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4.3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展开1.物理观念:
(1)知道熔化和凝固,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3)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科学思维: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科学探究:
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相关物理规律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及理解晶体与非晶体图像的区别。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陶土网、烧杯、试管、钟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一、情景引入
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概念归纳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化成水:熔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制订方案与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陶土网、烧杯、试管、钟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代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2)组装实验装置:把海波和石蜡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并插入温度计,再把试管按图示装置固定。往烧杯里倒入冷水,使水位高于装固体颗粒的那部分试管(图中只画了一套装置,另一套装置完全相同)。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两个烧杯加热,观察两试管内固体熔化情况,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
(3)第1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40 ℃开始计时,每隔0.5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 ℃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1)对海波及石蜡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2)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3)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
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表一 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
变化情况记录表
表二 石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
变化情况记录表
学生交流思考:海波及石蜡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状态的变化一样吗?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像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归纳总结:(1)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 ℃,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2)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升高,在此过程中,石蜡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的?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探究点二:晶体和非晶体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一类固体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
另一类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几种常见晶体
几种常见非晶体
晶体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均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晶体熔化特点:(1)达到熔点,继续吸热;(2)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凝固特点:(1)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2)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探究点三: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应用: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蔬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 ℃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板书设计
4.3 熔化和凝固
1.固态 eq \(,\s\up7(熔化(吸热)),\s\d5(凝固(放热))) 液态(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
2.固体 eq \b\lc\{(\a\vs4\al\c1(晶体\b\lc\{(\a\vs4\al\c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b\lc\{(\a\vs4\al\c1(没有熔点,熔化和凝固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特点 eq \b\lc\{\rc\}(\a\vs4\al\c1((1)温度要达到熔点,(2)能继续吸热)) eq \a\vs4\al(同时,具备)
4.晶体凝固特点 eq \b\lc\{\rc\}(\a\vs4\al\c1((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2)能继续放热)) eq \a\vs4\al(同时,具备)
5.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熔化和凝固是热学中比较重要的课,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熔化、凝固是两个能相互转化的过程,晶体和非晶体性质间的不同等。 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加大对实验过程的引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过程,本节课只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这样就可为下面讨论节省大量时间。
时间/min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温度/℃
43
44
45
46
47
48
48
48
49.5
51.5
53.5
55.5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时间/min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温度/℃
55
58
61
62
63
65
66.5
69
72
74
83
状态
固态
黏稠状态
液态
明矾
石膏
水晶
食盐
祖母绿原石
铜矿石
玻璃
蜂蜡
橡胶
塑料
沥青
松香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4940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和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