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精品解析: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四个实验中,不宜探究声音产生条件是( )
A. 音箱发声时,把烛焰放在喇叭前方
B. 弹拨吉他的弦后,把纸屑轻轻放在弦上
C. 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D. 硬卡片快速、慢速分别划过梳子的梳齿
【答案】D
【解析】
【详解】A.音箱发声时,把烛焰放在喇叭前方,通过烛焰的跳跃说明音箱在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弹拨吉他的弦后,把纸屑轻轻放在弦上,纸屑跳动,说明琴弦在振动发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面颊感到轻微的振动,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故D不符合题意;
D.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和慢划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如图所示,将四种声音先后逐一输入同一示波器,分别得到这四种声音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 )
A. 甲和乙B. 甲和丙C. 乙和丁D. 丙和丁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D.如图可知,甲、丙、丁的振动幅度相同,所以,丙、丁响度相同;乙、丙、丁的频率相同,则乙、丙、丁的音调相同,所以,丙和丁的音调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丙、丁,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 关于“0dB”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0dB意味着物体不发生振动B. 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音
C. 低于0dB也能引起人耳对声音的感觉D. 0dB就是没有声音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是0分贝,因此0dB不是没有声音,此时物体有振动,能引起人耳对声音的感觉,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 在医院里,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先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烤一烤”的主要目的是( )
A. 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B. 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唾液汽化
C. 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唾液凝固D. 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华
【答案】A
【解析】
【详解】镜子的温度升高后,病人口中的水蒸气(气态)不会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能使医生利用镜子的平面镜成像原理清楚地观察病人的牙齿,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
A. 蜡烛燃烧流烛泪B. 冰层消融
C. 壶口附近形成白雾D. 抹酒精帮助退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蜡是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层消融是晶体的熔化,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B符合题意;
C.壶口附近形成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抹酒精帮助退热,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温度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 熔化B. 液化C. 凝华D. 蒸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C。
7.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 太阳、月亮、工作的台灯B. 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
C. 太阳、烛焰、波光粼粼的水面D. 火焰、工作的手电筒、发光的萤火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太阳、月亮、工作的台灯中,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镜子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太阳、烛焰、波光粼粼的水面中,波光粼粼的水面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
D.火焰、工作的手电筒、发光的萤火虫,自身都能发光,都是光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 如图所示,中秋节的夜晚,皎洁的月亮在平静的湖面留下美丽的倒影,随着月亮继续上升,月亮在平静湖面所成的像( )
A. 像与湖面的距离越来越大,像的大小越来越小
B. 像与湖面的距离越来越大,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C. 像与湖面的距离越来越小,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D. 像与湖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随着月亮的上升,月亮与湖面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像与湖面的距离越来越大,像的大小和月亮的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保持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生活中的器具,用到紫外线的是( )
A.
验钞机
B.
电视遥控器
C.
浴霸
D.
感应式水龙头
【答案】A
【解析】
【详解】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
B.电视遥控器工作时发出的是红外线,故B不符合题意;
C.浴霸会发出红外线,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显著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感应式水龙头是靠红外线控制出水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烛焰经小孔成像
B. 手在灯光下成影
C. 深水池看着很浅
D.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烛焰”经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深水池看着很浅,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故C符合题意;
D.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 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D. 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答案】C
【解析】
【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详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BD正确,故C错误.
故选C.
12. 小明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小于8.0cmB. 在8.0cm到10.0cm之间
C. 在10.0cm到16.0cm之间D. 大于20.0cm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
u=20cm˃2f……①
2f ˃v˃ f
即
2f ˃16cm˃ f……②
由①②式解得
10cm ˃ f ˃8cm
故选B。
13. 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若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则每次测量的仍是一枚硬币的厚度,误差仍然很大,故B不符合题意;
C.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则每次测量的仍是一枚硬币的厚度,误差仍然很大,故C不符合题意;
D.为减小误差,可以采用累积法,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s时甲在乙的前方B. 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 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像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由图可知,根据可知,甲的速度为
在3s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m,甲运动的路程为
说明甲在乙的后方,故A错误;
B.4s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处于静止状态,则甲、乙速度不同,故B错误;
CD.在0~4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由可得,乙的平均速度为
在0~5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5s,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5. 《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
A. 舟中人B. 舟C. 剑D. 江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
A.以舟中人为参照物,舟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剑相对于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舟为参照物,剑相对于舟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舟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B错误;
C.以剑为参照物,舟相对于剑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剑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C错误;
D.以江岸为参照物,舟相对于江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以江岸为参照物,剑相对于江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均以江岸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格1分,每图2分,共30分)
16. 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内部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两倍速度快速播放时,人耳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
(1)从正常速度播放到快速播放,可把声源振动发声的总时间______(缩短/延长);
(2)正常速度播放时,每分钟振动18000次的声波频率为______Hz;把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声波的频率将变成______Hz,此时空气中声波传播速度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3)2倍速度播放时能被人耳听到,正常速度播放时人耳却听不到的声音属于______(超声/次声)。
【答案】 ①. 缩短 ②. 300 ③. 600 ④. 不变 ⑤. 次
【解析】
【详解】(1)[1]再次以两倍速度播放时,播放速度变快,,波长不变,所以声源振动总时间缩短。
(2)[2]每分钟振动18000次的声波频率为
[3]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频率变成
[4]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变,所以声波的速度不变。
(3)[5]由(2)可知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的频率是原来频率的2倍,以2倍速度播放时才能被听到,那么声音在正常播放时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下限,为次声波。
17. 攀登雪山过程中,运动员不能大声说话,即要控制声音的______,这是因为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______,大声说话有可能诱发雪崩。
【答案】 ①. 响度 ②. 能量
【解析】
【详解】[1][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人说话的声音响度大,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往往会引起积雪层雪崩,造成危险,所以需要控制声音的响度。
18. 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少许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观察到针筒里的乙醚液体逐渐消失,再向里推压活塞,会观察到针筒里的______再次出现。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 ①. 液态乙醚 ②. 压缩体积
【解析】
【分析】
【详解】[1]先向外拉动活塞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逐渐消失,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这是液化现象。
[2]推活塞时,使气态乙醚被压缩(即压缩体积),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气态乙醚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9. 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实验得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______物质是晶体,原因是______,在第4min时,它的状态是______。
【答案】 ①. 甲 ②. 有固定的熔点 ③. 固液共存状态
【解析】
【详解】[1][2][3]由图像可知,在2~6min时,甲熔化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说明了甲有固定的熔点,且处于固液共存态状态。而乙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20. 2019年12月26日,我国全境都可观察到天空中壮观的日食天象。日食发生的原因是______,位于中间位置的是______(太阳/地球/月球)。
【答案】 ①. 光沿直线传播 ②. 月球
【解析】
【详解】[1][2]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地球上的人进入月球的影子区域,看不见太阳,从而发生日食现象。
21. 如图所示,小龙站在地铁站台上,透过玻璃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左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以及自己在玻璃门中所成的像,已知小龙身高1.8m,此时小龙和玻璃门之间的距离为5m,则小龙在玻璃门中所成的______(虚/实)像、像高为______m。小龙向前走了2m,发现此时玻璃门中自己的像和广告牌正好重合,则广告牌到玻璃门的距离为______m。
【答案】 ①. 虚像 ②. 1.8 ③. 3
【解析】
【详解】[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此题中玻璃门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小龙在玻璃门中所成的是虚像。
[2]由于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所以,小龙在玻璃门中所成的像高为1.8m。
[3]小龙和玻璃门之间的距离为5m,小龙向前走了2m,则小龙到玻璃屏蔽门的距离为
5m-2m=3m
所以,像到玻璃屏蔽门的距离也为3m,此时玻璃门中自己的像和广告牌正好重合,则广告牌到玻璃门的距离为3m。
22. 老师上课时,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该反射_______(选填“不遵守”或“遵守”)反射定律。
【答案】 ①. 漫 ②. 遵循
【解析】
【详解】[1][2]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3. 如图所示,初夏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我们看到的是叶脉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叶脉位于该“透镜”的____(填写与焦距的关系)
【答案】 ①. 虚 ②. 一倍焦距以内
【解析】
【详解】[1][2]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4. 校运动会百米赛跑,甲图中,小明用手捂住耳朵是为了在______控制噪音,乙图中,站在终点线处的计时员应该在______(看到冒烟/听到鸣枪)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答案】 ①. 人耳处 ②. 看到冒烟
【解析】
【详解】[1]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小明用手捂住耳朵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由可知,光从起点传到终点时所用时间要短的多,故以看到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
25. 科学家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激光在空气中飞行的画面,已知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高速摄像机每秒可拍摄2×1010张画面,则激光在空气中传播0.6m的过程用时______s,此过程中体现激光在空气中飞行的画面有______张。
【答案】 ①. 2×10-9 ②. 40
【解析】
【详解】[1]已知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为3×108m/s,根据得,激光在空气中传播0.6m需要的时间
[2]高速摄像机拍摄1张画面需要的时间
激光在空气中传播0.6m的过程中,则有
即激光在空气中传播0.6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张数约为40张。
26.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后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首先过入射点画法线;,然后根据从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并且进入玻璃砖的光线和离开玻璃砖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27. 如图所示,有两束光线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由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由此即可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三、解答探究题(第28题8分,第29题8分,第30题6分,第31题8分,第32题10分,共40分)计算型问题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运算过程,直接写出结果的不能得分。
28.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几个实验:
(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丙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以下活动中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
(3)小组成员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所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与假设 B分析与论证 C实验研究 D提出问题
你认为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 ①.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 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③. C ④. ① ⑤. DACB
【解析】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进行解答。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据此作答。
(3)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详解】(1)[1]讲话时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
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4]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猜想①是正确的。
(4)[5]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D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了两种猜想——A提出猜想假设;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C实验研究;发现手机铃声、可以推理——B分析与论证。
29. 小明和小红在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1)他们首先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冰碾碎装入试管,组装好器材后,他们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温水给冰加热,温水的量应该 ______ ,用温水给冰加热的好处是 ______ (填一条);
(2)他们每隔0.5mim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请依据数据在图乙中画出冰的熔化图象 ______ ;
②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______ ,需要 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
(3)他们将试管中的冰换成碾碎的烛蜡后,点燃酒精灯加热,研究烛蜡的熔化特点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烛蜡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烛蜡是 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 ①. 没过冰块上方 ②. 受热均匀 ③. ④. 不变 ⑤. 吸热 ⑥. 非晶体
【解析】
【详解】(1)[1][2]他们首先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冰碾碎装入试管,组装好器材后,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温水给冰加热,温水的量应该没过冰块上方,用温水给冰加热的好处是受热均匀。
(2)①[3]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
②[4][5]由图象知,冰达到熔点后熔化,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6]由图丙可知,烛蜡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
30. 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 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 蜡烛 B 跟蜡烛 A 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 屏,将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 A 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像(选填“虚” 或“实”).
(3)小勇用薄玻璃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发现,放他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B 时,始终不能使蜡烛 B 与已点燃的蜡烛 A 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
【答案】 ①. 确定像的位置 ②. 相等 ③. 不能 ④. 虚 ⑤.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解析】
【详解】(1)[1]透明的玻璃板,除了能够成像,还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蜡烛A和B 的要求是完全相同,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不能观察到蜡烛 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虚像;
(3)[5]由于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当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时,像、物、桌面不在一个平面上,会偏高或偏低,所以怎么移动B蜡烛都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即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1. 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清晰成像现象,此时光屏上呈现______(正立/倒立)、______(缩小/等大/放大)的______(虚/实)像;
(3)若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标尺上的______cm处,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在(2)图乙的基础上,小明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是______(完整/不完整)的;
(5)在(2)图乙基础上,小明借来老师的眼镜,将其中一片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适度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属于______(近视/远视)眼。
【答案】 ①. 10.0 ②. 倒立 ③. 缩小 ④. 实 ⑤. 35.0 ⑥. 完整 ⑦. 凹 ⑧. 近视
【解析】
【详解】(1)[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甲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
40.0cm﹣3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3][4]由图乙可知,此时
u=30cm>2f
则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5]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为15.0cm,像距为30.0cm时光屏上仍然能成清晰的像,所以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标尺上的35.0cm处,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6]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明同学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仍然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暗。
(5)[7][8]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像距变大,表明该眼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即该眼镜为凹透镜;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使用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32. 暑假期间红色之旅,小明乘坐G1200次列车从上海去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G1200次列车的时刻表信息如表格所示;
(1)上海到徐州的列车里程为525km,小明乘坐G1200次列车从上海到徐州,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当列车途经南京长江大桥时,车厢内电子屏显示列车以25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小明想估测大桥的长度,当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时,他用手机上的电子秒表开始计时,秒表显示0时∶0分∶0秒,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秒表显示为0时∶1分∶40秒,则大桥长度为多少m?
(3)若该列列车全长为315m,则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多少s?
【答案】(1)150km/h;(2)7000m;(3)95.5s
【解析】
【详解】解:(1)由时刻表可知,从上海运行到徐州所用的时间为
t=14∶00-10∶30=3h30min=3.5h
则G1200次列车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2)已知G1200次列车途经南京长江大桥时,车速为
v′=252km/h=70m/s
从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开始计时,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停止计时,共用时间
t′=1min40s=100s
由可知,总共行驶的路程为
s′=v′t′=70m/s×100s=7000m
则大桥长度为
L桥=s′=7000m
(3)若该列列车全长为
L车=315m
则整个列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为
s''=L桥-L车=7000m-315m=6685m
由可知,整个列车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
答:(1)该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150km/h;
(2)大桥的长度为7000m;
(3)整个列车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95.5s。冰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C
﹣4
﹣2
﹣1
0
0
0
0
1
2
3
站序
站名
到达时间(时∶分)
停车时长(分钟)
发车时间(时∶分)
1
上海
——
——
10∶30
2
无锡
10∶50
10
11∶00
3
南京
12∶00
10
12∶10
4
蚌埠
12∶40
10
12∶50
5
徐州
14∶00
——
——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折桂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启东折桂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