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黄冈市高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高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推动科技进步,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下列有关叙述与化学无关的是
A. 建设高楼大厦使用了许多金属材料
B. 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
C. 我国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
D. 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材料属于化学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液氮属于化学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细胞属于生物学科研究范畴,该选项符合题意;
D、能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下列家务劳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洗蔬菜B. 沥干蔬菜C. 点火炒菜D. 盛菜装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清洗蔬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沥干蔬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点火炒菜涉及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盛菜装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A. 腐蚀品B. 爆炸品
C. 易燃液体D. 自燃物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示为腐蚀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爆炸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符合题意;
C、图示为易燃液体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自燃物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化学实验中下列药品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试剂B. 倾倒液体
C. 量液体D. 液体加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用10mL的量筒量取9.5mL液体,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 如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最终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C
【解析】
【详解】松开双手后,由于装置中的气体遇冷收缩、压强变小,又会在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观察图象丙图正确。故选C。
6.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是空气中各成分的自述,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 液氮:我的温度较低,可用于冷冻治疗B. 稀有气体:我比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C. 氧气:我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D. 氦气:我的密度小,可充入飞艇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氮温度较低,医疗上可用于冷冻治疗,选项正确;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选项正确;
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可以作燃料,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选项错误;
D、氦气密度小,可充入飞艇,选项正确;
故选C。
7.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氧化反应的是
A.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B. 氢气+氧气水
C.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D. 镁+氧氧化镁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同时又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放出热量,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高锰酸钾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
A. 广口瓶B. 细口瓶
C. 烧杯D. 集气瓶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广口瓶保存固体药品,取用方便,高锰酸钾为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故选项正确;
B、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便于倾倒,故选项错误;
C、烧杯不用于保存药品,烧杯用于溶解、加热等,故选项错误;
D、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或储存气体使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 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握紧试管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B. 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 先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符合题意;
C、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 对比实验乙和丁,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 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
D. 对比实验甲、丙和丁,探究MnO2和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控制变量法,甲和乙的变量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则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正确;
B、实验乙和丁的变量有浓度和二氧化锰,变量不唯一,则甲、乙不能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错误;
C、甲和丙的变量是温度不同,丙的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则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正确;
D、根据C项的分析,对比甲和丙可以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甲、丁,变量是二氧化锰,则可以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2.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⑦熄灭酒精灯。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④②⑥①⑤③⑦B. ②④⑥①⑤③⑦
C. ④②⑥①⑤⑦③D. ②④⑥①⑤⑦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巩固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操作顺序是: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药品装入试管;③把装置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给试管加热;⑤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⑦熄灭酒精灯。
【点睛】记住氧气的操作步骤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依次对号入座,找出关键字。
13.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X是氧气,由曲线X可说明可以采用人工呼吸来抢救危重病人
B. 曲线Y是水蒸气,由曲线可知,空气中的杂质气体不包括水蒸气
C. 曲线Z是二氧化碳,由曲线可知,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由曲线X、Y、Z可知,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可用于供给呼吸,曲线X是氧气,由曲线X可说明可以采用人工呼吸来抢救危重病人,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蒸气是空气组成成分,曲线Y是水蒸气,由曲线可知,空气中的杂质气体不包括水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曲线Z是二氧化碳,由曲线可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曲线X、Y、Z可知,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2分)
14.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1)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木材(主要成分:木炭)燃烧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初中不同的化学实验中,水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______。
(3)端午节,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是当日举行的一项节日活动,制作龙舟过程中,将树木雕刻成龙的形状,属于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4)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春节期间,烟花表演中会发出的耀眼的白光,是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写出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1)
(2)防止高温的生成物炸裂瓶底
(3)物理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防止高温的生成物炸裂瓶底;
【小问3详解】
将树木雕刻成龙的形状,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4详解】
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5.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沸点,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二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写两条)。
(2)一氧化氮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涉及到一种能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
(4)写出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答案】(1)无色气体,熔点 − 163.6 ℃,沸点 − 151 ℃,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3)二氧化氮##NO2
(4)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颜色、熔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熔点−163.6°C,沸点−151°C,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小问2详解】
一氧化氮不稳定,是因为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小问3详解】
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
【小问4详解】
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16. 认识常用化学仪器,了解仪器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选择图中的仪器按要求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填名称)。
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③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除需量筒外还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④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2)实验室有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38mL的蒸馏水,应选取__________mL的量筒。量取液体时需把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数。某同学从装有38mL水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水后,将量筒放平,俯视液面读数为10mL,则倒出的水的体积__________28mL(选填“”或“=”)。
【答案】 ①. 试管 ②. 药匙 ③. 胶头滴管 ④. 坩埚钳 ⑤. 50 ⑥. 凹液面的最低处 ⑦. >
【解析】
【详解】(1)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要用到的仪器是药匙;
③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除需量筒外还要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④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2)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择50mL的量筒;
量取液体时需把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数;
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故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10mL,故倒出水的体积>28mL。
1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常温为白色、无臭固体,遇高温、潮湿易分解。
制备:在20℃时,将50%过氧化氢溶液、纯碱溶液和稳定剂充分混合,待反应结束后通过抽滤、洗涤、干燥得到过碳酸钠。过碳酸钠在潮湿环境中不稳定,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未添加稳定剂、添加氯化镁稳定剂、有机膦酸稳定剂对过碳酸钠湿度稳定性的影响,其结果如图。(湿度稳定性数值越大,稳定性越强)
用途:很多除茶渍、咖啡渍的产品,其有效成分均为过碳酸钠,使用时将产品粉末倒入盛有温水的杯子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静止片刻后即可清除茶垢。其原理为过碳酸钠遇水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产物深入微小的缝隙,使茶垢分解、脱落。过碳酸钠还可用于急救供氧、医疗杀菌消毒和纺织品洗涤漂白等方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过碳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2)过碳酸钠保存时需注意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3)为验证过碳酸钠遇水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其操作是:用集气瓶收集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图中的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48小时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常温为白色、无臭固体
(2)密闭、阴凉处保存(合理即可)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合理即可)
(4)当时间相同时,添加有机膦酸的过碳酸钠湿度稳定性>添加氯化镁>未添加稳定剂(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过碳酸钠常温为白色、无臭固体,属于物理性质;
【小问2详解】
过碳酸钠在潮湿环境中不稳定,则保存时,需要保持低温、干燥;
【小问3详解】
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验证过碳酸钠遇水产生的气体为氧气的操作为:收集气体,伸入带火星小木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小问4详解】
分析对比图1中的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48小时范围内,当时间相同时,添加有机膦酸的过碳酸钠湿度稳定性>添加氯化镁稳定剂>未添加稳定剂。
1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装置A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
(3)已知:在常温下,块状金属固体锌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得氢气。该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可采用 _______(填字母标号)作装置组合。
(4)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量时气体应从 _______(“a”或“b”)口进入F中。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BD或BE或BF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标有数字①的仪器名称:酒精灯,图中标有数字②的仪器名称:集气瓶;
【小问2详解】
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由于试管口有棉花,制氧气所用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小问3详解】
在常温下,块状金属固体锌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得氢气,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该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所以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可采用BE或BD或BF(气体从b管通入)作装置组合;
【小问4详解】
若将F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通过排出水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气体密度比水小,应该短进长出,测量时气体应从b口进入F中,水通过a管进入量筒。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实验结论】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正确。
(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
【拓展延伸】
(5)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在图2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
【反思与评价】
(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_______(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答案】(1)引燃红磷和白磷
(2) (3)①
(4)红磷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 (5)DE (6)铁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则激光笔的作用为引燃红磷和白磷。
【小问2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由于红磷熄灭后,白磷还能继续燃烧,则说明装置中还有氧气,则猜想①正确。
【小问4详解】
由于红磷燃烧后装置中还有氧气,说明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则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小问5详解】
在图2中氧气含量变化可知,氧气分两阶段减少,第一阶段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C点时表示红磷熄灭;第二阶段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DE。
【小问6详解】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高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黄冈市高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黄冈市高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