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四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四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四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四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经常被人引用到,它意味着,文学的艺术性——也就是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语言的运用而创造出来的。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使用了同一种语言,但我们的日常语言并没有创造出文学性来。显然,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在文学意识的引导下,已经悄悄地对语言作了改变,因此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也不同于科学语言。如果我们觉得一部文学作品缺乏文学性,往往问题就出在语言上;作家要提高自己作品的文学性,也就应该首先在语言上下功夫。但是,文学界一直以来缺乏清晰、坚定的语言意识,我们至今并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体系,这使得我们难以形成清晰、坚定的语言意识。殊不知,如果没有一个完全的文学语言体系,没有以清晰和坚定的语言意识去运用这一文学语言体系,要去获取文学性将是困难重重,事倍功半。因此,重建文学性应该先从确立起文学的语言性做起。
我们曾经拥有过一个非常精美的文学语言体系,这就是文言文。文言文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了无数的脍炙人口的文学经典,但文言文走的是书面语的路子,越来越与日常语言脱节,一个没有经过学习的普通人,根本听不懂文言文所表达的意思。这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要彻底否定文言文的根本原因。
20世纪前夕,当中国被迫迎接现代化时,取消文言文的至尊地位不仅是思想启蒙的需要,也是推广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大量宣传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的文章已经在采用白话文作为语言工具了。1898年裘廷梁撰写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主张。正式向文言文发出宣战的则是文学界的先驱们,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可以说是向文言文宣战的檄文,他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立论,宣告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与各种维护文言文的言论展开激烈论争,并身体力行,以白话文写出了一批文学作品。从此,白话文不仅成为了文学的正宗,而且也成为了几乎所有写作文本的正宗,从语言的角度说,中国进入到了现代汉语的时代。
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从诞生起,就忽略了一个语言方面的问题,即新文学舍弃的文言文是一种非常成熟也非常精美的文学语言体系,新文学的建设者们如果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自觉地在如何将白话文打造成一种新的文学语言上下功夫。但像胡适等白话文的倡导者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觉得只要用白话文来写作,就会成为新文学。胡适本人亲自尝试以白话文写诗,他把诗集也称作“尝试集”。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诗集。然而像“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样的白话文诗句,的确无法和那些隽永的古典诗词比试文学性。
不过,在以白话文进行文学写作的过程中,一些作家明显意识到,语言是决定文学性的重要环节,他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在白话文中增加文学性的问题。比如冰心提出了“白话文言化”的主张,闻一多则认为诗歌应学习“曲折精密层出不穷的欧化的句法”。鲁迅的写作更具有典型性。他虽然赞成将文言文作为白话文的死敌来对待,认为“我们此后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抱着古文而死掉,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他呼吁青年们“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但他自己在写作中仍然充分化用了文言文的文学精华,如他的杂文就被人赞誉为有魏晋文章之美。正是通过作家们的努力,白话文的文学表现力逐渐得到提升,这就将本来只是普通百姓日常用语的白话文逐渐发展为一种适应书面表达的现代汉语。但以文学语言的标准来要求的话,它的成色还不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缘于整个文学界一直缺乏一种普遍的清晰、坚定的语言意识。
1980年代,文学得到全面的复苏,这也给语言意识的觉醒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文学界逐渐重视起语言的文学性,记得1988年我与潘凯雄共同撰文便有这样的描述:“在当代,人们力图从本体上把握文学,必然会重视对语言的分析和研究。这种趋势近几年在我国文学界也显得十分突出了。在创作上越来越多的作家热衷于小说语言的实验,所谓诗歌的新潮也是以语言的革命作为重要标志的。从文艺学研究领域着眼,有的试图以语言学为轴心构筑自己的理论框架,有的以语言学为武器来读解各种文本,有的则开始注意批评语言的系统和规范。凡此种种,无不集中地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当新时期文学跨入第二个十年时(权且采用这种机械的时间划分),语言----准确地说是文学语言,将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和突破口。”不少作家自觉地在语言上有所追求,最突出的例子便是汪曾祺。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是他新时期之后发出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小说当年在《北京文学》发出后就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惊喜,人们发现,小说竟然还能这样写!作者看似平实、通俗的文字里却蕴涵着特别的韵味。汪曾祺的一系列具有鲜明语言风格的小说引起了文学界的热烈关注,也激发了大家对文学语言的思考,当时围绕汪曾祺小说的评论文章,多半都是对其语言风格的分析。
(摘编自贺绍俊《重建文学性先从语言性做起》)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言文是由书面语言写成的,构成了一个比较精美的文学语言体系,以文言为载体,诞生过许多文学经典。
B. 20世纪初期,一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基于时代环境和社会需要做出的选择。
C. 胡适创作的白话文诗歌(“两个黄蝴蝶”),和隽永的古典诗词相比,语言直白、浅显,其实并没有多少价值。
D.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引起广泛关注,其语言看似通俗,实则有味,其背后是作者对语言的自觉追求。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并未阐释“文学性”是什么,但是通过“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也不同于科学语言”之类的比较,有经验的读者还是能感受到“文学性”的些许内涵。
B. 本文语言明白晓畅,但有些句子表达含蓄,如“他们觉得只要用白话文来写作,就会成为新文学”,便隐含了一定的情感倾向。
C. “我的不远万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郁达夫的创作实践,体现了闻一多提出的“曲折精密层出不穷的欧化的句法”。
D. 本文以“重建文学性”为论题,作者通过对胡适、鲁迅等人的主张和写作进行批驳,提出了文学界一直缺乏普遍的清晰、坚定的语言意识这一观点。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六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汪曾祺说:“语言是本质的东西,语言不只是技巧,不只是形式。语言和内容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剥离的。”
B. 贾平凹说:“现在有许多名词(词语),追究原意是十分丰富的,但在人们的意识里它却失去了原意,就得还原本来面目,使用它,赋予新意,语言也就活了。”
C. 鲁迅说:“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 ‘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意义,到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
D. 何立伟说:“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一些文论家以及作家如伊格尔顿、乔纳森·卡勒、加缪、德里达等认为文学性是虚幻的,本文作者显然和他们意见相左。
B.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学性的充分条件,如果一个作家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那么他的作品就一定富含文学性。
C. 白话文要成为文学性强的文学语言,需要作家们自觉和努力,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如文言文也是先秦口语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下来的一样。
D.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作者引述“1988年我与潘凯雄共同撰文”的内容,就是采用了归纳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5. 现当代文学作品缺乏文学性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加以概括。
【答案】1. C 2. C
3. C 4. B
5.
①缺乏清晰、坚定的语言意识,作家们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创新意识,导致作品的语言缺乏独特的文学性。
②没有建立起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体系,这使得作家在创作时缺少一种成熟的文学语言模式去借鉴和提升文学性。
③忽略白话文的文学改造,对白话文文学性的探索不足,新文学的倡导者没有充分意识到白话文需要经过改造才能成为一种具有文学性的语言。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文学语言的重要性,强调文学性是通过语言的运用而实现的。作者回顾了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历史变迁,指出新文化运动中对白话文的推崇虽然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发展,但也忽视了建立新的文学语言体系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分析胡适、鲁迅等人的创作实践,呼吁文学界重视语言的文学性,认为这是提升文学作品质量的关键。整体论述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 “其实并没有多少价值”错误,根据原文“的确无法和那些隽永的古典诗词比试文学性”可知,作者只是比较了其文学性不如古典诗词高,但并未明确说明这些诗句完全没有价值。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C.“体现了闻一多提出的‘曲折精密层出不穷的欧化的句法’”错误,闻一多提倡“曲折精密层出不穷的欧化的句法”,是希望通过学习欧洲语言的句法特点来丰富和提升中文的表达能力。然而,原文并没有将郁达夫的创作实践与此相联系。郁达夫的创作风格以抒情性和真挚的个人情感著称,且更倾向于通过自然朴实的语言表达来达到文学效果,而不是通过“欧化的句法”来实现复杂的表达。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六段的主要观点是:文学界逐渐重视语言的文学性,作家们在语言上的追求显著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A.汪曾祺的话强调了语言的本质性和与内容的密不可分性,这与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核心作用相符。此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六段观点,因为它说明了语言对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B.贾平凹的这句话强调了还原词语原意和赋予新意的重要性,这与语言活力和文学性的提升相关。它表明了语言的深层次理解和创造性对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因此此选项也适合作为论据。
C. 鲁迅的这句话讨论的是写作中的语言精练问题,虽然涉及到语言的艺术处理,但主要是从实用性的角度谈论语言的简洁性。这与第六段中讨论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性的提升不完全相关,因此这个选项不完全符合支撑第六段观点的要求。
D.何立伟的话直接强调了语言在小说创作中的核心地位,表明了语言的不可或缺性和重要性。这与第六段讨论的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非常契合,因此此选项适合作为论据。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那么他的作品就一定富含文学性”错误,根据原文“语言是决定文学性的重要环节”可知,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但文学性不仅仅取决于语言水平,还涉及到思想内容、情感表现、艺术技巧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原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缘于整个文学界一直缺乏一种普遍的清晰、坚定的语言意识”可知,文学界普遍缺乏对语言的清晰和坚定的意识,这导致在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体系建设上没有充分重视。现当代文学界普遍存在“缺乏清晰、坚定的语言意识”的问题。这意味着许多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充分意识到语言作为文学艺术核心工具的重要性。他们可能关注的是思想、故事和情感的表达,而忽略了如何通过语言本身的精炼和艺术性来增强作品的文学性,导致作品语言过于平淡,缺乏深度和表现力。
根据原文“像胡适等白话文的倡导者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可知,白话文在成为新的文学语言时,早期倡导者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文言文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学语言体系的价值,未能有效地继承和转化文言文的文学精华。文言文创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经典,而白话文刚兴起时,尚未形成自己的文学语言体系。白话文文学语言体系的建设显得不够自觉和系统。他们缺乏对语言艺术的深入探索,没有充分重视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效果,没有在语言的创造性和美感上下功夫,导致作品缺乏文学的感染力和独特风格。
根据原文“胡适等人似乎以为只要用白话文写作就是新文学,而没有认识到,作为一种文学语言,白话文也需要经过文学艺术的提炼和提升”可知,这个时期的白话文作家更注重白话文作为工具的普及作用,而忽略了对其文学性提升的探索,他们对白话文的文学语言建设不够自觉。他们误认为白话文越简单直白越好,这种思维导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缺乏层次和美感,最终使得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下降。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权选择的纠缠
[澳大利亚]马特·泰伊
“选择你人生里最好的一年,然后我们就能送你去那一年过退休生活。”
你大概会觉得,兜售一项要让你永远消失的服务会很困难。但假如你挑对申请人,假如你施加恰如其分的游说,呃……我的意思是,拿这个家伙为例——他叫杰弗里·查默斯,60 岁,没有家人,没有子女,婚姻维持了差不多一辈子,如今是名鳏夫,妻子死于癌症。他的申请表里就这些内容。他孑然一身,大概在梦想着人生里更好的日子——那时人年轻,有爱情,生活如冒险。他这笔生意可能很容易做。
“你没有听说过多重世界理论?”
他当然听说过——毕竟,他此刻就坐在我的办公室里。但是,尽可能简单地把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并没坏处。并非人人都是量子物理学家或者多重宇宙退休方案的销售代表。
“想象一下,在那么多无限数量的世界中,存在一些极为不同的世界,但许多世界和我们的世界几乎一样。事实上完全一样,除了某些微小的细节,譬如苹果的味道不一样。”
查默斯仅仅摇摇头。好吧,一个水果的比喻无法提供和公司培训一样的背景信息,但这位顾客看起来理解东西比较慢。不过,我并不惊讶——到他这把岁数的一些老人甚至连设置简单的全息屏幕都不会。
“没关系!重要的是,这项理论如今成为了实践。我自己对于波函数和量子纠缠也了解不多,但这样的话,你获得不错的退休生活,我们的星系能喘一口气,摆脱……老化的人群。所以我们才得到这么多补助金,而你的养老金提供方也将我们列为选择之一。许多人都渴望这个服务能给自己的人生助推一把。”
“波函数? 量子纠缠?”
“量子力学的术语。你开车的话并不需要知道氢气引擎如何工作,对吧? 只用知道这项技术能运作,这么说吧,它会让你从A点到达B点。”
有时候我的这番话会惹来笑声,有时候不会。但查默斯的反应一直很冷淡,于是我估摸着这招值得一试。
他没有发出笑声,甚至没有露出微笑。
“任何一年都可以?”他问道,“怎么办到的?”
我努力不让自己咧嘴笑出来。这笔生意真容易。
“对于无限的世界来说,很容易找出一个子集,里面的世界与我们的这个世界几乎完全相同,但却有一处十分特别的差异。”
“什么差异?”
“那些世界里,你不存在。呃,更准确地讲,我们挑选的那些世界里面,那些‘你’刚好在你想要插入的时间点过世。探测到那个特定的子集很容易办到。我们一旦找到合适目标,我们就把你送进那个世界,你作为那个去世的‘你’的分身,接替他继续生活,过了一年后再把你替换出来。就是这样。”
“在那一年之后,另一个我怎么样? 死在那个世界里吗? 还是失踪不见?”
我耸耸肩,努力装得随意一点。这部分会让一些顾客出现些许犹豫。“那个,你反正都会死的。但我们能让你那个死亡的自我进入停滞状态,在那年之后将它重新送回原本的世界。因为有补助金和各种一揽子计划,我们有许多方案可供选择。”
“能维持多久?”
我摊开双手,“将替换时间保持在一年的周期内,我们能不断搜寻容易控制的其他世界,而能量费用包含在成本之内,所以我们能为每个人提供服务到他们的百岁之际。对你来说,还有40年。然后我们会将你留在你待过的最后一个世界里,所以你不管怎样还能在那边过完余生。我也应该指出多重宇宙的一个奇特之处——当我们将你插入之后,你的外表和感觉都会与插入的时间点相称。所以,假如我们将你送进另一个你是25岁的世界里,你的长相会像25岁那时候。可没人想用70岁的身体来打深夜篮球赛。”
“我不爱好运动。”
“那么和一位迷人的美女一起在晚上跳舞。”我没有提及他的妻子,“你喜欢什么都成。但你要明白我的意思。这又要说到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你刚才就说过。”
我抑制住一声叹息。这开始变得有点习惯成自然。
“我所知道的是,你无权选择纠缠,纠缠就那么发生。在量子层面上,你和周遭的一切都是通过纠缠产生关联。假如你希望去往20年前的那一年,我们将你插入一个宇宙,那个宇宙里有一个比你眼下年轻20岁的‘你’。所以,当你在那边遇到纠缠时……呃,大多数人对于那方面都相当激动。”
“纠缠是关联。”他缓缓说道,我想要用脑袋撞桌子了。通常介绍到现在,顾客们要么十分兴奋,要么准备放弃。
“你说,任何一年都成?”他再次问道。我的气馁心情顿时烟消云散,再度努力不要让自己咧嘴笑出来。我给了他多个一揽子方案供他选择,然后让他回去好好考虑一下。
“我已经决定好了。”
我笑着说:“你已经选好去哪年了?”
查默斯仅仅点点头:“我要去上一年。”
我感觉自己的笑容停住了,转眼就消失不见。我的意思是说,我早已读过他的申请书。
“哎,”我说,“去年的大多数时间你都花在照料末期癌症的妻子上。主要是居家疗护。这肯定不是最好的一年……”
他这时笑了——是疲惫又伤感的笑容,使得我的话说到一半就打住。
“那些我在去年初就过世的世界里,她要孑然一身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一年。”
我过了半晌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你不会当真要花费余下的40年做这件事吧!”
我开口的时候,我寻思自己为何要费心劝他打消主意。毕竟,多一笔生意也好。只是,他明明可以选择任何一年。
查默斯继续保持那种伤感的笑容,“我想你说对了。你不了解纠缠的意思。但是我懂。”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子女,唯一的亲人刚死于癌症,这样的处境使查默斯“去上一年”这一看似有悖常情的决定显得合情合理。
B. 在说出自己计划前,查默斯较为沉默,在说出计划后,他显得疲惫而伤感,这表现出老人处事谨慎,情深意重。
C. “我”和查默斯都能理解物理学意义上的“纠缠”,稍有不同的是,查默斯还认为纠缠是一种情感上的“关联”。
D. 星系提供补助金和各种计划以摆脱老化人群,而查默斯决定用余生照顾妻子,这引发了读者对老龄化社会思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择你人生里最好的一年”,小说以这样的广告开篇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为后文“我”兜售服务作了铺垫。
B. 用浅显的话语解说,丰富的表情再加上“耸肩”等动作,这些都体现了“我”销售经验丰富,理解老人的需求。
C.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峰回路转:面对“我”预设的笑点,查默斯态度冷淡;在“我”准备放弃时,他却购买了服务。
D. “我”与查默斯的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既自然地呈现了科幻元素,又表现了两人对科技文明的认知差异。
8. 小说使用了哪些技巧使结构紧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根据下面评价科幻小说的维度和标准,对这篇小说作出评价分析。
【答案】6. C 7. B
8. ①场景集中,故事始终发生在“我”的办公室里。②事件集中,小说以“我”向查默斯兜售服务为中心事件,用一问一答推动情节的发展,不蔓不枝。③关键词语前后勾连,“纠缠”一词多次出现,有相互照应的效果。
9. ①“多重宇宙论”“量子纠缠”“波函数”等已有的科学理论或假说,让查默斯的“多重宇宙退休方案”成为可能,他可以插入另一个宇宙任何一年生活。②反思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有选择的权利,也有被科技异化、裹挟的可能;人类拥有生物学上的存在自由,也有与他人产生“纠缠和羁绊”的精神需求;在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时,要考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多元化的。③自我只能存在于一个宇宙中,如果去了另外的平行宇宙,当下宇宙中的自我就会消失,所以查默斯选择回到前一年。故事符合科学逻辑;“我”想成功兜售“多重宇宙退休方案”,查默斯想陪伴罹患瘤症的妻子,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变化都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我’和查默斯都能理解物理学意义上的‘纠缠’”错,查默斯并不理解物理学意义上的“纠缠”,他所说的“纠缠”是与妻子感情上的牵绊。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
B.“理解老人的需求”错,由“你不会当真要花费余下的40年做这件事吧!”“只是,他明明可以选择任何一年”等可知,“我”并不理解老人的需求。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
答题方向是“使用了哪些技巧使结构紧凑”。
①场景集中,小说中“我”是一个推销员,一个老人到“我”办公室咨询如何利用多重世界过退休生活,而“我”为他作推销,故事始终发生在“我”的办公室里。
②事件集中,小说始终围绕“我”向查默斯兜售服务这一中心事件,用一问一答推动情节的发展,不蔓不枝。比如“选择你人生里最好的一年,然后我们就能送你去那一年过退休生活”,引出对查莫斯的介绍;“我”向他介绍多重宇宙理论,他“仅仅摇摇头”,“我”知道这个年龄的老人根本不懂这些,于是接续介绍“没关系!重要的是,这项理论如今成为了实践……”。小说就是在这样的“推销”过程中不断发展,情节逐渐推进的。
③关键词语前后勾连,“纠缠”一词多次出现,有相互照应的效果。比如“波函数? 量子纠缠?”“你喜欢什么都成。但你要明白我的意思。这又要说到量子纠缠”“所以,当你在那边遇到纠缠时……呃,大多数人对于那方面都相当激动”“我想你说对了。你不了解纠缠的意思。但是我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特点、分析审美意蕴的能力。
①科学元素,以现有的科学理论、假说为依据:小说中提到了很多物理学概念,如“多重宇宙论”“量子纠缠”“波函数”等,这些是已有的科学理论或假说,让查默斯的“多重宇宙退休方案”成为可能,小说中解释了这种退休方案的具体实施“我们挑选的那些世界里面,那些‘你’刚好在你想要插入的时间点过世。探测到那个特定的子集很容易办到……你作为那个去世的‘你’的分身,接替他继续生活,过了一年后再把你替换出来”,他可以插入另一个宇宙任何一年生活。
②人文思考,探讨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对科学技术有反思,对人类发展有思考:文中的“多重宇宙论”让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人生中的时间节点回到过去,这听起来似乎很好,但也有可能会让人被科技裹挟而无法自拔,失去自我,因此我们应反思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有选择的权利,也有被科技异化、裹挟的可能;
小说中的老人可以选择回到他20岁的时候去重新体验年轻的美好,但他却选择回到上一年,因为他心疼妻子,“那些我在去年初就过世的世界里,她要孑然一身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一年”,他宁可回到照顾癌症妻子的“上一年”,他说“你不了解纠缠的意思。但是我懂”。可见人类拥有生物学上的存在自由,也有与他人产生“纠缠和羁绊”的精神需求;
小说中的“我”自以为是,以为像这样的老人“大概在梦想着人生里更好的日子——那时人年轻,有爱情,生活如冒险”,却没有想到老人的情感需求。可见我们要反思在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时,要考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多元化的。
③逻辑自洽,科学理论前后相通,没有自我矛盾;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故事情节等符合生活逻辑。小说中“多重宇宙退休方案”的理论是“我们挑选的那些世界里面,那些‘你’刚好在你想要插入的时间点过世……我们一旦找到合适目标,我们就把你送进那个世界,你作为那个去世的‘你’的分身,接替他继续生活,过了一年后再把你替换出来”,自我只能存在于一个宇宙中,如果去了另外的平行宇宙,当下宇宙中的自我就会消失,所以查默斯选择回到前一年,故事符合科学逻辑;
“我”是“多重宇宙退休方案”的推销员,“我”的心理、言行举止都符合现实中推销员急于成功兜售“多重宇宙退休方案”的想法和做法,如“他孑然一身,大概在梦想着人生里更好的日子——那时人年轻,有爱情,生活如冒险。他这笔生意可能很容易做”“没关系!重要的是,这项理论如今成为了实践”“有时候我的这番话会惹来笑声,有时候不会。但查默斯的反应一直很冷淡,于是我估摸着这招值得一试”;而查默斯“60岁,没有家人,没有子女,婚姻维持了差不多一辈子,如今是名鳏夫,妻子死于癌症”,他对妻子感情深厚,现在独居,应该很孤独,缺少情感慰藉,于是他想陪伴罹患癌症的妻子,这样的想法符合人物年龄、身份等。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变化都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 “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社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及赵王伦举兵废后,遣使收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时不被纳用。’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华无辞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王臣之节固已坠矣。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太宗曰:“公言是也。人君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宁。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第四》)
材料二
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炀帝岂不以下A无忠臣B身C不闻D过E恶F积祸盈G灭H亡斯及!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矜,文中指夸耀,与《促织》中“虫翘然矜鸣”的“矜”意思不同。
B. 收,文中指审问,与《苏武传》中“而收系张胜”的“收”意思不同。
C. 夺,文中指强行改变,与《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思相同。
D. 有以,文中指有原因,与《鸿门宴》“项王未有以应”的“有以”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又拒绝别人的意见,大臣不敢违逆君上的意志去直言进谏也情有可原。
B. 唐太宗希望君臣上下恪尽职守,戮力同心。大臣要忠诚正直地指出并纠正君上的过失,不要因为直言触怒了君上而背地里恼怒怨恨。
C. 臣下直言进谏,君主就会发怒,这样,劝谏的人就危险。只有贤明的人才肯去冒这危险;不贤明的人,会因没有好处而不去冒这危险。
D. 亡国的君主,大臣不可直言相谏。听不到直言,君主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善也就无从到来,君主的思想就会壅塞不通。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
(2)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王臣之节固已坠矣。
14. 太宗认为虞世基不敢直言或许算不上大罪过,杜如晦为什么认为虞世基应该判处死罪?
【答案】10. BEG
11. B 12. B
13. (1)司空张华竟然没有竭力\尽力争论,曲从\迎合(惠帝与贾后的)旨意来苟且免于祸患\免罪。
(2)张华不能保全节义,说了恭顺的话不能保全生命,作为臣子的节操本来已经丧失了。
14. ①虞世基位居宰辅要职,处在能够说话的地位,有职责直言进谏;②但他却为了保全自己,闭口不提意见,有违职责,丧失气节,所以该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隋炀帝难道不是因为身边没有忠臣,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才使得罪恶和灾祸越来越大,导致灭亡的吗?
“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中,“无忠臣”是谓宾成分,其整体作为“以”(因为)统领的内容,中间不能断开,应B处断开;
“身不闻过”中,“身”为主语,指自己,“不闻”为谓语,“过”为宾语,成分完整,应在其后E处断开;
“恶积祸盈”是并举成分,“恶积”和“祸盈”都是主语+谓语成分,可在其后断开,即G处。
故应断于B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夸耀/得意、骄傲地。句意:隋炀帝爱夸耀自己的长处。/蟋蟀昂首挺立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
B.错误。两处的“收”都是指“逮捕”。句意:派人抓捕张华。/而捕捉了张胜。
C.正确。句意:君子面临死难而气节不变。/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意愿。
D.正确。有原因/有用来……的。句意:肯定是有原因的。/项羽被问的都回答不出话来了。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不要因为直言触怒了君上而背地里恼怒怨恨”错误。“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是说国君的做法,意思是“我一定不会把你们直言规谏看成违逆旨意,动辄发怒责备。”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苦”,竭力\尽力;“阿”,曲从\迎合;“苟”,苟且;“免”,免罪。
(2)“抗直”,刚直不屈\正直\刚直\耿直;“成节”,保全\成全节义\气节;“全身”,保全生命。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文章前面举张华的例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看出不直言的原因是为了保全自己。因此由张华的例子以及原文“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 言谏,诚亦合死”可以看出,虞世基位居宰辅,居高位,享厚禄,与其他在野的平民或官职较低的小官不同,本就有职责直言进谏。
但从结局来看,虞世基因为害怕“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最终选择了闭口不提意见,实在是有违职责,丧失气节,所以杜如晦认为他该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贤明的君主时时想到自己的短处因而越来越好,昏昧的君主庇护自己的短处而永远愚昧。隋炀帝爱夸耀自己的长处,庇护自己的短处而拒绝规谏,臣子实在是难于犯颜忤旨。虞世基不敢直言,或许不能算很大的罪过。过去商朝的箕子假装疯狂来保全性命,孔子也说他仁。后来隋炀帝被杀,虞世基理应与他一起死吗?”杜如晦回答说:“天子有刚正直言的臣子,即使无道,也不会失掉自己的天下。……虞世基怎能因炀帝无道,不采用规谏就闭口不说呢?苟且偷安地居于重要官位,又不能自动解除官职请求退位。这与箕子装疯而逃跑,事情的道理不同。过去晋惠帝、贾后将要废掉愍怀太子时,身为司空的张华竟然没有竭力争谏,曲从惠帝与贾后的旨意来苟且免于祸患。等到赵王司马伦起兵废掉贾后,派人抓捕张华,张华说:‘废太子的时候,我不是保持沉默,而是当时说的话没有被采用。’那个使者说:‘你身居三公之职,太子没有罪却被废掉,争谏既然未被采纳,为何自己不辞官隐退呢?’张华无言以对,于是使者杀死他,并杀掉他的三族。古人说:‘国家危急而不扶持,倾颓而不医救,那怎么能用这种人来辅佐呢?’所以‘君子面临死难而气节不变’。张华刚直不屈不能保全节义。说了逃避责任的话不能保全生命,作为臣子的节操本来已经丧失了。虞世基官居宰相,处在能够说的地位,没有一句话直言规劝炀帝,实在也该杀死。”太宗说:“你的话很对。国君一定要忠良辅佐,才能得到自身安全和国家太平。隋炀帝不是因为下面没有忠臣,自己又过失,罪恶积累、祸害盈满,灭国亡身的灾难才降到他的身上!我现在的志向在于使君臣上下齐心,各自尽到最公正之心,共同商量来实现天下大治。你们各人务必竭尽忠诚正直,来医救我的缺点和过失,我一定不会把你们直言规谏看成违逆旨意而发怒责备你们。"
材料二:
臣下直言进谏,君主就会发怒,君主发怒,劝谏的人就危险。除了贤明的人,谁肯去冒这危险?如果是不贤明的人,就要凭着进言谋求私利了。对于谋求私利的人来说,冒这危险有什么好处?所以不贤的君主身边没有贤人。没有贤人就听不到言辞直接的进言,听不到言辞直接的进言,奸人就会结党营私,各种邪说恶行就会产生。像这样国家就无法生存了。凡是国家的生存,君主的平安,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了解这个原因,即使目前生存着也必定要灭亡,即使目前平安也必定遭遇危险,这就是不可不察知论说这些道理的原因。
亡国的君主,不可直言相谏。君主不可直言相谏,过失就无法听到,善就无从到来。善无从到来,君主的思想就会壅塞不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辰八月辞故里①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②?
【注】①清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八月初,反清复明的志士张煌言在家乡被俘后被转押至杭州。此诗即离别故乡前所写。②尾联化用了伍子胥身化钱塘潮的典故。伍子胥屡谏吴王夫差,夫差一怒之下赐其自杀,伍子胥自杀时愤愤不平,再次激怒夫差。夫差命人用鸱夷革盛其尸骸,投于钱塘江中。这年八月,伍子胥驱水为涛,乘素车白马立于潮头,呼啸着前来复仇。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设问起笔,既表明了诗人辞别故里后的去向,又暗示了诗人生死抉择的意向。
B. 颔联写西湖畔于谦墓、岳飞祠,“日月”“乾坤”两意象开阔了意境,彰显先贤精神。
C. 第五句是说自己恢复明室的功业未成,不能使天下形成鼎足而三的局面,深感惭愧。
D. 这首诗歌的风格恢弘磅礴,情绪表达慷慨激昂,读来有老杜诗史之遗风,动人心魄。
16. 诗歌尾联在全诗中往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
【答案】15. C 16. (1)尾联的意思是,以后有那么一天,在很多素车白马赶到浙东来向我吊丧的路上,东海将会掀起愤怒的狂涛,那怒涛难道一定是伍子胥吗?这句话化用伍子胥身化钱塘湖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被俘但志向不改、誓死复仇的决心。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慷慨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2)尾联与首联呼应。首联的意思是,国亡家破之际我能到哪去呢?尾联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诗人虽面临死亡,依旧不忘复仇,突出诗人坚定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全诗结构完整,内容充足。
【解析】
【导语】张煌言的《甲辰八月辞故里》通过设问、借景抒情和典故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和复国的决心。全诗情感激昂,意境开阔,尤其尾联借伍子胥典故,寓意自己虽死犹生,誓不屈服,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不能使天下形成鼎足而三局面”错误。“惭将赤手分三席”的意思是,很惭愧我抗清复明大业未成,手无寸功,却想和这两位葬在一起。“三席”指三座坟墓。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1)尾联化用伍子胥化身钱塘湖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复仇的坚定信念。诗人以“素车东浙路”自比伍子胥,表明自己即使身死也会化作怒涛,继续反抗清朝统治,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对故国的深情。
(2)诗歌首句就抛出“国亡家破之际我能到哪去呢?”的问题,而尾联化用伍子胥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再次点明面临的唯一道路就是慷慨赴死,首尾呼应。而复仇已经跨越了生死,诗人想象在被杀后仍然坚持抗争。尾联在全诗中起到了总结和升华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慷慨激昂的情感和恢弘磅礴的气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不能靠严刑来监督百姓,威怒来震慑百姓,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衣》中从“__________”至“修我矛戟”,到最后“__________”描绘了士兵磨砺兵刃、整装待发的情景。
(3)古人常在诗词中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用来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唐宋诗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终苟免而不怀仁 ②. 貌恭而不心服 ③. 修我戈矛 ④. 修我甲兵 ⑤. 映阶碧草自春色 ⑥. 隔叶黄鹂空好音(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苟”“恭”“戈矛”“黄鹂”“荠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是 ① 时,春雪、春雨仍是满空飞来,街道、田间还是灰白颜色,但却能清晰地感觉大地之下似乎正在生发着勃勃暖意,让雨雪消融得越来越迅疾,在枝头催生出新的绿意。
古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不久后,又是一派 ② ,人也要与春气相合,开始活动起来。春日在望,出门走走?
《遵生八笺》提醒我们:“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敝之处,用滤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他郁。”春天的气温将逐渐转暖,我们应当登高望远,常去园林亭阁等开阔处走走,可以使人愉悦畅达;切忌长久地闷在角落里呆坐,这样会使人 ③ 。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列句子中的“与”和文中加点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松龄《促织》)
B.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C. 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李朝威《柳毅传》)
D.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
20. 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同材料中画横线处全部一致的一项是( )
①新年伊始,大山深处的古镇小学迎来了盼望已久的“云端课堂”。
②华为mate60丰富的功能用途,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③词之为体,一向被视为“要眇幽微”,值得细细品读。
④“五一”当天,室友们强迫我把堆了一周的袜子全洗了。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8. ①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②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生气勃勃/生气蓬勃
③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怏怏不乐/愁眉不展/垂头丧气/黯然神伤/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19. A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的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该段语境“春雪、春雨仍是满空飞来”“大地之下似乎正在生发着勃勃暖意”可知,此时应是冬末春初,天气尚很寒冷,却已开始有转暖迹象、万物生长的时节,故可填“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寒料峭:早春的天气虽然开始回暖,但仍略有寒意。乍暖还寒:形容冬末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天气变暖了,树绿了,草青了,各种小动物都苏醒过来了。形容到处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第二空,此处所写的是“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的繁荣茂盛时节,并且不仅是动植物,人也要“与春气相合,开始活动起来”,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故可填“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生气勃勃/生气蓬勃”。欣欣向荣:形容草木健康生长的样子;多比喻事业兴旺发达。生机勃勃(生气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或充满活力。生机盎然:很富有朝气和生命力的样子。生气蓬勃:富有生气的样子。
第三空,此处所述的是一个人长久地闷在角落里呆坐可能会引发的不良后果,如使心情郁闷等,故可填“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怏怏不乐/愁眉不展/垂头丧气/黯然神伤/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郁郁寡欢:形容心中憋气,闷闷不乐。闷闷不乐:形容烦闷不高兴的样子。怏怏不乐:心中郁闷而不高兴的样子。愁眉不展:因忧愁而紧锁双眉;形容忧愁郁闷,心事重重。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精神沮丧。黯然神伤:情绪低落,神情忧伤。愁眉苦脸:紧皱双眉,哭丧着脸;形容忧虑、愁苦的神色。唉声叹气:因悲痛、憋闷或感伤等而发出叹息声。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语段中加点词意为跟、向,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的对象。
A.跟、向,介词。介绍动作涉及的对象。
B.给,动词。
C.与……相比。
D.与其,选择问句。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的能力。
材料中“发陈”是特定称谓。
①特定称谓
②特殊含义,本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③引用
④特定称谓
故①④与“发陈”用法相同。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完全无从得知2050年的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普遍认为, ① 从制作酸奶到教授瑜伽都无法幸免。但谈到这项改变的本质及紧迫性,各家观点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只要10~20年,就会有几十亿人成为经济上多余的存在。但也有人认为,长远来看, ② ,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繁荣。毕竟,工业革命自拉开序幕以来,机器每抢走一份旧工作,就会至少创造一项新工作,即使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幅增加。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次情况不同,机器学习将会真正让整个情况彻底改变。
人类的能力分为两种: ③ 。过去,机器主要是在原始的身体能力方面与人竞争,而人则在认知能力方面享有巨大优势。然而,人工智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认知技能上超越人类,包括理解人类的情绪。我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第三种能力可以让人类永远胜过机器。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 ①机器人将改变几乎所有工作 ②自动化会为人创造就业机会 ③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
22. 毕竟,自工业革命拉开序幕以来,机器每抢走一项旧工作,就会至少创造一项新工作,而且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前文提到“我们完全无从得知2050年的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样子”,后文则提到了“从制作酸奶到教授瑜伽都无法幸免”,这表明无论体力劳动还是需要一定技能的工作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此处应该填入一个概括性的句子,说明机器或机器人将对工作产生广泛影响。故填“机器人将改变几乎所有工作”。
②此处对比了两种观点,前文有人认为“只要10~20年,就会有几十亿人成为经济上多余的存在”,而此处则提到“但也有人认为,长远来看”,这意味着接下来的观点应该是相对乐观的,即自动化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反而可能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因此,此处应填“自动化会为人创造就业机会”。
③后文提到“人类的能力分为两种”,并且随后分别提到了“过去,机器主要是在原始的身体能力方面与人竞争”和“人工智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认知技能上超越人类”。这表明前半句应当是对人类能力分类的概括,后文分别对应了“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此处应填“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存在三处语病:
(1)“毕竟,工业革命自拉开序幕以来”语序不当,应将“自”调至“工业革命”之前,即“毕竟,自工业革命拉开序幕以来”。
(2)“即使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幅增加”关联词使用不当。“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而此处前后句之间应为递进关系,而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即使”改为“而且”。
(3)“平均生活水平大幅增加”中“水平”与“增加”搭配不当,应将“增加”改为“提高”。
故改为:毕竟,自工业革命拉开序幕以来,机器每抢走一项旧工作,就会至少创造一项新工作,而且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在《离骚》中感慨“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人们常有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而美名不成之焦虑。
莫言36岁才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57岁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20年8月,莫言出版了新作《晚熟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晚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追求”。
复兴中学团委举办一次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出名要趁早”,反方的观点是“出名不必赶早”。请你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词,阐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呈现关于“出名是否要趁早”的不同认识,引用屈原的话,强调“出名要趁早”,因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需要我们在宝贵的人生时光中积极有为,做出成绩。材料讲述莫言的事迹,强调“出名不必赶早”,在莫言看来,“晚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追求”,莫言强调多给自己成长、沉淀的时间,不着急,不浮夸,厚积薄发,静待花开的状态。
赞成“出名要趁早”,这是一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尽快实现预定目标的积极人生态度。出名当然要趁早,这是时代的趋势和要求。一,年轻是人一生中最勇敢的时候。俗话说的好,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无所畏惧是很多事情的敲门砖。第二,年轻也是人一生中最风华正茂的年纪。最好的身体机能、最具活力的精神状态、最活跃的思想状态,不趁早出名难道不是浪费吗!最后,年轻就是试错的资本。年轻人更容易被公众宽容和谅解,年轻就算犯错了还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选择“出名不必赶早”可以思考:如果出名太早,很容易被外界冲昏头脑,失去自我。他们没有足够定力,没有足够的清醒认识自己。历史上有多少年少成名,到老却籍籍无名,甚至落魄一生。与其如此,不如成名晚一点。成名不是看一时,而是看长远。人还是要踏踏实实,让名气匹配得上实力,做到名副其实才行。由实力奠定基础的名气,才是真正的实力。积聚了足够的能量之后,不仅走得相当顺坦,而且能够更好发挥自己的真正实力持续输出,出名晚的人真的是应承了那句“是金子总会发光”,
写作时选择其中一方进行展开,陈述自己理由,注意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必须观照对方的观点。也就是说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要对另外一种观点进行批驳。这也是作为辩论稿必须具备的要素。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出名不赶早,功到自然成。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出名早,未必好。不成熟的心智,更容易让人妄自尊大,迷失自我。二、出名不赶早,甚或无此意,但功到自然成。三、不排斥早成名,但早成名不应成为青少年的人生追求,“名”不应成为奋斗的枷锁。
立意:
1.成功要趁早。
2.成功不必趁早。
3.大器晚成也是一种成功。
4.厚积薄发,成功在于长期积累。
5.出名不赶早,功到自然成。
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评价分析
科学元素
以现有的科学理论、假说为依据。
人文思考
探讨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对科学技术有反思,对人类发展有思考。
逻辑自洽
科学理论前后相通,没有自我矛盾;
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故事情节等符合生活逻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一)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五)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人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