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展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题及课时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语言素养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熟悉论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思维素养目标
理解体会孔子通过个人言行去分辨个人性格特点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推及其政治才能的做法。
文化素养目标
了解《论语》的相关常识,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和特点。
审美素养目标
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准确把握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师:导入语
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一个老人,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那么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学生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师:首先,我们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重温课文。你想读哪个角色的对话,就直接站起来报一下,我们一共要找六位同学,五个人物角色,一个旁白。
具体要求如下:
1.明确文中每个人物说的哪些话;
2.这些话体现了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并尝试揣摩其语气;
3.熟悉课文,读的时候要流畅自然,体现对话的特点。
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完之后找同学做点评。
师:(读完之后)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听完之后的感受?
生:他(她)读的时候语言停顿自然,咬字清晰,结合一些语调的变化,把人物当时或骄傲轻率、或沉稳谦逊的情态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师:几位同学读得很好,这位同学评价的也很好。语言就是这样的富有魔力,通过文字我们似乎重新回到了千年前的那场师生对话的场景中。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场对话的一开始,孔子为什么先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生:我觉得孔子是想给他的弟子营造一个好的气氛,就是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志向。
师:是的,没错。这篇文章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全文就像一出小话剧。人物有孔子和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背景是在孔子讲学之处(我们可以想像为杏坛);事件是闲坐聊天。既然是闲坐聊天,气氛自然融洽和谐。孔子首先说话。我们想像他很慈祥,平易近人。他说自己年龄大一点,又是老师,希望学生不要拘束,畅所欲言。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 岁,子路比孔子小9 岁,是51岁。曾皙约39 岁,冉有约31 岁,公西华最小,约18岁。今天来看,这师徒五人是祖孙三代。孔子说话很和蔼,也很得体。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接着,孔子很艺术地启发引导学生说,他们平时总抱怨没有人了解你们,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想重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师: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们就开始谈论到自己的志向了,从文中找到写每个人不同志向的句子。
生:
四弟子志向: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师:那么孔子对于他们的志向又持什么态度呢?
生:
孔子对四弟子的态度:
子路——哂之;冉有——叹之;公西华——惜之;曾皙——与之
师:不同态度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同学们先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我们找同学分享一下看法。
生:孔子对他们志向持有不同态度的原因使他们的性格不同。
子路:直率、信心十足,失之于莽撞;
分析: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实事求是;
分析: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公西华:更谦虚、敏而好学,(失之于墨守成规);
分析: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曾皙: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
分析:当自己的老师点名让自己回答的时候,能够淡定从容的“舍瑟而作”,并且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立场,二是先缓和了一下,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最后,在老师的追问之下,才缓缓道来,而他所描绘的画面也是安定祥和的,没有追名逐利的喧嚣。
师:很好,那么除了性格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接下来,每个同学结合一个自己比较了解、理解较深刻的人物去分析,然后我们找同学来分享。
生:我认为孔子赞同曾晳,除了性格原因外,还因为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 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
师:说的很好。那么在同学们分析的基础上,老师再补充一些。
材料卡
子路在徒弟中年龄最大,和老师是同辈人。他跟随老师时间最长,对老师最了解。《论语》一书中记载了子路和孔子的大量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品性是很突出的,鲁莽、直率、好斗、急躁、忠厚、朴实、诚信、自负集于一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豚”。他在老师面前毫无掩饰,“率尔对曰”表现了抢先发言的习惯。我们可以推想,如果孔子对他的性格特点持否定态度的话,那么这些年来,子路应该有所收敛,但他没有一点改变。这是否告诉我们,孔子并没有让子路改变自己的性格,还是相当尊重子路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子路才能我行我素,不假思索,冲口而出。“千乘之国”处于内忧外患之时,经过努力,三年大见成效。可谓壮哉!对此,孔子心里作何感想?这难道不是孔子的理想么?是不是子路替老师描绘出了心中的蓝图? 对于“千乘之国”,孔子有自己的设想:“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孔子还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治国主张,却四处碰壁,无人欣赏。孔子面对子路的一番慷慨陈词,心中可能感慨万千,他知道理想说出来容易,但真正要落实到行动上,特别是让当政者欣赏并付诸实施,可就难上加难了!正因这样,所以孔子在子路说完后,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有人认为,孔子是在讥笑子路。这样理解未尝不可,但是简单化了。这笑中可以有讥笑,也可以有欣赏,有赞许,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子路的话不出孔子所料而发出的善意的微笑。
师:分析完了这四个人的人生志向、性格特征,以及孔子对他们的不同态度,现在,让我们回看当下,你更喜欢哪种性格,你认为什么样的性格更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呢?试着说一说。
生:
角度一:我更喜欢子路的性格,虽然子路的性格中有不足的地方,他轻率、冒进,但是也有其正面的作用,他直率、大胆、有远大理想、敢作敢为,我认为这样的人更能适应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具有这样性格的人适合做一些富有挑战性、创新性和变革性的工作,这能大大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角度二:我更喜欢公西华的性格,他足够的谦逊,又知不足而后勇,不断的求知,不断地上进。在当下这个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社会里,他能够紧紧的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汲取时代发展所产生的新的元素,丰富自己。他适合做执行岗位,既有一定的管理权,有能够接触到最实际的应用层面,谦虚的姿态会让他的管理游刃有余,广博的学识会让他的威信倍增。
师:分析完这四个人的性格特点之后,我们不要忘记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孔子,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试着分析一下孔子的形象。
生:首先,文章写出了孔子的理想抱负。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其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可以说,儒家学派的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孔子的“礼治”“仁政”“教化”的政治理想,集中地体现在曾皙的志向中。冉有和公西华言志时,都表示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孔子在谈话中也都予以肯定。尤其是说到公西华时,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意思是说公西华的才能还能做大事,“为小相”是大材小用了。孔子笑仲由,是对他“不让”态度的不满,对于“为国”的志向并不反对。总之,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们一样,都想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为安邦治国干一番事业。
其次,文章还写出了作为师长的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可亲,善于启发和诱导的特点。孔子提出话题,要求学生言志,选择的是人生的重大课题,这是对学生的最大的关心与教育。他指出了学生“居则曰:‘不吾知也。’”的现象,也是对学生委婉的批评。因为“治国以礼”,所以他不满仲由的“其言不让”。这些说明孔子是一位很严格的老师。但孔子又不以尊者自居,要求学生言志,先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清除顾虑。子路的态度不谦虚,为了不影响别人发言,他不立即提出指责。赞同曾皙的说法,表示“吾与点也”,又是在婉转地表明自己的志向,给学生以启发。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谈话气氛的和谐。曾皙提出疑问,孔子又耐心给以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可畏的圣人,而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师长。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些关于孔子的政治观点的资料,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孔子心中那个理想的政治王国的模样。
资料卡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有“四治”,即“仁治”、“德治”、“礼治”、“人治”思想。
一、仁治: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二、德治:
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和惠。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
三、礼治:
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
四、人治:
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孔子认为,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则对话,然后找同学概括一下这则对话体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生:对话主要体现“求”和“给”的辩证关系,以及孔子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并以此来作为教化后人的标准。只要自身有了美好的品质,机遇和机会就会到来,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师:学习到这里,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基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试着从文章中提取一些关键词,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生:性格、机遇、胆识、谦逊、淡然、敏而好学、学识、实践等。
师:很好,是的每个时代的发展机遇不同,每个时代的人身上的使命担当也随之变化,但历史的年轮能够记住的一定是那些既有真才实学,又品质优良的人。他们因为卓越,而肩负的更大的责任,因为承担了更大的责任,而变得更加的卓越。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些,关于性格-理想方面的材料,下课后,请同学们以《论“修身养性”与人生价值》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材料一:
1.个性的生活在社会中,好比鱼在水里,时时要求相适应。——瞿秋白
2.个性的造就由婴孩时代开始,一直继续到老死。——罗斯福
3.个性和集体融合起来,人会失去个性,相反,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觉醒和完善。——巴比塞
4.个性和魅力……是学不会,装不像的。——伯尔
应以事业而不应以寿数来衡量人的一生。——塞涅卡
5.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6.我生来是为斗争的。——罗曼·罗兰
7.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材料二: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志,就是指—个人为自己确立的“远大志向”,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俄国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英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佛来明曾说过:“人一旦失去理想,失去了精神上的追求,人类就变得无知,社会也将会变得漆黑一团。”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材料三:
【精彩语段】
“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会变好,如果没有变好,那是因为还没到最后。”努力做一个充满激情和情怀的人,学会坚持和努力,这会让平淡的时光变得不平凡,让黯淡的岁月生出斑斓色彩,也让努力奋斗的你真正有机会触摸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未来,哪怕历经再艰辛的事情,也愿你擦干眼泪微笑前行,成为自己的勇士,活成自己最渴望的模样。请相信,因为有了理想和坚持,你现在已经变得光芒万丈,惹人艳羡。
教师导入,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后其他学生做点评,教师适当补充。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去分析课文,ppt同步展示。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一些背景资料。
学生在课本中标划出相关语句。ppt同步展示。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态度后面的原因,讨论交流。
分析要有理有据,能够说服人。
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散思维,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
教师做点评,并补充说明。ppt同步展示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由古及今,结合当下,锻炼学生应用思维。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以鼓励为主,发现其思维中的亮点。
学生分析孔子形象。
教师补充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资料,开拓学生视野。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古人的对话中,感悟先哲的智慧。
写作材料补充,并布置作业。
课
后
记
高中语文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a href="/yw/tb_c400181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导读,文本解读,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思考10,思考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导读,文本解读,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思考10,思考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