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01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02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课标分解,学习探究案,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课标分解】
    1.本单元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要把握这一文体的相关特征。
    2.熟读课文,积累字词句,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3.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建筑领域的相关知识,体会中国的建筑美。
    4.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效果。
    【预习案】
    一、预习提示
    1.通读文章,扫清字词,完成预习案习题。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网络资源了解文中相关的专业名词和术语。
    2.再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总结归纳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
    3.三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征,品析比喻手法的运用。
    二、知识衔接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古代建筑图示
    四、基础知识积累
    1.识读字音
    帷幕( ) 屋脊( ) 接榫( ) 穹窿( ) 斗拱( )
    埋怨( ) 翘首以盼( ) 辍学( )蚂蚱( )
    凤毛麟角( ) 角色( ) 门槛( ) 直栏横槛( )
    2.辨析词语
    妨碍:
    妨害:
    独特:
    独到:
    题材:
    体裁:
    发掘:
    发现:
    【学习探究案】
    一、整体把握
    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这九点基本特征,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能否调换位置?哪些特征属于总体特征?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二、重点探究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3.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时代建筑的特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检测案】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接榫(shǔn) 点缀(zhuì) 辍学(chuò) 砖石墁地(màn)
    B.穹窿(qiónɡ) 门槛(kǎn) 哺育(bǔ) 洗洗涮涮(shuàn)
    C.埋怨(mán) 屋脊(jí) 帷幕(wéi) 凤毛麟角(jiǎ)
    D.翘起(qià) 翘首(qiá) 抱厦(xià) 言简意赅(ɡ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遵循 婉惜 浮雕 琉璃 B.遗址 粱架 葱岭 辉煌
    C.防碍 负重 轮廓 纯粹 D.提炼 回廊 隐藏 厢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______了,在这里,竹摒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
    (2)放,放弃、放怀、放达……“放”蕴涵着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______,浮躁的心态回归淡然。
    (3)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美丽的花朵______了生活,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A.情调 明晰 装饰 B.情韵 明确 装饰
    C.情韵 明晰 装点 D.情调 明确 装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建筑中的塔
    梁思成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然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
    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
    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4.下列对“塔”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
    B.塔往往是多层建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一些发展罢了。
    D.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5.下列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 )
    A.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
    B.佛教带来了“窣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形象。
    C.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窣堵坡”变成了“塔”。
    D.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入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象和联想的建筑。
    6.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
    B.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
    C.凡有佛教传入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
    D.由“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术语的研究,能够发现汉语语音的一些发展演变规律。

    【参考答案】
    【预习案】
    四、基础知识积累
    1.识读字音
    帷幕(wéi) 屋脊(jǐ) 接榫(sǔn) 穹窿(qióng lóng) 斗拱(gǒng)
    埋怨(mán) 翘首以盼(qiá) 辍学(chuò)蚂蚱(mà zhɑ)
    凤毛麟角(jiǎ) 角色(jué) 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
    2.辨析词语
    妨碍:阻碍,使不能顺利进行。
    妨害:有害于。
    独特:独有的、特别的。
    独到: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
    题材:构成作品的材料。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发掘: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学习探究案】
    一、整体把握
    明确:逻辑顺序:①由整体到局部;②由主(结构)到次(装饰)。所以不能调换位置。
    一二点属于总体特征,三至五点属于结构特征,六到九点属于装饰特征。
    1.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例如,中国建筑怎样砍削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和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割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和图案形的装饰物等等。
    2.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3.明确:古代建筑的特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思考)继承我们古代建筑上的特点,来构建我们新中国的建筑。
    梁思成在这篇小论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概念,辨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涵,可从中感受到梁思成做为一代建筑宗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费孝通语)的大文化观。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检测案】
    1.B【解析】A项“榫”读“sǔn”;C项“脊”读“jǐ”;D项“厦”读“shà”。
    2.D【解析】A项“婉”为“惋”;B项“粱”为“梁”;C项“防”为“妨”。
    3.C【解析】情调: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情韵:情调韵味。明晰:清
    4.C【解析】文章第二段末“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表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并非中国固有。
    5.A【解析】这是古代修建“重楼”的原因。
    6.C【解析】观点太武断了,“凡有”过于绝对。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3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8*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及答案</a>,共4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3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8*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总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8*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3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8*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a>,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