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2.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3.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北斗导航系统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单质硅
B. 传统硅酸盐材料包括陶瓷、水泥、普通玻璃
C. 存放硫酸亚铁溶液的试剂瓶中常放少量铁粉
D. 制作玻璃用的二氧化硅,因不能溶于水形成酸,故不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单质硅,故A正确;
B.陶瓷、水泥、普通玻璃均属于传统硅酸盐材料,故B正确;
C.存放硫酸亚铁溶液的试剂瓶中常放少量铁粉,铁粉可以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变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但它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2. 下列化合物的类别完全正确的是 ( )
A. Na2CO3、碱、电解质B. MgO、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
C. H2SO4、酸、电解质D. CO2、酸性氧化物、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CO3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电解质,属于盐类,A选项错误;
B.MgO在熔融状态能导电,属于金属氧化物,属于电解质,B选项错误;
C.H2SO4为二元强酸,是电解质,C选项正确;
D.CO2溶于水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够导电,但不是本身导电,因此CO2属于非电解质,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3. 下列物质的应用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 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B. 铁粉可以用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C. 小苏打用作面点的膨松剂D. “冰丝带“场馆用二氧化碳跨临界技术直冷制冰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灰石制生石灰,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无关,故A不选;
B.铁粉可以用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有关,故B选;
C.小苏打用作面点的膨松为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无关,故C不选;
D.“冰丝带“场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技术直冷制冰,是物态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无关,故D不选;
故选B。
4. 目前,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可将水形成像棉花糖一样的气溶胶的冰,该冰称为“气态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冰可能具有丁达尔效应B. 该冰与普通冰化学性质相同
C. 18g“气态冰”标准状况的体积约22.4LD. “气态冰”的分散剂是空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气态冰是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气态冰与普通冰都由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故B正确;
C.气态冰的物质的量为,但是气态冰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不能计算其体积,故C错误;
D.气态冰的分散剂是空气,故D正确;
故选C。
5.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2gO2和O3 的混合物中,共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B. 1m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生成FeCl3,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 16.25gFeCl3加入沸水中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D. 1mlCu与足量硫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32g氧气和臭氧中含有32g氧原子,含有2ml氧原子,所含原子数为2NA,故A正确;
B.1ml Cl2与足量的铁粉完全反应,氯元素由0价变为-1价,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B错误;
C.胶体粒子是多个粒子的集合体,所以不能明确胶体粒子的具体数目,故C错误;
D.Cu与S加热生成Cu2S,1mlCu与足量硫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故D错误;
故选A
6. 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 Na2O2B. MgCl2C. KBrD. CH4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溴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溴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烷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为极性共价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与过量稀硝酸反应:
B.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
C. 用热溶液洗涤试管内壁的硫黄:
D. 将金属钠投入水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与过量稀硝酸反应:,故A错误;
B.向溶液中通入过量:,故B错误;
C.硫与溶液发生歧化反应,故C正确;
D.将金属钠投入水中:,故D错误;
故选C。
8. 实验室用和浓盐酸反应生成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l2可用浓硫酸干燥,A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装置能收集氯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9. 利用辉铜矿冶炼铜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硫元素被氧化B. 发生了氧化反应
C. 仅作还原剂D. 反应中铜元素无电子转移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铜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硫化亚铜、氧气是反应的氧化剂,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硫化亚铜是反应的还原剂。
【详解】A.由分析可知,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氧气是反应的氧化剂,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硫化亚铜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铜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有电子转移,故D错误;
故选A。
10. 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
B. 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C. 路线Ⅰ、Ⅱ、Ⅲ是大气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D. 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和氧气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故A错误;
B.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故B正确;
C.氮气、氧气在雷电条件下生成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路线Ⅰ、Ⅱ、Ⅲ是大气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故C正确;
D.N2生成NH3、NH3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所有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选A。
11.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的单质可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B.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
C.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Y<Z<W
D. Z的氧化物与Y、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可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X为O;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为Na;Z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Z为Al;W与X位于同一主族,W为S。
【详解】A.Y为Na,密度比石蜡油和煤油大,且不反应,故可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A正确;
B.同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S,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Na>Al>S>O,C错误;
D.Z为Al,其氧化物为Al2O3,N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S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氧化铝与强酸和强碱都能反应,D正确;
故选C。
12. NSR技术能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NOx的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降低NOx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 储存过程中NOx被氧化
C. 还原过程中消耗1mlBa(NO3)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NA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
D. 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的储存和还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大气中的NOx可形成硝酸型酸雨,降低NOx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A正确;
B.储存过程中NOx转化为Ba(NO3)2,N元素价态升高被氧化,B正确;
C.还原过程中消耗1mlBa(NO3)2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C错误;
D.BaO转化为Ba(NO3)2储存NOx,Ba(NO3)2转化为BaO、N2和H2O,还原NOx,D正确;
故选C。
13.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利用“价类二维图”构建知识网络,有助于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图所示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和水蒸气反应可得到B
B. D受热分解能生成B
C. A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可得到E
D. 向F的水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转化成G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可以得知A为Fe,B为Fe2O3,C为FeO,D为Fe(OH)3,E为Fe(OH)2,F为铁盐,G为亚铁盐。
【详解】A.Fe和水蒸气反应可得到四氧化三铁,而B为Fe2O3,A错误;
B.D为Fe(OH)3,受热分解能生成Fe2O3,B正确;
C.Fe与NaOH溶液不反应,C错误;
D.F为铁盐,G为亚铁盐,向G的水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转化成F溶液,D错误;
故选B。
14. 现有19.4gCu和Zn的合金与250ml 4ml/L的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气体,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4.48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为1L,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6NAB. 参加反应的铜和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 稀释后溶液中c(H+)为0.2ml/LD. 将生成的NO全部溶于水还需标况下的O2 3.36L
【答案】B
【解析】
【分析】硝酸铜和硝酸锌中阳离子的化合价都为+2价,则铜和锌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3R+8HNO3=3R(NO3)2+2NO2↑+4H2O,设合金中铜、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l、bml,由合金的质量可得:64a+65b=19.4,标准状况下4.48L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2ml,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得:a+b=0.3,解联立方程可得a=0.1、b=0.2,稀硝酸的物质的量为4ml/L×0.25L=1ml,则未反应的稀硝酸的物质的量为1ml—0.3ml×=0.2ml。
【详解】A.标准状况下4.48L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2ml,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6NA,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合金中铜、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l、0.2ml,则参加反应的铜和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未反应的稀硝酸的物质的量为1ml—0.3ml×=0.2ml,则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2ml/L,故C正确;
D.一氧化氮全部溶于水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标准状况下一氧化氮的体积为4.48L,则由方程式可知,一氧化氮全部溶于水需要氧气的体积为4.48L×=3.36L,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
15. 化学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所示分类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树状分类法”或“交叉分类法”)。
(2)下列物质:①液氨 ②硫酸 ③ ④稀硝酸 ⑤熔融 ⑥石墨 ⑦硝酸钾固体,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后同),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②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所含化学键的类型___________。
(4)氢化钠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其原理为,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5)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混合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如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所示。
(6)把7.8 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8.96 L H2(标准状况),该合金中铝和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交叉分类法
(2) ①. ②⑤⑦ ②. ④⑤⑥ ③.
(3)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4) ①. ②.
(5)C (6)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钠中含有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按照交叉分类法可以分为钠盐和碳酸盐。
【小问2详解】
电解质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是熔融,硝酸钾固体,硫酸;稀硝酸、熔融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石墨具有导电性,均能导电。硫酸属于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②⑤⑦;④⑤⑥;;
【小问3详解】
中含有、,因此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小问4详解】
反应过程中,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因此该反应的还原剂为NaH;生成1ml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故答案为:NaH;。
【小问5详解】
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溶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减小,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导电能力为0,之后滴加硫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大,因此符合的图像为C。
【小问6详解】
设混合物中镁的物质的量为x,铝的物质的量为y,由题干信息可列方程组为:
,解得:,因此该合金中铝和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6. 用如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的产物。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 (填各接口字母):
A→___________→___________→C→D→___________→___________→C→D→B。
(2)装置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能表明已检验出?装置乙中:___________,第二次使用的装置丙中:___________。
(3)装置丁中酸性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丁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写出装置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硫酸有很多的性质,将下列性质对应的字母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横线上。
a.脱水性 b.酸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Ⅰ.在化学实验中,浓硫酸可作、等气体的干燥剂。___________
Ⅱ.在冷的浓硫酸中放入铁片,没明显现象。___________
Ⅲ.向滤纸上滴加浓硫酸,滤纸变黑。___________
Ⅳ.与反应,可生成和。___________
【答案】(1)G、H(或H、G)F、E
(2) ①. 出现白色沉淀 ②. 品红溶液未褪色
(3) ①. 吸收SO2 (或除尽SO2) ②.
(4)
(5) ①. d ②. c ③. a ④. b
【解析】
【分析】浓硫酸与木炭粉反应,实验目的是验证反应产生的各种产物。水蒸气通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SO2用品红溶液检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因为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SO2=CaSO3↓+H2O,所以在检验CO2前必须除尽SO2,并实验证明SO2已经除尽,以此连接实验装置。
【小问1详解】
装置甲为浓硫酸与木炭发生反应的装置,反应方程式为,反应生成CO2、SO2、H2O,用品红溶液检验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氧化二氧化硫,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来确认SO2已除干净,可通过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确认CO2,检验CO2、SO2需要通过溶液,因此需要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H2O,故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G→H→C→D→F→E→C→D→B;
【小问2详解】
乙装置中为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丁装置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因此第二次使用的装置丙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小问3详解】
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应先除去二氧化硫,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装置丁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I.浓硫酸可吸收物质中游离态的水,具有强烈的吸水性,浓硫酸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浓硫酸有酸性,可与碱性气体反应,所以只能干燥非氧化性酸性或中性气体,故选d;
Ⅱ.浓硫酸能与铁片反应,使铁片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浓硫酸与铁片进一步反应,即产生钝化现象,所以,在冷的浓硫酸中放入铁片,没明显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选c;
Ⅲ.向滤纸上滴加浓硫酸,滤纸变黑,体现脱水性,故选a;
Ⅳ.与反应,可生成和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体现了硫酸的酸性,故选b。
17. 元素X、Y、Z、D、E均为1-18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电子数之比为3∶4;E-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X有一种原子没有中子;Z是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化合物XE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
(1)E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D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元素E有多种核素,其中子数为20的核素可表示为___________,元素E所形成的气态双原子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70、72、74三种,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X与Y、X与D均可形成18电子分子,这两种分子在水溶液中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由X、Y、Z、D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强酸的酸式盐,写出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该盐溶液至中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XE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 洗涤量取XE的量筒,洗涤液转入容量瓶B.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D. 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6)含氯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能反映含氯消毒剂消毒能力的大小,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氯气的氧化能力。则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1) ①. HClO4 ②.
(2) ①. ②. 35Cl37Cl
(3) ①. 无色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②.
(4) (5)AB
(6)0.95g
【解析】
【分析】X有一种原子没有中子,X为H;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Y为O;Z是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Z为N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电子数之比为3∶4,则D为S;E-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E为Cl;故X为H;Y为O;Z为Na;D为S;E为Cl;
【小问1详解】
E的最高价为+7价,其含氧酸的化学式是HClO4,D离子为S2-,其电子式为;
【小问2详解】
元素E有多种核素,其中子数为20,则其质量数为37,该核素可表示为;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0、72、74分别是35Cl35Cl 、35Cl37Cl 、37Cl37Cl;
【小问3详解】
X与Y、X与D均可形成18电子分子,这两种物质分别是过氧化氢和硫化氢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4详解】
由X、Y、Z、D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强酸的酸式盐是硫酸氢钠,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该盐溶液至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A.洗涤量取XE的量筒,洗涤液转入容量瓶,量筒不需洗涤,若洗涤会造成结果偏高,A正确;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会使体积偏小,结果偏高,B正确;
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使溶质减少,结果偏低,C错误;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最终结果,D错误;
故选AB
【小问6详解】
Cl2和NaClO还原产物都是Cl-,NaClO中氯元素从+1价降低为-1价,1mlNaClO可得到2ml电子,1gNaClO可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Cl2氯元素,从0价降低为-1价,1mlCl2可得到2ml电子,要得到电子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其质量为,则有效氯含量为0.95g。
18. 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C是无色无味的气体,T为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M为黄绿色气体,J具有漂白性。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省略)。
请完成下列填空
(1)B和E的化学式为:B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A在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种用途___________,A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F转化为G的现象为___________。
(5)高铁酸钠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新型非氯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的处理,可由J、G和B反应制得。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高铁酸钠溶液杀灭病菌后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进而起到净水作用。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在饱和溶液中滴加浓的溶液可制得胶体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溶液、胶体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转化为胶体后,含有的胶体粒子数目为
【答案】(1) ①. ②.
(2) ①. 供氧剂、强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等 ②.
(3)
(4)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5) ①. ②. BC
【解析】
【分析】A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可以是,也可以是S,S不与水反应,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和,推出A为,C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为,B为,T为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且D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D为,即T为Fe,M为黄绿色气体,M为,氯气与溶液反应生成和,具有漂白性的是,即J为,四氧化三铁、铁、盐酸反应生成,E为,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为,在潮湿环境下易被氧化成,G为,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H,H为,据此分析;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为,E为;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钠可做供氧剂、强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等;过氧化钠是由和组成,阴阳离子之比为1:2;
【小问3详解】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F为,在潮湿环境下易被氧化成,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小问5详解】
①利用的强氧化性,将氢氧化铁氧化成高铁酸钠,本身被还原成,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A.氯化铁与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将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停止加热,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B正确;
C.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铁胶体均属于分散系,属于混合物,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是由多个氢氧化铁聚合形成的,因此1 ml高铁酸钠完全转化成氢氧化铁胶体时,胶体粒子数目小于,D错误;
故选B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创新班)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创新班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创新班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创新班)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创新班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创新班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