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模拟卷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10课。
5.难度系数:0.6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自1964年以来,考古学者对“蓝田人”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共发现各类石器200多件,这些石器的制作都比较粗糙。据此可知,“蓝田人”( )
A.处于旧石器时代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C.处于新石器时代D.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早期人类,学生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蓝田人”“共发现各类石器200多件,这些石器的制作都比较粗糙”可知蓝田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制作的工具比较粗糙,故A正确;
B.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而不是蓝田人,故B错误;
C.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出现出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陶器和磨制工具的发展,而题干涉及的石器制作比较粗糙说明处于旧石器时代,故C错误;
D.“广泛使用磨制工具”标志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题干涉及的是旧石器时代,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蓝田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2024年5月14日,北京南尚乐中心小学的25名科学小记者,参与了2024年“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走进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活动。他们会在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看到北京人( )
A.头部特征与现代人无异
B.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C.会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D.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B项正确;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说明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排除A项;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排除C项;河姆渡人生活的地方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种植水稻,蒸煮米饭,北京人时原始农业还没有产生,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3.“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此时,人类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开始转变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下面最能印证上述说法的是( )
A.元谋人遗址发掘出的牙齿化石
B.北京人遗址近6米的灰烬层
C.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碳化稻粒
D.传说炎帝教民种植五谷蔬菜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最能印证题干说法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碳化稻粒。故C符合题意;元谋人遗址发掘出的牙齿化石、北京人遗址近6米的灰烬层都与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无关,排除AB;传说炎帝教民种植五谷蔬菜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最能印证题干说法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碳化稻粒。
4.如图的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远古先民( )
A.手工业制造达到先进水平
B.已经进入原始农耕时代
C.用打制石器并会保存火种
D.能够饲养家畜开垦土地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相关知识。
【解答】A.材料“人面鱼纹彩陶盆”的描述说明原始手工业的发展,但是并不能体现先进,排除A项。
B.材料“人面鱼纹彩陶盆”的描述说明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材料“干栏式房屋”说明原始聚落开始发展;材料“碳化稻谷”说明农作物的种植已经出现;材料“骨耜”的描述说明磨制石器已经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这说明原始农业开始兴起和发展,反映了我国远古先民已经进入原始农耕时代,B项正确。
C.材料中的“骨耜”是磨制石器,不是打制石器,排除C项。
D.材料中并未描述家畜饲养,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相关知识,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5.通过考古发现的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由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 )
A.良渚先民崇尚祭祀文化
B.良渚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C.良渚部落手工业发达
D.良渚古城是一个成熟国家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良渚遗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由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可知,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出现了贫富差距,社会阶级分化明显。故B正确;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良渚先民崇尚祭祀文化,排除A;陪葬品的多寡主要反映了社会阶级的分化,不是强调良渚部落手工业发达,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反映良渚古城是一个成熟国家,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良渚遗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良渚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6.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考察时同学们制作了如下研学记录卡。依据记录卡内容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陶寺是汉字的产生地B.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C.陶寺文化底蕴深厚D.二十四节气源于陶寺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尧舜禹时期的文化,识记尧舜禹时期的文化相关知识。
【解答】A.材料不能说明陶寺是汉字的产生地,排除A项。
B.有龙纹并不能说明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排除B项。
C.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陶寺遗址中的内容可得出,陶寺遗址中的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C项正确。
D.材料不能证明二十四节气是源于这一地区,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记尧舜禹时期的文化相关知识。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①对应朝代的是( )
A.大禹治水B.盘庚迁殷C.国人暴动D.平王东迁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盘庚迁殷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年是商朝时期,故①对应的朝代是商朝,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B项正确;大禹治水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排除C项;平王东迁发生在东周时期,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盘庚迁殷的相关史实。
8.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如图中红山文化的玉龙、陶寺遗址的龙盘、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体现了( )
A.早期国家初具雏形
B.社会阶级分化初步出现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中国史前文明领先世界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据题干“红山文化的玉龙、陶寺遗址的龙盘、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可知,红山文化位于辽河流域,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这些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存都出土了龙形器物,具有相似的文化追求,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项正确;题干文物不能成为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不同的阶级,无法表明社会阶级分化,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将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进行对比,无法体现中国史前文明领先世界,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要求具备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9.“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经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以上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B.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往
C.楚国经过努力终于称霸中原
D.加快了国家走向统一的步伐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影响。春秋争霸战争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往。
【解答】根据“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经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可知其说明的是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往。
故选:B。
【点评】掌握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10.在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战乱纷争、经济发展、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主要特征。其中关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最为基础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
B.各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
C.战争中获得土地和人口
D.各学派先进思想的传播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最为基础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最为基础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看完电影后,小亮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
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晋楚争霸D.战国七雄
【答案】A
【分析】本题以电影《赵氏孤儿》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知识点,应把握晋国发展的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结合所学知识:晋国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三家分晋”的历史典故。
12.如表为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部分),这些变法( )
A.确立了郡县制B.推动了社会转型
C.巩固了分封制D.实现了国家统一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并对应相应结论得出答案。
【解答】A.表格中没有涉及郡县制的内容,排除。
B.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变法内容主要是取消了贵族特权,因功行赏,贵族子弟没有军功没收爵禄,这些措施使贵族制向官僚制转变,推动了社会转型,符合题意。
C.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逐渐瓦解,排除。
D.秦灭六国,才实现国家统一,排除。
故选:B。
【点评】拓展商鞅变法的目的、措施和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3.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学派及思想主张是( )
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B.墨家:提出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C.儒家: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D.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本思想、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反映的是民本思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认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体现的也是民本思想,C项正确;战国时期,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与民本思想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战国时期,墨家提倡节俭,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这与民本思想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战国时期,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维护的是君主的统治,而非倡导民本思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本思想、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
14.有学者称,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由此可知,孔子的做法有利于( )
A.维护旧贵族的统治秩序
B.弘扬正气和社会风化
C.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减轻压迫和改善民生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有学者称,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孔子的做法不利于维护旧贵族的统治秩序,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孔子的做法有利于弘扬正气和社会风化,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孔子的做法有利于减轻压迫和改善民生,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孔子的做法有利于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15.2024年5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出,它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 )
A.地域文化特征B.草原文明基因
C.外来文化元素D.农耕文明内涵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文明成就,重点掌握三星堆文明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四川三星堆文物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说明这些文物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展现了古蜀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华文明在不同地域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四川三星堆文物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古蜀文化的独特性,无法体现草原文明的特点,排除B项;三星堆文物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题干材料并无法表明三星堆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排除C项;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题干反映的是四川三星堆文物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古蜀文化的独特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星堆文明成就。
16.通过如表的《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
A.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题干图表的《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17.“一代秦皇龙气魄,七千兵俑虎精神。”说出了“千古一帝”席卷天下、实现统一的丰功伟业,其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起了决定作用
B.秦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历史潮流
C.长平之战起了关键作用
D.秦王嬴政具备实现统一的雄才大略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秦统一的根本原因。
【解答】秦朝统一的根本原因是秦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历史潮流。根据历史根本原因的分析,历史发展趋势潮流或生产力原因是根本的,从本题看,ACD都是秦朝统一的重要原因或条件,只有B项是根本原因。
故选:B。
【点评】根本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②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③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④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
18.如表行政区划表(部分)反映的是秦朝( )
A.设立了中央政权机构B.确立皇帝制度
C.地方实行郡县制D.消除了地域差异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实行郡县制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的行政制度,与中央政权机构无关,排除A项;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题干没有反映,排除B项;
根据表格中“辽东郡”“南海郡”“陇西郡”等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秦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天下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
郡县制的推行没有消除地域差异,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实行郡县制等知识。
19.根据以下有关秦始皇的史料,最能证明的观点是( )
A.郑樵:诗书之焚,非秦皇之过也
B.贾谊:秦王怀贪鄙之心,以暴虐为天下始
C.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D.柳翼谋:始皇时代之法制,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以后,通过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以及推行郡县制等措施,建立和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D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秦始皇“焚书坑儒“,排除A项;材料没有表明秦朝的“暴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系列的统一措施,而不是对“秦王扫六合”的评价,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知识。
20.《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馕(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时期( )
A.繁重的徭役、兵役B.沉重的赋税
C.严苛的法律法规D.残酷的刑罚
【答案】B
【分析】根据材料,结合秦的暴政的相关知识推断出答案。
【解答】根据材料“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馕(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等信息可推断出秦朝的赋税非常沉重,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徭役、兵役的信息,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法律法规,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刑罚,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秦的暴政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A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B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2分)
(2)说出材料二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2分)
(3)如果以两则材料作为一个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定一个主题。(1分)
【答案】(1)A、B。(2分)
(2)共同特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和礼器。(2分)
(3)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1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境内古人类遗址、都城遗址,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故答案依次为:A、B。
(2)共同特点:根据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和“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以及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可知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根据材料二“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精美的玉礼器”“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的墓葬往往随葬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玉器、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和“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酒器、礼器”可知都发现了墓葬和礼器。
(3)主题:根据材料一“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和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确定主题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
故答案为:
(1)A、B。
(2)共同特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和礼器。
(3)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
【点评】本题以中国境内古人类遗址、都城遗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汤建国后,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了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材料二: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原文大意:两军对垒牧野阔,周师战车亮煌煌,赤毛白腹四马壮。太师尚父名吕望,气势如同鹰飞扬。辅佐武王精谋略,纵兵伐商涤污秽,黎明尽现新气象!
材料三: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商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
(1)据材料一,概括商朝国力日益强盛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所指的战役及其结果。(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掩卷沉思,你最想对亡国之君说什么?(2分)
【答案】(1)原因:商汤勤政爱民;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2分)
(2)战役:牧野之战。结果:商朝灭亡。(2分)
(3)共同原因: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启示:暴政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等等。(2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国家的发展,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可知,“有功于民,勤力乃事”说明商汤勤政爱民,“以宽治民”“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说明商汤统治时期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
(2)战役:根据材料可知,“两军对垒牧野阔”指的是牧野之战。
结果:根据材料“纵兵伐商涤污秽,黎明尽现新气象”说明通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3)共同原因:根据材料可知,“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商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说明夏桀、商纣王和周幽王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
启示:根据夏商周因暴政亡国可知,暴政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等等。
故答案为:
(1)原因:商汤勤政爱民;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
(2)战役:牧野之战。结果:商朝灭亡。
(3)共同原因: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启示:暴政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等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早期国家的发展,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6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内容指出当时称霸的诸侯是谁?为了称霸,他打出了什么旗号?(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对我国的建设有何启示?(2分)
【答案】(1)齐桓公;尊王攘夷(尊天子,攘四夷)。(2分)
(2)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➁鼓励耕织;➂奖励军功。(2分)
(3)➀坚持改革、勇于创新;➁改革要符合国情;➂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➃改革要顺应生产力发展等。(2分,任意两点)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了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对改革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根据材料“坏井田,开阡陌”可知,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根据材料“急耕战之赏”可知,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改革创新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坚持改革、勇于创新;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顺应生产力发展等。
故答案为:
(1)齐桓公;尊王攘夷(尊天子,攘四夷)。
(2)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➁鼓励耕织;➂奖励军功。
(3)➀坚持改革、勇于创新;➁改革要符合国情;➂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➃改革要顺应生产力发展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对改革的认识等知识。
24.(8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及其历史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2分)
(3)写出材料三所示的政治制度创立者。为巩固统一,他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答案】(1)三个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4分)
(2)进步性:避免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定统一。(2分)
(3)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2分)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分析可知,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是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依据材料“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分析可知,这一制度的历史影响,是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2)依据材料二“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分析可知,避免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依据材料二“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分析可知,加强中央集权,依据材料二“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分析可知,维护国家安定统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秦始皇还下令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1)三个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2)进步性:避免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定统一。
(3)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
25.(5分)请比较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对比)。
【答案】题目:道儒学派的创始人。(1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老子和孔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道德经》。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两者都生活的时代相同,都处在春秋时期。前者主张“无为而治”,后者主张“以德治国”,两者都对后世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根据图中“老子像”“孔子像”可以找到二者相关点确定一个题目,如儒家道家创始人、儒墨学派等。短文分别列举出孔子和老子所处时期以及著作等,并且写出二人政治上成就,以及对历史的影响即可。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老子和孔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道德经》。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两者都生活的时代相同,都处在春秋时期。前者主张“无为而治”,后者主张“以德治国”,两者都对后世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故答案为:
题目:道儒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老子和孔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道德经》。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两者都生活的时代相同,都处在春秋时期。前者主张“无为而治”,后者主张“以德治国”,两者都对后世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老子和孔子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9/19 14:35:57;用户:张保喜;邮箱:15851223892;学号:49004601
朱书扁壶
彩绘龙纹盘
陶寺遗址观象台
其上写有“文、尧”二字,是迄今发现的比甲骨文还早500年的文字。
帝尧邦国的图腾,是典籍所载“赤龙生尧”的注释。是代表“帝尧国家”的“国徽”。
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遗址。史前陶寺人据此制定的历法,是二十四节气的直接源头。
名称
措施(部分)
李悝变法
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邹忌改革
注意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吏,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
申不害变法
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象形字
会意字
形声字
假借字
日
明
河
正
借为征
田
从
柄
右
借为佑
郡名
辖区
陇西郡
上封县、冀县、故道县……
辽东郡
新昌县、房县、文县……
南海郡
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以“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铜钱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的墓葬往往随葬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玉器、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以及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酒器、礼器。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统编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统编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统编版2024新教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统编版2024新教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统编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统编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思想家贡斯当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