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 人教版 (2019) 必修二同步练习合辑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高中生物 人教版 (2019) 必修二同步练习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单元测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 人教版 (2019) 必修二同步练习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单元测试(含解析),共16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关于高等动物的卵细胞、精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 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C. 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 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基因组成相同2.下列关于某二倍体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移动到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B. 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基因数目与染色体组数目的加倍是同步的C. 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D.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3.拟南芥(2N=10)是一种生物研究应用很广泛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图①表示拟南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②表示该拟南芥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中CD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图①中DE段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C. 若图②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经减数分裂产生YR、yr、Yr、yR四种精子D. 图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①中BC段4.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图表示基因,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1与3的碱基排列顺序可能相同,可能不同B. 在减数分裂后期I时,1所在染色体可以与7所在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C. 图中有一个四分体,两条染色体D. 同一个精子中不可能同时出现1与65.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胰岛B细胞B. 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C. 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D. 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6.下列组合在果蝇的卵细胞中不存在的是( ) A. 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 B. 4个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 3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 D. 4条染色体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B. 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C. 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 某二倍体动物正常分裂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8.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B. 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 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D. 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9.下图所示的某生物的四个精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⑤10.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Xb、Y、Y B. Xb、aY、Y C. aXb、aY、Y D. AaXb、Y、Y11.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其最终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 A. 1︰1 B. 2︰1 C. 3︰1 D. 4︰112.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的三个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主要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B. ②过程主要以减数分裂方式增殖C. ③过程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D. ①和②过程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13.图为人体细胞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B. 若该曲线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时的染色体数的变化,则处于图中Ⅰ时期的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C. 若该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则图中Ⅰ→Ⅱ的减半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若该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则a值为214.若图O表示某精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和两个四分体B. C细胞含有4个DNA分子和两对同源染色体C. D细胞可以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D. 图中B细胞不属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15.如图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据图可知体细胞中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都是成对存在的B. 约翰逊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C. 一条染色体上携带许多个基因,这些基因相连组成染色体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16.蝗 虫的性别决定属于 XO 型, O 代表缺少一条 性染色体 ,雄蝗虫 2N=23 ,雌蝗虫 2N=24。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含基因 b 会使精子致死。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雄个体B. 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 1:1C. 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 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17.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非等位基因B. 该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同时含有图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C. 基因cn、cl、v、w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D. 该果蝇的成熟生殖细胞中,不能同时出现基因cn、cl、v、w18.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 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C. 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 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1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 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 若某病是由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20.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则不会产生基因型为Xb Y的个体B.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 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D. 正常情况下,雌鸡Z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遗传自亲代的雌鸡二、综合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40分)21.(9分)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内有________个核DNA,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 (2)图丙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__,其染色体变化对应图丁的________段。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________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二苯胺试剂和________试剂。 (4)若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组成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 (5)若图丙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2.(每空2分,共10分)某种二倍体动物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等位基因H、h控制;直毛对卷毛为显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种,其中两种位置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1)请参照甲、乙两图,画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另外一种位置关系________(竖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上述三种位置的基因中,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是________(填类型编号)。 (3)若一个基因型为HhRr的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R∶hr=1∶1(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能是上表中的________(填类型编号)。 (4)若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测交子代中红眼直毛∶红眼卷毛∶白眼直毛∶白眼卷毛=4∶1∶1∶4(没有发生致死现象),产生该比值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3.(每空2分,共10分)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如下图所示(Ⅰ为XY同源区段,Ⅱ为X特有区段,Ⅲ为Y特有区段)。请据图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________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而最早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家萨顿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3)图中,Ⅲ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 (4)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与越多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4.(11分)下图为甲病(A 或 a)和乙病(B 或 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 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Ⅰ1 和Ⅰ2 生出的孩子既有正常又有患者的现象称为________。 (3)Ⅱ4 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Ⅰ1 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____。 (4)Ⅱ3 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2分),她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乙病的男孩概率是________(2分)。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C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精子、卵子的发生和体内受精 【解答】卵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所以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的1/4 以上,A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受精作用过程中,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正确;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但是它们的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D错误。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2.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答】A、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丝牵引着移到同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是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基因数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DNA复制而加倍,而染色体组数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点分裂而加倍。因此,二者的加倍不同步,B错误;C、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答】图①中CD段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者有丝分裂的后期,A错误;由于图①既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故DE段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10条或者5条染色体,B错误;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以确定,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四个精子,C错误;图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图①中的BC段,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为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②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因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 B 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答】A、1与3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故1与3的碱基排列顺序可能相同(相同基因),可能不同(等位基因),A正确; B、1所在染色体与7所在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关系,故在减数分裂后期Ⅰ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并不是自由组合,B错误; C、图中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的一个四分体,C正确; D、由于减数分裂后期Ⅱ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故正常情况下同一个精子中不可能同时出现1与6,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等位基因、相同基因等相关知识。图中所表示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8个基因,1与2.3与4.5与6.7与8为相同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1(2)与3(4)、5(6)与7(8)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5. C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答】胰岛B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项正确;乙细胞每一极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属于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根据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不会是精细胞,C项错误;丁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项正确。 【分析】 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 则是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 则是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 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染色体, 则是有丝分裂后期; 2、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比较: 6. A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答】雌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X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含有3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共计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因此共有4个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综上分析,果蝇的卵细胞中不存在Y染色体,A正确,B、C、D均错误。 【分析】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为3对常染色体,Ⅰ和Ⅰ为1对X染色体。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与体细胞相同,卵细胞是由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7. B 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答】A、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A正确; 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B错误;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D、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8. A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答】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细胞②中,A错误; B、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④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细胞①有丝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由于②中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C正确;D、细胞①和④中的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其产生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9. C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解答】A.①和②中短的染色体颜色不同,没有发生交叉互换,所以是来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①和④两条染色体的颜色不同,所以可以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C.②和④两条染色体大部分基本相同,在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这两个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D.③和⑤两条染色体颜色不同,可以来自一个精母细胞或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重点考查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要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明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含有相同的染色体组成(不考虑交叉互换)。10. D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解答】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形成基因型为AaXb和AaXb的两个精子,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子。因此,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根据题中精原细胞和一个精子的基因型判断出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 11. D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解答】由分析可知,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A、a基因的部位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该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因此只有1种基因型。考虑交叉互换,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都为1种,因此,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其最终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4︰1。 故答案为:D。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12. C 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解答】A、图中①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不存在细胞分裂过程,A错误; B、②过程主要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B错误;C、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D、减数分裂(③)和受精作用(①)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即受精作用;②表示合子通过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等形成生物体过程;③表示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13. A 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染色单体的数目减半,因此该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A正确;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增值方式是有丝分裂,而染色体的联会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若该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则图中Ⅰ→Ⅱ的减半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错误;若该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该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则a值可能为2或1,D错误。 【分析】人体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变化均为: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DNA含量变化曲线图: ;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 。14. B 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答】A、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A细胞内含有两个四分体,即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正确; B、C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和4个DNA分子,B错误;C、D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可能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D、图中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初级卵母细胞,不属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由图可知,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是初级精母细胞,B细胞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同源染色体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卵母细胞,C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此时,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数染色体数目时以着丝粒的数量为准;而四分体是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构成,且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共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同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15. D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答】A、据图可知体细胞中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在同源染色体上都是成对存在的,A错误; B、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携带许多个基因,但是不能相连组成染色体,C错误;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16. B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答】解: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但含b基因的卵细胞可以存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但可以出现XbY的个体,A错误;杂合复眼正常雌体(XBXb)和复眼异常雄体(XbY)杂交,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XbY产生的配子中只有含Y的能够参与受精,故后代均为雄性,且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B正确;萨顿通过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观察体细胞和精子细胞、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的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AAXBXB)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aaXbY)杂交, 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aaXbY产生的配子中只有含aY的能够参与受精,故后代只有雄性(AaXBY),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D错误。 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题意,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O,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17. D 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答】解:A、因为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因此不是等位基因,A正确;B、在进行减数分裂或者有丝分裂时,图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可能会分到同一侧, B正确;C、DNA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多样,因此基因cn、cl、v、w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C正确;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进而出现在成熟生殖细胞中,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①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②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18. D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答】从4号和5号所生儿子的表现型可以判断,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这样Ⅱ一4应是杂合体;Ⅲ一7是正常的纯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Ⅲ一8患病,与正常女性结婚,只能把致病基因遗传给女儿,儿子不可能患病;该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人群。所以D不正确。 【分析】依据题意该病为伴性遗传病,又由于图中患者 Ⅱ—4 为女性,因此,该病为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且该病为Ⅱ—4 的儿子 Ⅲ—6不患病,因此,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答题。19. C 伴性遗传 【解答】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非同源区段(Ⅲ)位于Y染色体上,则患者均为男性,A不符合题意;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B不符合题意;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若男性患者的妻子正常,则其子一定不患病,C符合题意; D.若某病是由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X、Y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1.男性:男性个体细胞中,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Y染色体则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 2.女性:女性个体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另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X染色体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3.在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在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20. C 伴性遗传 【解答】A.Xb是雄配子致死基因,但可产生Xb的雌配子,所以会产生基因型为XbY的个体,A不符合题意;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不符合题意; C.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雌鸡Z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遗传自亲代的雄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鸡的性别决定:雌性个体是:ZW,雄性个体是ZZ。 2.正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一致: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基因在X染色体上。二、综合题21. (1)8;AaBb;丙(2)第一极体;de(3)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双缩脲(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号与2号没有分开(5)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答】(1)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含有8个核DNA,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体细胞基因型相同为AaBb。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2)由图可以看出丙图细胞质均等分裂,结合题意为雌性动物,因此属于第一极体,且处于后期,对应丁图的de段。(3)需用碱性染料染色才能观察到染色体,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染液。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此可用二苯胺试剂和双缩脲检测,分别呈蓝色和紫色。(4)A、a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乙图同源染色体在联会,发生减数分裂时,A、a出现在同一子细胞,可能的原因是A、a所处的同源染色体1和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开。(5)因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复制来的两条染色单体基因应相同,现在一条是B、一条为b,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有可能是B、b所处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分析】图甲细胞移向细胞两极的有同源染色体,且没有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着丝点分裂,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丁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a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22. (1)(2)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甲乙丙(3)甲或丙(4)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甲,②且亲本在减数分裂时一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③产生了四种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R:hR:Hr:hr=4:1:1:4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答】(1)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两个显性基因连锁如甲,有可能一显一隐连锁如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除了表格中的关系,有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位置关系丙为: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甲、乙、丙三种位置关系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在遗传时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3)图甲、图乙、图丙所示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基因型为HhRr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图甲为HR∶hr=1:1;图乙为:Hr∶hR=1∶1;图丙为:HR∶hr∶Hr∶hR=1∶1∶1∶1,符合题中结果的可能是甲或丙。(4)若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实验应选用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进行测交,因为hhrr只产生hr一种配子,与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为HhRr(红眼直毛)∶Hhrr(红眼卷毛):hhRr(白眼直毛):hhrr(白眼卷毛)=4∶1∶1∶4(没有发生致死现象),说明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产生了四种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HR∶Hr∶hR∶hr =4∶1∶1∶4。配子两多两少,两多的HR、hr连锁在一起,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甲所示;两少表示亲本在减数分裂时一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遵循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23. (1)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2)遵循(3)限雄性遗传或性状只在雄性中表现 (4)D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 【解答】解:(1)摩尔根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萨顿用的方法是类比推理法;(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属于特殊的分离定律;(3)图中Ⅲ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正常情况下,雌果蝇中不含有Y染色体,雄果蝇中含有Y染色体,因此Ⅲ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限雄性遗传);(4)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雄果蝇的染色体组型,雄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Ⅰ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Ⅲ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正常情况下,雌果蝇中不含有Y染色体,雄果蝇中含有Y染色体,因此Ⅲ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24. (1)常;显;X;隐(2)性状分离(3)aaXBXB或aaXBXb;AXB、AXb、aXB、aXb(4)1/6;1/24 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答】(1)Ⅰ-1和Ⅰ-2患甲病,II-4无甲病,说明甲病致病基因为显性致病基因,且男患者的女儿无病,说明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Ⅰ-1和Ⅰ-2无乙病,II-6患乙病,说明乙病致病基因为隐性致病基因,题中已知Ⅰ-2 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常;显;X;隐。 (2)Ⅰ-1 和Ⅰ-2 生出的孩子既有正常又有患者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性状分离。 (3)根据(1)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关于甲病:Ⅰ-1患甲病为Aa,II-4无甲病为aa;乙病为伴X隐性病,关于乙病:Ⅰ-1无乙病但生了患病儿子,为XBXb , II-4无乙病,但其母亲为携带者,所以其基因为XBXB或XBXb , 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 , 可产生基因型为AXB、AXb、aXB、aXb的配子;II-4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故答案为:aaXBXB或aaXBXb;AXB、AXb、aXB、aXb。 (4)关于甲病:II-3患甲病,但她的父母是杂合子,所以她的基因型及概率是1/3AA、2/3Aa;关于乙病,II-3不患乙病,但她的母亲是携带者,所以她的基因型及概率是1/2XBXB、1/2XBXb;所以II-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1/2=1/6。她与一正常男性(aaXBY)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乙病的男孩(aaXbY)概率是(2/3×1/2)×(1/2×1/4)=1/24。 故答案为:1/6;1/24。 【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类型编号甲乙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关于高等动物的卵细胞、精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 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C. 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 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基因组成相同2.下列关于某二倍体生物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移动到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B. 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基因数目与染色体组数目的加倍是同步的C. 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D.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3.拟南芥(2N=10)是一种生物研究应用很广泛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图①表示拟南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②表示该拟南芥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中CD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图①中DE段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C. 若图②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经减数分裂产生YR、yr、Yr、yR四种精子D. 图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①中BC段4.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图表示基因,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1与3的碱基排列顺序可能相同,可能不同B. 在减数分裂后期I时,1所在染色体可以与7所在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C. 图中有一个四分体,两条染色体D. 同一个精子中不可能同时出现1与65.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胰岛B细胞B. 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C. 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D. 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6.下列组合在果蝇的卵细胞中不存在的是( ) A. 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 B. 4个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 3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 D. 4条染色体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B. 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C. 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 某二倍体动物正常分裂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8.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B. 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 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D. 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9.下图所示的某生物的四个精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⑤10.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Xb、Y、Y B. Xb、aY、Y C. aXb、aY、Y D. AaXb、Y、Y11.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其最终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 A. 1︰1 B. 2︰1 C. 3︰1 D. 4︰112.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的三个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主要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B. ②过程主要以减数分裂方式增殖C. ③过程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D. ①和②过程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13.图为人体细胞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B. 若该曲线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时的染色体数的变化,则处于图中Ⅰ时期的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C. 若该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则图中Ⅰ→Ⅱ的减半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若该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则a值为214.若图O表示某精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和两个四分体B. C细胞含有4个DNA分子和两对同源染色体C. D细胞可以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D. 图中B细胞不属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15.如图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据图可知体细胞中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都是成对存在的B. 约翰逊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C. 一条染色体上携带许多个基因,这些基因相连组成染色体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16.蝗 虫的性别决定属于 XO 型, O 代表缺少一条 性染色体 ,雄蝗虫 2N=23 ,雌蝗虫 2N=24。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含基因 b 会使精子致死。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雄个体B. 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 1:1C. 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 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17.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非等位基因B. 该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同时含有图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C. 基因cn、cl、v、w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D. 该果蝇的成熟生殖细胞中,不能同时出现基因cn、cl、v、w18.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 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C. 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 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1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 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 若某病是由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20.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则不会产生基因型为Xb Y的个体B.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 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D. 正常情况下,雌鸡Z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遗传自亲代的雌鸡二、综合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40分)21.(9分)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内有________个核DNA,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 (2)图丙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__,其染色体变化对应图丁的________段。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________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二苯胺试剂和________试剂。 (4)若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组成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 (5)若图丙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2.(每空2分,共10分)某种二倍体动物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等位基因H、h控制;直毛对卷毛为显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种,其中两种位置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1)请参照甲、乙两图,画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另外一种位置关系________(竖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上述三种位置的基因中,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是________(填类型编号)。 (3)若一个基因型为HhRr的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R∶hr=1∶1(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能是上表中的________(填类型编号)。 (4)若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测交子代中红眼直毛∶红眼卷毛∶白眼直毛∶白眼卷毛=4∶1∶1∶4(没有发生致死现象),产生该比值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3.(每空2分,共10分)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如下图所示(Ⅰ为XY同源区段,Ⅱ为X特有区段,Ⅲ为Y特有区段)。请据图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利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________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而最早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家萨顿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3)图中,Ⅲ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 (4)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与越多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4.(11分)下图为甲病(A 或 a)和乙病(B 或 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 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Ⅰ1 和Ⅰ2 生出的孩子既有正常又有患者的现象称为________。 (3)Ⅱ4 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Ⅰ1 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____。 (4)Ⅱ3 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2分),她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乙病的男孩概率是________(2分)。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C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精子、卵子的发生和体内受精 【解答】卵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所以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的1/4 以上,A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受精作用过程中,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正确;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但是它们的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D错误。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2.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答】A、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丝牵引着移到同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是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基因数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DNA复制而加倍,而染色体组数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点分裂而加倍。因此,二者的加倍不同步,B错误;C、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答】图①中CD段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者有丝分裂的后期,A错误;由于图①既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故DE段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10条或者5条染色体,B错误;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以确定,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四个精子,C错误;图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图①中的BC段,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为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②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因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 B 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答】A、1与3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故1与3的碱基排列顺序可能相同(相同基因),可能不同(等位基因),A正确; B、1所在染色体与7所在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关系,故在减数分裂后期Ⅰ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并不是自由组合,B错误; C、图中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的一个四分体,C正确; D、由于减数分裂后期Ⅱ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故正常情况下同一个精子中不可能同时出现1与6,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等位基因、相同基因等相关知识。图中所表示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8个基因,1与2.3与4.5与6.7与8为相同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1(2)与3(4)、5(6)与7(8)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5. C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答】胰岛B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项正确;乙细胞每一极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属于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根据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不会是精细胞,C项错误;丁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项正确。 【分析】 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 则是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 则是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 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染色体, 则是有丝分裂后期; 2、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比较: 6. A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答】雌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X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含有3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共计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因此共有4个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综上分析,果蝇的卵细胞中不存在Y染色体,A正确,B、C、D均错误。 【分析】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为3对常染色体,Ⅰ和Ⅰ为1对X染色体。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与体细胞相同,卵细胞是由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7. B 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答】A、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A正确; 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B错误;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D、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8. A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答】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细胞②中,A错误; B、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④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细胞①有丝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由于②中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C正确;D、细胞①和④中的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其产生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9. C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解答】A.①和②中短的染色体颜色不同,没有发生交叉互换,所以是来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①和④两条染色体的颜色不同,所以可以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C.②和④两条染色体大部分基本相同,在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这两个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D.③和⑤两条染色体颜色不同,可以来自一个精母细胞或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重点考查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要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明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含有相同的染色体组成(不考虑交叉互换)。10. D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解答】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形成基因型为AaXb和AaXb的两个精子,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子。因此,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根据题中精原细胞和一个精子的基因型判断出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 11. D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解答】由分析可知,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A、a基因的部位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该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因此只有1种基因型。考虑交叉互换,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都为1种,因此,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其最终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4︰1。 故答案为:D。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12. C 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解答】A、图中①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不存在细胞分裂过程,A错误; B、②过程主要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B错误;C、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D、减数分裂(③)和受精作用(①)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即受精作用;②表示合子通过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等形成生物体过程;③表示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13. A 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染色单体的数目减半,因此该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A正确;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增值方式是有丝分裂,而染色体的联会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若该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则图中Ⅰ→Ⅱ的减半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错误;若该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该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则a值可能为2或1,D错误。 【分析】人体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变化均为: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DNA含量变化曲线图: ;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 。14. B 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答】A、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A细胞内含有两个四分体,即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正确; B、C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和4个DNA分子,B错误;C、D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可能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D、图中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初级卵母细胞,不属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由图可知,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是初级精母细胞,B细胞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同源染色体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卵母细胞,C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此时,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数染色体数目时以着丝粒的数量为准;而四分体是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构成,且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共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同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15. D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答】A、据图可知体细胞中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在同源染色体上都是成对存在的,A错误; B、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携带许多个基因,但是不能相连组成染色体,C错误;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16. B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答】解: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但含b基因的卵细胞可以存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但可以出现XbY的个体,A错误;杂合复眼正常雌体(XBXb)和复眼异常雄体(XbY)杂交,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XbY产生的配子中只有含Y的能够参与受精,故后代均为雄性,且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B正确;萨顿通过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观察体细胞和精子细胞、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的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AAXBXB)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aaXbY)杂交, 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aaXbY产生的配子中只有含aY的能够参与受精,故后代只有雄性(AaXBY),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D错误。 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题意,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O,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17. D 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答】解:A、因为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因此不是等位基因,A正确;B、在进行减数分裂或者有丝分裂时,图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可能会分到同一侧, B正确;C、DNA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多样,因此基因cn、cl、v、w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C正确;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进而出现在成熟生殖细胞中,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①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②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18. D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答】从4号和5号所生儿子的表现型可以判断,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这样Ⅱ一4应是杂合体;Ⅲ一7是正常的纯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Ⅲ一8患病,与正常女性结婚,只能把致病基因遗传给女儿,儿子不可能患病;该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人群。所以D不正确。 【分析】依据题意该病为伴性遗传病,又由于图中患者 Ⅱ—4 为女性,因此,该病为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且该病为Ⅱ—4 的儿子 Ⅲ—6不患病,因此,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答题。19. C 伴性遗传 【解答】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非同源区段(Ⅲ)位于Y染色体上,则患者均为男性,A不符合题意;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B不符合题意;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若男性患者的妻子正常,则其子一定不患病,C符合题意; D.若某病是由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X、Y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1.男性:男性个体细胞中,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Y染色体则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 2.女性:女性个体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另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X染色体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3.在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在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20. C 伴性遗传 【解答】A.Xb是雄配子致死基因,但可产生Xb的雌配子,所以会产生基因型为XbY的个体,A不符合题意;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不符合题意; C.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雌鸡Z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遗传自亲代的雄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鸡的性别决定:雌性个体是:ZW,雄性个体是ZZ。 2.正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一致: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基因在X染色体上。二、综合题21. (1)8;AaBb;丙(2)第一极体;de(3)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双缩脲(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号与2号没有分开(5)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答】(1)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含有8个核DNA,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体细胞基因型相同为AaBb。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2)由图可以看出丙图细胞质均等分裂,结合题意为雌性动物,因此属于第一极体,且处于后期,对应丁图的de段。(3)需用碱性染料染色才能观察到染色体,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染液。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此可用二苯胺试剂和双缩脲检测,分别呈蓝色和紫色。(4)A、a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乙图同源染色体在联会,发生减数分裂时,A、a出现在同一子细胞,可能的原因是A、a所处的同源染色体1和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开。(5)因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复制来的两条染色单体基因应相同,现在一条是B、一条为b,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有可能是B、b所处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分析】图甲细胞移向细胞两极的有同源染色体,且没有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着丝点分裂,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丁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a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22. (1)(2)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甲乙丙(3)甲或丙(4)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甲,②且亲本在减数分裂时一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③产生了四种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R:hR:Hr:hr=4:1:1:4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答】(1)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两个显性基因连锁如甲,有可能一显一隐连锁如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除了表格中的关系,有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位置关系丙为: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甲、乙、丙三种位置关系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在遗传时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3)图甲、图乙、图丙所示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基因型为HhRr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图甲为HR∶hr=1:1;图乙为:Hr∶hR=1∶1;图丙为:HR∶hr∶Hr∶hR=1∶1∶1∶1,符合题中结果的可能是甲或丙。(4)若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实验应选用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进行测交,因为hhrr只产生hr一种配子,与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为HhRr(红眼直毛)∶Hhrr(红眼卷毛):hhRr(白眼直毛):hhrr(白眼卷毛)=4∶1∶1∶4(没有发生致死现象),说明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产生了四种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HR∶Hr∶hR∶hr =4∶1∶1∶4。配子两多两少,两多的HR、hr连锁在一起,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甲所示;两少表示亲本在减数分裂时一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遵循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23. (1)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2)遵循(3)限雄性遗传或性状只在雄性中表现 (4)D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 【解答】解:(1)摩尔根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萨顿用的方法是类比推理法;(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属于特殊的分离定律;(3)图中Ⅲ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正常情况下,雌果蝇中不含有Y染色体,雄果蝇中含有Y染色体,因此Ⅲ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限雄性遗传);(4)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雄果蝇的染色体组型,雄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Ⅰ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Ⅲ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正常情况下,雌果蝇中不含有Y染色体,雄果蝇中含有Y染色体,因此Ⅲ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24. (1)常;显;X;隐(2)性状分离(3)aaXBXB或aaXBXb;AXB、AXb、aXB、aXb(4)1/6;1/24 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答】(1)Ⅰ-1和Ⅰ-2患甲病,II-4无甲病,说明甲病致病基因为显性致病基因,且男患者的女儿无病,说明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Ⅰ-1和Ⅰ-2无乙病,II-6患乙病,说明乙病致病基因为隐性致病基因,题中已知Ⅰ-2 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常;显;X;隐。 (2)Ⅰ-1 和Ⅰ-2 生出的孩子既有正常又有患者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性状分离。 (3)根据(1)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关于甲病:Ⅰ-1患甲病为Aa,II-4无甲病为aa;乙病为伴X隐性病,关于乙病:Ⅰ-1无乙病但生了患病儿子,为XBXb , II-4无乙病,但其母亲为携带者,所以其基因为XBXB或XBXb , 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 , 可产生基因型为AXB、AXb、aXB、aXb的配子;II-4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故答案为:aaXBXB或aaXBXb;AXB、AXb、aXB、aXb。 (4)关于甲病:II-3患甲病,但她的父母是杂合子,所以她的基因型及概率是1/3AA、2/3Aa;关于乙病,II-3不患乙病,但她的母亲是携带者,所以她的基因型及概率是1/2XBXB、1/2XBXb;所以II-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1/2=1/6。她与一正常男性(aaXBY)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乙病的男孩(aaXbY)概率是(2/3×1/2)×(1/2×1/4)=1/24。 故答案为:1/6;1/24。 【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类型编号甲乙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