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杞人忧天/《列子》一课一练
展开(23-24七年级上·河南新乡·期末)阅读《杞人忧天》,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身亡所寄
(2)晓之者曰
2.下列选项中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 求闻之若此(像) 若躇步跳蹈(你)
B.舍 太丘舍去(舍弃) 其人舍然大喜(放下)
C.因 未若柳絮因风起(乘、趁) 因往晓之(于是,就)
D.其 屠自后断其股(指代“狼”) 其人曰:“奈地坏何?”(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4.寓言中,杞人的担忧是什么?这则寓言嘲讽了怎样的人?
5.如果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你又会如何评价杞人?
【答案】1. 无,没有 告知,开导 2.B 3.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4.杞人的担忧是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这则寓言嘲讽了那些为不必要的事情担忧,缺乏见识的人。 5.杞人能够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和担忧,说明他具有探索精神和忧患意识。从这个角度看,杞人并非完全不可取。
【导语】《杞人忧天》是古代寓言中经典的篇章,通过讲述杞国某人对天塌地陷的无谓担忧,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和生活中的未知时容易产生的多余恐惧。故事中的“晓之者”利用深入浅出的道理解开了杞人的忧虑,展示了理性思维和科学认知的重要性。该寓言不仅嘲讽了毫无根据的担忧之人,更启示读者要以理性和知识去应对生活中的恐惧和困惑。短短数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引人深思。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自己无处存身。亡:无,没有。
(2)句意:开导他的人说。晓:告知,开导。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辨析。
B.“其人舍然大喜”句意:那个人释然开心起来。舍:同“释”,消除、解除。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有:若,你;屈伸,弯曲和伸展,此处指人的一举一动;终日,整天;行止,行动和停留;奈何,为什么;崩坠,崩塌坠落。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问,根据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可知,杞人的担忧明确为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以至于整日吃不好睡不好。
第二问,这则寓言中,杞人对天地可能崩坠这件毫无根据的事情过度担忧。如文中杞人不断地向开导他的人提出各种疑问,“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奈地坏何?”这些问题显示出杞人对一些根本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陷入了无端的恐惧和担忧之中。这种行为嘲讽了那些如同杞人一样,为不必要的事情而担忧,缺乏对事物正确认识和见识的人。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可知,从积极的角度看,杞人对天地这样宏大的自然现象进行担忧,这体现出他不满足于对世界的表面认知,敢于对看似平常却又充满未知的自然现象进行深入思考,这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同时,虽然他的担忧在旁人看来可能有些过度,但这种对潜在危险的警觉,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具有忧患意识。
(21-22七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杞人忧天》,完成下面小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往晓之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B.终日在天中行止 止增笑耳
C.日月星宿 吾日三省吾身
D.其人舍然大喜 太丘舍去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杞人无端地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可居,为此寝食难安,是可笑的。
B.杞人的担忧,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认识不足。
C.寓言中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科学的,很好地消除了杞人的忧虑。
D.热心人主动为杞人解忧,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他的耐心开导值得赞扬。
【答案】6.A 7.(1)天,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2)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的。 8.C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
A.都是代词,他;
B.停留/只是;
C.太阳/每天;
D.通“释”,解除、消除/离开;
故选A。
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字词:耳:罢了;亡:同“无”,没有;
(2)重点字词:只使:即使;坠:掉下;中伤:伤害。
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C.“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科学的”表述有误,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知水平;
故选C。
(22-23七年级上·陕西榆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往晓之( ) (2)亦不能有所中伤( )
(3)若躇步跐蹈( ) (4)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1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晓之者曰D.友人惭,下车引之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12.寓言作品的寓意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请你发散思维,尝试从多个角度解释《杞人忧天》,写出两种寓意。
【答案】9. 告知,开导。 伤害。 踩、踏。 同“释”,解除、消除。 10.B 11.(1)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2)天如果是聚积的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12.示例:①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②一个人的忧患意识会激励他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于是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2)句意:也不会有什么伤害。中,伤害。
(3)句意:你行走跳跃。蹈,踩、踏。
(4)句意:开导他的人也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代指狼;
B.音节助词,无实义;
C.代词,代指杞人;
D.代词,代指友人;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若,你;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什么;忧,担心。
(2)果,如果,果真;不当,难道不;坠,坠落。
1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文中杞人无端担忧天地崩坠,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废寝食。而“晓之者”通过分析天是积气、地是积块等道理,让杞人明白他的担忧是没有根据的。正如“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这句所描述,杞人的担忧毫无必要,这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不要为一些没有根据的事情过度忧虑和担心。
杞人忧天虽然在一开始表现出过度的担忧,但这种担忧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忧患意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未知的担忧,才促使他去思考天地的本质,也引来了“晓之者”对天、地等自然现象的解释。如“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这一过程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知。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①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解除不必要的烦恼。②看待问题应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
(21-22七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②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④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⑤其人曰:“奈地坏何?”
⑥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⑦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杞人忧天》)
【乙】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①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③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④使⑤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选自《杨布打狗》)
【注】①衣素衣:穿着白色的衣服。②缁(zī):黑色。③扑:打、敲。④向者:刚才。向,从前,往昔。⑤使:假使,假若。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身亡所寄( ) (2)充塞四虚( )
(3)子无扑矣( ) (4)岂能无怪哉(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往晓之 杨朱之弟曰布
B.衣素衣而出 学而不思则罔
C.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其人舍然大喜 奈何忧其坏
1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16.你觉得【甲】文中的“杞人”担心天崩地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乙】文意在批评什么?
【答案】13. 同“无”,没有; 四方; 打; 对……感到奇怪。 14.C 15.①你弯腰挺身、呼气吸气,整天在天空中生活,为什么要担忧它崩塌下来呢?
②他的狗不知道,迎面对他狂吠。 16.主要原因: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或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究)。批评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为:自己无处存身。亡:同“无”,没有;
(2)句意为:填满了四处。四虚:四方;
(3)句意为:你不要打狗了。扑:打、敲;
(4)句意为: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怪:对……感到奇怪。
14.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含义。
A.代词,他/助词,的;
B.连词,表修饰/连词,但是;
C.代词,……的人/代词,……的人;
D.代词,那个/代词,代指它,这里指大地;
故选C。
15.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若:你。屈:弯腰。伸:挺身。行止:行动和停留,这里指活动。奈何:为何。崩坠:崩塌坠落;
(2)其:他的。吠:对着……狂吠。之:代词,代指他。
16.本题考查对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第一问:结合【甲】文第②段“天,积气耳,亡处亡气”,第④段“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第⑥段“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可知,开导他的人通过向其解释天地日月星宿的本质解除了杞人的忧虑,可见他担忧“天地崩坠”是因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结合第②段“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第⑥段“若躇步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可知,开导他的人引导杞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自己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解除了杞人的担忧,可见杞人担忧“天地崩坠”的原因还因为不善于思考和探究;
第二问:结合【乙】文“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可知杨朱通过将人和狗的角色进行互换来阻止杨布打狗的行为,可见杨布之所以会有打狗的行为,便是因为他不懂换位思考,只看到了狗对他狂吠的现象,却没有深入地去思考和探究其本质原因。因此本题可围绕“人要懂得换位思考”“表象与本质”的角度阐述。示例:这则故事批评那些不懂得换位思考,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一旦遇到事情,就怪罪他人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乙】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天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准备打狗。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22-23七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乙】
沈屯子偕友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③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巫曰:“稽冥籍④,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⑤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④冥籍:阴间的书簿。⑤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
1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者:
(2)若屈伸呼吸 若:
(3)充塞四虚 四虚:
(4)日夜忧念不置 置:
(5)归忧益重 益:
1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善自宽,病乃愈耳。
19.【甲】【乙】两文主人公担忧的内容有所不同,【甲】文中杞人担忧的是天地崩坠,【乙】文中沈屯子是为 和 担忧。
20.【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善“忧”,但结果不同。试用原文中的话简单分析。
【答案】17. ……的人 你 四方 放下 更加 18.(1)开导这个人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2)您把心放宽,您的病自然就会好了。 19. 过往的历史 虚妄的来世 20.杞人的“忧”最终解除了,从“其人舍然大喜”一句可以看出;沈屯子的“忧”最终没有解决,从“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可以看出。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还有另外一个人,他在忧虑着之前那个人所忧虑的事情。者:……的人。
(2)句意:你弯曲身体、伸展身体、呼气、吸气。若:你。
(3)句意:这些块填充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空间。四虚:四方。
(4)句意:(沈屯子)日日夜夜都在忧虑这件事,不能放下。置:放下。
(5)句意:回到家后,(他的)忧虑变得更加严重。益:更加。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晓之者,指去开解、使对方明白的人。亦:也,同样。舍然:释然,放下心事的样子。大喜:非常高兴。
(2)重点字词:善,好好地,应该。自宽:宽慰自己,使自己放宽心。病:疾病。乃:才,才会。愈:痊愈,好转。耳:语气助词,啊。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乙文“沈屯子偕友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可知,沈屯子担忧的是过往的历史,具体为杨文广被围困的历史事件;
根据乙文“巫曰:‘稽冥籍,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可知,沈屯子还担忧虚妄的来世,具体为巫婆所预言的来世轮回的困境。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分析。
根据甲文“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可知,杞人的“忧”最终解除了,他从忧虑中走出来,感到了宽慰和安心;
根据乙文沈屯子所言“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可知,沈屯子的“忧”最终没有解决,他的忧虑仍然困扰着他,即使亲友来安慰他,他也无法释怀,依然坚持只有特定的事情发生,他才能放宽心。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身没有安全居住的地方,乃至于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前去劝慰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当真是气体积聚的,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
劝慰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只不过是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对人有所伤害。”
那个人又说:“那地塌陷下去怎么办?”
劝慰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面八方的空虚之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思想包袱,非常高兴;劝慰他的人也如释重负,非常高兴。(乙)
沈屯子与朋友一起去集市,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被围困在柳州城中,城内缺少粮食,外面没有援兵,他突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拉着他回家,他日夜惦记这件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病。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家里人不得已,只得请来了巫婆为他占卜。巫婆说:“我查考冥籍,将来你应当轮回变成一个女人,嫁给一个姓麻哈的回族人,长得相貌非常丑陋。”他听了以后,忧思郁结,病得更厉害了。亲友们纷纷跑来安慰,要他放宽心:“你好好养病吧,不要为这些事操心了。”他说:“要想让我宽心,除非杨文广解了围,扛竹子的人回了家里,姓麻哈的写了休书给我,我才能不再忧愁啊。”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②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④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⑤其人曰:“奈地坏何?”
⑥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⑦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沈屯子偕友入市,闻说书者言:“杨文广①困于柳州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②,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③成疾。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④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明·刘元卿《应谐录》)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置:放下,引申为忘记。③悒悒(yì):闷闷不乐。④纾:解除。
2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
B.因往晓之 晓:明白
C.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
D.闻说书者言 闻:听
2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有闻而传之者
B.若屈伸呼吸 未若柳絮因风起
C.友曳之归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家人劝之游于郊外 于我如浮云
2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B.【甲】文中“晓之者”对于天地星月的解释是科学的,与现在的认知一致。
C.【乙】文中“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是作者根据沈屯子的故事得出的结论。
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性强。
24.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杨 文 广 困 于 柳 州 内 乏 粮 饷 外 阻 援 兵
2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
26.【乙】文讲述了沈屯子的哪两件事?他是不必要的担忧,还是居安思危,结合其中一件事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21.B 22.A 23.B 24.杨文广困于柳州/内乏粮饷/外阻援兵 25.(他)日夜惦念不能忘记(此事),说道:“杨文广被围困到这里(或“这种地步”),怎么才能解脱呢?” 26.概括事件:
事件一:沈屯子听书为杨文广困于柳州而担忧,因此生了一场大病。
事件二:沈屯子看见有人扛着竹竿去集市上卖,担忧竹竿伤人,更担忧了。
阐述看法
示例一:事件一是杞人忧天,沈屯子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担忧是没必要的。
示例二:事件二是居安思危,沈屯子怕尖锐的竹竿伤到行人是防患于未然。
示例三:事件二是杞人忧天,行人会小心看路,一般不会被竹竿伤到,这是多余的担心。
【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解释有误。“因往晓之”意思是:就去开导他。“晓”是开导、劝说的意思,而非“明白”。
故选B。
2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A.者:都是代词,……的人;
B.若:代词,你/动词,如;
C.之:代词,他/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于:介词,到/介词,对,对于;
故选A。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理解与分析不正确。“晓之者”对于天地星月的解释有一定道理,而非“是科学的,与现在的认知一致”。
故选B。
2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杨文广被困在柳州城,城内缺少粮食,城外的援兵被阻挡。“杨文广困于柳州城”是状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杨文广于柳州城困”,在其后断开;“内乏粮饷”主谓结构,应在“饷”后停顿;故断句为:杨文广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
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置:放下,引申为忘记。至:到:此:这种地步。何由:宾语前置,凭什么,怎么。
2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看法。
第一问:
根据【乙】文“沈屯子偕友入市,闻说书者言:“杨文广困于柳州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成疾”(沈屯子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的生了一场大病。)可概括为:沈屯子听书为杨文广困于柳州而担忧,因此生了一场大病。
根据【乙】文“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可概括为:沈屯子看见有人扛着竹竿去集市上卖,担忧竹竿伤人,更担忧了。
第二问:
根据【乙】文“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议论,可谈,沈屯子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担忧,和杞人忧天如出一辙,是没必要的。
根据【乙】文“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叙述,可知思维独特,可谈,沈屯子怕尖锐的竹竿伤到行人居安思危,我们应防患于未然。
【点睛】参考译文
【甲】古代杞国,有个担心天崩塌、地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人。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很高兴。
【乙】沈屯子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的生了一场大病。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
(23-24七年级上·广西百色·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①素:白色的。②缁(zī):黑色。
27.下列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
A.身亡所寄(同“无”, 没有)B.废寝食者(停止)
C.因往晓之(告知,开导)D.衣素衣而出(衣服)
28.下列对甲、 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分明。
B.乙文主要通过杨朱与弟弟的对话,解释杨布打狗的原因。
C.甲文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不要为不需要担心的事情而烦恼忧虑。
D.两文都叙事简洁,寓意深刻。
2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30.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
3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27.D 28.B 29.(1)又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
(2)假如你的狗先前去的时候是白的,而回来时却是黑的,你难道不奇怪吗? 30.批评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31.示例一:我认为现实中不要为不需要担心的事情而烦恼忧虑,这样会使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示例二:我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后世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
【解析】2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衣:名词作动词,穿;
故选D。
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根据乙文“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可知,杨朱认为弟弟应该换位思考,如果狗离开时是白色的,回来时黑色的,自己定然会奇怪,所以狗叫是可以理解的;解释了杨布不要打狗的原因;
故选B。
2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因:就;晓:告知、开导;
(2)向:先前;使:假如;汝:你的;岂:表反问,难道;怪:奇怪。
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穿着黑衣服回家,他家的狗便不认得他,朝他狂吠,杨布非常生气,准备打狗,这时,杨朱以“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制止他。人尚如此,更何况够呢?本题可围绕“人要懂得换位思考”“表象与本质”的角度阐述。
示例:这则寓言批评那些不懂得换位思考,一旦遇到事情,就怪罪他人的人。或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31.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结合文本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我认为“杞人忧天”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的人。我们应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不应该为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担忧而忧虑。那样会使我们陷入焦虑或痛苦之中,可能还使我们陷入了紧张甚至停滞不前。过分担心造成焦虑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示例二:我认为“杞人忧天”是强调生活需要居安思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居安思危,预测和考虑有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应对,显然是一种有效的抗风险策略,可以说居安思危是防患于未然,是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有助于我们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减少盲目性。
【点睛】参考译文:
【甲】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身容,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踩踏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非常高兴。
【乙】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天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准备打狗。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23-24七年级上·贵州毕节·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②树而蚤③取之。逐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⑤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是可笑也。
(摘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欻(xū):忽然。②诸:之于。③蚤:同“早”,早上。④昧爽:黎明。⑤逡巡:小心谨慎。⑥罹:遭遇(祸患)。
32.下列选项对表现狼的贪婪,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看到担子里的肉,馋得好像要流口水似的,跟着屠户走了好几里。
B.屠户一点都不害怕,拿出刀来给狼看,狼假装睡觉,什么也没看见。
C.看到屠户的刀,狼稍稍后退一点,等到屠户要跑时,狼又跟上了他。
D.狼为了吃到树上悬挂的肉,被挂着肉的铁钩刺进上腭最终死去。
33.本文与我们所学的课文《狼》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出至少两点。
3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日已暮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B.又从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C.遂钩肉 遂成枯落(诸葛亮《诫子书》)
D.狼乃止 止有剩骨(蒲松龄《狼》)
【答案】32.B 33.①先叙事,后议论,揭示寓意。②叙事简洁生动,情节曲折。③借物喻人,寓意深刻,令人警醒。④运用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狼和人物,使狼和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 34.C
【解析】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屠户一点都不害怕,拿出刀来给狼看,狼假装睡觉,什么也没看见”与原文不符;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写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故选B。
3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结合本文的末尾“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矣”和《狼》的结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以看出,两文从结构安排来看,都是先叙事,最后议论。
结合本文的末尾“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矣”和《狼》的结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以看出,两篇文章分别在文末讽刺了狼贪婪、狡猾的心理,借物喻人,用以警示像狼一样狡猾、贪婪的人,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结合故事情节来看,两文都写了屠户遇狼、怕狼,但最终把狼杀了的故事,叙述上简洁生动,曲折有致,很吸引人。
从描写的角度看,本文中的“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狼》中的“屠惧”“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等也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
3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天色/名词,每天;
B.代词,指人/王凝之,人名;
C.都是连词,于是,就;
D.动词,停止/通“只”,表示仅有;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23-24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闻歌以为哭,视白以为黑,飨香①以为朽,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
杨氏告其父曰:“鲁之君子多术艺,将能已乎。汝奚不访焉?”其父之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证。
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迷不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足倾天下。天下尽迷,孰倾之哉?向使②天下之人其心尽如汝子,汝则反迷矣。哀乐、声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且吾之言未必非迷,而况鲁之君子迷之邮③者,焉能解人之迷哉?荣汝之粮,不若遄④归也。”
(节选自《列子•周穆王》)
【注释】①飨香:闻香气。②向使:假如。③邮:同“尤”,最。④遄:急速。
3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闻歌以为哭 闻:听见
B.尝甘以为苦 尝:曾经
C.过陈,遇老聃 过;经过
D.囚告其子之证 证:病症
36.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
②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
37.老聃对“逢氏找鲁之君子解其子之迷”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分析。
【答案】35.B 36.①小的时候很聪明,等到大了却犯了神经错乱的病。②当今天下的人们都是非不清,不知道什么是利什么是害。 37.结合“且吾之言未必非迷,而况鲁之君子迷之邮者,焉能解人之迷哉?荣汝之粮,不若遄归也”,可见老聃对“逢氏找鲁之君子解其子之迷”的态度是不赞同的。
【解析】35.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B.有误,尝:品尝。
故选B。
3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少,小时候;及,等到;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之,的;皆,都。
3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且吾之言未必非迷,而况鲁之君子迷之邮者,焉能解人之迷哉?荣汝之粮,不若遗归也”意思是:何况我现在所说的也未必不是胡言乱语,更何况鲁国的先生是迷惑之最,还怎么能解除别人的迷惑呢?你带着你的钱财,不如赶紧回去吧。可见老聃对“逢氏找鲁之君子解其子之迷”的态度是不赞同的。
【点睛】参考译文:
秦国一户姓逢的家里有个儿子,小的时候很聪明,等到大了却犯了神经错乱的病。听到歌声认为是哭,看到白色认为是黑色,吃到香味感觉是腐朽的味道,尝到甜味认为是苦味,做事是错的却认为是正确的。(凡是)意识所感知的方面,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没有不弄颠倒的。
一位姓杨的告知那孩子的父亲说:“鲁国的先生很有学问本事,也许可以治好呢?你何不去求访求访?”那孩子父亲前往鲁国,经过陈国,遇到老子,就告诉(老子)他儿子的病症。
老子说:“你怎么知道你儿子是神经错乱呢?当今天下的人们都是非不清,不知道什么是利什么是害。有同样的疾病的人多的是,完全没有觉察(得到)的人。何况自己一个人迷惑是不足以毁坏全家的,一家人迷惑不足以毁坏乡里,一个乡的人迷惑不足以毁坏整个国家,一国人迷惑不足以使天下大乱。天下的人全都迷惑,那还有上什么毁坏的了呢?假使天下人的意识都和你儿子一样,那倒反而是迷惑的了。悲哀和欢乐、声音颜色、味道、是非,(所有这些)谁又能证明哪是正确的呢?何况我现在所说的也未必不是胡言乱语,更何况鲁国的先生是迷惑之最,还怎么能解除别人的迷惑呢?你带着你的钱财,不如赶紧回去吧。
(23-24七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3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昔吴起出 (2)令人求故人
(3)方与之食 (4)恐其自食其言也
39.用“/”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1处)
故 人 至 暮 不 来 起 不 食 待 之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2)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41.这篇短文体现了吴起什么样的品质?这对我们有何启发?
【答案】38. 昔:从前 令:派;使;让 方:才 恐:害怕,担心 39.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0.(1)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应该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
(2)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
41.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启发我们要为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
【解析】3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
(1)句意为:从前吴起外出。昔:从前。
(2)句意为:(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令:派;使;让。
(3)句意为:才同他一起进餐。方:才。
(4)句意为: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恐:害怕,担心。
39.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本句句意为: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其中“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分别描述了故人和吴起的行为。故断句为: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
(1)为:坚守;信:信用;若:像;此:宜:应该;服:使……信服;三军:军队。
(2)故人:老朋友;期:等待、期待;返:回来;食:吃饭。
4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谈阅读启示的能力。
人物形象:依据“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句意可知,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
启示:我们要像吴起一样,做事要讲信用,待人真诚。
【点睛】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2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2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22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课时作业</a>,文件包含第22课《皇帝的新装》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docx、第22课《皇帝的新装》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20 狼/蒲松龄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1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20 狼/蒲松龄一课一练</a>,文件包含第20课《狼》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docx、第20课《狼》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1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7 猫/郑振铎同步训练题</a>,文件包含第17课《猫》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docx、第17课《猫》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