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优秀学案
展开01
学习目标
02
自主学习
►任务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结合教材P23,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旋转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
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4.绕转规律: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着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保持不变,即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
【特别提示】
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
►任务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结合教材“图1.21地球公转示意”和“图1.23 地球上的五带”完成任务二,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四季的变化: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同一纬度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在变化,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季节变换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2.五带的划分:
(1)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纬度地带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2)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3)23.5°N称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度数是23.5°S;北极圈的度数是66.5°N ,66.5°S称为南回归线。
【特别提示】
纬度30°是中纬度和低纬度的分界线,纬度60°是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03
合作探究
探究一: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在图中分别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典例】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
A.地球由西向东自转B.地球由东向西转
C.地球公转是逆时针D.地球公转是顺时针
【答案】A
【详解】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答案选D。
探究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观察总结:结合老师的演示和课本“图1.24 地球公转演示”和老师一起动笔总结规律记笔记。
生活中哪些现象受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1.学校春季作息表和冬季作息表
2.升降国旗时间与日出日落时间。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太阳光线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太阳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外,没有太阳直射。
3.四季的变化:
(1)请将南北半球的月份与季节对应起来。
(2)四季变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衣服的变换;农业生产等。
4.五带的划分
把下图补充完整。
寒冷
四季分明
炎热
太阳直射
极昼极夜
极昼极夜
极昼极夜
南寒
南温
热
北温
北寒
【典例】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示意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的形状D.地球的大小
2.“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郴州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 )
A.寒露至小雪B.小寒至大寒C.清明至小满D.立秋至霜降
1.B 2.C
【解析】1.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在旋转,在一年中处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B正确。跟地球自转、形状和大小无关,ACD错误。故选B。
2.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郴州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清明至小满,C正确。寒露至小雪、小寒至大寒郴州市全为昼短夜长,AB错误。立秋至霜降郴州市先昼长然后昼短,D错误。故选C。
04
知识图网
05
强化特训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作物质文化遗产名景。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加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的形状D.地球的大小
2.“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山东聊城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 )
A.春雨惊春清谷天B.夏满芒夏暑相连
C.秋处露秋寒霜降D.冬雪雪冬小大寒
1.B 2.B
【解析】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是由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山东聊城市位于北半球,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往北移动到北半球,一直到秋分以前,太阳直射点都在北半球上,北半球都是昼长夜短,所以从春分到夏至到秋分这一段时间,聊城都是昼长夜短,所以聊城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夏满芒夏暑相连,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材料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月9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与海内外观众相见。五大会场各具特色,新春的欢乐喜气扑面而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结合图文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大致经纬度是(40°N,116°W)B.长沙位于西安的东南方向
C.西安地处中纬度、热带D.喀什比沈阳先看到新一天日出
4.2月9日当天,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达州市昼长夜短B.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D.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②③之间
3.B 4.C
【解析】3.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北京的大致经纬度是(40°N,116°E),A错误。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沙位于西安的东南方向,B正确。30°~60°为中纬度,23.5°~66.5°为温带,西安地处中纬度、北温带,C错误。由于地球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沈阳比喀什先看到新一天日出,D错误。故选B。
4.2月9日当天,太阳直射南半球,四川达州市昼短夜长,A错误、C正确。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出现极夜现象,B错误。2月9日当天,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冬至日12月22日到春分日3月21日之间,即是图中的④到①之间,D错误。故选C。
家住杭州的小梅同学,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做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实验,并记录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上述实验中,关于正午影子长短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春分最短B.夏至最长C.秋分最短D.冬至最长
6.一年中,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B.气候差异C.海陆变迁D.月食现象
5.D 6.A
【解析】5.结合所学知识,地球公转是指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所做的旋转运动,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由图可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AC错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D正确,B错误,故选D。
6.导致一年中同一旗杆正午影子长度变化的地理因素是地球公转,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同,使影子长度不同。A正确;与气候差异、海陆变迁、月食现象无关,BCD排除,选A。
2024年5月20日20时59分,迎小满节气。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读二十四节气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7.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主要是由于( )
A.太阳自转B.太阳公转C.地球自转D.地球公转
8.小满此后一个月时间内,北半球白昼时间( )
A.逐渐变长,雨水减少B.逐渐变长,雨水增多
C.逐渐变短,雨水减少D.逐渐变短,雨水增多
9.小满时节最常见的天气状况是( )
A.B.C.D.
7.D 8.B 9.D
【解析】7.读图根据所学可知,地球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各地出现了昼夜长短以及四季更替等现象,劳动人民以此划分了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自转,地球形状无关,以及太阳公转无关,D正确,排除ABC;故选D。
8.读图可知,小满前后在春分和夏至之间,且位于后半段,此时为春季,此时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变长,气温升高,雨量充沛,适宜种植农作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主要是我国华南地区,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A为霜冻,B为大雪,C为雨夹雪;D为大雨,故选D。
2021年5月26日,伊旗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在校园内给老师拍摄的四张从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拍摄时双方站立位置不变。完成下面小题。
10.导致影子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昼夜长短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11.拍摄照片时,同学站在老师的( )
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
10.A 11.D
【解析】10.由材料可知,图示是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从清晨到正午,影子长度逐渐变短,其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导致太阳高度的变化,从清晨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影子逐渐缩短,故A正确;一天中影子变化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无关和太阳直射点无关,BCD错误。故选A。
11.由材料可知,老师背影照片的拍摄地点位于北半球的伊旗,且照片的拍摄时间是从清晨到正午。根据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可知老师背影照片中影子一侧为西,即右侧为西,左侧为东,上为南,下为北,故而推测出老师面向南方,学生站在老师的背面,即老师的北方拍摄。D正确,ABC错。故选D。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 ,B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
(2)当太阳光线直射在C点(图1)时,地球公转至图2所示中的 处,其对应“春意盎然”的节气是 处。
(3)现在同学们正在考试(12月27日),此时地球公转到了图2中的____。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
(4)太阳从东边升起,图1中的A点和B点最先见到阳光的是 。
(5)图3是伊旗某中学学生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2中④处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
12.(1) (30°N,100°E) 1
(2) ①或③ ①
(3)D
(4)B
(5)①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根据该规律,可以判断出A点的经纬度是(30°N,100°E)。B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
(2)由图可知,当太阳光线直射在图1中C点(赤道)时,地球公转至图2所示中的①处或③处,其中①为春分,③为秋分,因此对应“春意盎然”的节气是①处。
(3)结合所学知识, 现在同学们正在参加期末考试(12月27日),此时地球公转到了图2中的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与①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D正确;①---②之间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 ②---③之间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 ③---④之间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ABC错误。故选D。
(4)结合所学知识,太阳从东边升起,图1中的A点经度为100°E,B点经度120°E,B点更靠东,故最先见到阳光的是B。
(5) 由图可知,图2中④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伊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影子最长。故图3中符合图2中④冬至日处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①,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点中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图中A位于C的 方向。
(2)A点的经纬度是 ,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右图中的 处,此时北极圈会出现 现象。
(3)当地球公转至丙处时,长春市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蝉鸣林更幽B.无边落木萧萧下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草长莺飞
(4)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州十六号成功着陆,此时地球公转至 之间,此时长春市昼夜情况 。
13.(1) C 西北
(2) 23.5°N,90°E 甲 极昼
(3)C
(4) 乙丙 昼短夜长
【详解】(1)读图可知,AB两点位于北回归线上,6月22日前后有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一年中有1次太阳直射,C位于赤道上,位于热带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A位于C的西北方向。
(2)由图可知,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经度位于向东增大的东经,经纬度位置是(23.5°N,90°E);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太阳直射A点(北回归线)时,地球应公转到图二中的甲处,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会出现极昼现象。
(3)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地球公转至丙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长春市出现的现象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故C正确;蝉鸣林更幽为夏季,无边落木萧萧下为秋季,草长莺飞为春季,排除ABD,故选C。
(4)2023年10月31日,神州十六号成功着陆,此时地球公转至乙所示的秋分日至丙所示的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位于北半球的德州市昼短夜长。2024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知道、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2.能运用地球仪演示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思维想象能力。
重点: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难点:地球的公转产生的现象。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1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
秋分
9月23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
规律
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月份
北半球季节
南半球季节
3、4、5
春季
秋季
6、7、8
夏季
冬季
9、10、11
秋季
春季
12、1、2
冬季
夏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91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精品导学案</a>,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dl/tb_c491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优秀导学案</a>,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7738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优秀导学案</a>,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示,记录卡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