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新高考专用).docx
    • 原卷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专用).docx
    • 原卷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3)【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专用).docx
    • 原卷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参考答案)【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专用).docx
    • 原卷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答题卡)(新高考专用).docx
    • 原卷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答题卡)(新高考专用).pdf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1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2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3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1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2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3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1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2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1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2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1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1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件包含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新高考专用docx、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专用docx、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A3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专用docx、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参考答案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专用docx、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答题卡新高考专用docx、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答题卡新高考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1~2单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难度系数:0.75。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墨子及其弟子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分不开,体现了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一身兼具经验家、技术家、工匠和科学理论家的素质和品格。他在力学、光学、数学、逻辑学等方面都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已经有意识地开展了一些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墨子是手工机械制造的能手,会造车,善造守城器械,熟悉生产技术工艺,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
    墨家的科技思想,以生产实践为基础,以概念和理论分析为手段,既有浓厚的实践性、实用性,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墨家科技思想的核心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主张从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出发,研究利用自然法则。《墨经》总结了辘轳、滑车、车梯等器械的工作原理,提出利用杠杆、斜面移动重物,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体力劳动负担。墨子说:“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家认为衡量手工技艺、发明创造的价值,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即所谓“功,利民也”(《经上》35条)。这突出地表现了墨家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
    墨家的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不乏重大的科技发明,但是却缺少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和归纳的思维。墨家既能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料,又能对科学技术资料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引入实验的环节,如光学投影和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实验,虽然比较粗糙,但它们表明墨家已建立了初具结构的科学活动过程。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就曾说:“墨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重推论。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家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墨学的贡献。”
    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其“巧传则求其故”的命题联系在一起,对科技知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经上》第96条说:“巧传则求其故。”巧传是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求即求取,探究。求其故,是对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询问为什么,揭示原因、本质和规律,从而将手工业技术上升到科学理论。这句话道出了墨家建构科学、形成理论的过程、方法和机制,说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
    面对变化的自然界和各种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墨子认为正确地描述其然,摹略万物之然和探究其所以然是科学活动的基本目的、指向。墨家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而作出的客观记录。《墨经》中的每一条科学知识都有其立论依据,都用“说在……”的形式,阐明其所以然。这种对事物所以然的追索,必然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墨家认为,人之所以能知,在于人具有认识能力,发挥这种能力,才能获知;强调只有感官与事物接触,再加上心的活动,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到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选自陶贤都《先秦墨家科技思想论析》,有删节)
    材料二
    墨子以桔棒机起重的力学原理,揭示了“举之则轻,废之则重”的力学规律性。
    《墨子·经下》说:“举之则轻,废(放)之则重,若石、羽,非有力也。”
    当用桔棒机举起重物时,重物似乎显得很轻,犹如举起一根羽毛似的,毫不费力,而当把重物放下时,反而显得很沉重,就像放下一块大石头一样。这并不是由于驾驭桔棒机的人的力量大,而是因为机械发挥了作用。桔棒机的构造原理,是用一横杆AB系于一立柱上端(支点为O)。墨子通过反复实验,知道以桔棒机起重之所以能省力,是因为负重(P)的AO端(本)比作用力(F)的BO端(标)为短。如下图所示。
    《墨子·经下》总结说:“贞(负)而不挠,说在胜。”物体负重能够不倾斜,是因为可以胜任重量。
    《墨子·经说下》说:“衡木如(加)重焉而不挠,极胜重也。右校交绳,无加焉而挠,极不胜重也。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横木增加重量能够不倾斜,是因为可以胜任重量。在横木上左右移动支点,没有加重却倾斜了,那是因为失去了重心不能胜任重量了。在横木的一边加上重量,这一边必定下垂,因为权和称物的重量是成正比的。横木平衡,那么本方(AO)短而标方(BO)长,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这时如在两边同时加上相等的重量,则标方必定下垂,因为标方得到了秤锤加重的力。
    墨子关于秤杆平衡原理的认识,与阿基米德所阐述的杠杆原理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选自杨武金《墨子的科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翟一身兼具经验家、技术家、工匠和科学理论家的素质和品格,注重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这是他成为墨家创始人的主要原因。
    B.以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为目标,《墨经》总结了辘轳、滑车、车梯等器械的工作原理,这也是墨家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的表现。
    C.胡适从《墨经》关于光学和力学的诸条中,推断出墨家学者能做许多实地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墨家科学思想注重实验和实践。
    D.《墨子·经下》中的“权”即秤砣,汉语“权重”“权衡”中“权”的意义由此引申而来。根据杠杆原理,秤砣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材料一第三段可以看出,缺少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和归纳的思维,是中国古代很多科技发明与墨家科技思想的不同。
    B.墨家科技思想的核心是“为天下兴利除害”,是因为当时诸子百家中其他学派思想的核心都是“王天下”,都是为君王称王称霸服务。
    C.“巧传则求其故”说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它也说明墨家对科技知识采取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
    D.“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虽是设譬说理,也暗含探究所以然的精神。
    3.下列选项,不符合墨子“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科技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上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北宋毕昇,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C.元朝科学家郭守敬,长途跋涉,南至西沙群岛,北至北极圈附近,测量子午线,完成历法《授时历》的修订。
    D.道家《抱朴子》的丹方,包含硝石、硫磺和炭类等物品,道士试图借助它们“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
    4.材料二的内容证明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4分)
    5.材料一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墨子及其弟子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分不开,体现了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一观点?请根据文本分析。(5分)
    【答案】
    A
    B
    3. D
    4. ①研究对象生产工具桔棒机,证明墨家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
    ②墨子通过反复实验,知道以桔棒机起重原理,证明墨家的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③墨子对秤杆平衡原理进行总结,证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对科技知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技相似的态度。
    5. ①举例论证。《墨经》总结了辘轳、滑车、车梯等器械的工作原理,提出利用杠杆、斜面移动重物,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体力劳动。这个例子证明了墨家科技思想具有“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的观点。
    ②引用论证。引用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的论断,证明“墨家的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的观点。
    ③对比论证。把中国古代科技不太注重科学实验,缺少科学理论探索和归纳思维与墨家注重从实验中获取科学技术资料,并开展系统理论研究的事实进行对比,突出墨家科技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基础上”的观点。
    ④类比论证。将“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其巧传则求其故’的命题联系在一起”的特点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对科技的态度进行类比,证明墨家科技思想“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的观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强加因果。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墨翟一身兼具经验家、技术家、工匠和科学理论家的素质和品格,注重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与“他成为墨家创始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且主要原因于文无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B于文无据。“当时诸子百家中其他学派思想的核心都是‘王天下’,都是为君王称王称霸服务”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证据。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D道家“炼仙丹”,追求自身“长生不老”,不是为广大民众服务,不符合墨子“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科技思想。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①材料二研究对象为生产工具桔棒机,结合材料一“墨家科技思想的核心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主张从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出发,研究利用自然法则”可知,证明墨家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
    ②材料二“墨子通过反复实验,知道以桔棒机起重之所以能省力”墨子通过反复实验,知道以桔棒机起重原理,材料一“墨家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证明墨家的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③材料二“《墨子·经下》总结说:‘贞(负)而不挠,说在胜。’”墨子对秤杆平衡原理进行总结,材料一“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其‘巧传则求其故’的命题联系在一起,对科技知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说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证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对科技知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技相似的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举例论证。“《墨经》总结了辘轳、滑车、车梯等器械工作原理,提出利用杠杆、斜面移动重物,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体力劳动负担”运用举例论证,这个例子证明了墨家科技思想具有“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的观点。
    ②引用论证。“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就曾说:‘墨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重推论。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家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墨学的贡献。’”引用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的论断,证明“墨家的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的观点。
    ③对比论证。“国古代科技发展中,不乏重大的科技发明,但是却缺少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和归纳的思维。墨家既能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料,又能对科学技术资料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引入实验的环节”把中国古代科技不太注重科学实验,缺少科学理论探索和归纳思维与墨家注重从实验中获取科学技术资料,并开展系统理论研究的事实进行对比,突出墨家科技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基础上”的观点。
    ④类比论证。“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其‘巧传则求其故’的命题联系在一起,对科技知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将“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其巧传则求其故’的命题联系在一起”的特点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对科技的态度进行类比,证明墨家科技思想“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的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斯文
    蔡楠
    刘德是在中午时分推开我的柴扉的。那时我还不知道他就是名满天下的河间王。我只看到一个消瘦的身影在阳光下稳健地走进我的院落,走近我的草屋,走近我的锅台,走近我。
    我在锅台边立起身,看见刘德敛一下长衫,吞一下长袖,用力吸了吸鼻子问:“这锅里煮着什么好东西?这么香?”我说:“是野兔,白鼻子给我捉到的野兔,在我的坟地里捉……”说到坟地,我打住了。打住之后,我问刘德:“哎,你你进来的时候看到白鼻子了吗?”刘德闪身一笑,白鼻子就越过刘德,蹿到了我的面前。“毛先生说的是它吗?”刘德说,“就是它把我引进你家门的啊!”
    白鼻子是我养的一条狗。它浑身油黑,只有从嘴、鼻梁到额头的一溜毛是洁白的,所以我叫它白鼻子。
    我再一次打量了刘德一番,他峨冠博带、明眸善目,举手投足间斯文尽显。我摸了白鼻子的白鼻子一下,说:“先生你是……”
    “在下河间王刘德——”刘德正式对我深施一礼,“听说毛先生训话、传授《诗经》,特来讨教。”
    王爷?我的膝盖差点软了下去,是白鼻子关键时候帮了我的忙,它用身子支住了我的膝盖。
    我沉吟了一会说:“我想想,你让我想想。”
    “好的,先生自然应该想想。但现在已到用饭的时间了,我陪先生喝两盅吧。”刘德一转身,从袖子里摸出一小坛酒来,说:“来,先生,这是我来河间国那一年,父皇赠与我的御酒,你尝尝吧!”
    还没等我放桌子、上肉,刘德就打开了小酒坛,酒香迫不及待地跳出了坛子。我听到白鼻子叫了一声,瘫软在了我的脚下。哈,我还没品酒,白鼻子就先醉倒了。真是没出息。
    那天肉吃了、酒喝了、人醉了。我还在想刘德的话。我能不好好想想吗?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我的叔父毛亨带着孔子删定的《诗经》原本,从鲁地惶惶出逃。他拼命向北,逃到荒僻遥远然而水草丰美的河间国武垣县,在乡下住了下来。他在村北筑起了一座大坟,然后躲了进去。凭着鲜活的记忆,他先是把《诗经》一首一首地写在坟墓的四壁上,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木牍上,重新编辑校注,才有了后来的《毛诗故训传》。叔父的诗书到死也没有见过天日,临终前他把书稿和遗憾一起交给了我,他说:“儿,新帝登基,挟书律撤销了,你可以……可以开馆讲经了。”就这样,我把他的经义从地下搬到了地上。搬到地上不久,刘德就找上门来了。然我知道刘德在招徕四方学者,尽求天下善书,竭力兴修礼乐,但我仍有顾虑。王爷就是王爷,焉知不是以斯文来装扮自己,韬光养晦呢?有朝一日朝廷再次翻脸,遭殃的还不是斯文自己?所以我得好好想想。
    后来,刘德又一次找上门来了。这次不是他自己,而是带来了王府的一群人,还有不少车马工匠和建筑材料。他指挥着人们,拆掉了我的草房,还把我煮兔肉的那口锅搬到了院里。我知道大祸临头了,我带着白鼻子躲进了我叔父建造的大坟。
    数日以后,刘德找到坟墓里来了。又是白鼻子带的路。我不知道白鼻子和刘德的渊源,但我知道白鼻子出卖了我。狗东西,真正的狗东西,看以后老子怎么收拾你!
    刘德的火把就亮在我的眼前,我已毫无退路。刘德跳进了坟墓。他的火把燃亮了坟墓四壁。叔父刻在四壁上的经文在火光里有了生命,一个一个的汉字拥挤着蹦到了刘德的眼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击鼓其镗,踊跃用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刘德痴呆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才发出了一声叹息:“太神奇了——”
    “王爷。”我走近刘德,想解释什么,但刘德拦住了我,说:“毛先生,你才是王爷,你是《诗经》的王爷啊!跟我走出坟墓吧,你去看看,我已经把你的草屋建成了招贤馆,从此你可开馆讲经,传授弟子了!”
    我没有理由不接受刘德的王令。我走出坟墓,进了招贤馆,后来又进了河间国国都乐城的王宫。我带着白鼻子当了《诗经》博士。再后来,我推荐了贯长卿为《左传》博士,又帮助史丞王定修订了《礼乐》。一时间,王宫里古书充栋、群儒咸至,每日读经诵典之声琅琅,数里可闻。
    斯文当道,王国鼎盛。刘德想到了长安,想把这种鼎盛带给长安。所以刘德决定带我去长安朝拜当今天子刘彻。在长安,我们献了经书,献了《礼乐》。刘德又在三雍宫与董仲舒等朝臣对策。我真正领略了刘德的智慧、才华和思想。我知道刘德期待着大汉文化复兴、王道推行、大同实现。除此,他别无所求。
    刘德最后等来了皇帝加皇弟刘彻的召见。刘彻让刘德与他一起坐在了龙椅上。刘彻又一次叫了声皇兄,然后握住了刘德的手说:“河间国虽小,但是皇兄贤德啊,如商汤、周文王一样贤德,不如,皇兄现在就做了大汉皇帝吧!”
    刘彻的话音未落,我看见刘德已经从龙椅上滚落下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德对“我”正式深施一礼,还尊称“我”为“毛先生”,并直接自我介绍,说明来意,表现出他待人的真诚和谦恭。
    B.“我想想,你让我想想”“所以我得好好想想”这些话反复出现,强调了毛在接到刘德邀请后只想要拒绝的心理活动。
    C.小说插入叔父毛亨出逃并嘱托后事给“我”的情节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背景下的一个时代缩影,也是“我”躲避刘德的原因。
    D.白鼻子在小说中对人物的烘托作用重大,白鼻子的醉倒烘托“我”的兴奋,白鼻子两次带路显出了刘德请“我”的决心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三个“走近”排比出现,强调了刘德代表的庙堂力量对“我”所拥有的文化的渴望与亲近,也为下文“我”膝盖一软做铺垫。
    B.“我”说到坟地时突然打住了,暗示了这不是普通的坟地,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为下文埋下伏笔,引发读者对“坟地”的兴趣。
    C.小说写刘德的外貌先见“消瘦的身影”,然后“长袖”,最后“峨冠博带”“明眸善目”,体现“我”对他的观察逐渐深入细致。
    D.小说中写刘德在坟墓中看到《诗经》中诗句在火光中跳蹦,既体现了文化的蓬勃生命,也反衬了现实中文化气氛的暗淡。
    8.小说标题“斯文”在文中有怎样丰富的涵义,请分析内容进行分析。(5分)
    9.小说以汉武帝刘彻召见刘德的场景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B
    A
    8.①毛氏叔侄传承下来的古代经典古籍及其代表的典章制度、诗书礼乐文化;
    ②刘德的儒雅风范和对文化典籍以及文化人的尊重态度;
    ③毛氏叔侄和刘德为代表的古代文化人传承文化血脉的责任与大义。
    9.①人物形象上,表现汉武帝希望将文化变为粉饰封建统治(用文化笼络人心)的工具,体现了汉武帝的权谋狡诈;
    ②情节上,照应上文毛亨出逃建墓隐藏自己和古籍的情景,使小说结局发生陡转,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③主题上,更加深化主旨,暗示了中国文化星火传承任重道远的漫漫征程。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B“强调了毛在接到刘德邀请后只想要拒绝的心理活动”错误,反复出现的“想想”表达出了毛苌在接到刘德邀请后的复杂心理活动。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也为下文‘我’膝盖一软做铺垫”错误。“‘我’膝盖一软”是因为得知了刘德的身份,而不是因为“走近”的排比出现。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①由“我走出坟墓,进了招贤馆,后来又进了河间国国都乐城的王宫。我带着白鼻子当了《诗经》博士。再后来,我推荐了贯长卿为《左传》博士,又帮助史丞王定修订了《礼乐》。一时间,王宫里古书充栋、群儒咸至,每日读经诵典之声琅琅,数里可闻”“斯文当道,王国鼎盛”可看出,斯文指的是毛氏叔侄传承下来的古代经典古籍及其代表的典章制度、诗书礼乐文化。
    ②由“我再一次打量了刘德一番,他峨冠博带、明眸善目,举手投足间斯文尽显”可看出,斯文指的是刘德的儒雅风范;由“然我知道刘德在招徕四方学者,尽求天下善书,竭力兴修礼乐,但我仍有顾虑”可看出,斯文指的是刘德对文化典籍以及文化人的尊重态度。
    ③本文通过写河间王刘德多次拜访“我”,让“我”带着叔父留下的《毛诗故训传》开馆讲学,并且在刘德的带领下,“我”进了长安,拜见了当时的皇帝刘彻,想要大汉文化复兴、王道推行、大同实现,从而体现了毛氏叔侄和刘德为代表的古代文化人传承文化血脉的责任与大义。
    9.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
    ①文章结尾写到刘德最后等来了皇帝加皇弟刘彻的召见,刘彻让刘德与他一起坐在了龙椅上,刘彻又一次叫了声皇兄,然后握住了刘德的手说“河间国虽小,但是皇兄贤德啊,如商汤、周文王一样贤德,不如,皇兄现在就做了大汉皇帝吧”,刘彻的话音未落,刘德就已经从龙椅上滚落下来,从而可知,刘德是被刘彻的话语惊吓住了,因为刘彻并不是真的想要用传统文化教化天下,而是希望将文化变为粉饰封建统治(用文化笼络人心)的工具,体现了汉武帝的权谋狡诈;
    ②由“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我的叔父毛亨带着孔子删定的《诗经》原本,从鲁地惶惶出逃。他拼命向北,逃到荒僻遥远然而水草丰美的河间国武垣县,在乡下住了下来。他在村北筑起了一座大坟,然后躲了进去”可知,当时毛亨出逃建墓隐藏自己和古籍是因为当时秦王朝焚书坑儒,所以从情节上来看,文章结尾照应上文毛亨出逃建墓隐藏自己和古籍的情景。文章写到“斯文当道,王国鼎盛。刘德想到了长安,想把这种鼎盛带给长安。所以刘德决定带我去长安朝拜当今天子刘彻。在长安,我们献了经书,献了《礼乐》。刘德又在三雍宫与董仲舒等朝臣对策”,可知刘德来到长安的目的是想要让传统文化发扬开去,但是皇帝刘彻并不是真心想要用传统文化教化天下,所以结尾使小说结局发生陡转,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③本文写到毛亨在秦王朝焚书坑儒的背景下不得不带着自己和古籍出逃建墓隐藏,然后一并将自己的书稿和遗憾交给自己的侄子毛苌,河间王刘德为了这些传统文化多次拜访毛苌,并且请毛苌出来讲学,毛苌接受了刘德的命令,走出坟墓,进了招贤馆,后来又进了河间国国都乐城的王宫,一时间,王宫里古书充栋、群儒咸至,每日读经诵典之声琅琅,数里可闻,王国强盛。刘德想要把这种强盛带到长安,实现大汉文化复兴、王道推行、大同实现,但是皇帝刘彻并不是真心想要用传统文化教化天下,而只是将文化变为粉饰封建统治(用文化笼络人心)的工具,所以在主题上,更加深化主旨,暗示了中国文化星火传承是任重道远的漫漫征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节选自戴圣《博学之》)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心不在A焉B视而不见C听D而不闻E食而F不知其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明,形容词,指高尚、光辉,与《老子四章》“自见者不明”的“明”词义不同。
    B. 而,表承接,与《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而”用法相同。
    C. 恐,指惊慌害怕,“恐”与《水调歌头》“又恐琼楼玉宇”的“恐”字含义不同。
    D. 齐,使动用法,指使……和睦,与《谏逐客书》“却宾客以业诸侯”的“业”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B.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 材料一第二段提出“八目”,前四条专注心性修养,后四条侧重外显行为。
    D. 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4. 材料二画横线句中的“此道”具体是指什么?请结合材料一中“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观点,分析“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原因。(3分)
    【答案】
    BCE
    11. B
    12. D
    13. (1)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2)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
    14. ①“此道”具体是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②原因: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能修养自己的品性。不断地修身,那么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一个人的心不专注,看到东西如同没有看见,听到声音也如同没有听见,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
    “焉”是“在”的宾语,中间不断开,“焉”后断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句式相同,应分别在“视”前、“见”“闻”后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高尚、光辉;/彰明。句意: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
    B.“用法相同”错误。表承接/表假设。句意:知道应达到境界就能够志向坚定。/如果不断地雕刻,那么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镂成功。
    C.正确。句意:有所恐惧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又害怕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
    D.使……和睦/使……成就功业。句意:先要使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和睦。/拒绝宾客使他们去成就其它诸侯的功业。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错误,他们躲藏的目的是“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即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欲”,想要;“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正”,端正。
    (2)“自……以至于”,从……到……;“壹”,都;“本”,根本。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材料二分为三部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观点,“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是对观点进一步阐释,“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效果,所以其中的“此道”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意思是“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可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能“修身”,而“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则是强调不断的修身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百姓,在于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内心安定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好美色一样出自真心,这样才算是满足自己的心意。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之后便躲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真实情况,一定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十分小心谨慎。所谓修身在端正心念,我们有所愤怒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有所恐惧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有所喜好、逸乐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有所忧患的时候,我们的心念就不能够端正。如果一个人的心不专注,看到东西如同没有看见,听到声音也如同没有听见,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这就叫做修身在于端正心念。
    材料二:
    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我做一千遍。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又示宗武①
    杜甫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②。
    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③,达者得升堂。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年),时诗人在夔州。宗武,杜甫次子,时年十五岁。②《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③曾参、子游、子夏,皆孔子弟子。曾参以孝行称,子游、子夏以文学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三、四句中“青玉案”代指古诗,“紫罗囊”则运用谢玄的典故,以配饰象征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B. 诗人写宗武即将与自己一样高,也开始爱读文章,透露出他看到儿子成长时的欢喜与欣慰。
    C. 诗人劝勉儿子,以教导了众多弟子的孔子为榜样,将来做一名教育家,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
    D. 本诗用语朴素自然,如话家常,通俗易懂却也语重心长,符合诗人“示宗武”的创作目的。
    16.杜甫借本诗对宗武进行了恳切的教导,其教育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
    C
    ①对诗歌艺术的学习。包括学习“青玉案”之类的古体诗和有严格格律的新体诗。②对古代儒家经书的学习。希望儿子饱读经书,精通术数,提升学问。③对先贤高尚德行的学习。希望儿子像曾参一样培养美好的德行,不要追求物质享受。④远大志向的树立。希望儿子树立高远的男儿志向,成为博学之人,成为通达之人。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 “以教导了众多弟子的孔子为榜样,将来做一名教育家,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错误。根据“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意思是十五岁的男儿怀抱志向,你要能够成为像孔子的三千弟子中的一员那样优秀的人才。像曾参与子游、子夏一样,学问技艺能够升堂入室。可知诗人运用孔子及其弟子的典故,希望宗武学习榜样,努力上进。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觅句新知律”意思是宗武觅句摊书,刚刚掌握诗歌音律技巧;“试吟青玉案”意思是你也应当熟读、背诵古诗。可知,掌握诗歌技巧,学习诗歌知识是其教育内容之一,并要求宗武无论古体,还是近体,都要有所涉猎。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意思是杜甫教导宗武应当饱学经书,精通术数,酷爱文章。可知,熟读儒家经书,汲取古人智慧是其教育内容之一,要求宗武丰富自己的学识,向儒家经典学习。
    “曾参与游夏”中提到了孔子的弟子曾参,根据诗歌注释,曾参以孝行称;“莫羡紫罗囊”,意思为不要羡慕他人的玩耍嬉戏;“暇日从时饮”,意思是闲暇时候要按照时节饮酒,不可过量。可知,注重德行的提高,不要玩物丧志是其教育内容之一。要求宗武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过度享受,像先贤一样做个德行高尚的人。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意思是十五岁的男儿怀抱志向,你要能够成为像孔子的三千弟子中的一员那样优秀的人才。像曾参与子游、子夏一样,学问技艺能够升堂入室。可知,希望儿子树立远大的志向是其教育内容之一。要求儿子有志于学,有高远的志向,将来可以成为像曾参一样德行高尚的人,像子游、子夏一样文学修养高的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勇担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曾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省、弘、毅、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龙舟文化 ① ,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源于共同的精神内核,也来自多元与包容。
    2023年端午节,全国各地进行的龙舟赛 ② ,赛道的长度和形状各异,而从龙舟本身来说,更是有不止上千种样式。然而,比各类国际大赛更为“出圈”的,反而是佛山南海叠滘龙舟、广州天河猎德龙舟这种“小众”比赛。
    村镇里的体育赛事,胜在所有人的深度参与,胜在运动员与观众的强联系。在叠滘,为了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村民自发赞助,一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芳名录”红纸黑字贴于祠堂旁,村里的精壮男丁 ③ 地参与龙舟训练和选拔,能进入村里的龙舟队是全家的荣耀——“最帅的男人都在水里”。而到比赛之日,本村的观众说起龙舟上的队员,如数家珍。
    在龙舟竞赛层面上的标准化持续推进,顶级的国际赛事可以有,但群众家门口的赛事也是群众对体育和文化的“刚需”。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体育无法孤立地生存,它必须立足在这片土地山河,吸取大地的养分,沐浴阳光雨露,才能旺盛地生长。无论是中国本土传承千年的,或许是漂洋过海而来的,任何体育项目都必须扎下根来,方能成长为茂密森林乃至参天大树。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使用了“出圈”“小众”“刚需”等网络词语,有怎样的效果?(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
    18.①历久弥新 ②数不胜数 ③争先恐后
    19.①运用网络词语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当代人共鸣,②容易让当代人理解龙舟赛事,有利于龙舟赛事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20.无论是中国本土传承千年的,还是漂洋过海而来的,任何体育项目都必须扎下根来,方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乃至茂密森林。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填写成语一般可以从语境角度入手,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如第①处,从文中“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语境入手,对应成语可填“历久弥新”。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赏析词语表达效果可从含义、修辞方法等角度入手。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文有两处语病:①“无论是”与“或许是”关联词搭配不当;②“成长为茂密森林乃至参天大树”语序不当。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濒危、特有、具有经济价值,是种子优先采集的标准。种质资源库相当于“种子银行”,给野外植物做好备份。
    喜马拉雅红豆杉、竹生羊奶子……因为 ① ,种子采集员会专门抓住种子成熟期进行“抢救式”采集;西藏八角莲、贡山绿绒蒿……因为植物属于狭域分布物种,只分布在极少数山头或者河谷等特定地区,是我国甚至某地的特有植物。一旦出现自然灾害, ② 。因此,即便它们的种群在某些区域数量庞大,也会被优先收集入库。还有一类植物的种子,因为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可以“插队”入库。比如野大豆、沧江海棠、尼泊尔桤木等各种水果、粮食作物的野生近缘种,观赏或药用、材用、绿化用植物的种子,种子采集员在野外时也会优先采集。当然, ③ ,不少高校、科研院所、保护区研究人员在完成相关资源调查和科研任务后,也会将采集的一些其他种子交到种质资源库保存。
    21.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
    C
    22.①野外种群数量很少 ②就有彻底消失的风险 ③除了优先采集的种子
    【解析】
    21.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是夸张。B项是拟人。C项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都是比喻。D项是拟人、借代。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
    补写句子应注意前后语境,如第①处,根据前文“濒危、特有、具有经济价值,是种子优先采集的标准”及后文“因为植物属于狭域分布物种,只分布在极少数山头或者河谷等特定地区,是我国甚至某地的特有植物”“因为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进行推断。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竞争是一切事物的源流与主宰。”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这样描述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道德经》有云:“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又言:“水利万物而不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争是智勇,不争是淡泊
    千年前,老子悠悠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导人应如水一般,不争而为善;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却说:“竞争是一切事物源流与主宰。”不满,敢争,方能激人自强上进,好争是鲁莽者的表现,完全不争又难免庸碌不为。依我看,适时的争与适时的不争,方为当下迅猛发展时代洪流中应有的砥砺自身、打磨心志之道。
    鸡毛蒜皮冗杂事,争还是不争?多数人总高估了自己的德行素养,以为“凡我所争无小事”。远溯至惠子怕庄子夺相的谨慎,近至当下挤公交挤地铁时的争抢现状,都是小事,但都争得不亦乐乎。早有人一语点破:最无奈的是挤高铁挤火车,分明个个都有座,何必要争?从学生时代争分数、斗排名的“好胜心”到参加工作后比房、比车、比爹妈的荒诞,无一不是小事。小事过分地争,展现的并不是体面与尊严,而是人们残缺的德行与病态的心理。冗杂之事当然是不必争的,也不该争,积极好胜不是理由,心急烦躁也不是借口。缓慢一些,大度一些,会让自己沉淀更多,收获更多。英国诗人瓦特·兰德说:“和谁争我都不屑。”这种小事不争的淡定理应人皆有之。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应该要争呢?南海主权、钓鱼岛争端、端午节习俗的归属,这些涉及领土归属、国家主权、民族大义的问题,中国政府从来都是态度强硬,斗争到底,坚决不让。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有言:“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我们争得这些东西可能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物质利益;但坚毅做骨,赤诚做魂,10多亿中华子孙争的重大意义,非语言可以描绘,在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等古今英雄的故事中可以寻觅到答案。
    要适时地争,又要适时地不争。少年时意气风发,为了美好的理想而争,为能将梦想化作现实而争,难免年少轻狂、冲动鲁莽。与小人言行不可争,与不平不公不要争,因为当你身心俱健、足够强大时就能懂得,有时不争方为大义。穷且益坚,怯时更勇,与生不逢时、命途多舛要争,因为最有资格安排人生的只有你自己;聚少离多,风烛残年,与生老病死、相逢别离不可争,这是世间生灵必然要面对的过程,就像花开花寂又落地成泥,是不可逆转的。
    争,是一种智勇,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魄;不争,是一种淡泊,是静水流深,是天高海阔无为的境界。愿你我都能成为智慧的竞争者,在岁月长河间恬然前行。
    【解析】
    23.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名言,赫拉克利特强调了竞争对万物起源与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达尔文强调了竞争对生物、社会进化发展的作用。与此相反,《道德经》的观点是“不争”,主张以淡然的态度对待人生;同时也以“水”为例赞扬了那些泽被万物而不争名的高尚品格之人。由此可见,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竞争。
    写作时,围绕“竞争”可从如下角度展开思考。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①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②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再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③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第二,理性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同时,竞争不排斥合作。第三,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
    对于“争”与“不争”这一思辨性话题,考生写作时首先可以亮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若强调竞争,可说“竞争”本身是没有错的,在竞争的过程中全力以赴,对竞争的结果就可以坦然相对就是最好的选择。可以举例《泛滥的竞争》中出现的种种因“竞争”导致的问题,实际上并非“竞争”本身的错,而是人们忽略了竞争的过程,只试图得到竞争的结果,是人们对竞争的价值观的错误,不能责怪竞争本身。据此补充说明自己对竞争的看法,完善应该如何去竞争的看法,从而增强文章的论证力量。若要认同“不争”,则可从反面入手,通过揭露传统“竞争”观念,带来的一些弊端去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若选择结合二者进行思辨论证,则可围绕争什么、不争什么、怎么争等角度进行阐述。
    立意:
    1.竞争让人更快进步。
    2.双赢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
    3.不追名逐利,不争是一种态度。
    相关试卷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新高考八省专用,必修上册,1-2单元)含答案解析.zip: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新高考八省专用,必修上册,1-2单元)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新高考八省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新高考八省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新高考八省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八省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八省专用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天津专用,必修上册,1-2单元)含答案解析.zip: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天津专用,必修上册,1-2单元)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天津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2单元天津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2单元天津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天津专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天津专用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2(新高考通用,必修上册,1-2单元)含答案解析.zip: 这是一份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2(新高考通用,必修上册,1-2单元)含答案解析.zip,文件包含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考试版A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考试版A3测试范围必修上册第12单元新高考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参考答案新高考通用docx、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2答题卡新高考通用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01(新高考通用,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2024-20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