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优秀习题
展开一、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
1.城市的作用
(1)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 作用。
(2)既是区域的 和管理中心,又是区域的 中心。
2.城市体系
(1)概念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不同、等级不同、 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称为城市体系。
(2)长三角城市体系
长三角是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 的地区之一,已形成由 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 城市和小城镇等组成的城市体系。
3.上海市地位
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 城市,是国际 、金融、 、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 的龙头和 的纽带,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 地位。
二、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辐射功能
1.城市辐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技术、人才、 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
2.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辐射功能
(1)城市辐射的具体体现:通过发达的 网络和 网络,上海市与奇特城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
(2)城市辐射强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上海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越来越 。由于 、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的影响,辐射强度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三、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1.对上海市自身的影响:利于上海市解决中心城市 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 等问题;利于大都市 、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对长三角受辐射城市的影响:可以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对长三角众多城市的规模扩大、等级提高产生了影响,使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 )
A.高等级城市数量较多,低等级城市数量较少
B.等级最高且服务种类最齐全的城市是南京
C.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2.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大量物流②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资金流和技术流
③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共享基础设施④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存在变化,也会影响人口流动。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位置图,线条宽度与该省流入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占比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2017年数据统计,乙省流入长三角的人口比甲省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地缘文化④环境质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南通分别融入上海、苏州1小时交通圈,该现象有利于( )
A.优化苏州的城市体系B.南通加快制造业发展
C.转变上海的城市功能D.南通成为苏州的卧城
城市群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增长极,也是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产业分工明显、城市功能各有侧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从辐射功能角度判断,城市群内部( )
A.只有中心城市才有辐射功能B.辐射能力与腹地范围相关联
C.交通物流是其唯一表现方式D.产业分异是形成辐射的前提
6.与周围城市相比,中心城市的突出功能是( )
A.居住消费型功能B.生态保障性功能C.制造加工业功能D.生产服务业功能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它以其强劲的辐射能力推动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可以划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外圈主要聚集着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纽约辐射范围从内圈到外圈产业的变化,反映了纽约对周边地区的( )
A.辐射带动作用强B.辐射能力随范围扩大而减弱
C.辐射范围在不断扩大D.辐射受中心城市规模的影响
8.下列关于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卫星城②加强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
③使中心城区的居住、服务等逐渐分散到周边④促进自然资源、人才、技术向周边地区回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等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区域内的深圳、珠海曾经都是小村庄,并都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现已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近年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等投入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等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珠海、深圳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C.政策D.交通
10.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巩固港澳国际地位B.带动内陆地区快速发展
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D.提升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11.现阶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措施是( )
A.改善城市环境B.调整产业结构C.抵御台风灾害 D.缩小城乡差距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通车,助力完善江苏省铁路网络结构,缩短了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促进跨江融合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位于大桥南岸的张家港、常熟、太仓,均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并一步迈入“高铁时代”。特别是稳居全国百强县前三名的张家港,将更加紧密地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
材料二: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对区域一体化产业必展做出明确要求,中心区传统产业转移,重点布局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周边地区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分析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贯通对南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简述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上海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表现。
(3)面对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试说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在城市群中,通过借用邻近城市的人口,达到支持特定功能或经济绩效的临界人口规模,被称为城市的“借用规模”。在城市群发展初期,大城市从周边小城市吸纳资源,可能抑制小城市发展,产生集聚阴影;在发展后期,扩散机制起主要作用,小城市常因大城市的带动作用而获得更强的增长动力。下图示意山东半岛和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借用规模”(数值越大借用规模越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城市中“借用规模”最显著的是( )
A.菏泽B.烟台C.珠海D.东莞
14.与珠三角城市群相比,山东半岛城市群( )
A.大城市辐射力强B.处于发展后期C.集聚阴影显著D.扩散机制显著
15.为了更好地发挥“借用规模”,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应( )
①积极完善产业基础②保持产业结构趋同
③差异化定位城市功能④控制城区人口规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城市群由初级向高级演变,|q|值是评判城市群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弱;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值变小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下图为城市群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属于( )
A.趋向集聚B.集聚加速
C.集聚衰减D.趋向分散
17.有关城市群发展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趋向集聚阶段,中心城市自身的规模优势增强
B.集聚加速阶段,中心城市对外辐射效应不明显
C.集聚衰减阶段,地域内城市分工体系相当完善
D.趋向分散阶段,外围城市的空间扩张速度加快
纽约是美国东部最大的海港城市。伊利运河的开挖,主要是为了加强美国东部和中西部的交通联系,加速纽约城市发展,同时改善纽约的用水条件。伊利运河西起伊利湖出口处的布法罗,东至哈得孙河沿岸的奥尔巴尼。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其强劲的辐射能力推动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可以划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外圈主要聚集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下图是伊利运河区位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伊利运河的修建对纽约的影响是( )
A.增加大气降水B.缓解热岛效应C.扩大经济腹地D.改善市内交通
19.纽约辐射范围从内圈到外圈产业的变化,反映了纽约对周边地区的( )
①辐射带动作用强
②辐射能力随范围扩大而减弱
③辐射范围在不断扩大
④制造业辐射受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较大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下列关于纽约的辐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众多卫星城市
B.完善的交通网和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人才、商贸、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C.使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
D.促进自然资源、人才、技术向周边地区回流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黄冈紧邻武汉,与武汉之间有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农业、教育品牌优势明显,与武汉市共建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等区域产业活动融合示范区,依托武汉的光电子产业品牌和产业发展优势,结合黄冈市资源和产业基础,主要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图左示意武汉城市圈区位图。图右示意武汉市区域简图。
分析武汉成为其城市圈核心的有利条件。
简述黄冈发展电子电器产业、与武汉产业互动融合的优势区位条件。
(3)从产业发展视角,简述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435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练习</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同步训练题,共6页。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第14题,由图可以看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