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 考点二1 表达技巧(3)
展开醉留东野①
韩愈
昔年因读李杜诗,长恨二人不相从②。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③?
东野不得官④,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⑤。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⑥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注】①东野: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此诗约作于贞元十四年,时韩愈在汴州刺史董晋幕中做观察推官,孟郊客游汴州,将南行,诗人赋此诗留别。②不相从:这里指李白、杜甫两人不常在一起。③蹑二子踪:指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④不得官:时孟郊正待朝廷任命新职。⑤駏jù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一种叫“蟨”jué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⑥寸筳(tíng):小竹枝,这里也是诗人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由李白、杜甫终生难在一起表述自己和孟东野重蹈李、杜二人遭遇的遗憾。
B.诗人说自己有点“滑头”,能够周旋于官场,以此来衬托孟郊的傲骨铮铮。
C.诗人说自己非常崇拜孟郊,表示愿做駏蛩,愿化白云,从而能够帮助孟郊。
D.这首杂言诗典雅清丽,朗朗上口,突出表现了诗人与孟郊的深厚友谊。
2.本诗是怎样表达作者和孟郊之间的情谊的?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独孤判官赴岭①
刘长卿
伏波初树羽②,待尔静川鳞③。
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
苍梧④云里夕,青草嶂中春。
遥想文身⑤国,迎舟拜使臣。
[注]①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②伏波:汉代名将马援为伏波将军,平定岭南。树羽:鼓架之上置彩羽为饰,是推行文教的象征。③静川鳞:使水族安息,比喻施行政务。川鳞,水中的鱼,喻边民。④苍梧,古地名,古属百濮分支,后并入楚地设苍梧郡。⑤文身:在人体上刺花纹。古时南方有断发文身的习俗,后用以指偏远地区的百姓。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交代了主要事件,“送”字是统领全篇的诗眼。
B.诗人巧用伏波的典故,含蓄说明友人“静川鳞”是伏波“树羽”的接力。
C.诗人每逢在“岭海”看到飞鸟,就会想起远在天边的友人,倍感孤独。
D.诗人运用镜头组接的艺术手法,描绘了送友人赴岭的情景,画面生动。
2.这首诗联想丰富,想象精妙,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思亲汝州作
黄庭坚
岁晚寒侵游子衣,拘留幕府报官移。
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车上吐茵①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
秋毫得失关何事,总为平安书到迟。
【注释】①吐茵:汉代丙吉不因驭吏醉呕车上而斥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岁晚天寒凉意透衣,“侵”字既实写天气,也暗示了“游子”凄凉的心境。
B.颈联用典,言己虽有小过,但未必因此被逐,用“三人成虎”之故事,是担心家人受流言影响而担忧。
C.尾联写作者不关心官位升降,只在意家信总迟到,不能及时解除家人对自己的担忧。
D.诗歌用典恰到好处,使全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感情真挚。
2.颔联常常被人称颂,请结合全诗赏析其妙处。
4.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①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②。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籯:箱笼一类的竹器。②明月生蚌胎:《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记载,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采用鲜明的对比的方式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
B.颔联承接上联,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
C.颈联一个“出”字,化动为静,手法巧妙,与“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总收全诗,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之气自能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
2.“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教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①
谢朓[南北朝]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②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③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①新亭:在今南京市南。零陵,南齐郡名,今湖南省零陵县北。②张乐:相传古时黄帝曾在洞庭奏《成池》之乐。潇湘:水名。娥皇、女英曾追随舜前往南方而死于湘水。③广平:指晋人郑袤做广平太守有政绩,为百姓所爱,临去,百姓恋慕涕泣。茂陵句:汉司马相如谢病居茂陵,武帝遣人往求其书,及至,已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写暮云去野,江水回流,既写去留两地之间美景,同时又回应前句,空间流转间牵带着情感慢慢流出。
B.五六两句一写诗人自己岸边立马,怅然若失,一写友人在江中放下船桨,犹豫不舍,场面描写具有画面感。
C.七八句分别用郑袤和司马相如的典故,前者表达对友人官途的祝福,后者则流露出对个人遭遇的伤感,情感深沉。
D.结尾两句写诗人怅然独立新亭,望着滔滔江水,对友人的万般“心事”此刻全都消散,以此凸显别离之痛的深刻。
2.有评论说:一般送别诗都是从此地遥想彼地,从现时憧憬将来,而此诗皆反其道而行之,结构奇特。请从“时空”角度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以及情感表达效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D
2.①类比、衬托:作者将自己和孟郊比作李白、杜甫,表现了二人友谊的不凡。
②对比:作者对比自己和孟郊的处境、现状和性格,凸显对孟郊品德和才能的推崇及对其老大而未得重用的惋惜。
③比喻、用典:青蒿倚松、駏蛩负蟨、寸筵撞钟、云伴飞龙等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希望两人友谊长存、尽快相逢的愿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D.“典雅清丽”语言风格错解,本诗不具有“典雅清丽”的特征,本诗的风格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前四句“昔年因读李杜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自比李杜。从前由于诵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总是怅恨他们两人终生难以在一起。我和盂东野有幸生在同一个时代,为什么又重蹈李、杜二人的遭遇呢?通过写李杜的友谊,表达自己与孟郊友谊的深厚。
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现状和性格作了比较。“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诗人在过去的诗中曾以“雄骜”二字评东野,即说他孤忠耿介,傲骨铮铮。“白首夸龙钟”,一“夸”字即写“雄骜”。紧接着韩愈写自己,“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承认自己有点“滑头”,比起孟来有时不那么老实,所以能周旋于官场。在东野这株郁郁高松面前,自惭有如青蒿。意思是说,我今在幕中任职,不过依仗一点小聪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实在是自愧弗如。
“自惭青蒿倚长松”“原得终始如駏蛩”“有如寸筵撞巨钟”“有如寸筵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几句比喻、用典,说自己是青松,东野是青松;说自己和东野如同相依为命的駏蛩;说诗人挽留东野如同寸草之茎去撞击巨钟一样无效;说诗人与东野如同白云与飞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希望两人友谊长存、尽快相逢的愿望。
2.答案:1.C
2.示例:①由友人所“赴”之“岭”,联想到汉代曾经平定岭南推行文教的伏波将军,进而联想到友人将要在岭南接力伏波施行政令,想象瑰丽。②由送友人联想到友人翻山越岭、向“远人”问路的情景,表现了友人赴任途中的艰辛。③由送友人联想到友人所治之所的美好环境。④由送友人联想到友人到任后受到治所人民热烈欢迎的动人场面。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C.“诗人每逢在“岭海”看到飞鸟,就会想起远在天边的友人”曲解文意。颔联的意思是,想到友人在崇山峻岭中与“飞鸟”为伴,在遥远的天边向“远人”问路,表现了友人旅途的孤单。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以及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诗题目是“送独孤判官赴岭”,首联写“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伏波是汉代名将马援,曾平定岭南。树羽:鼓架之上置彩羽为饰,是推行文教的象征。此联中,作者由友人所“赴”之“岭”,联想到汉代曾经平定岭南推行文教的伏波将军,进而联想到友人将要在岭南接力伏波施行政令,想象瑰丽。
颔联写“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岭海看飞鸟”句写由送友人联想到友人翻山越岭,“天涯问远人”句写向“远人”问路的情景,表现了友人赴任途中的艰辛不易。
颈联写“苍梧云里夕,青草嶂中春”,写出了作者送友人赴岭后,这里的美好景色,即由送友人联想到友人所治之所的美好环境。
尾联写“遥想文身国,迎舟拜使臣”,写遥想偏远地区的百姓,一定在热烈的欢迎着我的朋友独孤判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由送友人联想到友人到任后受到治所人民热烈欢迎的动人场面。
3.答案:1.C;
2.①颔联意为清晨时在梦中回到三百里外的故乡,一天十二个时辰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②用直观的数字表达思乡念亲之苦。③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陈述自己对归乡的渴望和对家乡亲人的殷切思念,感情真挚,感染力极强。
解析:1.“作者不关心官位升降”说法有误。尾联大意为“在官府中,自己即或有点过失,也未必会被放逐,保平安的家信总是迟到会让母亲担心”,说明作者并非真的不关心官位升降、政事得失,而是宦海多风波,宦者恒沉浮,这于宦者本人倒在其次,可是家人得知消息总会担心自己。作者这么说只是希望家人心安,是对家人的宽慰之词。
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观照全诗,这是一首浮游宦海者恐母亲担忧的亲情诗,也是一首思乡怀人的亲情诗。
颔联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用“归梦”“思亲”点明宦海浮沉的游子对家乡亲人,尤其是无亲的殷切思念。
“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运用数字,使思乡之情更加直观,表达了一个浮游宦海的游子对母亲的殷切思念,一个游子对母亲的拳拳之心可见一斑。
“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成为思乡怀人的经典名句。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浮游宦海者恐母亲担忧的亲情诗。黄庭坚二十多岁中进士,宦游在外,因此长期和母亲分离,此篇是他于河南汝州为官时所作。黄庭坚是个有名的孝子,“游子衣”借用孟郊的名句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也不是文人的弄笔虚言、夸饰之语,而是表达了一个浮游宦海的游子对母亲的殷切思念。“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双亲心安释念。宦海多风波,宦者恒沉浮。这于宦者本人倒在其次,所以作者说:“秋毫得失关何事。”在官府中,自己即或有点过失,也未必被“逐”。但流言可畏,三人成虎,这不能不让母亲为自己担忧啊!每念此事,作者总忧心忡忡。为了不让母亲担忧,黄庭坚经常往家中写报平安的书信,以免慈母挂念,可是又常常担心书信到得太迟。这正是黄庭坚的孝心,是从精神上孝敬母亲的表现。一个游子对母亲的拳拳之心可见一斑。本文善用典故,而“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更是成为思乡怀人的经典名句。
4.答案:1.C
2.①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材,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②乐善好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榜样,蓄福报。③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化动为静”错误。“山随宴坐图画出”意思是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山景是静景,诗人用“出”字展开画卷,使得画面具有了动感,所以应是化静为动。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从“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一句可见,胡逸老以藏书传家,反而视金钱为祸害,体现胡逸老以诗书传家,且为人淡泊名利,影响子孙品性;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说胡逸老愿意与贫穷的人家分享自家的粮食,后一句称赞他如此品德必然会有人才出众的子弟,体现出胡逸老仁爱之心,启示后代为人要乐善好施;
后两联则写胡逸老在致虚庵中的生活,观看青山绿水,心境闲适,更没有凡尘俗事来污染清明的心境,体现出胡逸老人格高雅、胸襟广阔的特点,启示后人要坚守本心,清廉自守。
5.答案:1.D
2.作者在时空上安排了一大逆转:时间上,从古代写起,再慢慢收束回到与友人送别之时;地域上,从友人将往之地写起,再悄悄拉拢过来,顺流一直到离别之此地。这样由远及近、由景入情,抒发怀友之思和惜别之情,表现出诗人构思上的精巧和诗篇结构上的独造。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对友人的万般‘心事’此刻全都消散,以此凸显别离之痛的深刻”错误。万般“心事”有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有对自己遭遇的伤感,比较丰富。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结构特点和情感表达效果的能力。
一般说来,送别诗都是从此地遥想彼地,从现时憧憬将来;而谢朓此诗,率皆反其道而行之。他在时空的安排上设置了一个超乎寻常的大逆转:时间,从往古的黄帝奏乐、二妃南行写起——先将时间倒退回去,然后再慢慢收束回来,一直写到与友人送别之现时;地域,从范云将在之地洞庭潇湘(实指零陵)写起——先将地域推宕开去,然后再悄悄拉拢过来,由江汉之水,顺流直下,一直写到离别之此地。在此基础之上,再由物境而入心境,将诗笔深入到心灵深处,抒发怀友之思和惜别之情,描绘失意之志和失落之感。这样一条由远及近、由景入情的线索,蜿蜒络绎于诗的始终,表现出诗人构思上的精巧和诗篇结构上的戛戛独造。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8 非连续性文本(2)(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8 非连续性文本(2)(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论证特点,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8 非连续性文本(1)(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8 非连续性文本(1)(含答案),共16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7 传记(3)(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一0三 考点二7 传记(3)(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27,连冠”的包袱?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