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 内能及其利用(解析版)
展开1.【新中考·生活情景】(2024·陕西·中考真题)“五一”假期,小明乘车回老家看望亲人。一家人在一起摘槐花、吃槐花麦饭……这些都是小明最真切的童年记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刚出锅的槐花麦饭很烫,是因为麦饭含有的热量多
B.槐树叶看上去呈绿色,是因为叶子吸收了绿光
C.小明在行驶的车上看到槐树向后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槐花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描叙为含有热量,刚出锅的槐花麦饭很烫,是因为麦饭的温度高,故A错误;
B.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槐树叶看上去呈绿色,是因为叶子反射了绿光,故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槐树的位置没有变化,槐树是静止的,以行驶的车位参照物,槐树向后运动,故C错误;
D.槐花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是因为香味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科学探究·科学思维】(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m,其物质的比热容为c,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3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cm(T2-T1)
B.在t2~t4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
C.在t4~t5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
D.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1时间段的比热容
【答案】D
【解析】A.由于实验中用稳定的热源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可知,在0~t1时间段,该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至T2,物质的比热容为c,所以物体单位时间吸收热量
故在0~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
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物体在t2~t4时间段,处于液态,由于液态时的比热容是该物质的性质,所以在t2~t4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冷却过程中单位时间放出热量不等于该物体升温过程中单位时间吸收热量,由于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该物质凝固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所以在t4~t5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在t1~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所以该物体放出的热量
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处于固态,该物质在0~t1时间段,也处于固态,由于固态时的比热容是该物质的性质,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1时间段的比热容,故D正确。
故选D。
3.【日常生活·传统文化】(2024·云南·中考真题)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把糖块加热成糖浆,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熬制糖浆的过程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糖的内能。
【答案】 熔化 热传递
【解析】[1]将糖块加热成糖浆,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2]熬制糖浆时,糖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所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糖的内能。
4.【跨学科实践·古代典籍】(2024·广东·中考真题)《本草纲目》记载:“琥珀如血色,以布拭热,吸得芥子者真也”。“拭”指摩擦,“以布拭热”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琥珀的内能。“吸得芥子”是由于琥珀因摩擦带 而 轻小的芥子。
【答案】 做功 电 吸引
【解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以布拭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琥珀的内能。
[2][3]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琥珀和布摩擦时,因得失电子,二者都带上了电,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琥珀就把轻小的芥子吸起来。
5.【科学态度与责任·科技创新】(2024·新疆·中考真题)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
(1)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的燃料为煤油、液态氢和液态氧,发射前加注燃料时,应在 (填“低温”或“高温”)环境中进行。为防止燃料汽化导致燃料贮箱内气压过高,应先加注 (填“煤油”“液态氢”或“液态氧”)。氢在 (填“液”或“气”)态时氢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2)火箭加速升空时,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机械能的增加量 (填“大于”或“小于”)其动能的增加量。探测器在月球上 (填“具有”或“没有”)惯性。已知氢的热值为,则质量为1t的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
【答案】 低温 煤油 气 大于 具有 1.4×1011
【解析】(1)[1]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的燃料为煤油、液态氢和液态氧,因为液态氢和液态氧的沸点较低,所以发射前加注燃料时,应在低温环境中进行。
[2]为防止燃料汽化导致燃料贮箱内气压过高,应先加注沸点较高的煤油。
[3]气态的氢温度相对较高,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因此氢在气态时氢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2)[4]火箭加速升空时,嫦娥六号探测器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因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的增加量大于其动能的增加量。
[5]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探测器在月球上也具有惯性。
[6]质量为1t的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6.【跨学科实践·日常生活】(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是燃气灶烧水的情境和该燃气灶灶头的示意图。
(1)天然气本身无色无味,为了安全和警示,通常会向天然气中加入臭味剂。拧动点火装置,若燃气未点燃,会闻到臭味,表明 (选填“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有斥力”或“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拧动点火装置,天然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天然气不会从进口处外泄,原因是:天然气的喷入导致进口处的天然气流速 (选填“大”“小”),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强;
(3)壶中装有密度为、质量为的水,则壶中水的体积为 。根据,若天然气的热值,完全燃烧的天然气放出热量为 J,其中的热量被水吸收,已知水未沸腾,比热容为4.2×103J/(kg·℃),则水的温度升高了 ℃。
【答案】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大 小于 20
【解析】(1)[1]拧动点火装置,若燃气未点燃,臭味分子通过空气传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臭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2)[2][3]拧动点火装置,天然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天然气不会从进口处外泄,是因为天然气喷入后,进口处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会外泄。
(3)[4]根据可得,壶中水的体积为
[5]根据,若天然气的热值,完全燃烧的天然气放出热量为
[6]根据可得,水的温度升高了
考点1 分子动能理论
1.(2024·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拍摄的“中国年·中国味”活动情境,对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停止加热砂锅煲继续沸腾,说明汽化不需吸热
C.汤圆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D.激昂欢快的迎新鼓声是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A.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四溢,是墨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A错误;
B.停止加热砂锅煲继续沸腾,是因为砂锅煲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沸腾,故B错误;
C.汤圆上方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敲鼓时,听到的声音由鼓的振动产生的,激昂欢快的迎新鼓声是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2.(2024·湖南·中考真题)小明在劳动技术课上学会了烹饪一道经典湘菜——辣椒炒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冻时冻肉向温水传递热量B.磨刀可以增大切肉时的受力面积
C.切肉时是力改变了物体形状D.炒肉时闻到香味不属于扩散现象
【答案】C
【解析】A.当冻肉被放入温水中进行解冻时,会发生热量传递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温水具有较高的温度,而冻肉则处于低温状态。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热量会从温水流向冻肉。故A错误;
B.磨刀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更容易切肉,故B错误;
C.切肉时,肉在力的作用下被刀切成很多部分,形状发生改变,因此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D.炒肉时,温度很高,肉中的芳香分子会在高温下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到空气中,扩散到空气中,所以很远就能够闻到炒肉的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C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
B.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
C.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0°C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
D.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
【答案】D
【解析】A.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故A错误;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以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在做运动,故B错误;
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热运动越慢,50摄氏度时,分子的运动不是最慢的,故C错误;
D.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所以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2 内能、比热容、热值
4.【日常情景·劳动实践】(2024·湖北·中考真题)如图是小明煮的一碗冒着“白气”的面条。他将木筷和金属勺同时放入其中,过一会感觉金属勺烫手而木筷不烫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的导热性比金属好B.木筷不烫手其内能不变
C.金属勺通过热传递变烫D.“白气”是由汽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A.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导热性能比非金属的好,所以金属勺比木筷导热性好,故A错误;
B.木筷放入热水中也会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错误;
C.金属勺变烫,是因为面条的温度高于金属勺的温度,面条向金属勺传递热量,故C正确;
D.“白气”是面条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5.(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那么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热量( )
A.甲的末温比乙的低,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B.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C.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D.无法判断甲、乙的末温哪一个高,且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答案】B
【解析】依题意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说明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变化比乙温度变化慢,由此可知,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热量,甲乙温度都降低,由于甲温度变化比乙温度变化慢,所以甲的末温比乙的末温高,但由于不知道甲乙两块金属的质量关系,所以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2·云南·中考真题)关于图所示的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B.图乙中冬天搓手取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图丙中用湿毛巾冷敷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人体的内能
D.图丁中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C
【解析】A.不管物体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此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用湿毛巾冷敷降温,湿毛巾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降温,内能减小,所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人体的内能,故C正确;
D.向下压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汽油机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二者能量转化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7.(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成都的赞誉。漫步在成都的这段“寻香道”,观花赏水,令人心旷神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闻到花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溪水的温度高低取决于水流的速度
C.阳光下湖水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D.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其比热容增大
【答案】A
【解析】A.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花香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进入人的鼻子从而闻到香味,故A正确;
B.由Q=cmΔt可知,溪水的温度高低与溪水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等因素有关,与水流的速度无关,故B错误;
C.阳光下湖水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使得其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故C错误;
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无关,故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其比热容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8.(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今年端午节期间,热爱家务劳动的小红与妈妈一起在家包粽子、煮粽子,做出来的粽子非常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煮粽子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
B.煮粽子时,锅的上方“白气”腾腾,“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煮粽子时,香气满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煮熟的粽子出锅后,由于温度较低所以粽子没有内能
【答案】C
【解析】A.煮粽子时,粽子吸收水的热量即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错误;
B.“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煮粽子时,粽叶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9.(2023·四川泸州·中考真题)塑料瓶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物品,空塑料瓶可以做许多物理小实验。在安全情况下,小明用高压打气筒往封闭空塑料瓶内打入空气,如图所示。随着瓶内气压增加,气体内能增大,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瓶内气体内能。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瓶盖飞出,这一过程与内燃机 冲程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瓶盖飞出的同时,瓶口冒“白雾”,其物态变化是 。
【答案】 做功 做功 液化
【解析】[1]小明用高压打气筒往封闭空塑料瓶内打入空气,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瓶内气压增加,气体内能增大,这是做功的发生改变瓶内气体的内能。
[2]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瓶盖飞出,这是瓶内气体对瓶盖做功,把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这一过程与内燃机的中国冲程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
[3]瓶盖飞出的同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口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10.(2024·天津·中考真题)在“航天日”主题活动中,小明用塑料瓶自制了“水火箭”(如图所示)。发射时,“水火箭”向下喷水从而获得升空的动力,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水火箭”飞出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相互 减小
【解析】[1] 水火箭升空利用的是“反冲力”,即高压气体将水向下喷射出去,对水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物体间的力都是相互的,水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力,火箭就升空了。
[2] 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考点3 热量计算
11.(多选题)(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图甲所示为一款新型水杯,将沸水倒入杯中,轻摇几下后,水温便可降至左右,并能保温3小时。图乙为其内部结构图,杯壁的不锈钢夹层中有晶体传热材料,其在常温下是固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取0.3kg该晶体材料,对其进行加热,其温度与吸收的热量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晶体材料的熔点为B.在BC段,该晶体材料的内能保持不变
C.在AB段,该晶体材料的分子热运动变剧烈D.该晶体材料的比热容为
【答案】CD
【解析】A.该晶体常温下是固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是熔点,由图丙可知,在BC段温度保持不变,则该晶体熔点为50℃,故A错误;
B.由图丙可知,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则该晶体材料的内能增大,故B错误;
C.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在AB段温度升高,所以该晶体材料的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故C正确;
D.由图丙可知,当0.3kg晶体材料,由30℃加热到50℃,其吸收的热量为5.28×103J,根据Q=cmΔt可得,其比热容为
故D正确。
故选CD。
12.(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单位质量的气体物质,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气体的定容比热,已知氦气的定容比热为3100J/(kg⋅℃)。如图所示,质量为0.02kg的氦气被密封在圆柱形汽缸内,汽缸内氦气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用力把活塞AB固定,当氦气的温度从20℃升高到30℃时,氦气吸收的热量是 J。撤去力,氦气推动活塞做功,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
【答案】 620 做功
【解析】[1]氦气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3100J/(kg⋅℃)×0.02kg×(30-20)℃=620J
[2]撤去力,氦气推动活塞做功,将氦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这个过程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13.(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如表格中的数据为水和煤油的比热容,这两种液体中 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若要使壶中质量为2kg的水升高20℃,水需吸收 J热量,将壶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变少了,是因为水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 水 1.68×105 汽化
【解析】[1][2]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水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水吸收的热量
[3]将壶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部分液态的水汽化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导致壶中的水变少。
14.(2023·广东·中考真题)小明了解到有种说法“在室内穿两件薄衣服比只穿一件厚衣服更保暖”。他采用题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子中装入等体积的热水,用两层灰色薄棉布包裹着甲瓶(内层紧贴,外层相对宽松),用一层灰色厚棉布紧贴包裹着乙瓶,用数显温度计测量瓶中热水的温度,测得有关数据如题表所示。
题表
(1)题表中有一个温度值记录错误,该错误的温度值是 ℃。水温会先降到41.0℃的是 瓶。已知瓶中水的体积是350mL,该瓶中水的温度降至41.0℃时,其放出的热量是 J。[,]
(2)如果把瓶中的热水换成冰块, 瓶中的冰块熔化较慢。分析实验结果,可猜想“在室内穿两件薄衣服比只穿一件厚衣服更保暖”的原因可能是两件薄衣服中间有 。
(3)请写出一个生活中与你的猜想相符合的例子: 。
【答案】 62.5 乙 甲 空气 见解析
【解析】(1)[1]由于温度是逐渐降低的,不可能比初温还高,故可知甲瓶62.5℃是错误的。
[2]根据表格温度变化趋势可知,乙瓶中温度下降更快,故乙瓶中水温更快降到41.0℃。
[3]由于瓶中水的体积是350mL,可得水的质量为
根据可得,放出的热量为
(2)[4]由于甲瓶保温更好,如果把瓶中的热水换成冰块,则甲瓶中的冰块熔化较慢。
[5]可能是两件薄衣服中间有空气,减慢了热量的流失速度。
(3)[6]羽绒服内充满空气更保暖,双层玻璃隔热效果更好。
15.(2023·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正午,小明对水面获取太阳的能量情况进行研究,他将装有400g水的盘子放在室外平台上,经阳光照射10min,水温升高了2.5℃,不计水的蒸发(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1)该过程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若照射到盘中水面上太阳能的功率为25W,水获取太阳能的效率是多大?
【答案】(1)4.2×103J;(2)28%
【解析】解:(1)由Q=cmΔt可得,该过程水吸收的热量为
(2)由W=Pt可得,照射到水面上的太阳能为
故水获取太阳能的效率为
答:(1)该过程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2)水获取太阳能的效率是28%。
16.(2022·云南·中考真题)顺口溜“五月五、过端午、蒸粽子、吃包子、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生动的呈现了某地端午文化习俗。蒸粽子是利用水沸腾产生的蒸气进行加热。若将2.5kg的水加热到沸腾,水温升高了80℃,[c水=4.2×103J/(kg·℃),q煤=3×107J/kg],在此过程中,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采用煤炉加热,煤炉加热水的效率为10%,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3)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答案】(1)8.4×105J;(2)8.4×106J;(3)0.28kg
【解析】解:(1)根据可知,水吸收的热量
(2)采用煤炉加热,煤炉加热水的效率为10%,根据可知,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3)根据Q放=mq可知,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为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8.4×105J;
(2)采用煤炉加热,煤炉加热水的效率为10%,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4×106J;
(3)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为0.28kg。
17.(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牛顿冷却定律
当一个物体表面温度比周围环境高时,就会向周围环境散热,散热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散失热量的多少来表示。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物体散热快慢与物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发现,在温度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小于15℃),这个结论符合实际散热规律,称为牛顿冷却定律。如果散热快慢用q表示,则牛顿冷却定律可以表示为q=k(t物-t环),其中k是散热系数,与物体的表面性质、表面积、周围环境性质等因素有关,和物质种类无关,如果上述因素相同,不同物质的散热系数就相同。由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即使散热快慢相同,它们降低相同温度需要的时同也不同,根据降温时间可以得到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进行比热容的测量。
(1)物体向周围散热,内能减少,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做 ;
(2)散热快慢q和下列概念中物理意义最接近的是 ;
A.速度 B.密度 C.功率 D.效率
(3)一个物体温度为30℃,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此时物体的放热快慢为q。当物体温度降低到29℃时,散热快慢为 。
(4)如图甲所示,用两个同样的保温杯分别装满水和盐水,水和盐水的温度都是30℃,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保温杯散开口,水和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则盐水的比热容为 J/(kg·℃)。
【答案】 热传递 C 3.5×103
【解析】(1)[1]物体向周围散热,物体的内能转移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物体上,内能减小,这种方式叫热传递。
(2)[2]q是表示散热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这三者的物理意义接近,速度单位m/s。功率单位与散热快慢单位都是J/s。因此只选C。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 当物体温度为30℃,周围环境温度为20℃时,根据牛顿冷却定律q=k(t物-t环)可得物体的散热系数
当物体温度降低到29℃时,散热快慢为
(4)[4]由图乙可知,水从30℃降到25℃放出的热量为
Q放=c水m水(t0水-t水)=4.2×103J/(kg·℃)×m水×(30℃-25℃)=4.2×103J/(kg·℃)×1.0×103kg/m3×V水×5℃
盐水从30℃降到25℃放出的热量为
Q放ˊ=c盐水m盐水(t0盐水-t盐水)=c盐水m盐水×(30℃-25℃)= c盐水×1.1×103kg/m3×V盐水×5℃
其中水和盐水降温时间分别为24min和22min,盐水和水的体积相同,所以放出的热量之比为
可求得盐水的比热容为3.5×103J/(kg·℃)。
考点4 创新实验突破
18.(2023·辽宁鞍山·中考真题)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
(2)实验时,选取 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此实验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液体 (选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答案】 自下而上 质量 热传递 加热时间的长短 33 B
【解析】(1)[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组装器材时,先安装酒精灯,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安装。
(2)[2][3]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时,选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4]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5]由乙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为33℃。
(5)[6]根据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加热时间长,B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根据Q=cmΔt,在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B放热多,故液体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19.(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图甲为观察水沸腾实验装置,图乙为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图丙为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关系图像(其中BC段为水沸腾过程)。
(1)图乙中温度计示数为 ℃;水沸腾时温度未达到100℃,原因可能是当地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或“低于”);
(2)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面破裂后会看到“白气”,“白气”是由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分析图丙BC段,可得到水在沸腾时不断 ,但温度 ;
(4)在本实验中试管里有50g水,当其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水吸收的热量为 J。[]
【答案】 85 低于 液化 吸热 不变 4.2×103
【解析】(1)[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液柱液面正好在85℃刻度处,故图乙中温度计示数为85℃。
[2]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水面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水面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故水沸腾时温度未达到100℃,原因可能是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2)[3]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面破裂后会释放许多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也就是我们肉眼可见的“白气”。
(3)[4][5]由图丙可知,处于BC段时,水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一直维持在98.4℃,说明水在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4)[6]由可知,在本实验中试管里有50g水,即0.05kg的水,当其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水吸收的热量
20.(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真题)小明发现篮球的气压不足,于是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在收起打气筒时发现外壁有些发热。于是他想,是什么原因导致打气筒的外壁发热呢?小明就这个问题与同学小红进行了交流,联系所学物理知识,他们提出了以下两个猜想:
A.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与筒壁摩擦导致发热
B.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
于是他们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打气筒、测温枪、计时器、气压不足的篮球等,分别在打气筒的上部和下部标注两个测温点,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气筒内壁的热量是通过 的方式传递到外壁;
(2)活塞在打气筒内向下运动时的能量转化过程,与四冲程内燃机的 冲程相同;
(3)用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10秒内使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20次,立即用测温枪测出此时两个测温点的温度。待打气筒外壁温度降至室温(25℃)后,放出篮球中的部分气体,重复上述操作。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小明分析上表实验数据得出:导致打气筒外壁发热的原因是 ;
(4)小红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 ,于是他们对实验进行改进,对猜想A再次进行探究,你认为他们的改进方法是 。
【答案】 热传递 压缩 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 见解析 见解析
【解析】(1)[1]打气筒内壁的温度高,外壁的温度低,热量从温度高的内壁传递到温度低的外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
(2)[2]活塞在打气筒内向下运动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3)[3]由表中数据可知,打气筒下部温度高于上部温度,说明活塞在打气筒内向下运动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造成下部温度高于上部温度,故导致打气筒外壁发热的原因是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
(4)[4][5]在实验过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时既克服摩擦做功,又压缩空气做功,无法准确的确定外壁发热的原因;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猜想A,应让活塞只克服摩擦做功,而不压缩空气做功,故他们的改进方法是:打气筒不与篮球连接,直接让活塞在相同的时间内往复运动相同的次数,用测温枪测出打气筒外壁的温度与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时打气筒外壁的温度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物质
比热容c/【】
水
4.2×103
煤油
2.1×103
室温:25.0℃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甲瓶水温/℃
61.0
56.6
62.5
50.9
48.5
乙瓶水温/℃
61.0
55.6
52.3
49.0
45.7
实验次数
时间t/s
活塞往复次数
上部温度t/℃
下部温度t/℃
1
10
20
30.7
36.6
2
10
20
30.2
36.2
3
10
20
30.5
36.3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声现象(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声现象(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跨学科实践】,【新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声现象(原卷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声现象(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跨学科实践】,【新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