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44933/0-17287407586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44933/0-17287407587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44933/0-17287407587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启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可逆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卡的指定栏目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Zn:65 Ag:108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图2可表示晶体与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C. 图3所示的锌锰干电池中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 图4所示装置可验证金属活动性:MN,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反应+2CO(g) △H=-49 kJ·ml-1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升高温度,v正<v逆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通入Cl2,达到新平衡时变小
C. 反应生成1 ml TiCl4,转移电子数目为
D. 及时分离出CO,有利于TiCl4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由于温度对吸热反应影响更大,因此升高温度后,v正<v逆,A正确;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通入Cl2,即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由于温度不变,因此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因此平衡时通入Cl2,达到新平衡时不变,B错误;
C.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1 ml TiCl4,反应过程中转移4 ml电子,则转移电子数目为,C正确;
D.及时分离出CO,即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会产生更多的TiCl4,因此有利于TiCl4生成,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3. 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3X(g)+Y(g)2Z(g),若要使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量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等,且用X、Y做反应物,则X、Y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应满足
A. 1<<3B. <<C. <<4D. 1<<5
【答案】D
【解析】
【详解】令参加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为n,则
3X(g)+Y(g)2Z(g)
开始(ml): xy0
转化(ml): 3nn2n
平衡(ml): x-3ny-n2n
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有(x-3n)+(y-n)=2n,解得n=;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有y>n,x>3n,即y>,x>,解得:1<=<5,故选D。
4. 一定条件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l COCl2(g),发生反应COCl2(g)Cl2(g)+CO(g),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6 s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容器内的压强不再随时间的延续而改变
B. 达到6 s时,反应停止,不再进行
C. 8 s时,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 生成Cl2的平均反应速率:v(0~2 s)>v(2~4 s)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反应在6 s后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则气体的压强也不会随着时间改变,A正确;
B.反应达到6 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此时反应仍然在进行,而不是反应停止,不再进行,B错误;
C.反应进行到8 s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C正确;
D.在0~2 s内,反应产生Cl2的物质的量是0.30 ml;反应在2~4 s内Cl2的物质的量是0.09 ml,相同时间内反应产生的Cl2的物质的量越多,反应速率就越大,所以生成Cl2的平均反应速率:v(0~2 s)>v(2~4 s),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5. 可逆反应:。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2n ml NO②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③、N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②⑤⑥B. ①②⑤C. ③④⑥D. ②③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都代表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①错误;
②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有气体体积差,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②正确;
③、N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时不一定是平衡状态,③错误;
④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错误;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浓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正确;
⑥该反应前后有气体体积差,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一直变化,混合气体质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在变,当其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正确;
则正确的有②⑤⑥;
故选A。
6. 电池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图为两种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是多孔电极,氧气得到电子
B. 锂—空气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4Li + O2 + 2H2O = 4LiOH
C. 铝离子电池中电流从石墨电极经过用电器到铝电极
D. 铝离子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如图锂-空气电池中,锂离子向多孔电极移动,所以多孔电极为正极,正极氧气得电子,A正确;
B.锂-空气电池中为非水电解质,不可能有水参加反应,总反应方程式为4Li+O2=2Li2O,B错误;
C.铝离子电池中两个电极分别为铝和石墨,铝为活泼电极,是负极,石墨为正极。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由石墨流向铝,C正确;
D.由图可知,铝离子电池负极是铝失去电子,反应式为,D正确;
故选B。
7. 某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截面结构如图所示,电极A为非晶硅薄膜,充电时得电子成为Li嵌入该薄膜材料中;电极B为薄膜;集流体起导电作用,充放电过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非晶硅薄膜是正极
B. 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
C. 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ml电子时,LiPON薄膜电解质损失
D.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电池充电时得电子成为Li嵌入电极A中,可知电极A在充电时作阴极,故其在放电时作电池的负极,而电极B是电池的正极;
【详解】A.由题述信息,放电时非晶硅薄膜是负极,选项A错误;
B.中锂和硅是单质状态,选项B错误;
C.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ml时,负极产生,内电路中有通过LiPON薄膜电解质从负极迁移到正极,但是LiPON薄膜电解质没有损失,选项C错误;
D.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可表示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 温度为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量与部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0s时,的平均速率
B. 时,容器中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C. 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和,达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大于
D. 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和,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温度为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由图知,存在三段式:,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详解】A. 0~50s时,的平均速率,A错误;
B. 50s时反应容器中的物质的量为0.16ml,0~50s反应过程中,三氯化磷和氯气的浓度不断降低、反应速率变慢,则前25S生成的较多、后25S生成的较少,故时容器中的物质的量大于,B错误;
C.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和,投料为原来的2倍,达到的平衡等效于原平衡增压时向右移动所致,则的物质的量大于2×0.2ml=,C正确;
D.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和,浓度商Qc= =K,则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D错误;
答案选C。
9. 目前,丁烷脱氢制丁烯的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利用计算机技术测得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催化剂表面上的物质用*标注,TS表示过渡态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历程中决速步骤为C4H9*+H*=C4H8*+2H*
B. 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
C. C4H10→C4H8+H2,该反应有非极性键形成
D.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C4H8(g)+H2(g) △H=+0.06NAeV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化学反应取决于最慢的一步,由图可知,C4H10转化为C4H10*时的活化能最大,则该历程中决速步骤为C4H10= C4H10*,故A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4H10→C4H8+H2,反应中有氢氢非极性键形成,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4H10→C4H8+H2,反应的焓变△H=+0.06NAeV,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C4H8(g)+H2(g) △H=+0.06NAeV,故D正确;
故选A。
10.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时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6ml/l,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重新达到平衡时,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 0.4m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b>c+d
B. 平衡向右移动
C. 重新达平衡时,A气体浓度增大
D. 重新达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1倍,如平衡不移动,B气体的浓度为0.3ml/L,小于实际B的浓度0.4ml/L,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详解】A.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a+b>c+d,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选项B错误;
C.体积加倍,各物质的浓度都要减小,即A气体浓度减小,选项C错误;
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体积分数增大,选项D错误;
故选A。
11. 分析如下操作对 2NO2N2O4平衡影响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步骤1: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
步骤2:活塞从Ⅱ处一推向Ⅰ处
A. 步骤1,减小压强,平衡右移
B. 步骤1,混合气颜色变浅,平衡右移
C. 步骤2,浓度商Q<平衡常数K,平衡右移
D. 步骤2,混合气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变深的原因是生成了更多N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实验可知,步骤1中体积增大、浓度变小,气体的颜色变浅,且压强减小时2NO2 (红棕色)N2O4(无色)逆向移动,使气体的颜色变深,但比原平衡时颜色浅;步骤2中体积减小、浓度增大,气体的颜色变深,且压强增大时2NO2 (红棕色)N2O4(无色)正向移动,气体的颜色变浅,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1扩大体积,气体物质浓度减小,气体的颜色变浅,且压强减小时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反应方向移动,A错误;
B.步骤1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向移动,B错误;
C.步骤2:活塞从Ⅱ处一推向Ⅰ处,气体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因气体系数大的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的多,故浓度商Q<平衡常数K,化学平衡右移,C正确;
D.步骤2活塞从Ⅱ处一推向Ⅰ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气体浓度增大,因而气体颜色变深,因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又导致气体浓度减小,因而颜色又逐渐变浅,故混合气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变深的原因是气体浓度增大,而不是生成了更多NO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2. 甲酸甲酯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制备反应为CH3OH(g)+CO(g) HCOOCH3(g) Δ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高二化学docx、化学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