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课件
展开考点1 地球与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
方法技巧 经纬线的判断方法 ①标注法:若经纬网图中直接标明经纬度或东(西)经、南(北)纬度数,则直接进行判 读、分析即可。②关系法:在侧视、俯视及各种光照图中,相互平行的是纬线,不平行(相交于极点)的是 经线。(如图1中L线是经线,S线是纬线)。
③数值法:斜方格经纬网中,经线值不能大于180°,纬线值不能大于90°(如图2中S线是经 线,L线是纬线)。
4.经纬网的应用(1)定“方向”①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极地俯视图:东西方向需要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和两地之间的劣弧段进行判定;南北 方向参照极点判定,距北极点近在北,距南极点近在南。③不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辨别方法:首先读出两点的经纬度数值,然后用 以下方法判断:a.南北判断:同在北纬,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纬,纬度值小者在北。南北纬各异,北 纬度在北。
b.东西判断:同在东经,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 经,根据两地“经度和”判断;若经度和<180°,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若经度和>180 °,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如上图所示。
(2)量“距离”①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同一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为111 km, 故同一条经线上任意两点间距离=111 km×两地间纬度差。如下图中线段AB约为111 km。②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同一纬线上,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sφ° km,其中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如下图中的线段AC。
③若两点不在同一经线或纬线上,则运用勾股定理进行估算,如下图:
(3)比“范围”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可大致判断区域面积的大小。在经纬线都是 直线的经纬网地图上,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在
纬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多,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如下图中,S甲= S乙,S丙>S乙>S丁。
(4)寻“最短航线和航向”
①球面上的两点,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的长度即为最短距离。②利用现有大圆(如经线圈、赤道、晨昏圈),两点间最近航线就是沿该大圆走劣弧。 如赤道上的两点,沿赤道向正东或正西走劣弧即可。③没有现成大圆,作大圆劣弧。最短航线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出。如下图中若从E 到F,则最短航线走向为东北—东—东南,若从G向H,则走向为东南—东—东北。
①关于赤道对称的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上图中A点与B点、C 点与D点。②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经度相差180°,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如上图中A点与C点、B 点与D点。③关于地心对称的点(对跖点):经度相差180°,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
如上图中A点与D点、B点与C点。
典例 (2023江苏,3,2分)2022年4月27日黎明时分,某地出现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 “四星伴月”的天文现象。此时中国空间站过境该地上空,与“四星伴月”同框,形 成壮美景观。下图为“某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上方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下 题。
与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相符的是 ( )
解析 根据图中陆地轮廓形状可知,图中极点为南极点,经度自西向东度数变大,因此图中90°为东经度,相邻两条经线经度数相差30°,所以,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 近。四个选项图示极点均为北极点,A图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30°E以东附近,A项错误; B图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60°E以东附近,B项错误;C图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 附近,C项正确;D图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150°E以东附近,D项错误。
考点2 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1)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形式
(4)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特点比较
方法技巧 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①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②在图幅和图上经纬网格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 图,其比例尺越大。③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的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④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知识拓展 室外定向方法(1)北极星指示正北方。(2)北半球树木年轮密集一侧为北方,稀疏一侧为南方。(3)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日影朝北。(4)北半球楼房的阳台、太阳能板大都朝向南方。(5)将手表平放,让时针对准太阳,时针和手表盘上12时之间的夹角(小于180°的夹角)的 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
3.图例和注记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作
注记。例如, 方框中“ ”为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8.86 m”为注记。
考点3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上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 m。
2.等高(深)线与等高距(1)等高(深)线:地形图上海拔(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2)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3.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②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③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但在同一幅图中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陡崖处等高线重合,如图中D处)。⑤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⑥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2)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
(3)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①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a.可读出两地海拔具体数值:相对高度=高海拔数-低海拔数;b.无法读出海拔具体数值,则可用该公式计算相对高度范围:(n-1)d
(5)等高线地形图与生产实践①选点
典例 (2023江苏扬州中学检测,1—3)下图示意某区域等高线地形,读图完成下面三 题。
1.河流M下游段的流向为 ( )A.西北向东南 B.东南向西北C.西南向东北 D.东北向西南2.①②③④四个村,哪两个村能够直接看到M地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①②③④四个村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 ( )A.50m B.60m C.90m D.100m
答案 1.B 2.A 3.C
解析 1.河流自高处流向低处,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河流M下游段的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2.①②村与M地之间均为凹形坡,能够通视;③④村与M地之间被山脊或高地遮挡,无法 看到。3.图示等高距为20m,①村的海拔约为380m,②村的海拔约为300~320m,③村的海拔约 为380~400m,④村的海拔约为320~340m,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90m。
二、地形剖面图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 的。
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方法技巧 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 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分析。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 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 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2)判断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 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下图)
典例示范(2023福建福清一级达标校联考改编,12—13)三叶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向阳, 生长在年降水量800~1 000 mm、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 cm,最大根深可达1 20 cm。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 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有一较大溪流发育,该溪流径流量季节差异 明显。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结合三叶草生长习性,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可能是 (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
2.图示区域 ( )A.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 mB.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西南流向东北C.①地地表的坡面径流流向东南D.电视塔位于图示区域中最高海拔处
解题思路 1.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和等高线数值可知,②地位于山脊的南坡,非洲西北 部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符合三叶草喜温暖、向阳、排水良好的环境等生长习性, 且该地地下水埋藏深度不足1 m,可能是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B正确。 ①地位于山脊的西北坡,为阴坡,③地位于山谷,坡面朝向西北,为阴坡,光照条件较差; ④地位于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内,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④ 地海拔介于763~764 m之间,而潜水位介于761~762 m之间,地下水埋藏深度介于1~3 m 之间,而三叶草平均根深为20~33 cm;以上三地不适合三叶草的生长,A、C、D错误。2.③地和④地的海拔均在763~764 m之间,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 m,A正确;等高线向 高值弯曲处常发育有河谷地貌,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景区内较大的溪流
应自东北流向西南,B错误;①地坡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面径流由高处流向低处,且 大致垂直于等高线,因此①地坡面径流由东南流向西北,C错误;电视塔海拔在763~764 m之间,而图示区域内最高海拔大于764 m,D错误。
答案 1.B 2.A
考法提炼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包括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 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 和等太阳辐射线等。(2)看数值: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看数值的递变规律;等。如在等值线数值增大方向,在等 高线图中为山顶所在区域,在等压线图中则为高压所在区域,在等温线图中则为高温 区域,并可根据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半球。(3)看弯曲:等值线弯曲部位的数值高于或低于两侧;当等值线凸向低值时,数值高于两 侧;当等值线凸向高值时,数值低于两侧。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
流向相反。在海洋中,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4)看疏密: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越密则坡度越大,水流越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 的地方,风力越大;在等温线图中,线条疏密反映温差大小。(5)看走向:如等高线弯曲方向为地形走向,如有河谷地貌发育,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 方向相反。
(6)看闭合:如果两条数值不等的等值线中间有一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规律来确定闭合区域内数值的大小。如下图中等值线a>b,则M地的数值 大于a,N地的数值小于b。 (7)看特殊: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 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是台风。
考法实践[2023安徽省示范高中联考二改编,2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6分)材料一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位于墨西哥西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半岛东侧为加 利福尼亚湾,湾长约1 200千米,宽度90—210千米,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海湾盐度较高, 达35‰左右。材料二 下图为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及其附近区域图(高度:米)。
新高考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练习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练习课件,共1页。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习题课件: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习题课件,共1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课件: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课件,共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