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1章静电力与电场强度第5节静电的利用与保护练习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1章静电力与电场强度第5节静电的利用与保护练习含答案,共5页。
第1章 静电力与电场强度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静电的应用1.下列选项中属于静电的应用的是 ( )A.使印刷厂里的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B.油罐车车尾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C.静电喷雾用于汽车外壳的喷漆D.地毯里夹杂着很细的金属丝2.利用静电除尘可以大量减少排放烟气中的粉尘。如图是静电除尘装置的示意图,烟气从管口M进入,从管口N排出,A、B两端接上高压电后,在电场作用下管道内的空气分子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而粉尘吸附了电子后最终附着在金属管壁上,从而达到减少排放烟气中粉尘的目的。根据上述原理,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A端接高压正极,B端接高压负极B.A端接高压负极,B端接高压正极C.A端、B端都接高压正极D.A端、B端都接高压负极3.(2024河南信阳阶段练习)如图是静电喷涂原理的示意图。发射极喷枪喷嘴与吸极被涂工件之间有强电场。在强电场作用下,一带电的涂料微粒(不计重力)从发射极由静止释放,加速飞向吸极,以达到喷涂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加速飞向吸极的带电的涂料微粒带正电荷B.带电的涂料微粒加速飞向吸极,电场强度方向由发射极指向吸极C.在强电场中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涂料微粒所受电场力越大D.带电的涂料微粒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题组二 静电的防护4.(2024湖北武汉期中)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静电危害的防治的是 ( )A.在很高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B.在高大的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C.飞机轮上装有拖地线D.存放易燃品的仓库的工人穿上导电橡胶做的防电靴5.避雷针能够避免建筑物被雷击的原因是( )A.云层中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入大地B.避雷针的尖端向云层放电,中和了云层中的电荷C.云层与避雷针发生摩擦,避雷针上产生的电荷被导入大地D.以上说法都不对6.(多选)如图所示,电力工作人员在几十万伏的高压线上进行带电作业,电工全身穿戴带电作业用的屏蔽服,屏蔽服是用导电金属材料与纺织纤维混纺交织成布做成的服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金属材料编织衣服的目的是使衣服不易拉破B.采用金属材料编织衣服的目的是利用静电屏蔽C.电工穿上屏蔽服后,体内场强为零D.屏蔽服中的金属网不能起到屏蔽作用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1章 静电力与电场强度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基础过关练1.C 选项A、B、D都是将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防止静电的危害,选项C利用静电完成了喷漆作业,是静电的应用。故选C。2.B 粉尘吸附了电子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正极移动,所以B端应该接高压电源的正极,A端接负极,故B正确,A、C、D错误。3.C 由于发射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吸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电场强度方向由吸极指向发射极,则加速飞向吸极的带电的涂料微粒带负电荷,故A、B错误;根据F=qE,可知在强电场中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涂料微粒所受电场力越大,故C正确;由于涂料微粒带负电,可知带电的涂料微粒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C。4.B 打雷时,由于静电感应,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积累了很多的静电,容易导致雷击事故,所以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安装避雷针,避雷针上的感应电荷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保护建筑物,所以A属于静电危害的防治;在高大的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利用静电除去废气中的粉尘,这属于静电的应用,所以B不属于静电危害的防治;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飞机轮上的拖地线可以在飞机落地时把产生的静电导走,所以C属于静电危害的防治;利用导电橡胶做的防电靴及时把工人在走动中产生的静电导走,防止发生事故,所以D属于静电危害的防治。故选B。5.B 带电荷的云层靠近避雷针时,在避雷针尖端感应出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达到一定程度就向空中放电,中和云层中的电荷,从而避免建筑物遭受雷击,所以只有选项B正确。6.BC 电工穿上屏蔽服后,人体内电场强度处处为零,从而使人体免受高压电场的危害,B、C正确,A、D错误。1.C2.B3.C4.B5.B6.BC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