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搭石》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跟随作家刘章爷爷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设计意图:既可以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2.介绍作者。
刘章(1939—2020),诗人、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燕山春》《南国行》《北山恋》等。
二、借助朗读想象画面,理解课文主旨
1.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引导:速读课文,思考什么是搭石,从文中找出答案。
预设: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2)教师提出要求:听课文朗读录音,说说课文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预设1:我认为人们走搭石的画面太美了……
预设2:人们摆放搭石的认真劲儿我印象最深……
预设3:我印象最深的是搭石的样子……
预设4:溪边两人互相礼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引导:你能按照写作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吗?
预设1:第一个画面可以叫“说搭石”,或者“搭石的来历”,因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搭石。教师板书(话搭石)
预设2:第二个画面可以叫“摆搭石”,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是“精心摆放搭石”。 教师板书(摆搭石)
预设3:第三个画面是“走搭石”,或者还可以进一步叫“如诗如画走搭石”或者“一行人走搭石”。 教师板书(走搭石)
预设4:第四个画面是“溪边礼让”,或者是“互助友爱走搭石”“充满温情的搭石”。 教师板书(溪边礼让)
教师小结:有的题目点出了画面的内容,有的题目让我们感受到了流淌在搭石上的情感。只要能够体现出我们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为画面命名。
2.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记住下列词语。
教师把词语分两组出示,每组词语显示2秒钟。要求学生用这两组词语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汛期 秋凉 平整方正 间隔 平稳
平衡 协调有序 招手示意 理所当然 联结 情感
预设1:每年汛期来临,溪水猛涨。秋凉以后,人们就在溪水中摆放上一块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平稳地放好。
预设2:走搭石的时候,要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必须协调有序。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会互相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人们也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之间美好的情感。
3.理解主旨。
(1)教师引导:画面里景美人更美,文章的结尾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体会到这种情感了吗?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预设1:从第2自然段的“如果……唯独……人们会……”可以看出摆搭石已经成为家乡人的生活常态。
预设2:从第2自然段的“放下”“找来”“踏上几个来回”可以看出摆搭石的老人为别人着想的精神;从“无论……只要……一定……”可以看出老人摆搭石时的认真细致,从中也能看出乡亲们纯朴善良、与人为善的品质。
预设3:读完第3自然段,我看到了“清晨或者傍晚,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走搭石的人的一行倒影,轻快的脚步声和着清脆的鸟鸣声……”这样的画面。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部分。
第3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第一句结尾用叹号表达作者对走搭石的感慨,朗读时重音可以放在“协调有序”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读得语气连贯、自然;读“嗒嗒的声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时,读出欢快的节奏。(课件播放朗读音频)
预设4:从第3自然段的“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后面的紧跟上去”体会到走搭石需要先后照应,动作“协调有序”,这不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体现吗?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部分。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后面的紧跟上去”长句短句搭配;有美景,有人物,有声音,有动作……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出画面感和语言节奏的韵律美。
预设5:第4自然段的“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面对面的两人溪边让路,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我看到了乡亲们互助友爱、尊老爱幼的情感。
预设6:从第4自然段的“如果……总……”“加入……总……”体会出,在家乡,互助友爱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2)小练笔。
搭石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但它们又极不普通。在大家的心目中,搭石又是什么呢?
搭石,联接起故乡的小路;
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见证;
搭石, ;
搭石, 。
预设1:联结你我之间的友好感情。
预设2:是你我与家乡互通的桥梁。
(3)教师小结:简单的事情、平凡的场景却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性之美。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搭石”那样无私奉献的人,也要做一个像作者一样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人。
教师板书(无私奉献)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要通过朗读、品悟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语言不是无情物,通过品悟语言文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升华情感;通过想象,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主题概括。
2.课堂演练。
结束语:一排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排搭石,就是一段协调的舞,姿态婀娜;一排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排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继续品味搭石的深意。
3.布置作业。
搜集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读一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搭石》作为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落实“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这两个语文要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主要做到: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两点。第一,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角度地读,感受当时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倒影之美,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第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如在第2—4自然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在阅读后体会、交流。学生通过老人摆搭石时的动作,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及人的心理活动,感悟老人那为他人着想的心灵之美。在第4自然段中,通过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学生感悟到了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的心灵之美,这些都是透过外在的描写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性美。
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78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搭石教学设计</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5 搭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5 搭石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述说搭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5 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5 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总结升华,发现平凡之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