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小升初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大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小升初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大全第1页
    人教版小升初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大全第2页
    人教版小升初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大全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小升初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大全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小升初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大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植树问题,盈亏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已知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应用题,简称和差问题。和差问题的解题规律为:小数加上两数差就是大数,两数和加上两数差便是大数的2倍;大数减去两数差就是小数,两数和减去两数差是小数的2倍。因此,用两数和加上两数差,再除以2,就可求出其中的大数;用两数和减去两数差,再除以2,就可求出小数。
    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例题:1.明明星期天上街买衣服,花75元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已知上衣比裤子贵15元,明明买上衣花( )元
    解设:上衣x元,则裤子(x-15)元
    依题意可得:x+(x-15)=75
    2x=90
    X=45
    x-15=30
    2. 在期末数学考试中,甲乙成绩之和为184分,乙丙成绩和为187分,丙丁成绩和为188,甲比丁多一分,问甲乙丙丁各得多少分解题思路:
    187-184=3分 丙比甲多三分
    188-187=1分 丁比乙多1分
    因为甲比丁多一分,则:甲比乙多2分,丙比乙多3+2=5分
    (184+2)÷2=93分 甲的分数
    93-2=91分 乙的分数
    91+5=96分 丙的分数
    91+1=92分 丁的分数
    解设:乙x分,则甲(184-x)分,丙(187-x)
    分,丁为(188-187+x)分
    则:184-x-1=188-187+x
    2x=182
    x=91
    184-x=93
    187-x=96
    188-187+x=92
    答:甲93分,乙91分,丙96分,丁92分训练中心:
    1.小兰期末考试语文和数学平均分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4分,问小兰语文( )分,数学( )分。
    2.学校做扫除,张娟和陈凡一共擦玻璃31块,又知张娟比陈凡少擦9块,张娟、陈凡各擦玻璃( )、( )块。
    3.甲筐内有苹果30千克,乙筐内有桔子若干千克,如果从乙筐取出12千克桔子,苹果就比桔子多12千克,乙筐原有桔子( )千克。
    4.今年弟弟16岁,哥哥20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52时,弟弟( )岁。5.王老师买回83个球,其中篮球是足球的2倍,足球比排球多5个,这三种球各买了多少个?
    6.无线电一厂、二厂共有工人864人,为了照顾工人就近上班,从一厂调入二厂32名工人,这样一厂工人人数还比二厂多48人,一厂、二厂原来各有工人多少人?
    二、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我们通常叫做和倍问题。解答此类应用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找出解题规律,正确迅速地列式解答。
    公式:两数和÷倍数和=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两数和-小数=大数
    例题: 某校买了几支红铅笔和白铅笔,已知红铅笔和白铅笔的和是64支,红铅笔是白铅笔的3倍,求两种铅笔各几支。例题解说:
    “红铅笔是白铅笔的3倍”表示白铅笔是一倍数,红铅笔是三倍数。因此,我们可以把白铅笔设为一倍数:用x表示,那么红铅笔就是白铅笔的3倍,用3x表示,“红铅笔和白铅笔的和是64支”就是说很红铅笔的支数+白铅笔的支数=64支(总支数)
    解:设白铅笔为x(一倍数)支,那么红铅笔为3x支。
    x+3x=64
    4x=64
    x=64÷4
    x=16
    红铅笔:3x=3×16=48(支)
    答:白铅笔有16支,红铅笔有48支。训练中心:三堆糖果共有105颗,其中第一堆糖果的数量是第二堆的3倍,而第三堆糖果的数量又比第二堆的2倍少3颗.第三堆糖果有多少颗?
    2. 549是甲、乙、丙、丁4个数的和.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少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以后,则4个数相等.求4个数各是多少?(☆☆☆☆)
    3.有3条绳子,共长95米,第一条比第二条长7米,第二条比第三条长8米,问3条绳子各长多少米?
    4. 甲、乙、丙三个粮仓一共存有109吨粮食.其中甲粮仓的粮食总量比乙粮仓的3倍多1吨,而乙粮仓的粮食总量则是丙粮仓的2倍.问:甲粮仓比丙粮仓多存粮多少吨?
    三、差倍问题
    差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差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和倍问题一样,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再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然后求出另一个数,最后再写出验算和答题 。
    公式:两数之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两数之差=大数
    例题:六(1)班与六(2)班原有图书的本数一样多,后来,六(1)班又买来新书100本,六(2)班从本班原有书中取出180本送给三年级同学。这时,六(1)班的图书是六(2)班所剩图书的3倍。求两班原有图书各多少本?
    例题分析:原来两个班的图书本数一样多,后来,六(1)班买进100本,六(2)班送出180本,这时,两个班相差280本。又知,这时六(1)班的图书是六(2)班所剩图书的3倍,则两班图书的相差数应是六(2)班所剩图书的(3—1)倍,这样,六(2)所剩图书的本数即可求得。随之,原有图书本数也可以求出来了。计算:(1)六(2)班所剩图书多少本?
    (180+100)÷(3—1)
    =280÷2=140(本)
    (2)两个班原有图书各多少本?
    140+180=320(本)
    答:两个班原有图书各320本。
    解设六(2)班所剩x本书
    依题意得 (3-1)x = 100+180
    2x = 280
    x =140
    所以 140+180=320(本)
    答:两个班原有图书各320本。训练中心:1.第一粮仓存的小麦比第二粮仓多96吨。后来,从两仓各运出小麦30吨,所余小麦第一仓恰是第二仓的3倍。两仓原来各存小麦多少吨?
    2. 大水池里现在有水880立方米,小水池里现在有水200立方米。计划往两水池里注入同样多的水,使大水池的水量是小水池水量的3倍。求两水池各应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
    3. 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数,今年比去年多41人,今年的人数比去年的3倍少35人。两年各有多少人参加?
    四、植树问题
    1.植树问题是在一定的线路上,根据总路程、间隔长和棵数进行植树的问题。
    2.为使其更直观,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专题分析+公式:
    一、在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即: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2、如果植树线路只有一端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和要分的段数相等,即: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3、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比要分的段数少1,即: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4、如果植树路线的两边与两端都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比要分的段数多1再乘二,即:株数=(段数+1)×2。
    二、在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数与段数相等,即: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三、在正方形线路上植树,如果每个顶点都要植树。则株数=(每边的株数-1)×边数。
    例题:1. 长方形场地:一个长84米,宽54米的长方形苹果园中,苹果树的株距是2米,行距是3米.这个苹果园共种苹果树多少棵?
    解法一:
    ①一行能种多少棵?84÷2=42(棵).|
    ②这块地能种苹果树多少行?54÷3=18(行).
    ③这块地共种苹果树多少棵?42×18=756(棵).
    如果株距、行距的方向互换,结果相同:
    (84÷3)×(54÷2)=28×27=756(棵).

    解法二:
    ①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4×54=4536(平方米).
    ②一棵苹果树占地多少平方米?
    2×3=6(平方米).
    ③这块地能种苹果树多少棵?
    4536÷6=756(棵).
    2. 直线场地:在一条公路的两旁植树,每隔3米植一棵,植到头还剩3棵;每隔2.5米植一棵,植到头还缺少37棵,求这条公路的长度。解法一:(代数解法)
    设一共有x棵树
    【(x-3)/2-1】X3=【(x+37)/2-1】X2.5
    x=205
    公路长:【(205-3)/2-1】X3=300
    答:公路长度为300米解法二:(算术解法)
    思路:首先,我们在两边起点处各栽下一棵树,这两棵树与路长没有关系,以后每栽下一棵树,不论栽在哪一侧,植树的路线(不是路)就增加一个间距,为了简单起见,我们按单侧植树来考虑。当按3米的间距植树时,最后剩下3棵,也就是说植树的路线要比路长出3个间距,3×3=9米,当按2.5米的间距植树时,最后还缺37棵树,也就是说植树的路线比路短了37个间距,2.5×37=92.5米,两次相差9+92.5=101.5米,两次植树的间距相差是3-2.5=0.5米,据此可以求出树的棵数:(不包括起点的2棵)101.5÷0.5=203(个)
    知道了树的棵数,就可以求出植树路线的长度了:3×(203-3)=600(米)或2.5×(203+37)=600(米)
    因为是双侧植树,所以路长为:600÷2=300(米)
    综合算式为:
    3×〔(3×3+2.5×37)÷(3-2.5)-3〕÷2=300(米)
    或2.5×〔(3×3+2.5×37)÷(3-2.5)+37〕÷2=300(米)(过程略)
    答:公路长度为300米。
    3. 圆形场地(难题):有一个圆形花坛,绕它走一圈是120米。如果在花坛周围每隔6米栽一株丁香花,再在每相邻的两株丁香花之间等距离地栽2株月季花。可栽丁香花多少株?可栽月季花多少株?每2株紧相邻的月季花相距多少米
    解:根据棵数=全长÷间隔可求出栽丁香花的株数:120÷6=20(株)
    由于是在每相邻的2株丁香花之间栽2株月季花,丁香花的株数与丁香花之间的间隔数相等,因此,可栽月季花:2×20=40(株)
    由于2株丁香花之间的2株月季花是紧相邻的,而2株丁香花之间的距离被2株月季花分为3等份,因此紧相邻2株月季花之间距离为:6÷3=2(米)
    答:可栽丁香花20株,可栽月季花40株,2株紧相邻月季花之间相距2米。
    训练中心:
    1.在一条长80米的小路旁种松树,每隔16米种一棵,两端都种,共可以种树多少棵?
    2. 在相隔50米的两座楼房之间种桃树,每隔5米种一棵,共可以种树多少棵?
    3. 一个正方形鱼塘的周长是1200米,在4个角上都种上树后,每条边上都有16棵树,求每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4. 小张要到金鹰大厦的18层去上班,一日因停电,他步行上楼。他从一层到6层用了100秒,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走到18层,还需要多少秒?(两种解法)
    五、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就是把一定的总数,分配给一定的对象,由于每份数分法不同,导致分后结果有盈(多)有亏(少)的一种典型应用题。解题关键:解决盈亏问题,往往先用结果的相差数除以每份的相差数,求出对象的数量,进一步求出分配的总数。所以在讲解时,应引导学生牢牢抓住两种分法上总的相差数和每次相差数
    三年级要求:掌握三类基本题型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年级要求:掌握三类题型的变化题型的转化思路和转化方法(讲解时注意运用对比例子,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条件转换)
    公式: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基本题型展示:
    1. 第一类:一盈一亏
    例1: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多出16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缺4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分析:依题中条件,我们可知:
    第一种分法:每人3块,还剩16块
    第二种分法:每人5块,还少4块
    我们可以比较看出:由于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2块,所以不仅把那剩下的16块分完,还少4块,总数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20块,换句话说:每人多分2块,就得多分20块,我们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20÷2=10(人),那总饼干数就
    是:10×3+16=46(块)或10×5-4=46(块)
    或可用方程解:设共有饼干x块
    则依题意得 (x-16)÷3=(x+4)÷5
    等价于 (x-16)×5=(x+4)×3
    去括号 5x-3x =80+12
    得 2x =92
    x =46
    所以幼儿园的小朋友有(x-16)÷3=(46-16)÷3=10
    答:有10个小朋友,46块饼干。2.第二类:二次都是盈
    例: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多出16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多4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分析:依题中条件,我们可知:
    第一种分法:每人3块,还剩16块
    第二种分法:每人5块,还多4块
    我们可以比较看出:由于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2块,所以饼干由剩下16块变成只剩下4块,总数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12块,换句话说:每人多分2块,就得多分12块,我们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12÷2=6人,那总饼干数就是:6×3+16=34或6×5+4=34
    或方程解: 设小朋友有x人
    则依题意得 3x+16=5x+4
    2x =12
    x =6
    所以饼干有 3x+16=3×6+16=34
    或 5x+4=5×6+4=34
    答:幼儿园有6位小朋友,34块饼干。3.第三类:二次都是亏
    例: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少4块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少16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块饼干?分析:依题中条件,我们可知:
    第一种分法:每人3块,还少4块
    第二种分法:每人5块,还少16块
    我们可以比较看出:由于第二种分法比第一种分法每人多分了2块,所以饼干由少4块变成了少16块,总数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12块,换句话说:每人多分2块,就得多分12块,我们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12÷2=6人,那总饼干数就是:6×3-4=14或6×5-16=14
    或方程解:设有x个小朋友
    则依题意得3x-4=5x-16
    2x=12
    x=6
    所以饼干有 3x-4=3×6-4=14
    或 5x-16=5×6-16=14
    答:幼儿园有6个小朋友,14块饼干。训练中心:1. 某校同学排队上操.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37人;如果每行站12人,则少20人.一共有多少学生?(一盈一亏)
    2. 小明计划用若干天读完一本书,如果每天读18页,还剩120页;如果每天读22页,还剩下100页;小明计划几天读完?这本书共多少页?(二次都是亏)
    3. 同学们种树,如果每人种2棵,还有18棵没种;如果每人种5棵,还有3棵没种。问有多少学生共种多少棵树?(二次都是盈)
    4. (语言上的变化)小强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1500)
    5. 同学去划船,如果每只船坐4人,则少1只船;如果每只船坐6人,则多出4只船,问同学们共多少人?租了几只船?
    6.(条件上的变化)学校进行大扫除,分配若干人擦玻璃,其中两人各擦4块,其余各擦5块,则余12块;若每人擦6块,则正好擦完,求擦玻璃的人数及玻璃的块数?
    7.老师给学生分苹果,如果每人分2个,还多30个,如果其中的12位小朋友每人分3个,剩下的每人分4个,正好分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
    六、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并能解答简单的相关问题。一般分为两个步骤:①已知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②一直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求相遇时间。要求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旧知识复习:小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答案:65×4=260(米) 这样列式的原因:路程=速度×时间
    公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速度和=路程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例题展示:
    1.已知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丽每分钟走56米,一天他们在路的两端同时出发,经过半小时后两人相遇,问这条路多长?解题思路:因为速度×时间=路程,同时在两端出发到相遇的小明和小丽所用时间为半小时(即30分钟),从题意中看出小明和小丽走的路程相加就是这条公路的长度。
    所以:
    算术解得(70+56)×30
    =126×30
    =3780(米)
    答:这条公路一共3780米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分析: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20÷(6+4)
    =20÷10
    =2(小时)
    答:两人2小时后相遇。
    或方程解 设两人x小时后相遇
    依题意得 (6+4)x=20
    10x=20
    x=2
    答:两人2小时后相遇。3.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分析:“两车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由于甲的速度更快,说明他们相遇时,甲过了中点18千米,而乙离中点18千米,那甲比乙多走了18+18=36千米,一小时甲比乙多走48-42=6千米,我们就可以算出相遇时间:36÷6=6小时,再依公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48+42)×6=540千米
    或可方程解 设经过x小时后甲、乙相遇
    依题意得 (48-42)x=18×2
    6x=36
    x=6
    所以AB两地相距(48+42)×6=540(米)
    答AB两地的距离是540米。4.甲乙两人同时从A到B地,甲每分钟行250米,乙每分钟行90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1200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画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甲比乙多走了2个1200,甲每分钟比乙多走250-90=160米,我们就可以求出总共走了多少时间:2×1200÷160=15分钟,那么A、B两地相距:250×15-1200=2550米
    如图所示: AB
    也可设 两人共走了x分钟 甲:
    依题意得(250-90)x=1200×2 乙:
    x=15 距离1200米相遇
    所以 250×15-1200=2550 或 90×15+1200=2550(米)=2.55(千米) 答:AB两地相距2.55千米。
    训练中心:
    1.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2.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3千米,经过5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3.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2米.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

    4.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395米的两地相对而行,9分钟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走69米,乙每分钟走多少米?
    .
    5.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0千米,两人在距中点5千米处相遇,求两地间的距离
    6.甲乙两人同时从A到B地,甲每分钟行250米,乙每分钟行90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3200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七、追及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公式:①速度差(也叫追及距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②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同向追及) ③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 【上面①②两条公式中任选一条记住】
    例题:1.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解:(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追及路程)
    75×12=900(千米)
    (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追及时间)
    900÷(120-7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也可方程解:设好马x天能追上劣马
    已知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依题意得:(120-75)x=75×12
    45x =900
    x=20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2.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析: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则可求出小亮的速度。
    算术解:(500-200)÷[40×(500÷200)]
    =300÷100
    =3(米)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方程解:设小亮的速度是每秒x米
    已知小明的速度是200÷40=5(米)
    依题意得(5-x)×[40×(500÷200)]=200
    (5-x)×100 =200
    5-x =2
    x =3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3.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析: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 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 (48+40)×4=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可用相遇问题的思路解题)或方程解如下:
    解:设经过x小时客车和货车相遇
    依题意得 (48-40)x=16×2
    8x=32
    x=4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 (48+40)x=88×4=352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训练中心:
    1.某校组织学生排队去春游,步行速度为每秒1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秒2.5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秒,求队伍的长度是多少米?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后在距中点48千米的地方相遇,一直慢车是快车的5/7(慢车:快车=5:7),他们的速度分别是?甲乙相距?
    .
    3.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4.如图,在400米环形跑道上,A、B两点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5米,乙每秒4米,每人跑100米都要停10秒,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秒?
    5.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
    6.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八、流水问题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公式:顺水行程=(船速 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静水速度(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注:船速也叫静水速度)
    例题展示:
    1.一条船在静水中每小时划行4千米,一条河的水流速度是1.5千米。甲乙两镇分别在这条河的上下游,相距11千米。这条船从甲镇到乙镇需要几小时?从乙镇到甲镇需要几小时?分析与解答:
    从甲镇到乙镇是顺水行船,已知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流速度是1.5千米,由此可知船在顺水中的速度是4+1.5=5.5千米,又知道甲乙两镇的距离是11千米,故从甲镇到乙镇需行船11÷5.5=2小时。从乙镇到甲镇是逆水行船,已知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流速度是1.5千米,由此可知船在逆水中的速度是4-1.5=2.5千米,又知道甲乙两镇的距离是11千米,故从甲镇到乙镇需行船11÷2.5=4.4小时。所以:
    从甲镇到乙镇需要多少小时?11÷(4+1.5)=11÷5.5=2(小时)
    从乙镇到甲镇需要多少小时?11÷(4-1.5)=11÷2.5=4.4(小时)
    答:这条船从甲镇到乙镇需要2小时,从乙镇到甲镇需要4.4小时。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某船从甲地到乙地顺水18小时到达,一直水流每小时4千米,从甲地返回乙地需要多少小时?分析与解答:
    从条件已知甲乙的两地是360千米,顺水行驶的时间是18小时,由此可求出顺水速度是:360÷18=20千米,从条件还可知道水流速度是4千米,由此可求出逆水速度是20-4×2=12千米,即可求出逆水行驶时间。
    综合列式:360÷(360÷18-4×2)
    =360÷(20-8)
    =360÷12
    =30(小时)
    答: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30小时。训练中心:1.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2.两码头相距108千米,一艘客轮顺水行完全程需要10小时,逆水行完全程需要12小时。求这艘客轮的静水速度和水流速度。
    3.AB两港相距120千米,甲乙两船从AB两港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甲船顺水航行,甲船比乙船多行48千米,水速每小时1.5千米。求甲乙两船的静水速度。
    九、浓度问题
    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溶液浓度问题。这类问题研究的主要是溶剂(水或其它液体)、溶质、溶液、浓度这几个量的关系。例如,水是一种溶剂,被溶解的东西叫溶质,溶解后的混合物叫溶液。溶质的量在溶液的量中所占的百分数叫浓度,也叫百分比浓度。
    公式:溶液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质的重量 浓度=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浓度 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
    例题展示:
    爷爷有16%的糖水50克,(1)要把它稀释成10%的糖水,需加水多少克?(2)若要把它变成30%的糖水,需加糖多少克?
    解:(1)需要加水多少克? 50×16%÷10%-50=30(克)
    (2)需要加糖多少克? 50×(1-16%)÷(1-30%)-50 =10(克)
    答:(1)需要加水30克,(2)需要加糖10克。
    要把30%的糖水与15%的糖水混合,配成25%的糖水600克,需要30%和15%的糖水各多少克?
    解 析: 假设全用30%的糖水溶液,那么含糖量就会多出600×(30%-25%)=30(克)这是因为30%的糖水多用了。于是,我们设想在保证总重量600克不变的情况下,用15%的溶液来“换掉”一部分30%的溶液。这样,每“换掉”100克,就会减少糖 100×(30%-15%)=15(克)
    所以需要“换掉”30%的溶液(即“换上”15%的溶液) 100×(30÷15)=200(克)
    由此可知,需要15%的溶液200克; 需要30%的溶液 600-200=400(克)
    答:需要15%的糖水溶液200克,需要30%的糖水400克。
    训练中心:
    1.有浓度为7%的盐水600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加大到10%,需要加盐多少克?
    2.有含糖6%的糖水9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加糖多少克?(要用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甲容器有浓度为12%的盐水500克,乙容器有500克水。把甲中盐水的一半倒入乙中,混合后再把乙中现有盐水的一半倒入甲中,混合后又把甲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乙中,使甲乙两容器中的盐水同样多。求最后乙中盐水的百分比浓度。
    4.有40克食盐溶液,若加入200千克水,它的浓度就减少10%,这种溶液原来的浓度是多少?
    十、利润与折扣问题
    工厂和商店有时减价出售商品,通常我们把它称为“打折扣”出售,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利润问题也是一种常见的百分数应用题,商店出售商品总是期望获得利润,一般情况下,商品从厂家购进的价格称为本价,商家在成本价的基础上提高价格出售,所赚的钱称为利润,利润与成本的百分比称之为利润率。期望利润=成本价×期望利润率。
    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例题展示:某商店将某种DVD按进价提高35%后,打出“九折优惠酬宾,外送50元出租车费”的广告,结果每台仍旧获利208元,那么每台DVD的进价是多少元?(B级)
    解:定价是进价的1+35%
    打九折后,实际售价是进价的135%×90%=121.5%
    每台DVD的实际盈利:208+50=258(元)
    每台DVD的进价258÷(121.5%-1)=1200(元)
    答:每台DVD的进价是1200元
    一种服装,甲店比乙店的进货便宜10%甲店按照2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照15%的利润定价,甲店比乙店的出厂价便宜11.2元,问甲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B级)
    解析:设乙店的成本价为1,则(1+15%)是乙店的定价;(1-10%)×(1+20%)是甲店的定价
    (1+15%)-(1-10%)×(1+20%)=7%
    11.2÷7%=160(元)
    160×(1-10%)=144(元)
    答:甲店的进货价为144元。
    原来将一批水果按100%的利润定价出售,由于价格过高,无人购买,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出售了其中的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会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全部水果。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来利润的30.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百分之几?(B级).
    要求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百分之几,则需要求出第二次是按百分之几的利润定价。
    解:设第二次降价是按x%的利润定价的。
    (分析:38%×40%是第一次降价所获得的利润的百分比,后面x%×(1-40%)同理,两者相加即为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与原来利润的百分比)
    38%×40%+x%×(1-40%)=30.2%
    x% =25%
    (1+25%)÷(1+100%)=62.5%
    答: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62.5%训练中心:
    1.某商品按每个7元的利润卖出13个的钱,与按每个11元的利润卖出12个的钱一样多。这种商品的进货价是每个多少元?
    2.租用仓库堆放3吨货物,每月租金7000元。这些货物原计划要销售3个月,由于降低了价格,结果2个月就销售完了,由于节省了租仓库的租金,所以结算下来,反而比原计划多赚了1000元。问:每千克货物的价格降低了多少元?
    3.商店进了一批钢笔,用零售价10元卖出20支与用零售价11元卖出15支的利润相同。这批钢笔的进货价每支多少元?
    商店以每双13元购进一批凉鞋,售价为14.8元,卖到还剩5双时,除去购进这批凉鞋的全部开销外还获利88元。问:这批凉鞋共多少双?
    训练中心 答案:一、
    小兰语文98,数学94
    张娟擦11块,陈凡擦20块玻璃
    乙筐桔子有30千克
    弟弟24岁
    解设:足球有x个,则篮球2x个,排球有(x-5)个
    依题意得:x+2x+(x-5)=83
    4x-5 =83
    4x =88
    x =22
    篮球:2x=2×22=44
    排球:x-5=22-5=17
    答:王老师买了篮球44个,足球22个,排球17个。
    6.解:已知从一厂调入二厂32人后,一厂人数还比二厂多48人,则一厂原来人数比二厂多32+48=80人
    设一厂原有x名工人,则二厂原有工人(x-80)人
    依题意得 x+(x-80)=864
    2x =944
    x =472
    所以 x-80 =392
    答:一厂原来有工人472人,二厂原有工人392人。
    二、
    1.解设第二堆糖果共有x颗,则第一堆有3x颗,第三堆有(2x-3)颗
    依题意得 3x+x+(2x-3)=105
    去括号,得 6x-3 =105
    6x =108
    x =18
    所以2x-3=2×18-3=33
    答:第三堆糖果有33颗。
    2. 解说:甲+2=乙-2=2×丙=丁÷2,可以把其中三个数值转化成由另一个数值表示的形式,这道例题实际上可将甲、乙、丁转换成由丙表示的方程式,从而求解。
    解设丙为x,则甲数是(2x-2),乙数是(2x+2),丁数是4x,
    依题意得(2x-2)+(2x+2)+x+4x=549
    去括号,得 4x+x+4x=549
    9x=549
    X=61
    所以,甲数 2x-2=2×61-2=120 乙数 2x+2=2×61+2=124 丁数 4x=4×61=244
    答:甲、乙、丙、丁分别是120、124、61、244
    3. 解设第二条绳子长x米,则第一条绳子x+7米,第三条绳子长x-8米
    依题意得 (x+7)+x+(x-8)=95
    去括号,得 3x-1 =95
    3x =96
    x =32
    所以 x+7=32+7=39 x-8=32-8=24
    答:第一、二、三条绳子依次是39米,32米,24米
    4. 解设丙粮仓的粮食总量有x吨,则乙粮仓有2x吨,甲粮仓有3×2x+1=6x+1吨
    依题意得 (6x+1)+2x+x=109
    去括号,得 9x+1 =109
    9x =108
    x =12
    所以 甲粮仓-丙粮仓=6x+1-x=5x+1=5×12+1=61
    答:甲粮仓比乙粮仓多存粮61吨。
    三、
    1.计算:(1)第二仓余下小麦多少吨?
    96÷(3-1)=48(吨)
    (2)第二仓原存小麦多少吨?
    48+30=78(吨)
    (3)第一仓原存小麦多少吨?
    78+96=174(吨)
    答:第一仓原存小麦174吨,第二仓原存小麦78吨
    或 解设第二仓余下小麦x吨,则第二仓原存小麦x+30吨,第一仓原存小麦(x+30)+96吨
    依题意得(3-1)x =96
    2x =96
    x =48
    所以 x+30=48+30=78 (x+30)+96=174
    答:第一仓原存小麦174吨,第二仓原存小麦78吨
    2.计算:(1)注入水以后小水池的水量:
    (880-200)÷(3-1)
    =680÷2
    =340(立方米)
    注入的水量:340-200=140(立方米)
    答:两水池各应注入140立方米的水。
    或 解设注入水后的小水池的水量为x立方米
    依题意得 (3-1)x=880-200
    x =340
    所以 340-200=140(立方米)
    答:两水池各应注入140立方米的水。
    3.解设去年参加技术小组的人数为x,则今年的人数为(3x-35)
    依题意得(3-1)x-35=41
    2x =76
    x =38
    所以 3x-35 =3×38-35=79
    答:去年有38人参加,今年有79人参加。
    四、
    1.解:①80米中包含了多少段?
    80÷16=5(段)
    ②共可以种树多少棵?
    5+1=6(棵)
    答:共可以种树6棵.
    或 设一共可以种树x棵
    (x-1)×16 =80
    x-1 =5
    x =6
    答:共可以种树6棵.
    2.解:①50米中包含了多少段?
    50÷5=10(段)
    ②共可以种树多少棵?
    10-1=9(棵)
    答:共可以种树9棵.
    或 设一共可种x棵
    (x+1)×5=50
    x+1=10
    x=9
    答:共可以种树9棵.
    3. 分析:沿正方形的四周种树,看似在封闭线路上植树。但由于四个角上都种上了树,,是每边都种了16棵树,实际上是等同于在不封闭直线上种树,每边实际分成了(16-1)段。这样就可以用“边长÷(16-1)”求出棵距。当然,也可以用:“周长÷(16×4-4)” 求出棵距。
    解1:
    1200÷4÷(16-1)=20(米)
    解2:先算沿正方形一共有几棵树,再用周长除以树的棵数,即可得出棵距。
    1200÷(16×4-4)=20(米)
    答:每棵树之间相距20米。
    4.解法一:每层楼梯需要的时间100÷(6-1)=20(秒)
    到18层需要的时间 (18-6)×20=240(秒)
    解法二:设走到18层还需x秒
    则依题意得 x÷(18-6)=100÷(6-1)
    x÷12 =20
    x =240
    答:用同样的速度走到18层还需240秒。
    五、
    1.解设操场学生站成x行
    则依题意得9x+37=12x-20
    12x-9x=37+20
    3x=57
    x=19
    所以学生共有9x+37=9×19+37=208
    答:一共有208名学生。
    2. (120-100)÷(22-18)
    =20÷4
    =5(天)
    18×5+120=210(页) 或 22×5+100=210(页)
    答:小明计划5天读完,这本书有210页。
    或方程解 设小明计划x天读完这本书
    依题意得 (22-18)x=120-100
    4x =20
    x =5
    所以18x+120=210 或22x+100+210
    答:小明计划5天读完,这本书有210页。
    3.(18-3)÷(5-2)
    =15÷3
    =5(人)
    则2×5+18=28 或 5×5+3=28(棵)
    答:有5名学生工种28棵树。
    也可方程解 设 有x名学生
    依题意得 (5-2)x=18-3
    3x=15
    x=5
    所以 2x+18=28 或 5x+3=28
    答:有5个学生共种28棵树。
    4.解析:因为每分钟多走(60-50)=10米则能比原来多走(50×3)+(60×2)=270(米),可见当时小强距离迟到还有270÷10=27分钟,所以小强家距离学校有60×(27-2)=1500米。
    算术解:【(50×3)+(60×2)】÷(60-50)
    =(150+120)÷10
    =270÷10
    =27(分钟)
    所以小强加到学校的路程为:
    60×(27-2) 或 50×(27+3)
    =60×25 = 50×30
    =1500(米) = 1500(米)
    答: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
    或者可以方程解(如下)
    解:设当时有x分钟才上课
    50×(x+3)=60×(x-2)
    50x+150 =60x-120
    60x-50x=150+120
    10x=270
    x=27
    则小强家距离学校:50×(27+3)=1500
    或 60×(27-2)=1500
    答:小强家距离学校的路程为1500米。
    5.解析:每只船多坐2人则一共可以比原来多坐28人,所以可以算出学生们租的船的只数,从而求出学生们的人数。
    算术解:【(4×6)+(1×4)】÷(6-4)
    =(24+4)÷2
    =28÷2
    =14(只)
    则4×14+4=60(人) 或6×14-24=60(人)
    答:同学们共有60人,租了14只船。
    或可以方程解(如下)
    解:设船为x.
    依题意得4x+4=6x-24
    6x-4x=24+4
    2x=28
    x=14
    所以学生共有 4x+4=4×14+4=60
    或6x-24=6×14-24=60
    答:同学们共有60人,租了14只船。
    6.解析:其中两人各擦4块,其余各擦5块,剩12块,每人各擦6块则全部擦完,两种分工虽有不同但玻璃块数没有变化,故可围绕玻璃的块数思考。
    解:设有x人擦玻璃
    依题意得 5x-10+20=6x
    6x-5x=10
    x=10
    所以玻璃一共有 6x=6×10=60
    或 (10-2)×5+20=60
    答:一共有10人擦60块玻璃。
    7.解析:同6题道理,在题意找出不变的量,围绕这个量找出一对等量关系。
    解:设一共有x个小朋友
    依题意得12×3+4×(x-12)=2x+30
    36+4x-48 =2x+30
    4x-2x=12+30
    2x=42
    x=21
    所以 2x+30=2×21+30=72
    或 12×3+4×(x-12)=36+4×9=72
    答:一共有21个小朋友,有72个苹果。
    六、
    1.解析:因为两列火车同时相对而行,相遇时两列火车总共走完了北京到沈阳全程铁路,另外两列火车的车速分别是59和64,换一种角度可把两列火车看成一列车速为59+64=123的火车行完北京到沈阳铁路全程,所得时间则为相遇时间。
    解:依题意得738÷(59+64)
    =738÷123
    =6(小时)
    答:两车开出6小时后相遇。
    或方程解(如下)
    设两车开出x小时后相遇
    依题意得 59x+64x=738 可不写
    (59+64)x=738
    123x=738
    x=6
    答:两车开出6小时后相遇。
    2. 解:依题意得 (54+53)×5
    =107×5
    =535(米)
    答:两地相距535米。
    或方程解(如下)
    解设两地相距x米
    依题意得 x÷(53+54)=5
    x÷107=5
    x=107×5
    x=535
    答:两地相距535米。
    3.算术解 670÷(12.6+14.2)
    =670÷26.8
    =25(天)
    第一队:12.6×25=315(米)
    第二队:14.2×25=355(米)或 670-315-355(米)
    答:这个隧道要用25天才能打通,打通时第一队开凿了315米,第二对开凿了355米。
    或 方程解(如下)
    解设这个隧道要用x天才能打通
    依题意得 (12.6+14.2)x=670
    26.8x =670
    x =25
    则第一队:12.6x=12.6×25=315
    第二队:14.2x=14.2×25=355
    答:这个隧道要用25天才能打通,打通时第一队开凿了315米,第二对开凿了355米。
    4.解析:与1题同理,甲乙相遇时两人共同走完1395米,用时9分钟,又已知甲每分钟走69米。
    算术解1395÷9-69
    =155-69
    =86(米)
    答:乙每分钟走86米。
    或可方程解(如下)
    解设乙每分钟走x米
    依题意得(69+x)×9=1395
    69+x=1395÷9
    69+x=155
    x=155-69
    x=86
    答:乙每分钟走86米。
    5.如图所示:
    甲 乙

    甲走的路程 5km 乙走的路程
    距离中点5km处相遇
    解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走5千米,则全程甲比乙多走了10千米,可求出所用的时间(可转换成盈亏问题)
    算术解:由图示可知:5×2÷(15-10)
    =10÷2
    =2(小时)
    所以两地距离为(15+10)×2=25×2=50(千米)
    或 方程解(如下)
    解设经过x小时后甲乙相遇
    (15-10)x=5×2
    5x =10
    x =2
    所以两地距离 (15+10)×2=50
    6. A B
    甲 甲比乙多走了
    乙 2个3200米
    乙走的路程 距离B地
    3200米相遇
    解析:与5题同理,也可转换成盈亏问题的思路,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60米,相遇全程一共比乙多走了3200×2=6400米,则可以算出相遇的时间,进而求出A、B两地相距多少米。
    算术解:3200×2÷(250-90)
    =6400÷160
    =40(分钟)
    所以A、B两地相距 40×90+3200=6800(米)
    或 250×40-3200=10000-3200=6800(米)
    答:A、B两地相距6800米。
    也可以方程解 (如下)
    解设甲、乙两人经过x分钟后相遇
    (250-90)x=3200×2
    160x =6400
    x =6400÷160
    x =40
    则A、B两地相距 250x-3200=250×40-3200=6800
    或 90x+3200=90×40+3200=6800
    答:A、B两地相距6800米。
    七、
    1.速度差=2.5-1=1.5米/秒
    速度和=1+2.5=3.5米/秒
    解:设队伍长度为x米
    x÷1.5+x÷3.5=10
    5x=
    x=10.5
    答:队伍的长度是10.5米。
    2.已知慢车和快车的速度比为5:7,那么相遇时,慢车行了全程的5/12,快车行了全程的7/12
    那么全程:48÷(1/2-5/12)=576(千米)
    两车的速度和:576÷4=144(千米/小时)
    慢车速度:144x5/12=60(千米/小时)
    快车速度:144x7/12=84(千米/小时)
    3.解 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从题中可知,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哥哥比妹妹多走(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
    那么,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180×2÷(90-60)=12(分钟)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 90×12-180=900(米)
    答:家离学校有900米远。
    4.解析:假设甲乙都不停地跑,那么甲追上乙的时间是100÷(5-4)=100(秒),甲、乙每跑100米停10秒,等于甲跑100÷5=20(秒)休息10秒,乙跑100÷4=25(秒)休息10秒.跑100秒甲要停100÷20-1=4(次)共用100+10×4=140(秒),此时甲已跑的路程为500米;在第130秒时乙已跑路程为400米(他此时已休息3次,花30秒),并在该处休息到第140秒,甲刚好在乙准备动身时赶到,他们确实碰到一块了.所以甲追上乙需要的时间是140秒。
    算术解:100÷(5-4)=100(秒)
    100×5=500(米)甲休息了4次
    100+4×10=140(秒)
    答:甲追上乙需要140秒。
    5.解 手表慢了10分钟,就等于晚出发10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迟到(10-5)分钟,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校,说明后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 (10-5)分钟。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分钟,由此可知,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9-(10-5)〕分钟。
    所以 步行1千米所用时间为 1÷〔9-(10-5)〕
    =0.25(小时)
    =15(分钟)
    跑步1千米所用时间为15-〔9-(10-5)〕=11(分钟)
    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1÷11/60≈5.5(千米)
    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5.5千米。
    6.解 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 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 (48+40)×〔16×2÷(48-40)〕
    =88×4
    =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八、
    1.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时,抓住这一点(提示:可用追及问题的思想思考),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列式为 28- 4 × 2=20(千米) 2 0 × 2 =40(千米)
    40 ÷(28-20) =5(小时) 28 × 5=140(千米)。
    答:甲乙两地的路程是140千米。
    2. 顺水速度:108÷10=10.8(千米)
    逆水速度:108÷12=9(千米)
    静水速度:(10.8+9)÷2=9.9(千米)
    水流速度:(10.8-9)÷2=0.9(千米)
    答:静水速度是9.9千米,水流速度是0.9千米。
    3.要求甲乙两船的静水速度,只需求出甲乙两船的静水速度的和与静水速度的差。
    (1)甲船顺水速度与乙船逆水速度的和
    120÷6=20千米
    (2)甲乙两船静水速度的和
    甲顺水速度+乙逆水速度=(甲静水速度+1.5)+(乙静水速度-1.5)= 甲静水速度+乙静水速度=20千米
    (3)甲船顺水速度与乙船逆水速度的差
    48÷6=8千米
    (4)甲乙两船静水速度的差=甲顺速-乙逆速=(甲静速+1.5)-(乙静速-1.5)=甲静速-乙静速+1.5×2=8
    甲静速-乙静速: 8-1.5×2=5千米
    (5)甲船的静水速度。(20+5)÷2=12.5千米
    (6)乙船的静水速度 (20-5)÷2=7.5千米
    答:甲船的静水速度12.5千米,乙船的静水速度7.5千米。
    九、
    1.解:原有盐:600×7/100=42g
    设加入的盐为x,
    依题意得:(42+x)/(600+x)×100%=10%
    解得x=20g
    答:需要加盐20克!
    2.一、两个思路,一个是加糖,一个是蒸发水。
    (1)加糖:900×(1-6%)=846 克 846÷(1-10%)=940克 940-900=40克 所以要加40克糖
    (2)蒸发水:900×6%=54克 54÷10%=540克 900-540=360克 则需要蒸发掉360克水
    3.解 由条件知,倒了三次后,甲乙两容器中溶液重量相等,各为500克,因此,只要算出乙容器中最后的含盐量,便会知所求的浓度。下面列表推算:
    由以上推算可知,
    乙容器中最后盐水的百分比浓度为 24÷500=4.8%
    答:乙容器中最后的百分比浓度是4.8%。
    4.解析:加水前后盐的含量不变
    设原溶液的浓度为x%,则加水后的浓度是(x%-10%)
    根据加水前后盐的含量不变,我们可以列出方程
    40×x%=(40+200)×(x%-10%)
    (在解此类方程时,可先等号两边同时扩大100倍,就可以去掉百分号)
    40x=240×(x-10)
    解得 x=12
    即原溶液的浓度是12%
    答:这种溶液原来的浓度是12%。
    十、
    1.解设某商品的进货价为x
    (x+7)×13=(x+11)×12
    13x+91=12x+132
    x=41
    答:该商品的进货价为41元。
    2.分析:计划三个月变成了两个月,所以直接就空余出一个月的租金7000元.,多赚了1000就是说降低的价格就是6000(7000-1000)/3000kg=2,所以每千克降低了2元钱。
    方程解:
    设:原价为X 降低的价格为y
    【3000(x-y)-14000】-(3000x-21000)=1000
    3000x-3000y-14000-3000x+21000=1000
    -3000y=-6000
    y=2
    3.解:设进货价为x。
    (10-x)20=(11-x)15
    200-20x=165-15x
    5x=35
    解得 x=7
    答:这批铅笔进货价每支7元。
    4.(88+14.8×5)÷(14.8-13)
    =(88+74)÷1.8
    =162÷1.8
    =90(双)
    答:这批凉鞋共90双。

    甲容器
    乙容器
    原 有
    盐水500
    盐500×12%=60
    水500
    第一次把甲中一半倒入乙中后
    盐水500÷2=250
    盐60÷2=30
    盐水500+250=750
    盐30
    第而次把乙中一半倒入甲中后
    盐水250+375=625
    盐30+15=45
    盐水750÷2=375
    盐30÷2=15
    第三次使甲乙中
    盐水同样多
    盐水500
    盐45-9=36
    盐水500
    盐45-36+15=24

    相关试卷

    人教版小升初复习:小学数学应用题口诀:

    这是一份人教版小升初复习:小学数学应用题口诀,共11页。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大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大全,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向行程问题公式】,【行船问题公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大全:

    这是一份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大全,共4页。

    数学口算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