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19化学微型实验含解析答案
展开实验原理、实验技能和实验仪器是实验的三要素,在高考中常将“三要素”进行组合,形成综合性强、能力层次要求高的实验题。综合性化学实验题(选择题)考查内容全面,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化学原理到实际操作、从无机物到有机物都有涉及,主要考查物质的检验、物质的制备、性质的验证、化学性质递变规律与化学反应规律的研究、化学常见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过程中的方法、试剂的选择与操作、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内容。
1.为了探究CdS、Ag2S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Ag2S呈黑色,难溶;CdS呈黄色,难溶;FeS呈块状黑色,难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为硝酸,Y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B.若装置B中先生成黑色沉淀,则Ag2S的溶解度小于CdS
C.停止反应的操作是关闭活塞K
D.用浓盐酸和MnO2制备氯气时可以用装置A
2.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夹持和水浴加热装置略)制备环己酮缩乙二醇。
实验中利用苯—水的共沸体系带出水分,其反应原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以共沸体系带出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B.当观察到分水器中苯层液面高于支管口时,必须打开旋塞B将水放出
C.管口A是冷凝水的进水口
D.根据带出水的体积可估算反应进度
3.KMnO4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某实验小组利用Cl2氧化K2MnO4制备KMnO4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已知:K2MnO4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漂白粉或MnO2
B.装置连接顺序是
C.装置C中每生成1 ml KMnO4,消耗Cl2的物质的量大于0.5 ml
D.若去掉装置A,会导致KMnO4产率降低
4.某小组探究浓硝酸与铁的反应,并检验气体产物的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棕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KSCN溶液和氯水可检验装置甲反应产物中是否有
B.装置乙中铜溶解,是将铜氧化的结果
C.装置丙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色,说明装置甲中生成了NO
D.装置丁中的溶液可以为酸性溶液,用于吸收尾气
5.某兴趣小组以活性白土为催化剂进行乙醇脱水制备乙烯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冷凝水从a口进b口出
B.加快圆底烧瓶中乙醇的汽化速率,有利于提高乙醇的转化率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能说明生成了乙烯气体
D.当有4.6g乙醇汽化时,具支试管中收集到2.0g液体,则乙醇的转化率约为93%
6.为探究Na2SO3的性质,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③和④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完全相同B.②和⑥中沉淀的主要成分不同
C.①→②和④→⑥均只发生了复分解反应D.的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增强
7.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出现红棕色气体,只体现的酸性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向装置b注入水,b中气体红棕色变浅
C.注入水后装置b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说明与硝酸生成
D.装置c用吸收尾气,说明和均是酸性氧化物
8.无水FeCl3是芳香烃取代反应常用的催化剂,它具有易水解、易升华的性质。某同学用5.60g干燥铁粉制得13.00g无水FeCl3样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FeCl3的产率为60%
B.装置C、H中的药品可以都为P2O5
C.装置B用于干燥氯气,装置E和G用于收集产物
D.可用K4[Fe(CN)6]溶液检验FeCl3产品中是否存在FeCl2
9.实验室模拟制备亚硝酰硫酸()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已知:亚硝酰硫酸溶于硫酸,遇水易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应使用70%的浓硫酸
B.装置B、D中浓硫酸作用不同
C.装置C中反应为
D.虚线框内的装置可以换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10.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Zn与溶液中Fe3+发生反应的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I说明Fe3+被还原为Fe2+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实验I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
C.实验Ⅱ发生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实验说明Fe3+、H+与Zn的反应与离子浓度有关
11.小组同学探究和物质A的反应,实验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②中铜粉溶解的原因:
B.①中产生的原因:时直接将还原为
C.若向③中加入固体,推测铜粉会溶解
D.①②③现象的差异不仅与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有关,也与反应速率有关
实验
试剂
现象
I
2 mL0.1 ml· L-1FeCl3溶液、过量锌粉
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接着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
Ⅱ
2 mL1 ml· L-1FeCl3溶液(pH≈0.70)、过量锌粉
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出现红褐色浑浊,30 min左右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产生少量铁单质
装置
序号
物质A
实验现象
①
溶液(调)
铜粉溶解,溶液变为深棕色[经检验含]
②
溶液
铜粉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
③
溶液(调)
无明显变化
参考答案:
1.C
【分析】A装置稀酸和FeS反应生成 H2S气体, H2S气体通入B装置和含Ag+、Cd2+ 溶液反应,装置C是为了检验硫化氢气体是否过量;
【详解】A.X如果为稀硝酸,会产生NO气体,达不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
B.若装置B中先生成黑色沉淀,不能根据沉淀先后去证明的溶解度小于CdS,B项错误;
C.关闭活塞K则停止通入气体,可以让反应停止,C项正确;
D.用浓盐酸和制备氯气时需要加热,不能用装置A,D项错误;
答案选C。
2.B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利用环己酮和乙二醇反应制备环己酮缩乙二醇,反应中环己酮先与乙二醇发生加成反应,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环己酮缩乙二醇,装置中苯的作用是作反应溶剂,同时与水形成共沸物便于蒸出水,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苯和水蒸气,分水器的作用是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环己酮缩乙二醇的产率,所以当观察到分水器中水层液面高于支管口时,必须打开旋塞B将水放出;
【详解】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含有水,若将水分离出去,可促进反应正向进行,该反应选择以共沸体系带水可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选项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当观察到分水器中水层液面高于支管口时,必须打开旋塞B将水放出,选项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苯和水蒸气,从管口A通入冷凝水有利于增大冷凝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凝效果,选项C正确;
D.根据投料量,可估计生成水的体积,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水层体积不断增大,所以可根据带出水的体积估算反应进度,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3.A
【分析】使用B装置用强氧化剂漂白粉或KClO3或KMnO4等于浓盐酸在室温下制取Cl2,然后结构装置A除去Cl2中的杂质HCl,再将Cl2通入装置C中与K2MnO4制备KMnO4,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最后通入装置D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多余Cl2污染环境。
【详解】A.在装置B中与与浓盐酸在室温下反应制取Cl2,试剂X可以是漂白粉或KClO3或KMnO4,试剂X不可以是MnO2,因为MnO2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图中无加热装置,因此MnO2不能与浓盐酸反应制取得到Cl2,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装置连接顺序是BACD,则装置导气管连接顺序是,B正确;
C.因氯气会与溶液中的KOH也会发生反应,故根据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装置C中每生成1 ml KMnO4,反应消耗Cl2的物质的量大于0.5 ml,C正确;
D.若去掉装置A,挥发的氯化氢会与溶液中的KOH中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反应生成MnO2,从而导致KMnO4产率降低,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4.D
【分析】铁和浓硝酸加热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乙溶于水和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挥发的硝酸也进入乙中,硝酸和铜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和丙中硫酸亚铁生成棕色溶液,尾气有毒需要吸收处理;
【详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铁和浓硝酸加热会生成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故不能使用KSCN溶液和氯水可检验装置甲反应产物中是否有,A错误;
B.挥发的硝酸也会使得铜被氧化,B错误;
C.乙中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的NO也会使得丙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色,C错误;
D.尾气NO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可以吸收尾气,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实验时,冷凝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选项A错误;
B.若乙醇的汽化速率过快,乙醇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停留的时间过短,部分乙醇还来不及被吸附、活化、反应即被带出催化剂层,将导致转化率降低,选项B错误;
C.产生的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溶液褪色,通过实验现象能说明有乙烯生成,选项C错误;
D.具支试管中收集的液体成分是乙醇和水,则生成乙烯气体的质量是,故乙醇的转化率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B
【分析】由题干实验信息可知,①→②→③过程中先发生反应:Na2SO3+BaCl2=BaSO3↓+2NaCl,然后发生Na2SO3与HNO3反应生成SO2和氮氧化物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aSO3与HNO3反应生成BaSO4,同时产生氮氧化物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①→④→⑤→⑥过程中先发生Na2SO3与HNO3反应生成SO2和氮氧化物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部分转化为硫酸根,然后溶于水中的SO2继续被过量的硝酸根氧化为硫酸根,然后与Ba2+结合生成BaSO4沉淀,同时继续反应生成氮氧化物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题干实验信息可知,①→③依次发生反应方程式为:Na2SO3+BaCl2=BaSO3↓+2NaCl、BaSO3与HNO3反应,已经过量的Na2SO3与HNO3反应,而①→④则是Na2SO3与HNO3反应生成NO和SO2,可知③和④中产生的气体成分不一定完全相同,NO和SO2的多少可能不同,A不合题意;
B.由题干实验信息可知,①→②发生的反应为:Na2SO3+BaCl2=BaSO3↓+2NaCl,故沉淀②的主要成分是BaSO3,而⑥中沉淀是先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BaCl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亚硫酸钠氧化为Na2SO4,然后再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二者的主要成分不同,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①→②发生的反应为:Na2SO3+BaCl2=BaSO3↓+2NaCl属于分解反应,而④→⑥既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不合题意;
D.由题干信息可知,由②到③时的酸性比①到④的酸性弱,但①到④转化生成的硫酸根反而更少,但①中浓度比②中的更大,不能说明的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增强,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B
【详解】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硝酸铜,体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A错误;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向装置b注入水,b中气体红棕色变浅,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B正确;
C.注入水后装置b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C错误;
D.酸性氧化物是指和水反应只能生成对应价态的酸、或和碱反应只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和均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8.B
【分析】A、B装置均为浓硫酸干燥Cl2,而C、H均为干燥且防止FeCl3水解。E、F、G收集FeCl3,I吸收尾气。
【详解】A.根据反应2Fe+3Cl2=2FeCl3,5.6g铁粉理论上制得氯化铁的质量xg,解得 x=16.25g,× 100%=80%,A项错误;
B.装置C和H起干燥作用,可以选择P2O5,B项正确;
C.装置A的目的是干燥氯气,装置B是检查后续装置是否堵塞,C项错误;
D.检验Fe2+用K3[Fe(CN)6]溶液,D项错误;
故选B。
9.B
【分析】利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为防止亚硝酰硫酸遇水分解,故在干燥的条件下制备亚硝酰硫酸,最后尾气吸收过量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A.利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98%的浓硫酸的很难电离出H+,故一般选用70%的硫酸,A正确;
B.亚硝酰硫酸遇水易分解,装置B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SO2气体,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装置D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B错误;
C.装置C中反应为,C正确;
D.虚线框内的装置可以换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既可以吸收尾气又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D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实验I黄色溶液很快变浅,固体中未检出铁单质,说明Fe3+被还原为Fe2+,黄色溶液很快变浅,选项A正确;
B.FeCl3溶液中的Cl-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干扰Fe2+的检验,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实验I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选项B错误;
C.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很快有大量气体产生,是氯化铁溶液水解产生的盐酸与锌粉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反应为置换反应;出现红褐色浑浊,是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属于复分解反应;产生少量铁单质,是锌置换出铁,属于置换反应,选项C正确;
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开始时Fe3+浓度较大,先与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当Fe3+浓度较低,H+浓度较大时,H+与锌反应生成锌盐和氢气,故实验说明Fe3+、H+与Zn的反应与离子浓度有关,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1.B
【详解】A.实验②中,铜与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铜离子和绿色亚铁离子,A正确;
B.经检验含,说明加入铜粉后铜与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铜离子和绿色亚铁离子,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反应产生NO,选项B不正确;
C.若向③中加入固体,因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产生了硝酸铁,根据实验①的条件,推测铜粉会溶解,选项C正确;
D.①②③现象的差异不仅与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有关,如铁离子、硝酸根离子等氧化性强弱,亚铁离子还原性等;也与反应速率有关,也氯离子、硝酸根离子,氢离子浓度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1性质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1性质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含解析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铜盐是五颜六色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0物质制备型实验综合题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20物质制备型实验综合题含解析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过硼酸钠可用于漂白剂及杀菌消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11微型工艺流程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热点试题热点11微型工艺流程含解析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及其目的,化工流程中滤液、滤渣的成分判断,定量计算,工业制备茉莉醛的流程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