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A. 蝙蝠B. 海豚C. 猫D. 大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表格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Hz,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大象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
故选D。
2. 自2021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政府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下列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环境
B. 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C. 城区禁鸣——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倡导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大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改善环境,故A正确,不符合题更多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意;
B.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可以减少因惯性引起的交通事故,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城区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温室效应”就是由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引起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就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倡导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 烛焰B. 钻石C. 月亮D. 正在放映的电影荧幕
【答案】A
【解析】
【详解】光源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A.烛焰可以自己发光,是光源,故A符合题意;
BCD.钻石、月亮、正在放映的电影荧幕均不能自行发光,需要有其他光源照射,故BCD不符合题。
故选A。
4.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 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 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
D. 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人们就是根据音色来区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太空中是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几组数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 人的脉搏1分钟跳动约72次,正常人的脉搏跳动的频率约72Hz
B. 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里可以起到保鲜的作用,因为冷藏室的温度很低,约-5℃
C. 我们正常洗澡水的温度大约42℃
D. 正常情况下,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正常成年人脉搏跳动1分钟约72次,则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1.2Hz,故A不符合题意;
B.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里可以起到保鲜的作用,因为冷藏室的温度比较低,约0~10℃,故B不符合题意;
C.我们正常洗澡水温度比体表温度略高,温度大约42℃,故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水中声速大于在空气中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国庆假期,在马陵山风景区内,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玻璃的颜色可能是( )
A. 黑色B. 绿色
C. 红色D. 白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透明物质的颜色是由反射光的颜色决定的,白花能反射所有色光,绿叶只反射绿光;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是因为滤色镜是红色的,它只允许红光通过,其他色光被吸收,因为绿叶只反射的绿光被吸收,绿叶成黑色,白花反射的红光通过滤色镜在底片上感光,白花变为红花,因此,A、B、D不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绿叶白花是不透明物体,白花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滤色镜是透明物体,它只允许与它相同颜色的光通过,其他色光则被吸收,据此解答.
7. 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白光色散
C. 小孔成像
D. 潜望镜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白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寒冷的冬天,刚洗完澡,戴着眼镜从浴室出来,眼镜上会出现“水雾”而模糊不清
B. 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水在低于100℃时也可能会沸腾
C. 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的时候,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D. 堆在外面的雪人即使在0℃以下也会逐渐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冬天,当人戴着眼镜从温度低的室外走到温度高的室内时,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眼镜上,眼镜会模糊不清,但是由于浴室温度较高,戴着眼镜从浴室出来,镜片的温度高于浴室外水蒸气的温度,水蒸气不会液化,镜片不会变模糊,故A符合题意;
B.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降低而减小,当做实验的环境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也小于100℃,因此水在低于100℃时也可能会沸腾,故B不符合题意;
C.因为在体温计起始处有一段缩口,使得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仍不会下降,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C不符合题意;
D.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也会发生升华现象,雪人会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电影幕布应选用光滑的布料,这样才能使成的像更清晰
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为方便驾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灯
C. 在暗室里,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一定能更加清楚地看清自己的脸部
D. 雨过天晴,人们看到天空中出现了色彩斑斓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影幕布应选用粗糙的布料,能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以便使坐在不同位置得人都能看到,故A错误;
B.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驾驶室内的灯,车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车内物体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干扰司机的视线,故B错误;
C.脸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脸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自己的脸照,故C错误;
D.人们看到天空中出现了色彩斑斓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0.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 “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 “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 “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 “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1. 以下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用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
②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
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
⑤测量温度时,用温度计内的液柱长度反应温度的高低
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 ④⑤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①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用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因此采用的是转换法;
.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把弹簧波类比声波进行问题的研究,因此采用的是类比法;
.为了更便于探究光的传播问题,因此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故要采用的是模型法;
.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研究问题与其中某一变量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变量不变,因此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测量温度时,用温度计内的液柱长度反应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液柱长度越大,因此采用的是转换法;
可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①⑤。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如图所示,晚上小明在客厅中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玻璃窗户上看到了固定在客厅顶棚上发光吊灯的像,当小明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的过程中,通过移动的玻璃窗观察吊灯的像,关于像的位置和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置不变,大小变大B. 位置向左移动,大小变大
C. 位置不变,大小不变D. 位置向左移动,大小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灯关于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像的位置和大小都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 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第4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B. 该物质的熔点为4℃
C.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 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12min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甲可知,第4min该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此时物质处于固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知,该物质凝固时的温度是﹣3℃,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温度相同也为﹣3℃,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正在凝固的该物质为﹣3℃,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发生凝固,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符合题意。
D.到第12min时全部凝固,凝固持续的时间小于12mi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入射光线和平面镜间的夹角为35°,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 70°B. 110°C. 80°D. 120°
【答案】D
【解析】
【详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根据题意,入射光线和平面镜间的夹角为35°,所以入射角是90℃-35℃=55℃,若使入射角增大5℃,则入射角等于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增大5℃,则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15. 在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78.5℃和-56.6℃,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的是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二氧化碳由Ⅱ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升华现象,且吸热
B. -78.5℃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不变
C. -56.6℃的二氧化碳且处于Ⅱ区域状态时,需要放出热量才能到达III状态
D.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度处于Ⅰ区域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由Ⅱ区域到Ⅰ区域时,即从液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A错误;
B.-78.5℃的二氧化碳可能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故B正确;
C.-56.6℃的二氧化碳且处于Ⅱ区域状态时,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到达III状态,故C错误;
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气态,其温度(高于沸点)处于Ⅲ区域,故D错误。
故选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6. 2023年8月22日,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女子百米赛场上,中国运动员陈颉以11秒56的成绩获得金牌并追平赛会纪录,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我们从电视中能够分辨出陈好颉的声音是根据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辨别的:她的声音是由其声带的___________产生,并以___________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 ①. 音色 ②. 振动 ③. 声波
【解析】
【详解】[1]每个人发音的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分辨出陈好颉的声音。
[2][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她的声音是由其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的。
17. 冬天在我国的北方,窗玻璃的_____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窗玻璃发生了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屋里面的居民听到外面的噪声后把窗户关起来,这是从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答案】 ①. 内 ②. 凝华 ③. 传播过程中
【解析】
【详解】[1][2]我国北方的冬天,室内的空气温度比较高,而窗玻璃和外面的空气温度比较低,当温度高的水蒸气遇上低温的窗玻璃内表面,会凝华成冰花,所以是在内表面出现,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
[3]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屋里面的居民听到外面的噪声后把窗户关起来,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8. 如图所示,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花,图中甲的示数是___________℃,根据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我们发现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温度计包着湿棉花,这是因为湿棉花上面的水分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若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越少,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___________,干湿温度计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可以用来显示空气的湿度。
【答案】 ①. 26 ②. 甲 ③. 汽化##蒸发 ④. 大
【解析】
【详解】[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10℃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1℃,读数为26℃。
[2][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1℃,示数为30℃,小于甲温度计示数。温度计包着湿棉花时,由于湿棉花表面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导致温度计的示数变低,因此可知,甲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花。
[4]若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越少,则棉花中的水分蒸发的越快,温度下降的快,两个温度计示数差就越大。
19.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此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选填“液体”或“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O处,则O处所表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_℃,当气泡运动到A处时,则A处所表示的温度比O处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答案】 ①. 气体 ②. 0 ③. 高
【解析】
【详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0℃。
[3]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A处的温度高于O处的温度。
20. 小红同学将一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再加入干冰,观察到水好像沸腾了一样,产生大量气泡,这是由于干冰进入水中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杯口有“白气”产生,此“白气”是___________(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或“小水珠”);待小红实验后,一旁的小华同学用酒精灯对烧杯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在杯口同样看到雾状的“白气”,此时的“白气”是___________(选填“沸腾时”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答案】 ①. 升华 ②. 小水珠 ③. 沸腾时
【解析】
【详解】[1][2]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好像沸腾了一样,产生大量气泡,这是由于干冰进入水中发生发生升华现象,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杯口有“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3]一旁的小华同学用酒精灯对烧杯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在杯口同样看到雾状的“白气”,此时的“白气”是沸腾时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21.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看电视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的_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调控电视机;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___________,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电影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制作是因为白色物体能够反射___________色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答案】 ①. 直线传播 ②. 红外线 ③. 紫外线 ④. 所有
【解析】
【详解】[1]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在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看电视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来调控电视机。
[3]臭氧是大气层中淡蓝色、具有腥臭味的一种气体,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4]电影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制作是因为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2. 小茗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m;当他向镜面前进0.2m时,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当小茗靠近镜面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1.5 ②. 2.6 ③. 能 ④. 不变
【解析】
【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人到镜面的距离为1.5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1.5m。
[2]当他向镜面前进0.2m时,此时物距为
15m-0.2m=1.3m
则像距也为1.3m,人与像间的距离是
1.3m+1.3m=2.6m
[3]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妨碍成像,所以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她靠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23. 2023年5月20日至31日是第23个全国科普活动周,在学校举办的科技节展品中,小明制作的光电液位仪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同学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这台仪器,是因为光照射在这台仪器上发生了___________反射,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入射光束照射到液面上时发生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将光信号光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从而显示液面的高度。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当入射光束沿入射点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则光电屏上光点的位置将_____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
【答案】 ①. 漫 ②. 下降 ③. 向左运动
【解析】
【详解】[1]漫反射是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因仪器的表面粗糙,光线在照射到仪器表面时发生漫反射,使同学们在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这台仪器。
[2]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当水面发生变化时,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画出图像如下:
由图可见,蓝色线为液面原本的高度,此时反射到光电屏接收平面上的光点是S1,当液面下降,反射到光电屏接收平面上的光点是S2,因此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是下降的。
[3]当入射光束沿入射点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则光束靠近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因此光电屏上光点的位置将向左运动。
三、解答题:(共43分)
24.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答案】
【解析】
【详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故如图所示:
25.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站在窗户前向外看的场景,人眼在S点的位置,请通过光路作图,画出人眼看到窗户外面的范围。
【答案】
【解析】
【详解】看到的范围大小,可以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延直线传播确定范围,如图所示
26.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镜面成30°角射到镜面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
【解析】
【详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射向平面镜,则入射角为
90°-30°=6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7. 我们做实验的时候通常需要通过一些方法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1)在做鼓面振动的实验中,为了显示鼓面的振动,我们可以______;
(2)在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为了显示光路,我们需要在空气中______;
(3)利用光的色散实验器材,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升高,为使温度计示数上升更加明显可以______;
(4)在用点燃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看到像,可以选择在较______的环境下完成实验。
【答案】 ①. 放纸屑、小沙粒、小米粒等 ②. 喷洒烟雾、水雾 ③. 将温度计玻璃泡涂成黑色 ④. 暗
【解析】
【详解】(1)[1]在做鼓面振动的实验中,为了显示鼓面的振动,我们可以放纸屑、小沙粒、小米粒等,将鼓面微小的振动转化为纸屑、小沙粒、小米粒等明显的跳动,这叫做转换法。
(2)[2]在空气中喷洒烟雾、水雾可以更好地显示光路。
(3)[3]要使温度计的示数更明显,就必须提高温度计玻璃泡的吸热效果,由于不透明的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可以加强吸热效果,因此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
(4)[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明暗对比更强烈,成像会更清晰。
28.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周围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到声音的响度
B.让人边听声音,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___________(选填“衣服”、“锡箔纸”或“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较好;
【答案】 ①. 闹钟 ②. B ③. 泡沫塑料
【解析】
【详解】(1)[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
(2)[2]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方案B较好;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A不适合。
(3)[3]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塑料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
29.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两块可绕垂直于镜面ON转动的硬纸板。
(1)图中当E、F在同一平面时,将入射光线AO贴着E面射向镜面,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若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
(2)若将纸板F沿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个平面。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并记录多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如右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显示光路 ②. 可逆 ③. 不能 ④. 在 ⑤.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⑥. 排除偶然性,寻求普遍规律
【解析】
【详解】(1)[1]当E、F在同一平面时,将入射光线AO贴着E面射向镜面,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显示光路。
[2]若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3][4]将纸板沿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5]根据表格可以知道,3组数据中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故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0. 小明在探究某晶体熔化的特点时,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如图甲所示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分钟,第7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2)实验中应选用颗粒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该物质;
(3)如图乙所示,是小华同学的实验装置图,其中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晶体 ②. 3 ③. 液 ④. 较小 ⑤. 晶体液面高出水面,没有完全浸在水中
【解析】
【详解】(1)[1]由图像可知,2~5min冰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冰在熔化过程,所以冰是晶体。
[2][3]由图像可知,2~5min是冰的熔化过程,第7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2)[4]应选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
(3)[5]由图知,试管中晶体高于水面,没有完全浸入水中,会导致受热不均匀。
31.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一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______;
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 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
C.小孔太大 D.小孔太小
(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______(选填“虚”、“实”)像;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_;
(3)晴朗夏日的树下,小华惊喜地看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经与同学讨论,一致认为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细小缝隙而成的像。但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C ②. 实 ③. 将蜡烛靠近小孔 ④. 树叶间的细小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解析】
【详解】(1)[1]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是因为小孔太大,不能成像。
(2)[2] 像可以呈现在塑料薄膜上,说明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故为实像。
[3] 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以及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为了增大蜡烛的像,可以缩短蜡烛与小孔的距离。
(3)[4] 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原因是树叶间的细小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32.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下面铁圈的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可能是表中第___________min时,气泡上升的状态;当水温升到91℃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的数据。
(3)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___分钟时的数据。
(4)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5)纠正错误后,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__
(6)在这次实验中烧杯上加盖子的目的是除了可以减少热损耗以外,还可以避免因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图丁是小明与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绘制的图像,结果发现他们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不同,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7)测量温度结束,当酒精灯熄灭后,发现水仍能沸腾了一会儿,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使酒精灯可以用外焰加热 ②. 7 ③. 9 ④. 98 ⑤. ⑥. 液化 ⑦. 水的初温不同 ⑧. 石棉网仍有余热,水可以继续吸热
【解析】
【详解】(1)[1]调节铁圈位置使其正好在酒精灯外焰的位置,便于加热
(2)[2]气泡上升过程由小变大,故水已经处于沸腾状态,温度保持不变,可能是第7min。
(3)[3]由数据知,第7min时已经达到沸腾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故第9min数据记录错误。
(4)[4]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沸点为98℃。
(5)[5]如图所示
(6)[6]题意为水蒸气在温度计上形成小水珠,故为液化现象。
[7]由图像知,开始记录的初温是不同的,温度上升快慢相同,故初温不同造成到达沸腾时间不同。
(7)[8]酒精灯熄灭后,石棉网仍有余热,水可以继续吸热,满足水沸腾的条件,故可以继续沸腾一会儿。
33. 如图甲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小明点燃蜡烛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B,使用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 ;
(2)小明准备了1c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厚度为___________的玻璃板做实验效果更好;
(3)实验中点燃蜡烛A后,蜡烛越烧越短,则蜡烛A的像的高度与原来像相比较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眼睛___________(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
(5)如图乙所示,α为135°,小明将一小球沿水平方向向右滚动,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___________(选填“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运动;
(6)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选项字母)。
A.B.
C. D.
【答案】 ①.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 2mm ③. 变小 ④. 直接 ⑤. 虚 ⑥. 竖直向上 ⑦. B
【解析】
【详解】(1)[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3)[3]由于像与物大小相同,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当蜡烛A变短,A的像也变短。
(4)[4][5]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眼睛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6]根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小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
所以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向上运动。
(6)[7]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0、4、8、1从模型上看,只有4左右不同,而0、8、1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0、8、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4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一些动物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蝙蝠 1000Hz——120 000Hz
海豚 150Hz——150 000Hz
猫 60Hz——65000Hz
大象 1Hz——20 000Hz
材料
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m
泡沫塑料
0.3
衣服
0.6
锡箔纸
0.8
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88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