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比大小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7页--1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用具体事物比较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中,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发展初步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培养符号意识。
3.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规范书写、积极表达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难点]理解符号“>”“<”“=”的含义,会区分“>”“<”。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9张猴子、3张桃、2张香蕉、4张梨的图片。
[学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17情境图。
教师:小猴子们到野外聚餐,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猴子、桃、香蕉、梨,也有的学生会说出猴子及各种水果的数量。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通过数一数、写一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想一想,每只小猴分一种水果,哪种水果够分,哪种不够呢?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每只猴子分一种水果,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就是要把猴子的只数与水果的数量进行比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学习“=”。
教师:图中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几根香蕉?几个梨?请大家数一数、写一写。
预设:图中有3只猴子,3个桃,2根香蕉,4个梨。
教师:1只猴子吃1个桃,桃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数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也有3个,猴子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所以桃够分。
教师:请你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
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桃的图片。
预设:大多数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比多少”时的经验,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并且说明1只猴子对应1个桃,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猴子的数量与桃同样多。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看,左边的3只猴子可以写成几?右边的桃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左边写“3”,右边也写“3”)猴子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同样多)对,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3=3。(板书“=”)
教师:“=”是等号,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表示这两个数相等。
带领学生读一读:3等于3。(板书:等号 3等于3)
教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出,可以用“=”表示相等。将“3与3同样多”等写成“3=3”,并讲解“=”的读写法,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的合理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学习“>”。
教师: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够吗?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可以自己动手摆一摆哟!
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香蕉的图片。
预设1:不够,因为3只猴子比2根香蕉多或者说2根香蕉比3只猴子少。
预设2:因为猴子比香蕉多,所以不够分,3比2大,可以用3>2来表示。
预设3:因为香蕉比猴子少,所以不够分,2比3小,可以用2<3来表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表达不清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因为猴子比香蕉多,3比2大,所以每只猴子分1根香蕉是不够分的,我们还可以用“3大于2”来表示。(板书:3>2)
教师:“>”是大于号,它读作“大于”,跟着我读一读:3大于2。(板书:大于号 3大于2)
教师:请你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大于号的左边是较大的数,右边是较小的数;大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大嘴巴对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你会写“>”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
3.学习“<”。
教师:每只猴子分1个梨,够吗?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先让学生摆一摆,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4”。
预设1: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1个;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
预设2:3比4小,4比3大,所以梨够分。
如果学生可以说出“4>3”的式子,让学生说明表示的意义,教师补充;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说明4比3大,反过来说明3比4小,我们还可以用“3小于4”来表示3比4小。(板书:3<4)
教师:“<”是小于号,读作“小于”,跟着我读一读:3小于4。(板书:小于号 3小于4)
教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小于号的左边是较小的数,右边是较大的数;小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
小结:数的大小我们还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3和3在一起所以3=3;3在2的后面所以3>2;3在4的前面3<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学习从具体物品中的比较抽象到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体会“>”和“<”的含义,感知符号的数学功能。
4.书写“=” “>”和“<”。
教师:你会写“=” “>”和“<”吗?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
教师利用展示台在教科书P17的写字格里示范书写“=” “>”和“<”,学生模仿。
教师:你还可以比较哪些事物的数量?
小组合作:找出图中可以比较的事物,比较它们的数量,并记录下来。
说一说:为什么一个是大于号一个是小于号呢?
预设:数字位置变化,符号也会变化。
5.区分“=”“>”和“<”。
(1)区分三种符号。
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不同的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或者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和“<”。
教师:“>”和“<”很相似,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区分它们吗?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相同点是“>”和“<”的开口都是朝着较大的数。不同点是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
(2)利用儿歌记忆符号。
师:请你观察前面三道式子,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表示左边的数与右边的数同样多,“>”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和“<”,从意义上理解并进行区分。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符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跟进练习、巩固提升。
1.课堂练习:
(1) 教材17页做一做第1题。
先数一数松鼠和松果的数量,再比较。
(2)教材18页做一做第2题。
用一一对用的方法连一连,或者先数数再比较大小。
(3)教材18页做一做第3题。
先观察事物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说一说谁的数量多,谁的数量少,再比较大小。
(4)教材18页做一做第4题。
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5)教材18页做一做第5题。
说一说几和几比,几大几小,填什么符号。
2.变式练习:
(1)先填数,再比一比。(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
数一数物品的数量用对应数字表示出来,再比较大小。
(2)数一数点子图,比一比大小。(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
先数一数电子的数量用对应数字表示出来,再比较大小。
3.思维训练。(课件展示)
逐步带领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再仔细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引导学生细心检查,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比多少时,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有剩余个数的物体多,没有剩余个数的物体少。
【课后作业】
1.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3、4题;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a href="/sx/tb_c405287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数学游戏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减法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a href="/sx/tb_c40528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减法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加法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a href="/sx/tb_c405288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加法第2课时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