=BN,且AB=3MN,可以得到AM=BN=MN,则OF=2ON,OM=BF,在y=﹣2x﹣2中,求得M、N的坐标,即可求得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k的值.
【详解】
(1)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S矩形ACOD=S矩形BEOF=|k|,
故答案为:=;
(2)①设A的横坐标是a,B的横坐标是b,分别代入y=,则A的坐标是(a,),B的坐标是(b,),
则AG=b﹣a,GE=,BF=b,BG=﹣,
则AG•GE=(b﹣a)•=,
BF•BG=b(﹣)=,
∴AG•GE=BF•BG;
②设过A、B的直线的解析式是y=mx+n,则,
解得:,
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x+,
令y=0,解得:x=a+b,
则M的横坐标是a+b,
∴CM=a+b﹣a=b,
∴CM=BF,
则△ACM≌△NFB,
∴AM=BN;
(3)∵AM=BN,且AB=3MN,
∴AM=BN=MN,
∴ON=NF,
在y=﹣2x﹣2中,令x=0,解得:y=﹣2,
则ON=2,
令y=0,解得:x=﹣1,则OM=1,
∴OF=2ON=1,OM=BF=1
∴B的坐标是(1,﹣1),
把(1,﹣1)代入y=中,得:k=﹣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题,涉及了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综合性较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6、见解析.
【解析】
连接DE.想办法证明∠BCE=∠DEC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证明:连接DE.
∵AD是BC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中线,
∴∠ADB=90°,AE=BE,
∴BE=AE=DE,
∴∠EBD=∠BDE,∵∠B=2∠BCE,
∴∠BDE=2∠BCE,
∵∠BDE=∠BCE+∠DEC,
∴∠BCE=∠DEC,
∴BE=DC.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7、(1);(2);(3);(4)
【解析】
(1)先提取公因式,然后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2)直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3)先提取公因式,然后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4)先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再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详解】
解:(1)
=
=
(2)
=
(3)
=
=
(4)
=
=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方法、乘法公式应用,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8、(1)一般性等式为;(2)原式成立;详见解析;(3).
【解析】
(1)先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规律;(2)根据规律进行逆向运算;(3)根据前两部结论进行计算.
【详解】
解:(1)由;;;;…,
知它的一般性等式为;
(2),
原式成立;
(3)
.
解答此题关键是找出规律,再根据规律进行逆向运算.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解析】
首先提出公因式,然后进一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详解】
解:原式=
=.
故答案为: .
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熟练掌握相关方法及公式是解题关键.
20、
【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
【详解】
根据题意得:x+2⩾0,
解得:x⩾−2.
故答案是:x⩾−2.
此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难度不大
21、(15,16).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及正方形的性质求出A1、A2、A3的坐标,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详解】
∵直线y=x+1和y轴交于A1,
∴A1的坐标(0,1),
即OA1=1,
∵四边形C1OA1B1是正方形,
∴OC1=OA1=1,
把x=1代入y=x+1得:y=2,
∴A2的坐标为(1,2),
同理A3的坐标为(3,4),
…
∴An的坐标为(2n﹣1﹣1,2n﹣1),
∴A5的坐标是(25﹣1﹣1,25﹣1),即(15,16),
故答案为:(15,16).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正方形的性质;通过求出第一个正方形、第二个正方形和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得出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2、12或1
【解析】
先根据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得到平均数等于 ,由题意得到=10或9,解出x即可.
【详解】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相等,
∴=10或9,
解得:x=12或1,
故答案是:12或1.
考查了中位数的概念: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3、乙.
【解析】
根据气温统计图可知:乙的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波动小,由方差的意义知,波动小者方差小.
【详解】
观察平均气温统计图可知:乙地的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波动小;
则乙地的日平均气温的方差小,
故S2甲>S2乙.
故答案是:乙.
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2.4(2)(3)8.4
【解析】
(1)直接观察图像,即可得出t=2时,y=2.4,即通话2分钟需付的电话费是2.4元;
(2)通过观察图像,t≥3时,y与t之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由图像得知B、C两点坐标,设解析式,代入即可得解;
(3)把t=7直接代入(2)中求得的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y=8.4,即通话7分钟需付的电话费是8.4元.
【详解】
解:(2)由图得B(3,2.4),C(5,5.4)
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
解得
∴直线BC的表达式为.
(3)把x=7代入
解得y=8.4
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和解析式的求解,熟练运用即可得解.
25、(3)30,(35.2);(2)(3,0),3;(3)d= t﹣5;(5)t的值为3s或 s或 s.
【解析】
(3)过点B作BH⊥y轴于点H,CF⊥HB交HB的延长线于点F交x轴于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2)根据题意,易得Q(3,0),结合P、Q得运动方向、轨迹,分析可得答案;
(3)分两种情形:①如图3﹣3中,当0<t≤30时,作PN⊥x轴于N,交HF于K.②如图3﹣2中,当30<t≤20时,作PN⊥x轴于N,交HF于K.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5)①如图5﹣3中,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有两种情形.②如图5﹣2中,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只有满足时,△APM∽△PON,利用(3)中结论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3)过点B作BH⊥y轴于点H,CF⊥HB交HB的延长线于点F交x轴于G.
∵∠ABC=90°=∠AHB=∠BFC
∴∠ABH+∠CBF=90°,∠ABH+∠BAH=90°,
∴∠BAH=∠CBF,∵AB=BC,
∴△ABH≌△BCF.
∴BH=CF=8,AH=BF=3.
∴AB==30,HF=35,
∴OG=FH=35,CG=8+5=2.
∴所求C点的坐标为(35,2).
故答案为30,(35,2)
(2)根据题意,易得Q(3,0),
点P运动速度每秒钟3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3,0),3.
(3)①如图3﹣3中,当0<t≤30时,作PN⊥x轴于N,交HF于K.
易知四边形OHKN是矩形,可得OH=KN=5,
∵PK∥AH,
∴,
∴,
∴PK=(30﹣t),
∴d=PK+KN=﹣t+30.
②如图3﹣2中,当30<t≤20时,作PN⊥x轴于N,交HF于K.
同法可得PK=(t﹣30),
∴d=PK+KN=t﹣5.
(5)①如图5﹣3中,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有两种情形:
当时,△APM与△OPN相似,可得,
解得t=3.
当时,△APM与△OPN相似,可得,
解得t=.
②如图5﹣2中,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只有满足时,△APM∽△PON,
可得:∠OPN=∠PAM=∠AOP,
∵PM⊥OA,
∴AM=OM=PN=5,
由(3)②可知:5=t﹣5,
解得t=.
综上所述,拇指条件的t的值为3s或s或s.
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需要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6、 (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
【解析】
(1)从折线统计图中读取甲、乙两人六次成绩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甲:60、65、75、75、80、95,乙:70、70、70、75、80,85,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等概念分别算出甲的众数、方差,乙的平均数、中位数,再将题中表格填充完整即可;
(2)①按照方差的意义即方差描述波动程度来解答即可;
②从折线统计图的走向趋势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由图可知:甲的六次考试成绩分别为:
60、65、75、75、80、9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乙的六次考试成绩分别为:
70、70、70、75、80,8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故甲的众数是75,
乙的中位数是×(70+75)=72.5,
甲的方差=×[]=×(225+100+0+0+25+400)=×750=125,
乙的平均数=×(85+70+70+75+80+80)=×450=75;
将题中表格填充完整如下表:
(2)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甲、乙两名同学的平均数相同,但甲成绩的方差为125,乙同学成绩的方差为33.3,因此乙同学的成绩更为稳定;(符合题意即可)
②从折线图中甲、乙两名同学分数的走势上看,乙同学的6次成绩有时进步,有时退步,而甲的成绩一直是进步的.
本题考查了方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等,熟练掌握相关概念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x
-2
-1
0
1
2
3
y
-5
-2
1
4
7
10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众数
甲
75
75
乙
33.3
70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众数
甲
75
125
75
75
乙
75
33.3
72.5
7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数学九上开学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六安市叶集区平岗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六安市叶集区平岗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运用乘法公式计算2的结果是,在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