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82068/0-17269802713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82068/0-17269802714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182068/0-17269802715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4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1. 广西生态适度人口比新疆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水热条件好B. 油气资源丰富
C. 地域面积大D. 地形平坦开阔
2. 推测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1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态环境脆弱B. 距经济发达地区近
C. 畜牧业较发达D. 二、三产业比重低
3. 仅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看,人口应外迁的省区是( )
A. 广西B. 新疆C. 四川D. 内蒙古
【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生态环境相对适宜,更适合居住,A正确。新疆油气资源丰富,地域面积大;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故选A。
【2题详解】
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内蒙古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消耗大,导致其现实人口少。故选A。
【3题详解】
读表可知,四川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人口容量为6574.5万人,其现实人口数量为9001.3万人,说明该省区的生态压力较大,人口应外迁。故选C。
【点睛】本题组以生态适度人口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口容量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并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特点、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秦代形成的任嚣城,乃广州筑城之始,其时珠球江,水面宽阔,潮汐涌退。2000多年来,广州港是我国经久不衰的南方大港。下图为“古代广州城市空间拓展及港口位置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秦代任嚣城取甘溪水而非珠江水为生活水源,主要考虑甘溪( )
A. 水量更大B. 水质更佳C. 汛期较短D. 水流稳定
5. 导致古代广州港口码头位置不断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城市扩张B. 地价上涨C. 水陆变迁D. 运具扩大
6. 古代广州港口码头附近区域的主要功能是( )
A. 行政管理B. 居住生活C. 军事防御D. 商业贸易
【答案】4. B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珠江水相对于甘溪水来讲,水量更大,取水更加便捷,水流更加稳定,排除A、D;两者位于同一气候区,汛期一致,故排除C;甘溪水位于越秀山边,没有大量的船只往来,因此水质条件更好,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古代广州港口码头位置不断迁移,对应不同时期珠江岸线的变化,因此,导致其不断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水陆的变迁,C正确;城市扩张,地价上涨以及运具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港口码头位置的变动,但都不是决定因素,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得,“广州港是我国经久不衰的南方火港”,码头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因此主要功能是商业贸易,故D正确;行政区和居民区不会主要安排在码头旁边,故A、B排除;码头主要是商业区,故军事防御功能较少,故C排除;故选择D。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主要分为三种:1、商业区:位于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集聚成片。2、工业区: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集聚成团状,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3、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集聚成团状,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大都市某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调查显示,该新城的社区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 )
A. 交通方式较为单一B. 生活服务设施不足
C. 生态环境质量较差D. 居民消费能力较弱
8. 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A. 扩大新城空间范围B. 增加休闲娱乐场所
C. 促进就业本地化D.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9. 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 )
A. 平均出行距离增加B. 工作出行次数减少
C 平均出行成本增加D. 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题干和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图分析可知,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超市、公园、医院、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不足,居民需到新城外或者社区进行消费等生活活动,与交通方式是否单一关系不大,B正确,A错误;新城选址时应该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质量,且居民居住在新城,生态环境质量应该能满足需求,C错误;新城居民有非工作活动,而且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说明居民消费需求较多,消费能力较高,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通过对比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图可知,新城现状是工作活动和非工作活动均主要在新城外,那新城主要是居住功能,也就是“卧城”,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引进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本地化,使人口在新城稳定下来,C正确;当新城人口工作和非工作活动均主要在新城后可以增加休闲娱乐场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D错误。新城空间稍未充分开发,扩大新城空间范围不是首要任务,A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平均出行距离减小,非机动化出行、工作活动可能导致工作出行次数增加,AB错误;公共交通出行为主,平均出行成本减少,C错误;出行方式包括非机动化出行、小汽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出行方式更加多元,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资源状况: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政策支持;科学技术。
户外向导服务业能够为户外运动者提供专业的户外领队、行程规划、装备销售与保养等服务。瑞士拥有世界级的自然风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春赏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苏黎世、伯尔尼、日内瓦等大城市为进出瑞士的门户。与门户城市相比,采尔马特小镇户外向导服务业更加发达,既有专业的户外旅行社,又有依托餐馆、民宿的向导服务网点。示意采尔马特小镇户外向导服务业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瑞士的门户城市相比,采尔马特小镇户外向导服务业变发达,主要得益于( )
A. 交通条件B. 地理位置C. 经济水平D. 基础设施
11. 采尔马特小镇的户外向导服务网点多限公会馆、民宿,主要是因为( )
①地租成本较高②以家庭经营为主③方便抢占客源④营业历史悠久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2. 森林探险是采尔马特小镇户外向导服务业的主要活动,据此推测该地户外向导服务业的淡季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答案】10. B 11. C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采尔马特小镇地处阿尔卑斯山腹地,前来游玩的游客多数是进行登山旅游,该地依托位于阿尔卑斯山山麓独特的位置优势,户外向导服务业发达,B正确;与瑞士的门户城市相比,采尔马特小镇的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处于劣势,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采尔马特小镇位置偏僻,地租成本较低,①错误;多数以家庭经营为主,兼营食宿接待与向导服务,②正确;依托餐馆、民宿,可以直接在餐馆、民宿前台宣传业务,将餐馆和民宿的客源转化为户外向导服务业的客源,③正确;营业历史与这种兼营方式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冬季积雪覆盖率高,雪层厚,游客难以进入森林探险,D正确;春季、夏季和秋季没有这种不利因素,且植被相对茂盛,更适合森立探险,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甲、乙、丙分别是( )
A. 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B. 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
C. 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D. 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
14. 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 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B. 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
C. 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D. 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
【答案】13. A 14. 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远郊及周边城镇,因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应为高速铁路,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4题详解】
轨道交通发展不能缩短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A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B正确;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次,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远郊空间呈珠链发展,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祁连山牧区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少数民族牧民的聚集地和重要的畜产品基地。2011年以来,祁连山牧区逐渐与周边绿洲地区形成了“共轭型”生态牧场(图),即通过绿洲地区发展商品草种植产业供应山地畜牧业,提高了祁连山牧区实际载畜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推测与祁连山牧区形成“共轭型“生态牧场的绿洲是( )
A. 河西走廊B. 河套平原C. 宁夏平原D. 吐鲁番盆地
16. 祁连山牧区提供的生态服务中,对绿洲商品草产业发展促进较大的是( )
A. 净化空气B. 气候调节C. 水资源供给D. 畜产品供给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祁连山牧区逐渐与周边绿洲地区形成了“共轭型”生态牧场”,可推断该绿洲距离祁连山牧区较近,结合所学知识,应为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A对;与河西走廊比,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吐鲁番盆地距离祁连山牧区较远,BCD错。故选A。
【16题详解】
河西走廊绿洲水源主要来源于祁连山冰川融水补给,由此供给牧草产业,所以祁连山牧区提供的生态服务中,对绿洲商品草产业发展促进较大的是水资源供给,C对;水资源是对绿洲商品草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所以净化空气、气候调节、畜产品供给对绿洲商品草产业发展促进作用均没有水资源供给大,ABD错。故选C。
【点睛】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 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花村位于福建省霞浦县东北部沿海山区。以前,山上土地贫瘠,村道不通,村民争相往镇上搬。自2018年开始,该村修建村道,完善配套设施,开发民宿,发掘旅游景点……现在,村里不少荒地种上了水果、茶树,数民宿依山面海、错落排布,三五成群的游客漫步其间,感受海滨风光与田园意趣,昔日的“空心村”成了热闹的“网红村”。梅花村是霞浦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霞浦县有各类乡村民宿400多家,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下图示意霞浦县地理位置。
(1)简述促使村民搬离梅花村的“推力”。
(2)分析霞浦县发展民宿的有利条件。
(3)说明发展民宿给霞浦县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耕地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2)依山靠海,风景优美;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穿越,交通便利;距客源市场近,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等。
(3)促进居民的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居民外出打工,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解析】
【分析】本题以霞浦县地理位置为材料,涉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以及服务业对区域发展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题干“梅花村位于福建省霞浦县东北部沿海山区。以前,山上土地贫瘠,村道不通,村民争相往镇上搬。”可知,促使村民搬离梅花村的“推力”是当地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对外交通不便;以山地地形为主,土壤欠发育,土地贫瘠,耕地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
【小问2详解】
霞浦县积极发挥滨海旅游、滩涂摄影、历史文化等三大优势,因地制宜,加强民宿的策划与设计,塑造“霞浦民宿”品牌。霞浦县发展民宿的有利条件是地处沿海,多山,依山靠海,风景优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穿越,交通便利;距离福州等客源市场近,市场广阔;民俗能够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等。
【小问3详解】
发展民宿给霞浦县发展带来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使当地居民减少外出打工,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助推乡村振兴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素有利用大叶种茶树的粗叶腌制酸茶的习俗。酸茶以食用为主,也可泡饮,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1914年,茶房村(位置见下图)发现大片野生大叶种茶树,从而成为泰北重要的酸茶生产地。之后,茶房村引入新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新建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红碎茶的工厂,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电力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房村建立了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使茶叶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目前,茶房村围绕茶叶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
(2)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
(3)围绕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泰北山地地势起伏大,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泰北山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酸茶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预防高温对人类健康影响。
(2)可以促进茶叶种植生产规范化,保证茶叶原料的质量;有利于茶产品生产的规范性,从而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有利于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3)优化监管服务体系,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丰富茶文化内涵,深化茶旅全要素融合;依托数字技术,加强茶文化国际传播。
【解析】
【分析】本题以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工业区位、工业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中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多在500米以上可知,泰国北部山地地势起伏大,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为腌制酸茶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由图中纬度可知,泰国北部山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而酸茶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有利于从身体健康,从而泰北山地民族有吃酸茶习俗。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生产集中化使种植茶叶的茶农更趋于发展大订单,批量化的趋势,可以促进茶叶的种植生产规范化,保证茶叶原料的质量;生产集中化可以统一茶叶质量,统一茶叶口感,有利于茶产品的生产的规范性,从而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生产集中化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有利于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小问3详解】
酸茶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可以优化监管服务体系,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协同合作,组织民众广泛参与,尊重文化传播规律,充分考虑茶类非遗发展时空特征,兼顾各地区茶类非遗持续发展,优化茶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政策;可以发掘传统的茶技、茶史、茶俗、茶具、茶祭、茶歌、茶人、茶故事等茶文化资源,并对其加以科学保护与利用,丰富茶文化内涵,深化茶旅全要素融合;在茶文化营销方面,要与时俱进,利用社交媒体、视频直播等新兴的传播手段,联合新媒体平台,依托数字技术,加强茶文化国际传播。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5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A公司是一家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坚持“EV(纯电动)+ICV(智能网联)”路线;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高端产品;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布局;能耗持续降低,耗电量的1/4来自工厂太阳能屋顶。图示意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链。
(1)说明A公司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的好处。
(2)简述A公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做法。
(3)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措施。
【答案】(1)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全产业链把控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提高声誉;生产自主可控,受原材料、零部件供应企业波动影响小;实现上下游资源联动,及时获得经销商和用户信息反馈,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产品竞争力强。
(2)开发高端智能化车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坚持“EV(纯电动)+ICV(智能网联)”路线,“遥控”工厂定制化生产汽车,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采取降碳技术,减少碳排放,持续推进绿色化转型。
(3)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完善乡村充电站(桩)等基础设施;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人才,增加维修点;给予保险、金融等优惠措施。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链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新能源汽车公司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的好处,新能源汽车公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做法,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A公司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的好处表现在成本优势、产业链优势和品牌优势等。首先是成本优势,表现为直接对接企业用户,减少无价值的中间环节,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产业链优势:全产业链把控产品质量,生产自主可控,受原材料、零部件供应企业波动影响小,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品牌,提高声誉;品牌优势:实现上下游资源联动,不仅对于产品的设计与原料供应环节的把控,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市场反馈信息,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产品竞争力强。
【小问2详解】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开发高端智能化车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坚持“EV(纯电动)+ICV(智能网联)”路线,“遥控”工厂定制化生产汽车,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提高企业竞争力。融“绿色化”于血液,实现产品价值链全面绿色化,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采取降碳技术,减少碳排放,持续推进绿色化转型。
【小问3详解】
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首先抓紧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在建设环节,重点在公共充电设施与社区充电设施上发力,完善乡村充电站(桩)等基础设施,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人才,增加新能源汽车维修点;政策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保险、金融等优惠措施等支持,制定相关支持政策。
【点睛】
省份
生态适度人口(万人)
P1(万人)
P2(万人)
现实人口(万人)
广西
3276.2
2970.6
7203.2
5331.4
新疆
1957.3
1937.2
4303.3
2164.4
四川
2990.3
3229.2
6574.5
9001.3
内蒙古
1825.8
3912.3
4014.3
2453.2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比重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地理试题,共9页。
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修二,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