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4. 气味告诉我们教案
展开本课为单元第四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5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在第3课对感觉器官整体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本节课将深入探讨单一感觉器官——鼻子的功能。通过识别物体中的不同气味,学生们将发现鼻子的嗅觉功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深入研究的逻辑顺序编排,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是他们自身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课作为这一过程中的局部认识阶段,与第3课一样,都是在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聚焦环节,通过探讨“鼻子能否区分不同物品”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感觉器官——鼻子,并初步猜想其功能。第二部分是在探索环节,学生将通过三个活动深入了解鼻子的功能。第一个活动——闻物品的气味,建立气味标准;第二个活动——将物品装入布袋并打乱顺序;第三个活动——通过闻味辨物,比较气味,判断布袋内物品。最后,通过打开布袋验证判断结果。第三部分是研讨环节,通过讨论,学生将认识到鼻子在识别气味和辨析物品中的作用,同时也会理解单一感觉器官在信息收集中的局限性。第四部分是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家人进行亲子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比较思维方法应用到课外,探究味觉是否也能像鼻子一样帮助辨析物品。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家庭互动,还能加深对感觉器官功能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和记录方法,对感觉器官有初步了解,但一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有限,对感觉器官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尚浅。教师需继续有序开展感觉器官研究活动,通过体验逐步理解其学习功能。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变化等。
知道单一感觉器官——鼻子能够帮助我们分辨不同的物品的气味,但收集信息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科学思维]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进行闻味辨物,通过绘画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比较过程。
[探究实践]
在闻味辨物的活动中,能够恰当的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比较,区分布袋里的物品,并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逐步形成记录的习惯,并能够通过观察记录进行简单交流和评价。
[态度责任]
通过闻味辨物的活动,培养如实讲述、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
通过闻味辨物的活动,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意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感觉器官鼻子能够帮助我们分辨不同的物品(气味),但有局限性。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进行闻味辨物,识别和区分装在口袋中的不同物品,通过绘画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研究发现。
【材料准备】
[学生]花椒、大蒜、洋葱、棉花、不透光的小布袋、铅笔、橡皮、记录单。
[教师]班级记录单、课件、花椒、大蒜、洋葱、棉花、不透光的小布袋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提前在教室内放置一些有气味的物体,如:茉莉花。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感受一下,今天的教室与以往的科学教室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生的关注点可能会指向班级今天有花香,教师引导到我们是用鼻子识别出来的气味。)
教师提问:“鼻子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品吗?”
(预设:学生思考,形成初步猜想: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品。)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聚焦到本课的研究主题“鼻子能够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品吗?”,让学生调取生活经验,分析解决问题。
2.探索
活动1:闻一闻这些物品的气味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指导学生用扇闻法闻气味。并提示学生:分别用单独的容器分装好各类物品,不要将这几种物品混合,防止发生“串味”。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识别各种物品的气味。
教师活动:巡堂指导。
教师提问:请同学来分享你闻到的几种材料的气味有什么特点?
(预设:棉花没什么气味,花椒有一股浓浓的香味,大蒜味道有点刺激、辛辣,洋葱有一股刺激的味道,甜,香。)
[设计意图]学生要验证”鼻子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物体”,就要接住比较思维的方法,要确定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对象。因此,此环节,通过闻一闻的活动为后面的比较活动建立比较的标准,对这四种物品的气味达成统一的认识,
活动2:把这些物品分别装进布袋里,封住口,打乱顺序。
教师活动:组织每个小组分别将各个物品装入各个带有编号的袋子中,封住口,并打乱顺序。前后组之间交换布袋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完成装袋的活动,并前后组完成交换。
教师活动:巡堂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布袋对换,打乱布袋顺序,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活动3:“闻味辨物”的活动。
教师提问:“不能打开布袋进行观察,我们能闻出布袋里装的是什么吗? ”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记录单:用简单的图形或文字、箭头来表示自己使用了哪
个感觉器官,识别出了什么信息,以及依据现象做出了怎样的推测。
学生活动:学生两人小组完成探究,对布袋里的物品做出观察-比较-判断。完成实验记录单
教师活动:巡堂指导。
教师组织全班进行分享交流:请大家来分享你们小组的推测结果,可以用:
“通过鼻子闻,我发现布袋里物品有___________的气味或像__________的气味,因此我推测布袋里是________。”
学生活动:进行分享交流,有疑问或质疑的可以进行补充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打开统一打开布袋,进一步确定之前的推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推理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借助图形、简单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思考推理的研究过程。另外,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表达能力比较差,因此在组织学生发言时,课提供相应的语言支架让孩子进行有理有据的表达。另外,将自己的推测结果与检验结果进行核对,能增强孩子学习的获得感以及提升孩子的反思能力。
3.研讨
(1)通过气味我们的判断对了吗?
(预设:有的学生能闻对,有的学生对部分气味相似的物体在判断上会存在误差,引导学生判断错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物体的味道相似,教师可以追问研讨中的第二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回顾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有理有据的推测与事实加以区分,并能建立合理的关联。进而明确,感觉器官——鼻子能够识别气味,并能帮助我们分辨事物。
(2)如果可以再选择一种感觉器官帮忙,除了眼睛,我们会选择哪种?说一说理由。
(预设:用手摸,花椒摸起来有一些颗粒感、棉花摸起来软软的、大蒜摸起来硬硬的)
[设计意图]当两种物品气味差不多时,推测的结果可能有误。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其他感觉器官参与其中,帮助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比较和判断。)
4.拓展
在班级群里布置家庭活动作业:
家长们准备好几种水果切片,水果切片的形状尽量保持一致,先让孩子们尝一尝这几种水果的味道,接着请孩子们闭上眼睛或者使用眼罩遮住眼睛,尝一尝,判断是什么水果。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家人一起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家人的感情,还可以将课上所学的比较思维方法迁移到课下,继续研究味觉是否也像鼻子一样帮助我们辨析物品。
6、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请小组内的同学根据组内同学的记录单记录,以及发言汇报情况,按照标准进行打星。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通过学生组内的展示分享,相互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后记】
教科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7. 做个“时间胶囊”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96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7. 做个“时间胶囊”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2. 发现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a href="/kx/tb_c404995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发现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一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 我们自己1. 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一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95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我们自己1. 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