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获奖课件ppt
展开认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怀疑精神和独立意识。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顾颉刚,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我国“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主持标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第一组:(注意加点字读音)
根据句子意思在括号内选第一组中的词填空。
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这个词形容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没有事实根据的,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1.阅读课文,填写下表,梳理出文章的论证结构。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段意归纳,层次探究。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3.辨别“消极”和“积极”
文章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在黑格尔哲学中,“消极”是“初级阶段”,“积极”是“高级阶段”,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消极”和“积极”意义完全不同。
“消极方面”也即“初级阶段”,怀疑能辨别真假学问,这是对现成学问的作用。
“积极方面”也即“高级阶段”,怀疑能创建新学说和启迪新发明,这是对未来学问的作用。
从现成到未来,前者是吸取知识,后者是创造知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所以,这句话中的“消极”和“积极”,是写同一事物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关系。两方面结合,由浅人深地论证了“学则须疑”这一中心论点,论证严密。
1.文章标题是“怀疑与学问”,文章中哪一个词强调了“怀疑”的作用?哪一个词强调缺失了“怀疑”精神的后果?
3.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精神。(第4段)
对于学问,只有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第5段)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6段)
4.议论文在提出论点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证,这样才有说服力。请分别找出一个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例子,结合课文说说分别论证了什么分观点。
举“腐草为萤”例论证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
用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道理论证对于书本知识也要有怀疑精神。
5. 归纳整理课文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小组讨论归纳本文论证方法及相应证明的观点。
第4段列举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 6 段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事例做论据,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也很有说服力。
列举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
列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事例做论据,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也很有说服力。
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据,很有说服力。
第5段又引用了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论点。
第5段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第6段中对“不断的发问和求解”的阐述,都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第 5、6段。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证明“怀疑”对于学术的重要意义。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两组正反对比说理,强调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一、围绕标题,深入研讨
1.本文题目是“怀疑与学问”,请通读全文,说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4段说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怀疑精神是求学的必备素养,是成才的阶梯。
2.如果用课文中的某个短语或短句来替换文章的标题,你会用哪一个?为什么?
“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两句话不一样,一个是“做学问先要会疑”,一个是“学则须疑”。前一句强调“会”,后一句强调“须”。
“学者先要会疑”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擅长质疑、怀疑”。
“学则须疑”是说“做学问就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
作者在第4段中强调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可见,“学则须疑”更贴近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观点。
3.作者为什么不用“学则须疑”作为标题?
议论文标题一般分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类。
“怀疑与学问”属论题型标题,“学则须疑”是论点型标题。论点型标题直截了当,一目了然;论题型标题引人思考,回味悠长。两个标题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切之别。文章题目用“怀疑与学问”,不用“学则须疑”,避免重复,使得行文有变化之美。
另外,作者顾颉刚作为历史学家,我国学术界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深切感受到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抓住两个关键词做标题,读来沉稳,严谨,也更能体现本文风格。
二、语言品读,作用探讨
1.解释开头两句名言,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做学问首先要善于提出疑问。
在本来应该提出疑问的地方而不以为可疑,这说明还没有真学;真学,就要会提出疑问。
2.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请体会下列语句。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以第6段为例,讨论分析各种句式种类。
1.文章分论点二说,“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作者选择了两位大学问家戴震和笛卡儿的事例来论证。能否换用下面的两个例子?请简述理由。
(1)哥白尼不迷信有 1800 年历史的由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天动学说,发表了科学的地动学说。
(2)郑板桥不虚推古人,主张学古而不能泥古,要有独创性,对前人成就他是“学一半,撇一半”,终于画出了文人墨竹画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戴震和笛卡儿的事例是为了论述分论点二,但同时也是强调“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论述,哥白尼是科学家,郑板桥是清代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与前句联系不紧密。
2.本文是总分结构,请在文章最后加一句话做结论段,使文章形成“总分总”形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怀疑与学问(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背景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怀疑与学问,顾颉刚,举例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一等奖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腐草为,事实和论据的两种来源,“譬如”举例论证,因果例证法,提出怀疑精神的必要性,“三皇五帝”举例论证,“腐草为萤”举例论证,例证法,对任何学问都要先怀疑,孟子名言引用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