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同步训练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12题)
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让座”的行为体现的行为规范是
A.纪律B.道德C.法律D.友情
有时我们会把法律比喻为“准绳”,这体现了法律的
A.教育作用B.规范作用C.惩戒作用D.保护作用
“熊孩子”瞒着家长给网络主播提供巨额打赏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家长作为监护人讨要退款难之又难。刚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根据情况,监护人或可要求对方返还相应打赏。这一规定
A.能避駐免巨额打赏现象的发生B.能够完全打消家长后顾之忧
C.必将扭转网络直播不良之风D.为家长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律通常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下列内容属于法律作用的是
A.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
B.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C.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幸福
D.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下列对法律的理解,观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颁布的
B.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C.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治理国家的法律
D.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的发展空间
法律的权威来自于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
A.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
B.法律是人们说话、办事的唯一标准
C.法律依靠舆论、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D.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这体现出我国法律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各种纠纷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有效方法
C.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行人和车辆都依法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秩序有条不紊,道路畅通无阻。这表明
A.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B.法律能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C.法律既有规范作用,又有保护作用D.每个人都会自觉遵守法律
近年来,我国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惩治腐败时不管涉及谁,都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从法治的角度看,这一做法
①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②有利于维护法律在国家中的权威
③说明法律是顺应生活需要而制定、颁布的
④表明法律必须代表全体公民的意志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日常生活中,一些市民对捡到的钱物要不要归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早已有明确规定,将他人遗失物、遗忘物据为己有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应当归还失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规定,对拾得他人钱物数额较大而拒不归还者,可以“侵占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这说明法律
①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②为我们提供了行为的准则
③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惩恶扬善
④只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我们青少年,人人要学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普法歌》告诉我们法律在社会生活的作用。下列属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的作用的是
①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②规范社会成员行为
③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惩治违法犯罪
④法律无所不能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二、解答题(共2题)
在课堂上,就“什么是法律”问题,李卓和谭娅谈了自己的观点:
李卓:“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所以,我国法律只约束敌对分子,并不约束人民群众。”
谭娅:“我国法律与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致的,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就是自觉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我国人民守法是自觉的,根本不需要国家的强制力。”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请作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请你辨析
【法理分析】
新学期开始,学校请法制副校长给学生做了一场法治报告会。会议结束,法制副校长强调了两个观点。
观点一:法律伴随着我们一生,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观点二: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的意义十分重大。
请你对这两个观点进行辨析。
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
1-5 BBDCC 6-12 ADCCADD
二、解答题(共2题)
13. 【答案】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因此,李卓的观点错误。②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离开了国家的强制力,法律便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谭娅的观点错误。
14. 【答案】(1)这两个观点都是正确的。
(2)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都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而。
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与法律的关系、法治的作用。这都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再现,学生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法律、道德、纪律的共同点是,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下边漫画表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