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展开1.【跨学科·古诗词中的物理】(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句描绘了成都草堂门前浣花溪秀丽的景色(意境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从各个方向看见黄鹂,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B.看到溪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C.阳光下的溪水波光,是水面对光的反射现象
D.目送白鹭高飞远去的过程中,眼睛的晶状体变厚
【答案】D
【解析】A.能从各个方向看见黄鹂,是由于黄鹂的表面比较粗糙,光射到黄鹂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因此这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面相当于平面镜,阳光下的溪水波光,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的缘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目送白鹭高飞远去的过程中,物距变大,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像距应变小,但由于像距(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不变,此时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可知焦距应变大,故晶状体变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新中考·学科思维能力】(2024·上海·中考真题)光具座上有凸透镜、光屏及发光源各一个。当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此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物理王把光屏沿着光具座移动5cm后,再次移动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对于该像的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一定成放大的像B.可能成缩小的像
C.成像可能比原来小D.成像一定比原来小
【答案】B
【解析】CD.当光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
f
5cm
v=10cm-5cm=5cm
把光屏沿着光具座远离凸透镜5cm后,再次移动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则
f
AB.当u>2f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3.【科学探究·模型建立】(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光线a(图中未画出)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b平行凸透镜的主光轴,b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到屏上的A点。
(1)画出光线a;
(2)画出光线b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并标出凸透镜右侧的焦点F;
(3)保持光线a不变,若平面镜转动角度小于,则 (选填“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平面镜,可使a的反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光心O。
【答案】 顺时针
【解析】(1)[1]先画出平面镜的法线,可知反射角等于4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也等于45°,由此可画出入射光线,即光线a,如图所示:
(2)[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据此作出光线b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并标出凸透镜右侧的焦点F,如图所示:
(3)[3]保持光线a不变,若平面镜转动角度小于,若逆时针转动平面镜,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增大,则反射光线向上远离凸透镜,反射光线不会通过凸透镜光心O;若顺时针转动平面镜,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减小,则反射光线向下靠近凸透镜的光心,转过一定角度时,反射光线会通过凸透镜光心O。
4.【新中考·信息整合与处理】(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2024年6月2日6时23分,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背南极。探测器由“轨返组合体”和“着上组合体”组成,“着上组合体”上装有着陆相机,在下降过程中拍摄月球表面照片,将图片、数据回传地面应用系统进行研究。“着上组合体”的落月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当距离月面约90~110米高度时,进入悬停段,这一阶段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发射激光,通过反射获得这个探测器与月面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完成高精度三维成像,帮助实现平稳着陆。
请从文中摘取一段与物理相关的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将图片、数据回传地面应用系统;物理知识: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作答:物理信息: ;物理知识: 。
【答案】 在下降过程中拍摄月球表面照片 凸透镜成像规律,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解析】[1]物理信息在下降过程中拍摄月球表面照片。
[2]物理知识,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是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5.【跨学科·物理与工程实践】(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
(1)凸透镜起到 的作用;
(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 焦距范围之内;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 侧。
【答案】 放大镜 一倍 正立 同
【解析】(1)[1]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凸透镜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2)[2]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范围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范围之内。
(3)[3][4]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范围内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正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同侧。
6.【新中考·科技创新·学科融合】(2024·湖北·中考真题)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一件秦代木牍前放置着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情景如图甲。为了弄清其原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乙,用太阳光照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丙,将蜡烛放在较远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性质,测出物距和像距;逐次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实验记录如下表;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 (填“>”“<”或“=”)像距;
(3)小宇受第4、5组实验结果启发,推测文物与其前方凸透镜的距离u和凸透镜焦距f的关系为时,成放大的像。小丽对小宇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她继续减小物距,发现蜡烛在某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看不到像。小丽撤去光屏,从图丙中 侧(填“A”或“B”)向透镜方向观察,看到了正立放大的像,测得物距为8.0cm,她推测u和f的关系应为。 的推测合理,理由是 。
【答案】 10.0 > B 小丽 见解析
【解析】(1)[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为焦距,由图乙知道,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2]分析表格数据知道,当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大于像距。
(3)[3]根据题意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物同侧,应该在B处观察。
[4][5]根据实验现象知道,当继续减小物距时,也能成放大的像,但是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所以,小丽的推测合理。
7.【新中考·科学探究·综合实践】(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实践中,该小组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橡皮膜凸起的程度,如图甲所示。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②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光屏所在的位置;
③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此时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 ;
④将光屏移回原来标记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眼镜在烛焰和水透镜之间前后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这说明矫正近视眼应配戴 透镜;
⑤从水透镜里向外抽取适量的水,再次实验,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做到科学用眼,积极防控近视。请写出一条预防近视的措施。
【答案】 同一高度 强 前方 凹 见解析
【解析】①[1]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③[2]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变厚,焦距变短,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
[3]④[4]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可知,远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后,在视网膜前会聚,这是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太远造成的,是近视眼,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
⑥[5]预防近视的措施有: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cm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考点1 透镜对光的作用
1.(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下列泸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所描述光现象的原理,与“潭清疑水浅”所描述光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
A.甲图中“龙脑桥”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
B.乙图中“报恩塔”在阳光下看起来呈白色
C.丙图中“尧坝镇古建筑群”夜晚出现的笔直光柱
D.丁图中在“春秋祠”喝水,透过水杯看到“变形”的手指
【答案】D
【解析】“潭清疑水浅”是因为潭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后的光线看到的是潭底的虚像,像的位置比潭底的实际位置浅。
A.甲图中“龙脑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报恩塔”在阳光下看起来呈白色是因为它反射所有色光,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尧坝镇古建筑群”夜晚出现的笔直光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在“春秋祠”喝水,透过水杯看到“变形”的手指属于凸透镜成像,水杯和水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湖北·中考真题)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
D.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答案】C
【解析】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站在透镜二倍焦距之间以外时,在摄像机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该摄像头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C.顾客刷脸时,距摄像头50cm,物距
由此可知,该摄像头的焦距,因此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该摄像头成像原理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都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C。
3.(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从平面镜看到蜡烛,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蜡烛与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从光源A点发出的一束光其传播径迹如图所示,请再画出从A点发出的另一束光的传播径迹,以此来确定A的像点并标为。
【答案】
【解析】如下图,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另一条光线选择过光心的特殊光线,穿过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与此前过焦点的光线相交于一点,即为像点。
5.(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凸透镜的焦点为F,光心为O。
①在图中画出S点发出的光线a经过透镜光心后的光线
②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在图中画出上述光路。
【答案】
【解析】[1][2]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故它的入射光线一定过焦点,如图:
考点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2024·河南·中考真题)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 )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答案】B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长期看近处的东西导致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所以用水透镜模拟近视眼,也就是需要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所以此时应对水透镜注水,使得凸透镜变厚,焦距变小,使得像成在光屏左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
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答案】C
【解析】AB.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特点,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对光线会聚能力太强导致的,因此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里注水,故D错误。
故选C。
8.(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解析】装有水的杯子相当于凸透镜,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且由图示可知像与铅笔在凸透镜的同侧,则可知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图2、3中的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 图2中的铅笔向前移,铅笔仍紧贴水柱,水柱变薄,“水透镜”焦距变大,铅笔离焦点越来越远,且“水透镜”光心向前移动,物距变小,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也变小,像一直变小; 图3中的铅笔向后移动,物距变大,若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也变大,像变大;当铅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当铅笔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所以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大后变小; 综上所述,A正确。
故选A。
9.(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答案】B
【解析】A.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即蜡烛在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透镜另一侧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即图中的E区域,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远,所成的实像越小,图中蜡烛位于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实像会逐渐变小,故B正确;
C.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即该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位置在透镜另一侧的两倍焦距以外,即如果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则在图中的F区域的光屏上能找到像,故C错误;
D.当蜡烛放在图中C区域,即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是用光屏承接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B。
10.(2022·河南·中考真题)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和10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f=5cm h=10cmB.f=10cm h=12cm
C.f=5cm h=12cmD.f=10cm h=6cm
【答案】D
【解析】ABCD.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标本,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必须小于焦距,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刚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外壳的长度为,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物,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将凸透镜正对燃烧的蜡烛,当蜡烛距离凸透镜至少 时,可以在外壳内移动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答案】 倒立 缩小 20
【解析】[1][2]半透膜相当于光屏,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窗外景物处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因为外壳的长度为20cm,即像距处于大于一倍焦距小于等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蜡烛距凸透镜至少20cm时,才可以在外壳内移动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12.(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实验室应保持较 的环境(填“亮”或“暗”),为了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需要 移动光屏,观察像是否变模糊。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大小比烛焰 。
【答案】 暗 左右小范围 大
【解析】[1]实验时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最好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便于观察成像。
[2]为了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需要将光屏左右小范围内移动,以改变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进行观察像是否变模糊。
[3]图示位置,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像的大小比烛焰大。
13.(2023·广东·中考真题)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题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题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 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 cm;
(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题图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 (选填字母);
(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题表中选取编号为 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答案】 实像 上 10 D ①、②
【解析】(1)[1]如图甲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2]一段时间后,蜡烛越烧越短,此时烛焰的像在光屏上方呈现,为了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可以将蜡烛上移,使得烛焰,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央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3]由甲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此时物距为15.0cm,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像距为30.0cm,像距在两倍焦距之外,根据表格可知,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4)[4]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从左侧向光屏看,会看到图B所示的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5]若要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则需要控制凸透镜的焦距相等,故可在题表中选取编号为①、②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14.(2023·安徽·中考真题)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
(1)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丽、小明和小亮观察到的分别是图2中的 (选填“①”“②”“③”或“④”);
①甲、丙、戊 ②乙、丙、丁 ③乙、乙、丁 ④乙、乙、戊
(2)小亮继续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保持光源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 (选填“A”或“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答案】 ② C
【解析】(1)[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左右相反。所以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由于光的反射,看到的像是图乙;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由于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小明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如图丙;在B点放置凸透镜,此时
u=v=2f
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左右相反,小亮观察到的像如图丁,故②符合题意,①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2)[2]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物距u>2f,光源位置不变,需将凸透镜向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15.(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为进一步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小明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了下列实验。
(1)为了证明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如图所示,小明已完成了实验步骤①②;
①在水平白纸板上画一条直线PQ,做ON垂直PQ于O点,画一条斜线AO;
②沿PQ放置平面镜,让一束光沿AO射向平面镜,在反射光线经过处标上一点B;
接下来应该让入射光线沿 ,若反射光线沿 方向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2)如图所示,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据此可判断:红光和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同一块玻璃砖,红光的折射角 紫光的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由上表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 ;成虚像的条件是 。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这一特点可知,当物距时,像距 ;
(4)请写出一种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并简要说明主要操作步骤: 。
【答案】 BO OA 大于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30 太阳光聚焦法 见解析
【解析】(1)②[1][2]让一束光沿AO射向平面镜,在反射光线经过处标上一点B,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由于验证的是光路可知,即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照射过去,故光线沿着BO射入;观察是否会沿着OA射出,若沿着OA射出,则光路可逆。
(2)[3]红光和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同一块玻璃砖,如图
红光的偏折程度小于紫光,紫光更接近法线,紫光的折射角小于红光的折射角。
(3)[4][5][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成实像的条件是大于1倍的焦距;一倍焦距分虚实,故物距小于1倍的焦距,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当物距等于30cm时,像距等于15cm,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15cm时,根据光路可知,像距等于30cm,仍然能够成像。
(4)[7][8]太阳光聚焦法,把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至纸上出现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此光斑所在处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用刻度尺测量出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利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为焦点的原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考点3 凸透镜的应用
16.(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明透过水滴状的鱼肝油胶囊观察积木,发现上面的数字“9”变成了“6”,与该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若想让“6”变大一些,可将积木与胶囊的距离 。
【答案】 照相机 减小
【解析】[1]水滴状的鱼肝油胶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水滴状的鱼肝油胶囊观察积木,发现上面的数字“9”变成了“6”,说明数字“9”通过胶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积木放在了胶囊的二倍焦距以外,像成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与该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照相机。
[2]若想让“6”变大一些,即像变大一些,则像距必须变大,根据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可将积木与胶囊的距离减小。
17.(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请你补全关于“像”的知识结构图。
、 、 。
【答案】 凸透镜 直线传播 倒立实像
【解析】[1][2][3]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相同点是都可以成倒立的实像。
18.(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如图,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做了“水球光学实验”: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因为太空中浮力已经消失,所以气泡不会向上飘;水球被气泡变为两部分,中间是气泡,气泡周围是水。整个水球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且发现水球中的气泡特别明亮,这主要是因为光在水球和气泡表面发生了折射和反射等现象。请指出这段文字或图片中涉及到的两个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等:① ;② 。
【答案】 失重现象 透镜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①[1]根据“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因为太空中浮力已经消失,所以气泡不会向上飘”,即失重现象。
②[2]根据“整个水球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即透镜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9.(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答案】
【解析】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可分别过CD作镜面的垂线,从而确定杯子AB的位置。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乙知,CD两点射向晶状体的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两条折射光线到达视网膜便形成了CD在眼球中的像。同理,过AB两点作通过光心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到达视网膜的位置,便是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作图如下:
20.(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平行光经过晶状体等结构未会聚在视网膜上。请在乙图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并将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的a点。
【答案】
【解析】图甲是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虚线框内应该画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再经过晶状体会聚到视网膜上的a点。如下图所示:
21.【科学探究·综合实践】(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请你观察图甲中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乙中。
表乙
【答案】 镜头 视网膜 瞳孔
【解析】[1][2][3]根据图可知,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瞳孔相当于光圈,调节光线的射入量;眼睑相当于快门,快门打开才能有光线进入;快门与眼睑的作用是相同的。序号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正倒
大小
1
24.0
倒立
缩小
17.2
2
22.0
倒立
缩小
18.8
3
20.0
倒立
等大
20.0
4
18.0
倒立
放大
22.4
5
16.0
倒立
放大
27.0
……
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
①
5
3.5
②
5
4.5
③
10
4.5
④
15
4.5
像与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的焦距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虚实
大小
正倒
30
实像
缩小
倒立
15
20
实像
等大
倒立
20
15
实像
放大
倒立
5
虚像
放大
正立
照相机
①
胶卷
光圈
眼睛
晶状体和角膜
②
③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声现象(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声现象(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跨学科实践】,【新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声现象(原卷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声现象(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跨学科实践】,【新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