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学设计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85270/0-17270866256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学设计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85270/0-17270866257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学设计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185270/0-1727086625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下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习作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下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游蕲水清泉寺教学设计
展开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预学导入,锁定难点
1.预学交流,回顾方法
师:课前完成了预学单,请两位同学来分享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生:我觉得学习古诗词有四种方法——紧扣诗题,了解内容;想象画面,悟出诗情;借助注释,明白诗意;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生:我的方法是——反复诵读,悟出诗情;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品味诗魂。
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也盘点了古诗词学习方法,但没有我们班同学整理得全面。
2.锁词解句,大致读懂
师:经过统计,有21位同学觉得“谁道人生无再少”比较难理解。我们来看任艺同学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借助注释,理解了“无再少”的意思是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师:我们再来看陈成同学的理解。
生:我通过查找资料理解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意思是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出自白居易的诗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师:“黄鸡催晓”“白日催年”都是时光催人老的意思。这位同学,你能不能借助这两位同学的理解,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谁说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门前流水尚能向西流,不要因为老去而悲叹。
师:我们再看,这些同学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了“子规”“萧萧”“浸”等词语的意思。(展示预学单)
3.读出韵味,锁定难点师:请女生来读词。
(生齐读)
师:她们关注到词前小序。这对我们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大有帮助。“蕲水”这个词语也读准了。接下来请两位同学一个读上阕,一个读下阕。
(生读)
师:上下阕都是三句七言,两位同学都用了四三节奏,读出了韵味。如果把最后的平声读得稍长一些会更好。再请一位男生读。
(生读)
师:读得很投入,此处应有掌声。我还收集了同学们的疑问。有24位同学提到“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的问题,还有同学提到“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词的”“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感叹”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聚焦这些问题来深入学习。
二、对话文本,探寻情绪
师:阅读经典诗文,就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板书“文本、作者”)请读学习要求。
师:大部分同学写的词语有“乐观、豁达、闲适、轻松、欢欣”,有两位写了“惆怅、忧愁”。体会到“闲适、轻松、欢欣、喜悦”的同学比较多,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我从“兰芽短浸溪”的“浸”中体会到词人的轻松、闲适。
师:每首词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触发了他的喜悦呢?刚才说了兰芽,还有吗?(请生上台圈画)
生:山下的兰芽短短的,溪水绿绿的。松林间的山路一尘不染,被雨冲刷得干干净净。伴着这暮雨后的清新,子规鸟在宁静的松林间啼叫。
师:这位同学通过想象,让词中的画面活了起来。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描述一下这画面?
生: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碧绿碧绿的溪水中,暮雨把松间沙路冲洗得干干净净,子规鸟的啼叫在耳边回绕。
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眼前清新的景,映射出作者闲适、轻松的心情。还有别的依据吗?
生:“松间沙路净无泥”,这里既指词人看到景物的一尘不染,也指词人不与世俗同流、高雅出尘的品格。
(师生齐读上阕)
师:刚才有同学写了惆怅、忧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找到两个关键词——“萧萧”“暮雨”。“萧萧”一般是形容秋天的雨,这首词中词人用来形容春雨,有种惆怅之感。另外,“暮”就是黄昏,词人此时已到暮年,我觉得他有种对光阴流逝、自己已到暮年的惆怅。
师:这位同学为我们解开了这里的语言密码。“萧萧”常常形容秋风秋雨,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时用来形容暮雨,确实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生:我作个补充,因为暮雨是在黄昏落下的,孟浩然有句诗“日暮客愁新”,这时候会有很多忧愁产生,让人感到非常无奈。
师:扣住这个“暮”字,直抵词人的内心。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是蜀地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所以“子规”在古典诗词里往往是伤感的意象,常用来形容伤春、惜春之情。女生读!
女生:(齐读)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师:我们常常用子规声形容乡愁与思念。男生读!
男生:(齐读)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师:你们知道当时苏轼有什么遭遇吗?一起看资料。
(播放视频:乌台诗案)
师:了解了这段历史后,你们是不是能从萧萧暮雨、声声子规中体会到愁绪呢?让我们再读这首词,注意上下阕情感的变换。(生读)如果把这种愁绪读得再浓一点会更好。
师:还有很多同学感受到旷达乐观的情绪,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从“休将白发唱黄鸡”中体会到词人勉励自己要乐观面对生活。
生:我从“门前流水尚能西”中体会到乐观旷达的情感。
师:我整理预学单,发现有两位同学提到“溪水为何会西流”这个问题。词前小序里也提到溪水西流。快速浏览资料袋!
师:因我国地势的特点,河流一般由西往东流,如诗句“大江东去”“百川东到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时苏轼看到这溪水西流的景象,自然就发出他的感慨,不服输的劲头就来了。你们看,词的下阕都用了典故。再仔细看看作者用典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我发现“谁道”“再少”“休将”都表达出作者渴望回到少年时代的愿望。
师:他是反用典故。你们看宋代陈著笔下——
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师:可是苏轼却说——
生:谁道人生无再少。
师:《长歌行》中悲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可是苏轼却感慨——
生:门前流水尚能西。
师:白居易道“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可是苏轼却说——
生: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这“休将”二字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乐观,连起来读好下阕。女生齐读。
女生:(齐读)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我们还可以改变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男生读!
男生:(齐读)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三、对话作者,深化感受
师:苏轼是个大才子,年少成名但仕途不顺,屡屡被贬。可即便这样命运多舛,他依然写下了这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配乐,出示诗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与作者对话,走进他坎坷的一生。请读读合作学习要求!
师:小组合作,选一位同学负责落笔,四人完成一份作品就可以。开始吧!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小组派代表交流)
生1:苏轼,读你的诗就是在读你。你的一生命运多舛,但你却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困境。你有“大江东去”的万丈豪情,有“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达观,也有“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旷达。
生2:苏轼,读你的诗就是在读你。你,乐观豁达,胸襟坦荡,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向往,老当益壮,随遇而安,自强不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樽还酹江月”,让我们体会到你坚定乐观的信念。
师:这组同学,请把“胸襟坦荡、乐观豁达、老当益壮、自强不息、随遇而安、坚定乐观”写到黑板上。再看一组。
生3:苏轼,读你的诗就是在读你。你乐观豁达,虽被贬多次,但在逆境中却能随遇而安。在流放到荒凉的海南时,你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保持着笑对风雨的精神。
师:请把“笑对风雨”写在黑板上。我们与苏轼对话,走进他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们读着读着,读出了他的随遇而安,读出了他的乐观坚强,读出了他的笑对风雨。他被贬杭州,却依然笑对人生——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被贬黄州,他依旧凭吊古战场,留下这样的诗句——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被贬惠州,在条件艰苦的岭南地区,他却说——
生: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师:被贬到满山瘴气的天涯海角,九死一生,他却说——
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师:好一个九死一生而不恨。(出示图片)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旅行家、美食家。难怪《白雨斋词话》里这样评价他(指名读)——
生: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样评价他——
生:他是古代文学家中身处逆境大有所作为的典范。
四、对话自我,汲取力量
师:诗词阅读不只是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还要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读出自我感悟(板书“自我”)。这个任务,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完成。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也可能会像苏轼这样遭遇不公,产生困惑迷茫。但希望你们记住苏轼的诗词,从他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让我们一起用这首词来结束这节课!
(生起立,随音乐齐读《浣溪沙》)与文本对话寻:体会词人的情绪,用一个词语概括,并从这首词中找到依据。
资料袋
中国的河流大多是东流,而苏轼所写清泉寺的流水是现今的浠河。此河由东向西流经清泉寺(今湖北浠水清泉镇境内)。
(1)读苏轼组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组内完成创作:与作者对话。(创意表达:苏轼,读你的诗就是在读你。)
语文人教部编版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学设计,共2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