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华池一中高一(下)期末生物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B. 狗的长毛和卷毛
C. 水稻的抗病和易感病D. 小麦的高产和晚熟
2.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型且比例为9:3: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4种B. 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 F1的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 必须统计足量的F2个体
3.已知等位基因A和a、B和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如下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 甲能产生基因型为AB、ab的两种配子
B. 乙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共有9种
C. 甲与丙个体杂交的子代中纯合子占14
D. 丙测交的子代有两种基因型,且比例是1:1
4.下列叙述中,能确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 )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B. 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D. 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5.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 能够出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是乙图所示细胞
D. 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6.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O。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雌蝗虫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B. 有丝分裂后期,雌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雄蝗虫多1条
C. 雌蝗虫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可观察到11个四分体
D. 雄蝗虫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7.图为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制出的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部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朱红眼和深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B. 图示基因的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该条染色体是由其上的所有基因构成
D. 图中各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8.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 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
C.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
D.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9.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有关此实验过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即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放射性同位素35S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C. 噬菌体增殖所需的模板、原料均来自细菌
D. 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表面的噬菌体外壳脱落
10.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的数量比为1:1
B. 分子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之比为1:1
C. 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数目与氢键数目之比为1:1
D. 一条单链中(A+C)与其互补链中(T+G)之比为1:1
11.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染色体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完成复制后c链和d链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B. 该过程以A、G、C、T四种碱基为原料
C. 该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D. 酶①和酶②的作用相同
1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④、⑤过程都要在细胞内完成
B. 各过程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牛的肌肉细胞进行①过程时会出现染色体复制
D. ①、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逆转录酶
13.癌症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的产生是原癌基因突变成抑癌基因导致
B.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C. 癌细胞具有“不死性”,能够进行无限增殖
D. 日常生活中致癌因子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
14.造成人类遗传病的原因有多种。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1三体综合征是第21号染色体结构异常造成的遗传病
B. 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中缺失部分片段造成的遗传病
C. 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低
D. 父母表型均正常,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
15.在某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相等,若XAXA比例为32%、XaY的比例为10%,则该种群中XA和X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 90%、10%B. 80%、20%C. 50%、50%D. 65%、35%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6.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当机体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是______,需要______酶的催化;过程②中,除mRNA外,还需要的RNA有______。
(2)请用中心法则表示上图中HIF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______。
(3)HIF基因的本质是______,其独特的______可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HIF在______(填“转录”或“翻译”)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促进EPO的合成。
(4)癌细胞因迅速增殖往往会造成肿瘤附近局部供氧不足,但可通过提高HIF基因的表达,刺激机体产生红细胞,为肿瘤提供更多氧气和养分。根据上述机制,请简述一种治疗癌症的措施:______。
17.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以全身性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为特征。如图为该遗传病家族遗传系谱图,该家族还同时含有另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
(1)根据上图分析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可能为______。
(2)若只考虑甲病,Ⅱ-3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甲病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______。如果生出的第一个孩子患甲病,那么再生第二个孩子也患甲病的可能性为______。
(3)若对该家族中成员进行基因测序,检测5-9号成员与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相关等位基因,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5、7号个体均有两种。则Ⅲ-8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I代中的______号个体。如果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Ⅲ-8的父母再生育一个孩子,病的可能性为______。为了有效的预防克里斯蒂安森综合症的产生,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先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______,然后根据需要进一步采取______的措施确诊。
18.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和______。若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出现,则蜗牛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R使用______(填“前”或“后”),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从A点到B点蜗牛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______;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______的结果。据图判断从______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3)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在这1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______(填“有条纹”或“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降低。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9.某果蝇(2n-8)的基因组成为AaBb,两对基因均在常染色体上,细胞乙是由细胞甲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细胞,图丙为果蝇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甲产生细胞乙的过程中最可能发生了 ______ ,实现了同源染色体 ______ (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这是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2)产生细胞乙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 ______ 。
(3)图丙中CD段细胞含有 ______ 个染色体组,若细胞甲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图丙中的 ______ 段,异常的原因是 ______ 。
答案解析
1.C
【解析】解:A、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狗的长毛和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水稻的抗病和易感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小麦的高产和晚熟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B
【解析】解:A、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A正确;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B错误;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正确。
故选:B。
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但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现象及孟德尔所作出的解释,再准确判断各选项,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3.C
【解析】解:A、甲个体只能产生2种配子AB、ab,A正确;
B、图乙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产生AB、ab、Ab、aB4种类型的配子,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共有9种,B正确;
C、甲个体只能产生2种配子AB、ab,丙个体只能产生2种配子Ab、aB,故甲与丙个体杂交的子代中纯合子占0,C错误;
D、丙个体只能产生2种配子Ab、aB,让其测交,即AaBb×aabb,后代有2种基因型,即Aabb、aaBb,D正确。
故选:C。
分析图示可知,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能产生2种配子AB、ab;图乙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产生AB、ab、Ab、aB;图丙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能产生2种配子Ab、aB。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表信息进行相关分析和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4.C
【解析】解: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错误;
C、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如A选项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虽然与概念中说法相同,但还有明确同源染色体是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一号染色体。
5.C
【解析】解:A、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可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B错误;
C、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此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
D、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6.D
【解析】解:A、雌蝗虫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48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4条,A错误;
B、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雌蝗虫体细胞有染色体48条,雄蝗虫有46条,多两条,B错误;
C、雌蝗虫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可观察到12个四分体,C错误;
D、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有46个核DN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为46,D正确。
故选:D。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D
【解析】解:A、相对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朱红眼和深红眼是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错误;
B、图示基因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该条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包括所有基因和非基因片段,C错误;
D、果蝇是真核生物,其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图中各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B
【解析】解:A、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双亲可能都正常,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错误;
B、女儿患病,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致病基因,该正常女性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产生的卵细胞中有一半正常,一半含有致病基因,因此其儿子患病概率是12,B正确;
C、女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是患者,女儿是否患病要看其丈夫是否患病,如果丈夫正常,则女儿正常,C错误;
D、表现正常的夫妻,妻子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错误。
故选:B。
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其母亲和女儿都正常。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9.D
【解析】解:A、该实验缺少对照组,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放射性同位素35S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B错误;
C、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代谢和繁殖,模板是亲代噬菌体的DNA,原料是细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能量是细菌提供的ATP,场所是细菌的核糖体,C错误;
D、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表面的噬菌体外壳脱落,D正确。
故选:D。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
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中;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图示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0.C
【解析】解:A、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所以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的数量比为1:1,A正确;
B、由于嘌呤和密啶互补配对,所以DNA分子中嘌呤总数与崆啶总数之比为1:1,B正确;
C、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而相邻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一个磷酸二酯键,所以DN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数目与氢键数目不相等,C错误;
D、因为DNA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即A=T、G=C,故一条单链中(A+C)与其互补链中(T+G)之比为1:1,D正确。
故选:C。
DNA的双螺旋结构: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本题考查DNA的结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的双螺旋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属于基础题。
11.A
【解析】A、完成复制后c链和d链存在两个DNA分子上,这两个DNA分子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A正确;
B、该过程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B错误;
C、图示为DNA分子复制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错误;
D、酶①为解旋酶,作用于氢键;酶②为DNA聚合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两种酶的作用不同,D错误。
故选:A。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复制过程,其中酶①为解旋酶,酶②为DNA聚合酶。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方式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C
【解析】解:A、图中①、②、③、④、⑤过程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要在细胞内完成,A正确;
B、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图示的各过程中的遗传信息准确传递,B正确;
C、牛的肌肉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所以不会进行①过程,C错误;
D、①、④过程为DNA复制和逆转录,分别需要DNA聚合酶、逆转录酶,D正确。
故选:C。
图示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⑥是翻译过程,其中④、⑤和⑥过程只能发生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本题结合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
13.A
【解析】解:A、癌细胞的产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A错误;
B、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B正确;
C、癌细胞具有“不死性”,能够进行无限增殖,C正确;
D、日常生活中致癌因子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D正确。
故选:A。
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掌握癌细胞形成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4.B
【解析】解:A、21三体综合征一般是由于第21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即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造成的,A错误;
B、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缺失部分片段造成的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B正确;
C、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具有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特点,C错误;
D、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父母表现型均正常,母亲是携带者,则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若母亲不是携带者,则不会生出色盲男孩,D错误。
故选:B。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B
【解析】解:雌雄果蝇数相等,若XAXA比例为32%、XaY的比例为10%,则XAY的比例为40%,因此该种群中XA的基因频率为40%÷(40%+10%)=80%,Xa的基因频率为1-80%=20%。
故选:B。
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由可能成单存在,如红绿色盲基因,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因此男性基因总数与女性体内等位基因总数有差别,在确定种群等位基因及其总数时应分别考虑。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简单题。
16.转录 RNA聚合酶 rRNA、tRNA HIF基因→转录RNA→翻译HIF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双螺旋结构 转录 可以通过抑制HIF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癌症目的
【解析】解:(1)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和DNA的一条链为模板、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等;过程②表示翻译,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运输氨基酸,rRNA和蛋白质组成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2)图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转录和翻译,即HIF基因→转录RNA→翻译HIF。
(3)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HIF在转录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促进EPO的合成。
(4)癌细胞因迅速增殖往往会造成肿瘤附近局部供氧不足,但可通过提高HIF蛋白的表达,刺激机体产生红细胞,为肿瘤提供更多氧气和养分。因此可以通过抑制HIF蛋白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癌症目的。
故答案为:
(1)转录 RNA聚合酶 rRNA、tRNA
(2)HIF基因→转录RNA→翻译HIF
(3)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双螺旋结构 转录
(4)可以通过抑制HIF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癌症目的
1、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缺氧调节机制,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条件、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7.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56 14 2 716 性别 羊水检查/基因检测
【解析】解:(1)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判断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为隐性遗传病,但结合图示无法判断相应基因所处的位置,因此,该病可能是伴X连锁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若只考虑甲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婚配生出患甲病的女儿,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居委Aa,则Ⅱ-3的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的比例为1:2,现Ⅱ-3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甲病携带者(Aa)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1-23×14=56。如果生出的第一个孩子患甲病,则说明Ⅱ-3的基因型为Aa,那么再生第二个孩子也患甲病的可能性为14。
(3)若对该家族中成员进行基因测序,检测5-9号成员与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相关等位基因,发现6、8、9号个体只有一种碱基序列,而5、7号个体均有两种,结合之前的分析,说明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为伴X隐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Ⅲ-8患者的基因型为XbY,Xb基因来自其母亲Ⅱ-5,由于Ⅱ-5的双亲均表现正常(XBXb、XBY),因此相应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2号个体。Ⅱ-5和Ⅱ-6均不患甲病,却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二者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Ⅲ-8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的比例为1:2,考虑克里斯蒂安森综合征,则Ⅲ-8基因型为XbY,其双亲均表现正常(XBXb、XBY),据此可推测Ⅲ-8的父母再生育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为1-34×34=716。为了有效的预防克里斯蒂安森综合症的产生,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先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性别,若为女性(生产的女孩均不患病),则不需要进一步检查,若为男性,则需要进一步采取羊水检查/基因检测的措施确诊。
故答案为: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56 14
(3)2 716 性别 羊水检查/基因检测
1、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2、题图分析: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伴X连锁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图中正常的1号和2号婚配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据此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系谱图,熟练运用口诀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答题。
18.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前 自然选择 从A到B点杀虫剂R的使用使蜗牛种群中抗药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协同进化 C 47% 63% 有条纹
【解析】解:(1)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若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出现,则蜗牛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R使用前,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A到B点杀虫剂R的使用使蜗牛种群中抗药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因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从A点到B点蜗牛发生了进化。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据图判断从C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3)由题意可知,无条纹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由表格信息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470÷1000=47%,Aa=32%,则a的基因频率为:47%+12×32%=63%.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有条纹的蜗牛空壳的相对数量更多,因此有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控制有条纹性状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会逐渐降低,控制无条纹性状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会逐渐上升,控制有条纹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会降低。
故答案为:
(1)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前 自然选择
(2)从A到B点杀虫剂R的使用使蜗牛种群中抗药基因频率上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协同进化 C
(3)47% 63% 有条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互换 非等位基因 AABb或Aabb 4 FG 减数分裂Ⅰ含有AaBb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解析】解:(1)细胞甲中显示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经过减数分裂之后产生了图示细胞乙,结合细胞乙基因型可推测,该过程中最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这是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2)产生细胞乙的过程中发生的互换可以发生在A和a之间,也可以发生在B和b,进而可推测,产生细胞乙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图丙中CD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若细胞甲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图丙中的FG段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含有AaBb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故答案为:
(1)互换 非等位基因
(2)AABb或Aabb
(3)4 FG 减数分裂Ⅰ含有AaBb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②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形成新的核膜、核仁、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判断出其发生的变异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有条纹(显性)
无条纹(隐性)
合计
存活个体数
178
211
389
空壳数
352
259
611
合计
530
470
1000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共7页。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叶有宽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