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章末检测(二)
展开沙漠中树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下图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2.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有哪些( )
①气候湿润 ②气候干旱 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④植被茂密
⑤多大风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如图为该地丹霞山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读下面“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4.读丹霞山景观图,推测与其形成过程示意图中时期对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
5.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A.风力堆积 B.岩浆入侵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下图示意某地垂直于构造线(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大的断层线等)方向所作的地质剖面,图中数字为岩层编号。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a、b、c三处( )
A.a、c两处地质构造线都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
B.a处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C.b处附近多泉水出露,不宜建设大坝
D.c处向斜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成谷
8.图中⑥处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岩浆
9.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 B.断层作用
C.沉积作用 D.褶皱隆起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牛轭湖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10~11题。
10.导致②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陷
11.河流裁弯取直可以( )
A.增加航运距离 B.增加河道淤积
C.减弱洪水灾害 D.减小河流流速
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碛垄等堆积地貌。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13.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坡降水多于北坡 B.南坡气温高于北坡
C.南坡海拔高于北坡 D.南坡坡度小于北坡
古代聚落选址、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水源。下图为考古发现的我国某河谷不同时期聚落和农业生产状况遗址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造成图示河谷地区遗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B.洪水泛滥
C.河流泥沙掩埋 D.环境污染
15.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状况,下列时期中该地区气候最湿润的是( )
A.距今1 000~2 000年 B.距今3 000~4 000年
C.距今4 000~5 000年 D.距今6 000~7 000年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2分)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4分)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6分)
17.甲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乙图是甲图中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
(2)简述N地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示意图。
(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4分)
(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及原因。(4分)
(3)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7分)
我国深厚的历史积淀给予了我们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分布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体就是其中之一(分布如图)。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动乱时期,且多分布在小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形险要处。沁河是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下左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脉霍山南麓,流经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过太行山峡谷,出五龙口进入下游河段。五龙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两岸地面2~4米,“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床不断下切、下降趋势明显。
(1)说明沁河流经的太行山峡谷的成因。(4分)
(2)推测沁河流域古村落形成的区位条件。(6分)
(3)分析五龙口至沁河口段河床不断下切的人为原因及影响。(7分)
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章末检测(四):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章末检测(四),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章末检测(五):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章末检测(五),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章末检测(二): 这是一份2024—2025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章末检测(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