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学设计
展开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三次看花”,理解“我”的情感变化。
2.思维发展与提升:读“细节”,感受母亲坚忍无私的爱。
3.审美鉴赏与创造:读“怀念”,体悟“好好儿活”的内涵。
4.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细节描写、关键词语、重点段落,理解“我”的情感经历,体会母亲在“苦”中对我的深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领悟在“苦”的生存困境中应“好好活儿”的道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在把握感情基调,揣摩语气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有节奏变化。
三、过程与方法:
《秋天的怀念》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叙事散文。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史铁生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就文体而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质的散文,所表达的情感既有当时的情感,又有写作时的情感。就本文写作技法而言,细节描写是一个突出特点。就母爱的特点而言,史铁生的母爱是母亲在痛苦中展现的母爱。就语文能力的训练上看,朗读依然是重点。
四、教学方法:
七年级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对史铁生的作品不是非常熟悉和了解,在阅读过程中也很少深入理解生命与母爱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史铁生,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21岁时双腿瘫痪,又常年患病,却一直在与病魔抗争。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在《我与地坛》中,他这样写道:“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懊悔、自责、内疚……)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史铁生的脚步走进秋天的故事。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21岁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2.介绍背景
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在史铁生21岁时,也就是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字音词义
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暴bà怒:极端愤怒。
沉寂jì:①十分寂静;②消息全无。
侍shì弄:①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②摆弄,修理。
憔悴qiá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恳求。
絮xù叨:①啰啰唆唆地说话;②形容说话啰嗦。
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yǎ: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高洁:高尚纯洁。
烂漫:①形容颜色鲜丽;②形容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翻来覆fù去: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母亲在病得非常厉害的情况下极力鼓励“我”好好面对生活。
第二部分(3):“我”因为知道母亲为“我”所做的努力终于答应她去北海看花,母亲非常高兴。
第三部分(4~6):母亲的病情恶化,临终还在牵挂“我”和妹妹。
第四部分(7):妹妹带“我”去北海看花,完成母亲的夙愿,“我”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含义。
2.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目呢?
预设:学生可能考虑到,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母亲在秋天离开人世的,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教师提示:秋天还常常隐喻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那么在母亲去世后作者的个体生命获得怎样的成长呢?即题目还寄寓着其他怎样的感情呢?
(2)如果让你从文中找一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题记,你会用哪一句话呢?
“好好儿活”,文中两次出现这个关键语句,可以说是文眼。
(说明:本课的教学目标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依据思考探究,从题目入手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抓住关键语句“好好儿活”,使理解文章中深沉含蓄的情感有了抓手。)
五、布置作业。
仿照上课所学,结合语境,利用“删除关键词语法”,或者“换词法”。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完成第1段和第3段中,有关“我不好好儿活”和“母亲让我好好儿活”部分的理解,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了感情基调,注意了语气和节奏的变化,整体感知了全文内容,同时采用结合语境,通过删减词语等方法,我们感受到文中母爱的深沉坚韧,其实文中蕴含的情感非常丰富,下节课我们接着品味。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公益广告《family家》,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温馨的视频中读出了什么?请用一两个概括……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感受,我看完这个视频想到的是“反哺”这个词语:小时候父母为我们倾尽所有,长大后我们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是史铁生却遗憾地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这段特殊的心路历程(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通过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朗读课文,追根溯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母亲总是央求“我”去看花,这又是为何呢?请用文中母亲的一句话来回答。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明确:“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呀,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最朴素的愿望,可是,在儿子双腿瘫痪后,他是在“好好儿活”吗?
明确:不是,“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让我去看花,“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文中的“我”为何会这样?1972年,21岁的史铁生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在他的《我与地坛》中有这样的两句话“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大家可以设身处地地想像一下二十出头、双腿瘫痪、芳华已逝、没有出路,此时的“我”已迷茫、绝望(板书)。
三、走进怀念,探讨爱母的情感。
(一)说一说:我觉得“秋天的怀念”还可以改成“秋天的 ”。
示例:我觉得“秋天的怀念”还可以改成“秋天的愧疚”,因为文中的“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中“一直”流露出我只想到自己的不幸,却没有关注母亲的病情,为自己的自私而愧疚。
1.生默读圈画批注,全班交流。
2.教师汇总学生的意见,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秋天的“怀念”里有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也有对母爱深深得忏悔。
作者在《合欢树》中写道,“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我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母亲再也不会在儿子身边了,“回去”二字让人听了多么悲哀。
(二)议一议:最后一段中“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究竟是怎么活?
1.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2.改写训练:
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活啊。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
小结:一个又一个秋天过去了,从21岁开始坐在轮椅上到现在,从母亲去世到现在,这份对母亲的怀念已经整整33年。
四、深入课文,走进作者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句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3.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4.“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内心的痛苦、无望、孤独的心情。
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叶的萧条的景象,而触动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没能理解、报答母爱的愧疚。
六、拓展延伸
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儿子的回应:好好活,创造出大量优秀作品,爱是支撑,是传递,是延续,生生不息。
你知道作者的哪些作品呢?
【拓展阅读一】:“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拓展阅读二】:“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得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拓展阅读三】:“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七、课文总结
母亲的一生,把爱全给了自己的孩子。不仅忍受病痛,还要面对孩子的不幸,她真是苦上加苦啊!然而,她是那么无私、坚强,临终前,都依然挂牵着自己的孩子。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延续。珍爱生命。
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思考和体验。
同学们,你们是当代青少年,你们必将担负起建设祖国、守护人民的使命,希望大家艰苦奋斗、不负韶华,用扎实的学识和崇高的情怀武装自己,跳出“小我”,拥抱“大我”牢记担当使命、实现生命价值、活出精彩人生!
八、作业布置:
1.必做题任选一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
(1)《妈妈,我想对您说》(2)《史铁生,我想对您说》
2.选做题 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教学反思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在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母爱这个主题,史铁生一直是牵肠挂肚的,纵观他的成长路程,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亲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这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
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饱含深情。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对史铁生以及和他的母亲的经历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读的时候就很安静,我让他们能有感情地阅读,说明他们看懂了别人的苦难。
2.让学生在说中感悟。课堂上,老师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说。我在本节课设计了几种说话的方式:自由说、补充说、选择说。让学生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有收获,改变了课堂教学以往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差。
3.让学生在思中感悟。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们的理解自然会很深刻。教学品读母亲环节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或词语,并思考从中读出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对母亲的形象自然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14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0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14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教案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课文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荷叶·母亲/冰心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405078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荷叶·母亲/冰心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咏雪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8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咏雪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