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1性质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含解析答案
展开性质探究型实验是现在高考的一个趋势,主要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试题往往以一个具体的化学问题或化学现象为背景,在实验结果不知晓的情况下,由实验者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因此就会涉及结果假设、实验方案设计、现象预测、得出结果等不同的过程。性质探究型实验一般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
(1)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或反常结果;
(2)探究对经典问题或教材实验的质疑;
(3)探究未知物的成分;
(4)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形成原因;
(5)探究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现象;
(6)探究化学反应机理及历程;
1.某小组在实验室用NaClO溶液和NH3反应制备肼(N2H4),并进行相关性质探究实验。
Ⅰ.实验室制备N2H4
(1)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 。
(3)制备N2H4的离子方程式 。
Ⅱ.测定产品中水合肼(N2H4·H2O)的含量
(4)称取产品6.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调节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淀粉溶液,用0.3000ml/L的碘标准溶液滴定(已知:N2H4·H2O +2I2 = N2↑+ 4HI + H2O)。
①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
②重复上述滴定实验2~3次,测得消耗碘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产品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为 。
Ⅲ.探究肼的化学性质。将制得的肼分离提纯后,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AgOH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g、Ag2O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验证】
(5)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③综合上述实验,肼具有的性质是
(6)N2H4是一种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与NH3相似,写出肼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
2.铜盐是五颜六色的。某学习小组发现固体(白色)、固体(棕黄色)、固体(深褐色)。和溶液呈蓝色,溶液时而呈绿色,时而呈蓝色,于是对颜色不同的原因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
1.固体铜盐的颜色与阴离子极化能力有关,随化学键共价性增强,吸收光的能量下降,因此颜色加深。
2.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提出假设】
1.铜盐的颜色不同与离子种类有关。
2.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是溶液中既有黄色的,又有蓝色的,根据光学原理蓝色和黄色的混合色为绿色。
【设计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的颜色深于的原因 。
(2)配制溶液的方法是 。
(3)根据表中信息,补充试剂和数据:饱和 、a= 。
(4)实验4和5中溶液颜色差异的原因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5)以上实验说明影响溶液颜色的因素主要有 。(答两点即可)
【实验结论】假设1,2成立。
(6)溶液呈现不同颜色的根本原因与、和 微粒(写结构式)的浓度有关。
3.某小组同学探究与新制悬浊液的反应。
资料: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能与氨水反应生成,该物质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而使溶液显蓝色。
(1)装置B的作用是控制气体的流速,则B中试剂是 。
(2)通入前,实验Ⅰ、Ⅱ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实验Ⅰ通入后产生砖红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实验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的可能原因 。
(4)同学们对实验Ⅱ中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探究。
①甲同学取少量白色沉淀,洗净后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实验方案如下:
填写下表空格:
(5)实验Ⅰ和实验Ⅱ中与新制悬浊液均发生了 反应,反应现象的不同与 有关。
4.某小组同学探究铜和浓硝酸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分别取3mL浓硝酸与不同质量的铜粉充分反应,铜粉完全溶解,溶液颜色如表: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小组同学认为溶液呈绿色的可能原因是:
猜想1:硝酸铜浓度较高,溶液呈绿色;
猜想2:NO2溶解在硝酸铜溶液中,溶液呈绿色。
依据实验1中的现象,判断猜想1不合理,理由是: 。
(3)取⑤中溶液, (填操作和现象),证实猜想2成立。
(4)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也证实了猜想2成立。
实验2:向①中溶液以相同流速分别通入N2和空气,观察现象。
结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①中溶液通入N2时,N2被缓慢氧化为NO2
b.①中溶液里某还原性微粒与绿色有关,通入空气时较快被氧化
c.空气中的CO2溶于水显酸性,促进了溶液变蓝色
d.加热溶液①后,可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
(5)小组同学继续探究实验2中现象的差异,并查阅文献知:
i.“可溶性铜盐中溶解亚硝酸(HNO2)”可能是实验①中溶液显绿色的主要原因
ii.NO2在溶液中存在:
反应1:2NO2+H2OHNO3+HNO2(慢)
反应2:2HNO2NO2+NO+H2O(快)
解释实验2中“通入氮气变蓝慢,通入空气变蓝快”的原因 。
(6)小组同学为确认亚硝酸(HNO2)参与了形成绿色溶液的过程,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3:取3份等体积的①中绿色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物质,观察现象。
①实验中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写出一种,填化学式)。
②加入H2O2后溶液迅速变蓝,原因是的H2O2可能参与了下列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H2O2+2NO2=2HNO3, , 。
5.Mg与冷水反应时,Mg表面会附着固体导致反应较缓慢。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部分离子对Mg与水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Ⅰ.探究和对Mg与水反应的促进作用
(1)表中能够说明对Mg与水反应起促进作用的证据是 。
(2)实验b、d所得固体中含碱式碳酸镁[用表示]。Mg与溶液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镁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综合实验a~d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和都能加快Mg与水的反应; (补充两点)。
Ⅱ.探究对Mg与水反应的促进作用
该小组用Mg与溶液反应,实验发现浓度过低或过高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当浓度为时,Mg与水反应较快,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生成白色固体X,经检验白色固体X中含碱式氯化锬[用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4)将碱式氯化镁加热至600℃,它会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两种气体,写出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实验室检验白色固体X中含碱式氯化镁的实验操作 。
(5)饱和溶液的pH为 ,试从平衡的角度分析所得溶液最终pH大于该值的原因 。(已知,)
操作
现象
结论
ⅰ.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① ,振荡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
黑色固体有Ag2O
ⅱ.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②
黑色固体是Ag和Ag2O
序号
温度/℃
V(氯化铜)/mL
V(饱和硫酸铜)/mL
V(饱和___________)/mL
V(饱和氯化钠)/mL
V(水)/mL
溶液颜色
1
25
4.0
无色
2
25
4.0
无色
3
25
4.0
蓝色
4
25
4.0
绿色
5
25
2.0
a
蓝绿色
6
25
2.0
2.0
蓝绿色
7
25
2.0
2.0
黄绿色
8
50
4.0
黄绿色
序号
物质a
C中实验现象
通入前
通入后
Ⅰ
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
Ⅱ
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开始时有黄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绿色
试剂1
试剂2
蒸馏水
现象1
现象2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铜粉质量/g
0.1
0.2
0.3
0.4
0.5
溶液颜色
绿色
草绿色
蓝绿色偏绿
蓝绿色偏蓝
蓝色
通入气体
氮气
空气
现象
液面上方出现明显的红棕色气体,25min后溶液变为蓝色
液面上方出现明显的红棕色气体,5min后溶液变为蓝色
加入物质
______固体
3滴30%H2O2溶液
3滴水
现象
溶液绿色变深
溶液迅速变为蓝色
溶液颜色几乎不变
实验序号
a
b
c
d
盐溶液(均为)
时产生气体体积/mL
1.5
0.7
<0.1
1.4
气体的主要成分
时镁条表面情况
大量固体附着(固体可溶于盐酸)
参考答案:
1.(1)
(2)NaOH溶液
(3)2NH3+ClO−=N2H4+Cl-+H2O
(4) 当加入最后半滴碘标准溶液时,溶液恰好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5%
(5) 氨水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还原性和碱性
(6)N2H4+H2ON2H+OH-
【分析】制备N2H4时,首先在装置A中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此时关闭装置B的止水夹,将氯气通入装置C中的NaOH溶液,反应得到NaClO溶液,装置D中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制取氨气,通入装置C中和NaClO溶液反应得到N2H4,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发生倒吸;制备完成后,打开B上方止水夹,关闭BC装置之间的止水夹,可以在装置B中利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多余氯气,长颈漏斗可以平衡压强。
【详解】(1)装置D是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反应方程式为:;
(2)根据题意,制备N2H4需要用NaClO溶液与NH3反应,NaClO溶液通过氢氧化钠来制备,所以装置C中盛放NaOH溶液,和氯气反应得到NaClO;
(3)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反应过程中CIO-与NH3的系数比为1:2,再结合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NH3+ClO−=N2H4+Cl−+H2O;
(4)①N2H4可以氧化碘单质,所以达到滴定终点时碘单质稍过量,而淀粉遇碘变蓝,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当加入最后半滴碘标准溶液时,溶液恰好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 25.00mL待测液中,n(N2H4·H2O)= ×0.3000ml/L×0.02L=0.0030ml,则250 mL溶液中有0.030ml N2H4·H2O,产品中水合腓的质量分数为;
(5)①操作i的结论为黑色固体有Ag2O,现象为黑色固体部分溶解,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Ag2O可溶于氨水,所以①为加入足量氨水;
②操作ii证明有Ag,Ag可以被稀硝酸氧化,同时生成NO气体,所以现象②为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该气体遇见空气变为红棕色;
③肼具有还原性将Ag+还原为Ag,同时肼具有碱性,与Ag+反应生成AgOH,而AgOH不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
(6)类比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肼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
2.(1)电负性氯大于溴,溴化铜中化学键共价性更强,吸收光的能量低,颜色更深;
(2)将氯化铜固体溶解在浓盐酸中,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3) 硫酸钠 2.0
(4)稀释后,Cl-和浓度下降,平衡逆移,颜色以蓝绿色为主
(5)离子浓度,温度
(6)
【分析】
本题为实验探究题,分组讨论了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溶液的浓度对铜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温度对溶液颜色的影响,以此解题。
【详解】(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固体铜盐的颜色与阴离子极化能力有关,随化学键共价性增强,吸收光的能量下降,因此颜色加深,故答案为:电负性氯大于溴,溴化铜中化学键共价性更强,吸收光的能量低,颜色更深;
(2)铜离子可以水解,在配制氯化铜溶液时可以加入盐酸防止铜离子水解,故答案为:将氯化铜固体溶解在浓盐酸中,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3)本题分别探究了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对铜离子在溶液中颜色的影响,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为了作对比实验,需要补充的试剂为饱和硫酸钠溶液;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发现,表格中每组数据溶液的体积都为4mL,则a=2.0mL;
(4)对比实验4和5可知,其中5相当于在4的基础上的稀释,则实验4和5中溶液颜色差异的原因是:稀释后,Cl-和浓度下降,平衡逆移,颜色以蓝绿色为主;
(5)根据以上实验可知,上述实验探究了溶液的温度,溶液看中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对溶液颜色的影响,故答案为:离子浓度,温度;
(6)根据第4问分析可知,溶液呈现不同颜色的根本原因与、和的浓度有关。
3.(1)饱和NaHSO3溶液
(2)Cu2++2OH-=Cu(OH)2
(3) 2Cu(OH)2+SO2+2NaOH=Na2SO4+Cu2O+3H2O 溶液中溶解的SO2增多,溶液的酸性增强,使Cu2O溶解,砖红色沉淀消失
(4) 浓盐酸 白色沉淀溶解 出现白色沉淀
(5) 氧化还原 配制Cu(OH)2所用铜盐的阴离子种类
【分析】A制备二氧化硫,通过观察B中气泡的速度控制A中产生二氧化硫的速度,C中二氧化硫和新制悬浊液的反应,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B的作用是控制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速,B中试剂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所以B中试剂是饱和NaHSO3溶液。
(2)通入SO2前,实验Ⅰ、Ⅱ中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3)实验Ⅰ通入SO2后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铜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H)2+SO2+2NaOH=Na2SO4+Cu2O+3H2O;Cu2O在酸性溶液中溶解转化为Cu和Cu2+,实验Ⅰ一段时间后, 溶液中溶解的SO2增多,溶液的酸性增强,使Cu2O溶解,砖红色沉淀消失。
(4)①甲同学取少量白色沉淀,洗净后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而使溶液显蓝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取白色固体加浓盐酸,白色固体溶解,在加蒸馏水,又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白色固体是CuCl。
(5)实验Ⅰ和实验Ⅱ中SO2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现象的不同与配制Cu(OH)2所用铜盐的阴离子种类有关。
4.(1)
(2)实验编号①~⑤中铜粉均溶解,随着硝酸铜浓度的增大,溶液颜色反而由绿色变为蓝色,与假设不符
(3)通入NO2气体,溶液颜色变绿
(4)bd
(5)通入氮气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气体被吹出,由于反应1较慢,亚硝酸浓度下降较慢;通入空气时,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溶液中一氧化氮浓度降低,对溶液颜色变化影响程度较大的反应2快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亚硝酸浓度降低快,溶液颜色变化快
(6) NaNO2(或其他亚硝酸盐)
【详解】(1)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气体和水,;
(2)根据题意,实验编号①~⑤中铜粉均溶解,则随着铜粉质量的增加,溶液中硝酸铜的浓度浓度不断增大,但溶液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蓝色,与假设不符,故假设1不合理;
(3)猜想2认为,溶解在混合溶液中使溶液呈绿色,故向⑤中溶液通入NO2,若溶液变为绿色,则猜想2成立;
(4)a.向①中溶液通入氮气溶液较慢变为蓝色,通入空气溶液较快变为蓝色;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在上述溶液中不能被氧化为NO2,a错误;
b.①中溶液里某还原性微粒与绿色有关,通入空气时较快被氧化,空气中的氧气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溶液中的还原性微粒,b正确;
c.酸性物质不能促进溶液变为蓝色,c错误;
d.加热溶液①,加快反应速率,可能观察到溶液变蓝的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bd;
(5)向溶液中通入N2时,NO2和NO气体被吹出,由于反应1进行较慢,亚硝酸的浓度下降较慢;通入空气时,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溶液中NO的浓度降低,对溶液颜色变化影响程度较大的反应2快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亚硝酸浓度降低快,溶液颜色变化快;
(6)①根据实验2可知,亚硝酸参与了绿色的形成过程,故向①的溶液中加入NaNO2或其他亚硝酸盐能够使溶液绿色变深;
②加入过氧化氢后,溶液迅速不变蓝,说明过氧化氢能够与亚硝酸发生反应,使溶液中亚硝酸浓度降低,亚硝酸具有还原性,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故过氧化氢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同时溶液中的一氧化氮也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硝酸:。
5.(1)时实验a产生的气体体积远大于实验c
(2)
(3)同浓度时的作用大于;和共同存在时促进作用并未叠加
(4) 取适量白色固体X灼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5) 10.48 ,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增大,导致pH大于该值
【详解】(1)实验a和实验c两溶液里阴离子相同,30分钟内,实验a产生的气体体积远大于实验c,因此可说明对Mg与水反应起促进作用;
(2)Mg与溶液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镁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实验a、实验b与实验c对比,同浓度时的促进作用大于,实验a和实验d对比,和共同存在时促进作用并未叠加。
(4)碱式氯化镁加热至600℃,它会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两种气体,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取适量白色固体X灼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5)设饱和溶液中,则,,可得,,则;反应过程中存在,促使该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浓度增大,pH大于该值。
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6反应原理综合题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6反应原理综合题含解析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5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5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含解析答案,共12页。
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2定量分析型实验综合题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2定量分析型实验综合题含解析答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