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150442/0-17259577571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八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150442/0-17259577572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八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150442/0-17259577572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八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
展开考点30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5颗星(8-15题,25-27题,32题)
考点31 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3颗星(16-20题,28-30题,33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表现性状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C.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麂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2.已知某种鸟类的羽毛颜色由复等位基因B'、B和b决定,B⁺(纯合胚胎致死)决定蓝色,B决定绿色,b决定白色,且B'对B是显性,B对b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种鸟类群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
B.B'、B和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两只蓝色小鸟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2:1
D.一只蓝色雌鸟和一只白色雄鸟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
3.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严格自花授粉的豌豆作为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繁殖能力低B.豌豆具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C.自然界的豌豆大多为杂合子D.豌豆的性状大多数是隐性性状
4.金鱼草的花色有红色、粉色、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选用粉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粉花植株杂交,结果如下。
粉色×红色→398粉色,395红色;
粉色×白色→200粉色,205白色;
粉色×粉色→98红色,190粉色,94白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
B.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
C.红花个体和白花个体杂交,后代全部是粉花个体
D.可用粉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5.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特殊杂交方式称为测交。下列有关测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测交可以判断显性个体的基因组成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B.通过测交可以不断提高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和显性性状的基因型频率
C.通过测交不能判断显性杂合体中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仅在X染色体上
D.通过测交可以验证控制生物性状的核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6.某学习小组将若干黄色玻璃球(标记D)和绿色玻璃球(标记d)放入甲、乙两个小桶,进行了“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单个小桶中取出一个小球,模拟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将取自两个小桶的玻璃球放在一起,模拟配子的随机结合
C.每次取出的小球无须放回,因为这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没有影响
D.若要保证Dd组合出现的概率为1/2,则甲、乙中黄色玻璃球:绿色玻璃球须为1:1
7.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F1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
B.桔红带黑斑品系为杂合子
C.该品系F1自由交配,F2中桔红带黑斑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1
D.连续多代桔红带黑斑雌雄个体杂交,可获得稳定遗传的该品系
8.用纯种黄色皱粒和纯种绿色圆粒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B.F2中表型为黄色圆粒豌豆中有4/9与F1基因型相同
C.可以通过对F2中绿色圆粒豌豆测交,检测其基因型
D.F2中只有三种表型的豌豆自交会产生绿色皱粒豌豆
9.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可自交也可杂交。选择纯合的紫粒玉米与黄粒玉米进行杂交,F1全为紫粒玉米。F1自交,F2中紫粒:黄粒=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2中紫粒玉米自交,子代中黄粒玉米所占的比例为1/6
B.F2中紫粒玉米随机传粉,子代中黄粒玉米所占的比例为1/9
C.纯合的黄粒玉米与紫粒玉米进行间行种植,黄粒玉米植株上有紫粒玉米
D.纯合的黄粒玉米与紫粒玉米进行间行种植,紫粒玉米植株上有黄粒玉米
10.下图是某细胞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a、B/b或D/d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A/a和D/d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A/a和B/b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D.D/d和B/b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1.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12.茄子的白花和紫花、绿果皮和紫果皮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到等位基因A/a、R/r的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紫花紫果皮(甲)、紫花绿果皮(乙)、白花紫果皮(丙)三个纯合品系的茄子。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一:甲和乙杂交,F1全为紫花紫果皮,F1自交,F2中紫花紫果皮:紫花绿果皮=3:1.实验二:乙和丙杂交,F1全为紫花紫果皮。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紫果皮对绿果皮为隐性
B.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AArr、AARR、aarr
C.实验一中F1的基因型和实验二中F1的基因型相同
D.实验二中F1自交得到的后代的表型比例是9:3:3:1
13.玉米的早熟和晚熟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研究发现纯合的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图两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4/5
B.对两组实验的F1分别进行测交,后代早熟植株所占的比例均为3/4
C.若让实验1中的F2随机交配,则后代中早熟植株和晚熟植株的数量比是3:1
D.实验1的亲本组合类型有两种,每一种亲本组合的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都有两种
14.已知某种昆虫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红色)、a(棕色)控制,且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另一对等位基因B/b也会影响昆虫的体色,只有基因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现有红色昆虫(甲)与黑色昆虫(乙)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2:1。欲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取F1中一只红色雄性昆虫与F1中多只棕色雌性昆虫进行交配得到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甲为AaBB、乙为Aabb
B.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黑色=2:1:1,则B、b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C.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黑色=1:2:1,则B、b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D.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黑色=3:2:3,则B、b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
15.玉米种子的饱满(H)对凹陷(h)为显性,非糯性(N)对糯性(n)为显性。用纯合饱满糯性和纯合凹陷非糯性为亲本杂交得到F1。用凹陷糯性个体对F1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饱满糯性:饱满非糯性:凹陷糯性:凹陷非糯性=4:1:1:4。已知此过程中并无致死现象出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可推测F1中的H和n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F1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D.若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9:3:3:1
16.某植物果实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可完全抑制基因B的表达,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科研人员向基因型为AaBh的植株中导入隐性基因e(纯合致死),让该植株自交,其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蓝果:红果:白果=8: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蓝果植株不可能为红果植株的自交后代
B.若让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蓝果植株自交,子代红果植株占19/24
C.若未导入致死基因e,则对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其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蓝果:红果:白果=2:1:1
D.若该隐性致死基因e导入了另一植株(基因型为AaBb)的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上,则该植株自交,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蓝果:红果:白果=9:2:1
17.果蝇中灰身与黑身(受基因B/b控制)、大翅脉与小翅脉(受基因E/e控制)是常染色体两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利用四种基因型不同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由第一组杂交结果可知,灰身、大翅脉是显性性状
B.第二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C.无法确定①、②的基因型,③、④的基因型分别是BbEe、BBee
D.第一组F1相互交配,根据F2表型及比例可推断①、②的基因型
18.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和D/d控制,其花色由若干无色物质复合而形成,各种无色物质的形成途径如图所示,各种花色的植株中无色物质的存在情况如表所示(注:“+”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现有两株基因型不同的深红色植株杂交,F1中深红色植株占9/16,且F1中无大红色植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白色植株一共存在7种基因型
B.杂交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Dd和AaBbDD
C.F1的浅红色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9
D.F1的粉红色植株占3/16,且存在4种基因型
19.在番茄中,存在多对可区分的相对性状,其中缺刻叶(C)对马铃薯叶(c)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现将紫茎、马铃薯叶的纯合植株与绿茎、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在F2中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的表型为紫茎、缺刻叶,其基因型为AaCc
B.F1与绿茎、缺刻叶纯合植株杂交,所得子代中杂合子占3/4
C.F2中与亲本类型不同的表型有2种,占F2代的比例为3/8
D.F2中紫茎缺刻叶杂合子自交,产生后代四种表型的性状分离比为21:5:5:1
20.已知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G/g和F/f控制,且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有紫色(G_ff)、红色(G_Ff)、白色(G__FF:gg__)三种。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中的非等位基因均发生自由组合
B.紫花(Ggff)个体与白花(ggFf)个体杂交,子代花色及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1:1:2
C.红花(GgFf)个体自交,子代花色及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3:6:7
D.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红花(GgFf)个体自交,则子代可能不出现紫花植株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孟德尔创新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定律。下列关于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说内容之一是“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B.预测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C.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总与预期相符
22.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AA:Aa:aa的比例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含有a的花粉50%死亡, 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3:1
B.若aa个体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4:1
C.若含有a的配子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4:2:1
D.若花粉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2:1
23.人类的ABO血型由三个复等位基因(IA,IB,i)共同决定。O型血的基因型为ii,A型血的基因型包括IAIA和IAi,B型血的基因型包括IBIB和IBi,其余基因型为AB型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型血与O型血的人婚配,子女的血型都是O型
B.AB型血与O型血的人婚配,子女的血型为AB型
C.A型血与B型血的人婚配,子女的血型可能为O型
D.AB型血和O型血的人婚配,生育A型血孩子的概率为1/2
24.某种扇贝的壳色具有橘黄色与枣褐色两种表型,受等位基因D/d控制,科研人员采用杂交的方法对壳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1:橘黄色与枣褐色个体杂交,F1全部为橘黄色。
实验2:橘黄色与枣褐色个体杂交,子代中橘黄色:枣褐色=1:1。
实验3:橘黄色与橘黄色个体杂交,子代中橘黄色:枣褐色=3:1。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上述实验中能够判断壳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实验1和2
B.实验2中橘黄色亲本产生的配子比例相等,导致后代橘黄色:枣褐色=1:1
C.实验3子代中的橘黄色个体能稳定遗传的占2/3
D.实验2子代橘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与实验1亲本橘黄色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25.某植物体细胞内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不同相对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C.如果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它可产生4种配子
D.三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
26.现有白毛家兔和灰毛家兔两种纯合品系。甲组和乙组同学分别选择一组家兔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表示,依次类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乙组实验可知,控制家兔毛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甲组灰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C.乙组灰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D.甲组和乙组的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完全不同
27.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三种表型,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B/b、D/d控制,已知只有基因R、B和D三者共存时,花色才表现为红花(分为深红花、浅红花两种表型)。其余为白花。选择深红花植株与某白花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26:37.下列关于F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浅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9种
B.白花植株之间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浅红花植株
C.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bbdd,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7/37
D.浅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中会有深红花植株出现
28.某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果实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B控制黑色,R控制红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现向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导入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让该植株自交,F1表型及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中共存在8种基因型
B.基因s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1中的黑色果实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黑色∶红色∶白色=8∶3∶1
D.取果实黑色的植株经过多次自交,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果实品系
29.某昆虫(性别决定为XY型)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只白眼雄昆虫与纯合红眼雌昆虫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均为红眼,让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红眼:朱砂眼:白眼=12:3:1,且子二代中的白眼和朱砂眼个体均为雄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眼色的遗传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关
B.子二代红眼雌昆虫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C.若子二代出现一只白眼雌昆虫,则是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所致
D.子二代朱砂眼与子一代红眼昆虫回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6:5:1
30.研究人员在野生型绿叶水稻中偶然发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pgl,并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水稻得到另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y45,分别用pgl与y45进行如下杂交实验:①将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1均为绿叶水稻,F1自交,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②将突变体y45与突变体pgl杂交,F1均为绿叶水稻,F1自交,F2中绿叶水稻723株,浅绿叶水稻为564株。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突变体pgl与y45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根据①实验,浅绿叶突变体pgl为隐性突变
C.根据②实验,y45的突变基因与pgl的突变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D.将②实验的F1与F2中浅绿叶水稻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绿叶:浅绿叶=17:11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
31.南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它的茎一般为长蔓,占地面积大,某育种工作者偶然发现一株无蔓植株,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表所示。已知长蔓和无蔓由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南瓜的长蔓和无蔓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
(2)实验一中的F1无蔓植株和长蔓植株的比例为1:1,从分离定律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
(3)实验三中的F1长蔓植株与实验一中的F1无蔓植株杂交,所得子代中无蔓植株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实验二的F1中无蔓植株自交得到F2,F2中长蔓植株占_____。
32.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决定的,相关基因型与性状表现如下表所示:
若有一对黄色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子女中,基因型有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种。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
(2)他们所生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其中杂合子占_____。
(3)他们所生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
(4)若子女中黄色眼的女性与另一家庭浅蓝色眼的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眼小孩的概率为_______。若这对夫妇已生下一个浅蓝色眼男孩,那他们再生一个非浅蓝色眼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
33.二倍体普通荞麦甲、乙、丙为三个纯系品种,品种甲为绿色主茎尖果、品种乙为绿色主茎钝果、品种丙为红色主茎钝果。为探究普通荞麦主茎颜色、瘦果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通过人工去雄、授粉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研究发现瘦果性状基因、主茎颜色基因之间均表现为彼此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荞麦主茎颜色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依据是______。
(2)普通荞麦瘦果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定律,利用表中现有的普通荞麦品种设计实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3)上述普通荞麦组合1中的杂交后代F1可以产生______种配子,F1自交得到的F2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若将上述普通荞麦组合2中的杂交后代F1与品种乙杂交,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A错误;B、表现性状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例如豌豆的高茎的基因型可能是DD,也可能是Dd,B正确;C、纯合子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如AA×aa=Aa;杂合子自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aa,C错误;D、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麂的白毛与黑毛属于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卷毛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A、B+(纯合胚胎致死)决定蓝色,B决定绿色,b决定白色,且B'对B是显性,B+对b是显性,所以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蓝色基因型有BB、B+b,绿色基因型为BB、Bb,白色基因型为bb,共5种基因型,A错误;B、B+、B和b是等位基因关系,遵循的是分离定律,B错误;C、两只蓝色小鸟的雌雄个体交配,可能是B+B和B+b杂交,子代为蓝色和绿色,比例是2:1;也可能是B+B和B+B杂交,子代为蓝色和绿色,比例是2:1;也可能是Bb和B+b杂交,子代为蓝色和白色,比例是2:1,C正确;D、一只蓝色雌鸟(B+B或B+b)和一只白色雄鸟(bb)杂交,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A、豌豆的繁殖能力强,A错误;
B、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B正确;
C、豌豆自然状态下是严格自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界的豌豆大多为纯合子,C错误;
D、豌豆的性状既有显性性状,也有隐性性状,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A、根据题意,金鱼草的花有红色、粉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粉色×粉色→98红色,190粉色,94白色,即后代中红色:粉色:白色=1:2:1,可知粉色为杂合子,红色和白色均为纯合子,但不能确定红色和白色谁是显性纯合子或谁是隐性纯合子,A错误;
B、白花植株是纯合子,故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B正确;
C、红花个体和白花个体都是纯合子,故红花个体和白花个体杂交,后代全部是粉花个体,C正确;
D、粉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粉花:白花=1:1,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A。
5.答案:B
解析:A、测交是与隐性个体杂交,由于隐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因此可以根据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判断出显性个体的基因组成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A正确;B、测交后代会产生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使隐性基因所占比例增加,因此测交不能提高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和显性性状的基因型频率,B错误;C、Aa与aa测交和XAXa与XaY测交,这两种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相同,因此通过测交不能判断显性杂合体中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仅在X染色体上,C正确;D、通过测交可以得出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从而判断出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B。
6.答案:C
解析:AB、由于每个小桶中都有D和d两种玻璃球,相当于一对遗传因子,故从单个小桶中取出一个小球,模拟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将取自两个小桶的玻璃球放在一起,模拟配子的随机结合,AB正确;
C、在每次抓取小球前需摇匀小桶,并在每次抓取后将小球放回桶中,以保证每种小球被抓到的概率相同,C错误;
D、若甲乙中黄色玻璃球:绿色玻璃球为1∶1,则黄色小球被抓到的概率为1/2,绿色小球被抓到的概率为1/2,经过多次抓取记录甲乙组合DD∶Dd:dd=1∶2∶1,即Dd组合出现的概率为1/2,D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B、由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均为杂合子,且桔红带黑斑自交后代出现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隐性,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AB正确;C、由于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F1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说明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假定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则F,为2/3Aa、1/3aa,F1自由交配,F2中AA(致死):Aa(桔红带黑斑):aa(野生型)=1:4:4,即桔红带黑斑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1,C正确;D、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连续多代桔红带黑斑雌雄个体杂交,得到的桔红带黑斑都是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D错误。
8.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可表现为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A正确;
B、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表型为黄色圆粒豌豆中有4/9与F1(AaBb)基因型相同,B正确;
C、F2中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和aaBb,可以通过测交,与aabb杂交,观察后代表型和比例,检测其基因型,C正确;
D、F2中产生的四种表型中均可自交产生绿色皱粒豌豆,它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黄色圆粒)、aaBb(绿色圆粒)、Aabb(黄色皱粒)、aabb(绿色皱粒),D错误。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项,F2中紫粒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2/3Aa,自交后代中黄粒玉米所占的比例为2/3×1/4=1/6,故A项正确;B项,F2中紫粒玉米随机传粉,子代中黄粒玉米所占的比例为2/3×2/3=1/9故B项正确:C项,纯合的黄粒玉米与紫粒玉米进行间行种植,黄粒玉米植株上只有黄粒玉米,故C项错误;D项,纯合的黄粒玉米与紫粒玉米进行间行种植,紫粒玉米植株上有黄粒玉米,故D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ACD、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据图可知,A/a与B/b、A/a与D/d、D/d与B/b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CD正确;
B、A/a和D/d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定律,B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表现型有2×1×2=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A错误;
B、表现型有2×1×2=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4=1/16,B正确
C、表现型有2×1×2=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4=1/16,C错误
D、表现型有2×1×2=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根据实验二可知,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紫果皮对绿果皮为显性,A错误;
B、根据实验一可知,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AARR、AArr,根据实验二可知,丙基因型是aaRR,B错误;
C、根据B项可知,实验一中F1基因型是AARr,实验二中F1基因型是AaRr,C错误;
D、实验二中F1基因型是AaRr,自交得到的后代的表型比例是紫花紫果皮:紫花绿果皮:白花紫果皮:白花绿果皮=9:3:3:1,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纯合子有三种,为AABB、AAbb、aaBB,早熟植株中纯合子占3/15=1/5,故杂合子占4/5,A正确;
B、实验1的F1基因型是Aabb或aaBb,实验2的F1基因型是AaBb,所以对两组实验的F1分别进行测交,后代的早熟和晚熟的比例依次为1:1和3:1,后代早熟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2、3/4,B错误;
C、实验1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F2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laabb或1aaBB:2aaBb:1aabb,若让F2随机交配,则后代中早熟和晚熟的性状分离比是3:1,C正确;
D、据实验1可知有两种亲本组合类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每一种亲本组合的F2中早熟的基因型有两种,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红色甲虫(AaB_)与黑色甲虫(_ _bb为黑色)杂交, 中红色(AaB_)∶棕色(aaB_为棕色)=2∶1,说明亲本都含有a基因、且甲不含有b基因,因此亲本基因型是甲为AaBB,乙为Aabb,A正确;
BC、若B/b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或aB∶Ab=1∶l,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或AaBb∶Aabb∶aaBB∶aaBb=1∶1∶1∶1,分别表现为红色、红色、棕色、黑色或红色、黑色、棕色、棕色,即红色∶棕色∶黑色=2∶1∶1或红色∶棕色∶黑色=1∶2∶1,BC正确;
D、若B/b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中红色雄性甲虫的基因型是AaBb,多只棕色雌性甲虫的基因型是aaBb,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Aa∶1aa)(3B_∶1bb)=3AaB_∶1Aabb∶3aaB_∶1aabb,分别表现为红色、黑色、棕色、黑色,红色∶棕色∶黑色=3∶3∶2,D错误。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B、由题意知,纯种饱满糯性和纯种凹陷非糯性的基因型分别是HHnn、hhNN,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HhNn,如果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HN:Hn:hN:hn=1:1:1: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是饱满糯性:饱满非糯性:凹陷糯性:凹陷非糯性=1:1:1:1,题目给出的测交结果是饱满糯性:饱满非糯性:凹陷糯性:凹陷非糯性4:1:1:4,说明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Hn:HN:hn:hN=4:1:1:4,说明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交换定律,子一代中H、n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h、N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综上所述可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A正确,B正确;
C、由A项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由于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Hn:HN:hn:hN=4:1:1:4,故F1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C正确;
D、由A项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若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为9:3:3:1,D错误。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由题表可知,含基因A表现为蓝果植株,而红果植株的基因型为aaB_,不含基因A,则其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蓝果植株,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让基因型为AaBb且导入隐性基因的植株自交,其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蓝果:红果:白果=8:3:1,说明致死基因e导入了该植株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上,该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蓝果植株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4A(e)aBB、1/2A(e)aBb、1/4A(e)abb,其中植株A(e)aBB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蓝果:红果=2:1,植株A(e)aBb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蓝果:红果:白果=8:3:1,植株A(e)abb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蓝果:白果=2:1,则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蓝果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1/4×1/3+1/2×3/12=5/24,B错误;若未导入致死基因e,则对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其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h=1:1:1:1,故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蓝果:红果:白果=2:1:1,C正确;若该隐性致死基因e导入了另一植株(基因型为AaBb)的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上,则该植株自交,子代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纯合致死,因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b:A_bb:aaBb:aabb=6:3:2:1,故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蓝果:红果:白果=9:2:1,D正确。
17.答案:B
解析:A、第一组杂交实验中,亲本都是大翅脉,F1出现小翅脉,说明大翅脉是显性,亲本都是灰身,F1也都是灰身,无法判断灰身的显隐性,A错误;B、第二组杂交实验中,亲本都是灰身,F1出现了黑身,说明灰身是显性,F1中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大翅脉:灰身小翅脉:黑身大翅脉:黑身小翅脉=3:3:1:1-(3:1)(1:1),说明果蝇体色和翅脉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第一组杂交实验中,亲本都是灰身,F1也都是灰身,,说明亲本中有一方一定是BB,另一方是BB或Bb,无法确定①.的基因型,第二组杂交实验中,亲本都是灰身,F1出现了黑身,说明灰身是显性,F1中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可知③的基因型为BbEe,④的基因型为Bbe,C错误;D、第一组杂交实验中,亲本都是灰身,F1也都是灰身,,说明亲本中有一方一定是BB,另一方是BB或Bb,因此F1也至少有一方的基因型为BB,第一组F1相互交配,后代都是灰身,所以根据F2表型及比例无法推断②、②的基因型,D错误。故选B。
18.答案:C
解析:A、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和D/d控制,共有33=27种基因型,其中大红色基因型有4种、浅红色为4种、粉红色4种、深红色8种,白色为27-4-4-4-8=7种,A正确;
B、两株基因型不同的深红色植株杂交,F1中深红色植株占9/16,且F1中无大红色植株,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B正确;
C、F1的浅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1aaBBDD:2aaBbDD:1aaBBDd:2aaBbDd,能稳定遗传的占1/6,C错误;
D、F1的粉红色植株为1/4×1/4×1/2AAbbDD、1/4×1/4×1/2AAbbDd、1/2×1/4×1/2AabbDD、1/2×1/4×1/2AabbDd,占3/16,有4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紫茎缺刻叶,即紫茎、缺刻叶为显性性状,A正确;B、F1AaBb与绿茎、缺刻叶纯合植株aaBB杂交,所得子代中纯合子占1/2×1/2=1/4,杂合子占3/4,B正确;C、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表现型为绿茎、缺刻叶(3份)和紫茎、马铃薯叶(3份),占F2代的比例为5/8,C错误;D、F2中紫茎缺刻叶杂合子(4AaBb、2AABb、2AaBB)自交,AaBb自交后代9:3:3:1,AABb自交后代3:1(12:4),AaBB自交后代3:1(12:4),产生后代四种表型的性状分离比为21:5:5:1,D正确。故选C。
2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遗传定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A项错误:
21.答案:ABD
解析:A、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正确;B、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F1高茎豌豆测交时,会出现I:1的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B正确;C、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错误;D、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总与预期相符,若子代数目较少,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结果相符,D正确、故选ABD。
22.答案:ABD
解析:A、若含有a的花粉50%死亡,雌配子A占1/2,a占1/2,雄配子A占2/3,a占1/3,自交后代AA占1/2×2/3=2/6,Aa占1/2×2/3+1/2×1/3=3/6,aa占1/2×1/3=1/6,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3∶1,A正确;
B、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AA占1/4,Aa占2/4,aa占1/4,若aa个体有50%死亡,子代基因型AA占2/7,Aa占4/7,aa占1/7,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4∶1,B正确;
C、若含有a的配子有50%死亡,雌配子和雄配子中都是A占2/3,a占1/3,自交后代AA占2/3×2/3=4/9,Aa占2/3×1/3+2/3×1/3=4/9,aa占1/3×1/3=1/9,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4∶4∶1,C错误;
D、若花粉有50%死亡,雌配子和雄配子中都是A占1/2,a占1/2,自交后代AA占1/2×1/2=1/4,Aa占1/2×1/2+1/2×1/2=2/4,aa占1/2×1/2=1/4,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1∶2∶1,D正确。
23.答案:ACD
解析:A、O型血的基因型为ii,O型血与O型血的人婚配,子女的基因型都是ii,血型都是O型,A正确;
B、AB型血(IAIB)与O(ii)型血的人婚配,子女的基因型是IAi、IBi,血型为A或B型,B错误;
C、A型血IAi与B型血IBi的人婚配,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ii,血型可能为O型,C正确;
D、AB型血(IAIB)和O型血(ii)的人婚配,生育A型血(IAi)孩子的概率为1/2,D正确。
故选ACD。
24.答案:ACD
解析:A、实验1中,橘黄色和枣褐色个体杂交,后代均为橘黄色,说明橘黄色是显性性状;实验3中,橘黄色和橘黄色个体杂交,后代为橘黄色和枣褐色,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故橘黄色的基因型为Dd,橘黄色是显性性状;实验2中,后代中橘黄色∶枣褐色=1:1,为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显隐关系,所以上述实验中能够判断壳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实验1和3,A错误;
B、实验2中,后代中橘黄色∶枣褐色=1:1,为测交实验,说明橘黄色亲本产生的配子比例相等,B正确;
C、实验3的橘黄色子代中,DD:Dd=1:2,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C错误;
D、实验2子代橘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Dd,与实验1亲本橘黄色个体的基因型(DD)不相同,D错误。
故选ACD。
25.答案:AB
解析:A、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二者如果不发生互换,那么自交后代会出现2种表型且比例为3:1,B错误; C、图中B和b、D和d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果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它可产生BD、Bd、bD和bd配子,即产生4种配子,C正确;D、据题意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不同相对性状,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AB。
26.答案:ACD
解析:A、题图中两组亲本都是灰色和白色,F2都为灰色,故灰色为显性性状。乙组中选F1中灰色与亲本中白色杂交,其实是测交实验,结果F2中白色:灰色为3:1,是测交1:1:1:1的变式,因此家兔的毛色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由F2可知甲组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故甲组亲本基因型可能为灰色AABB(♀)×白色AAbb(♂)或者灰色AABB(♀)×白色aaBB(♂),B错误;
C、乙组中选F1中灰色与亲本中白色杂交,其实是测交实验,乙组F1灰色基因型为AaBb,乙组亲本基因型为灰色AABB(♀)×白色aabb(♂),C正确;
D、甲组F2中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乙组F1灰色基因型为AaBb,亲本白色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F2中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三种,D正确。
故选ACD。
27.答案:ABC
解析: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浅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2×2)-1=7(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3×3)-(2×2×2)=19(种),A正确。白花植株之间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浅红花植株,如rBBDD×RRbbdd,后代基因型为RrBbDd,是浅红花植株,B正确。亲本深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BBDD,F1浅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BbDd,所以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bbdd;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RRBBdd、RRbbDD、rrBBDD、RRbbdd、rrBBdd、rbbDD、rbbdd,所占比例为7/37,C正确。由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_B_D_基因型以外的所有其他基因型,浅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_B_D_基因型中除去RRBBDD后的所有其他基因型,二者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基因型为RRBBDD的个体,即不会有深红花植株出现,D错误。
28.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B控制黑色,R控制红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故黑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_R_和B_rr,红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_,白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r。若不存在致死基因,BbRr自交后代黑色∶红色∶白色=12∶3∶1,导入致死基因后比例变为8∶3∶1,说明黑色植株中某些个体死亡,因此推测s导入的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当出现BB时个体致死,故F1全部黑色植株有BbRRs、BbRrs、Bbrrs共三种,F1的红色个体有bbRR和bbRr两种基因型,F1的白色个体基因型是bbrr,因此自交后代F1的全部植株中一共存在6种基因型,A错误;
B、由于s导入的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即s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故二者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F1全部黑色植株有BbRRs、BbRrs、Bbrrs,比例为1∶2∶1,黑色果实个体随机交配,可每对基因单独分析,Bbs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Bs∶b=1∶1,自由交配后代中BBss(致死)∶Bbs∶bb=1∶2∶1,RR∶Rr∶rr=1∶2∶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R∶r=1∶1,自由交配后代中RR∶Rr∶rr=1∶2∶1,子代中黑色(2/3×3/4B_R_s和2/3×1/4B_rrs)∶红色(1/3×3/4bbR_)∶白色(1/3×1/4bbrr)=8∶3∶1,C正确;
D、由于B和s连锁,当子代出现BB纯合时会致死,因此取果实黑色的植株经过多次自交,得到的子代黑色果实的没有纯合子,不能稳定遗传,D错误。
故选C。
29.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昆虫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子一代的表型可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假设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为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XBY,AaXBXb,子二代红眼雕昆虫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B正确;子二代中出现朱砂眼或白眼雌性个体,可能是子一代亲本雄性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缺失所致,C错误;子二代朱砂眼与子一代红眼昆虫回交,即A_XbY×AaXBXb,后代红眼:朱砂眼:白眼=6:5:1,D正确。
30.答案:D
解析:突变体pgl与y45是不同基因突变的结果,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正确;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1均为绿叶水稻,F1自交,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说明浅绿叶突变体pgl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B正确;突变体y45为浅绿叶,突变体pgl为浅绿叶,将突变体y45与突变体pgl杂交,F1均为绿叶水稻,浅绿叶为隐性,有任意一对隐性基因纯合时,就表现为浅绿叶,F2中绿叶:浅绿叶=723:564≈9:7,为9:3:3:1的变式,所以该叶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y45的突变基因与pgl的突变基因为非等位基因,C正确;假设突变体y45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pgl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F2中浅绿叶的基因型为1/7AAbb、2/7Aabb、1/7aaBB、2/7aaBb、1/7abb,AaBb可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1:1:1:1;而1/7AAbb、2/7Aabb、1/7aaBB、2/7aaBb、1/7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ab=2:2:3,子代基因型为2AABb(绿叶):2AAbb(浅绿叶):2AaBb(绿叶):2Aabb(浅绿叶):2AaBB(绿叶):2AaBb(绿叶):2aaBB(浅绿叶):2aaBb(浅绿叶):3AaBb(绿叶):3Aabb(浅绿叶):3aaBb(浅绿叶):3aabb(浅绿叶),故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绿叶:浅绿叶=11:17,D错误。
31.答案:(1)无蔓
(2)无蔓植株产生了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即D:d=1:1;Dd×Dd
(3)1/2;1/6
解析:(1)由实验二:无蔓×无蔓,子代无蔓:长蔓=3:1,所以无蔓为显性性状,长蔓为隐性性状。
(2)实验一中的F1无蔓植株和长蔓植株的比例为1:1,属于杂合子测交型,从分离定律的角度分析,是因为无蔓植株产生了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即D:d=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使得子代无蔓:长蔓=1:1。由(1)可知,无蔓为显性性状,长蔓为隐性性状,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
(3)根据(1)可知,实验三中的F1长蔓植株(dd)与实验一中的F1无蔓植株(Dd)杂交,所得子代中无蔓植株(dd)个体所占比例为1/2,实验二的F1中无蔓植株自交得到F2,即1/3DD和2/3Dd自交,F2中长蔓植株(dd)占2/3×1/4=1/6。
32.答案:(1)9;4;(基因)的自由组合
(2)5/8;4/5
(3)黑色:黄色:浅蓝色=1:2:1
(4)1/6;3/4
解析:(1)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决定的,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黄眼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后代会出现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9种,表现型为黑眼、褐眼、黄眼、深蓝眼、浅蓝眼共5种。
(2)这对黄眼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眼色为黄眼,其子代中与亲本表现型不相同的后代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比例分别为1/16、2/16、2/16、2/16、2/16、1/16,故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6+2/16+2/16+2/16+2/16+1/16=5/8,杂合子为AaBB、AABb、Aabb、aaBb.所占比例为4/5。
(3)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4种纯合子:AABB黑眼、AAbb黄眼、aaBB黄眼、aabb浅蓝眼,他们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都是1/16,故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黄眼:浅蓝眼=1:2:1.
(4)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子女中的黄色女性的基因型有三种可能,分别是AaBb、AAbb、aaBB,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分别是为1/4、1/16、1/16,则妻子的基因型是AaBb的可能性为2/3,而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故它们生一个浅蓝色眼小孩的概率为2/3×1/4=1/6。若这对夫妇已生下一个浅蓝色眼男孩,可以确定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再生一个浅蓝色眼孩子的概率1/4×1=1/4.,非浅蓝色眼孩子的概率为1-1/4-3/4。
33.答案:(1)2组合1中杂交后代F1主茎颜色都是红色,F1自交得到的F2主茎颜色红色∶绿色=9∶7
(2)分离;选择组合1(或组合2)的F1与乙(或丙)杂交,得到后代,观察并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
(3)8;1/8;红色主茎尖果∶红色主茎钝果=1∶1
解析:(1)根据组合1中的杂交后代F1自交,得到F2,F2中红色主茎:绿色主茎=9:7,这一比例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可推断主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2)根据组合1,其杂交后代F1的瘦果形状为尖果,表明尖果为显性性状,钝果为隐性性状,F1自交,F2中尖果:钝果=3:1,表明瘦果形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分离定律。验证是否遵循分离定律,可以采用测交,利用组合1的杂交后代F1与品种乙进行交配,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出现尖果:钝果=1∶1,则遵循分离定律。
(3)已知主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瘦果形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A/a、B/b控制主茎颜色,D/d控制瘦果形状,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DD、乙为aaBBdd、丙为AABBdd。普通养麦组合1中的杂交后代F的基因型为AaBbDd,可以产生2(A、a)×2(B、b)×2(D、d)=8种配子。计算AaB钝果=1∶1。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拆分法,Aa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4AA、1/2Aa、1/4aa可见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Bb、Dd自交同理,则AaBbDd自交后代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2=1/8。普通养麦组合2中的杂交后代F1其基因型为AABbDd,与品乙杂交,后代关于主茎颜色这一相对性状表现为全为红色主茎,尖果:钝果=1:1,所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主茎尖果:红色主茎钝果=1∶1。
表型
蓝果
红果
白果
基因型
A_B_、A_bb
aaB_
aabb
大红色
浅红色
粉红色
深红色
无色物质A
+
-
+
+
无色物质B
+
+
-
+
无色物质D
-
+
+
+
亲本(P)
F1
实验一:无蔓×长蔓
无蔓:长蔓=1:1
实验二:无蔓×无蔓
无蔓:长蔓=3:1
实验三:长蔓×长蔓
均为长蔓
个体的基因型
性状表现(眼色)
AABB
黑色
AABb、AaBB
褐色
AaBb、AAbb、aaBB
黄色
Aabb、aaBb
深蓝色
aabb
浅蓝色
组合
亲代组合(正反交)
杂交后代F1
F1自交得到的F2代
主茎颜色
瘦果性状
主茎颜色
瘦果性状
1
甲×乙
红色
尖果
红色/绿色=9∶7
尖果/钝果=3∶1
2
甲×丙
红色
尖果
红色/绿色=3∶1
尖果/钝果=3∶1
3
乙×丙
红色
钝果
红色/绿色=3∶1
钝果
专题一0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 这是一份专题一0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 这是一份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 这是一份专题六 遗传的细胞基础(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