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17课导学案(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17课导学案(学生版).docx
    高中历史选必一第6单元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01
    高中历史选必一第6单元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02
    高中历史选必一第6单元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03
    高中历史选必一第6单元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01
    高中历史选必一第6单元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02
    高中历史选必一第6单元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课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第17课导学案教师版docx、第17课导学案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生活中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户口的调查、登记,是户籍制度的主体。就狭义而言,户籍制度就是户口的调查登记制度……但这种管理,不仅仅体现在他对人口的“记录在案”,而且体现在他对人口的组织和编制上。 ——宋昌斌《中国户籍制度史》
    户籍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对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
    民数者,庶事之所自出也,莫不取正焉。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食禄,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之建典,家以之立度,五礼用修,九刑用措者,其惟审民数乎! ——徐干《中论·民数》
    根本目的: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自主学习】:根据时空定位图示,阅读教材P99-100页梳理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里耶秦简·户籍簿》
    (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史记 蒙恬列传》
    里耶秦简·户籍簿东成,为里名 。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材料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编户齐民”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 ——吴钩《户籍上的中国》
    ①丞相主管,各地均有专员主管;②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③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④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思考:根据材料说一说东晋户籍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变化:为了区分本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和外来流民,东晋时期分别用黄籍和白籍登记户籍加以区分。后政府为了增加赋税进行“土断”。
    “黄籍”、“白籍”和“土断”
    西晋短暂统一中国,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原因:(1)社会动乱和人口流动打破了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封建政府无法掌握人口、田亩等信息。(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部分人口失去土地成为地主阶级的依附阶层。(3)为保障赋役征发,封建政府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重新制定新型户籍分类标准。
    命州县官“大索貌阅”,重核户籍;
    拓展: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效果:新增丁男44.3万,新附人口164万,大大增加财政收入。
    材料一 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 材料二 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材料:主户作为宋代户口的基础,占全国总户数的65%左右,是宋代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张斌《宋代的户口管理探究》
    材料: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谓之客户。 ——(宋)石介《徂徕石先生全集》
    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户籍制度征税派役的功能开始分化
    根本原因:为保障赋役征发
    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材料 (元朝)将其全部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多达数十种“户计”……民户户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户数的80%左右,是元朝诸色户计中最基本的户计,是元朝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高树林《元朝民户研究》
    鱼鳞图册:保证田赋的收入
    “官司所据以征敛者黄册与鱼鳞而已。黄册以户为主而田系焉,鱼鳞册以田为主而户系焉。一经一维,互相为用”—清人王庆云
    (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 (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户籍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作用日益下降
    职业定籍、黄册和鱼鳞图册
    材料 今丁银既皆摊入地粮,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谕
    沿袭明朝;清前期固定丁银,后摊丁入亩;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
    知识链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 “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亩中,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户籍制度不再具有财政上的意义
    知识归纳: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户籍制度逐步确立。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实行“编户制度”。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隋朝:“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户籍分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主户,与没有土地的佃户——客户。
    按职业定户籍,如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以里甲制为基础,制造户籍册,称“黄册”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思考:根据所学分析清朝之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及演变的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
    政府的改革,如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
    问题探究: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功能
    史料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根据史料,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
    主要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
    历史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
    治一国,必自治一乡始;治一乡,必自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始。 ——徐栋《保甲书·广存》
    乡里制度: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基层管理制度。“乡”本义为方向,在先秦文献中常被引申为表示某个方向的地域。“里”是人类的聚居地,因生产生活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封建时代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
    县下设乡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乡里之外设亭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
    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
    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里社保甲与行会等亦均以家族、宗族等实体组成)……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 费正清曾说:“地方长官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该地唯一代表。这种表面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 ——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特点: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地方自治色彩鲜明;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意义:有效治理基层地方;稳定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基层经济发展。
    材料 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和原因
    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
    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
    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
    1.为什么要救济优抚?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礼记•王制》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墨子•七患》
    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
    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
    政府救济的重点在于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
    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
    结合教材102-104页,填写下列表格
    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
    安济院也作“养济院”。在《武林旧事》中记载,“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指贫困无依靠的老人,可以进养济院,如同现在的养老院。
    学思之窗《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有专门的律条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方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想一想:古代政府为什么要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无依的人群进行救助?这样的法律规定能落实吗?
    原因: 经济:小农经济脆弱 政治:维护社会稳定思想 :践行儒家仁政
    这一法律规定一定程度上能够落实;但由于官吏的搜刮和监守自盗,这一法律规定必定大打折扣,贫苦五依的人群受到的救助是有限的。
    没有形成普遍化和经常化的机制,覆盖面和力度都很有限。 ——《国际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用书》240页
    “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聚焦精准扶贫共建小康社会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a href="/ls/tb_c400368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学ppt课件</a>,文件包含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pptx、第18课导学案教师版docx、第18课导学案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a href="/ls/tb_c400366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课内容ppt课件</a>,文件包含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ptx、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第8课导学案教师版docx、第8课导学案学生版docx、獬豸简介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a href="/ls/tb_c400366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优质课件ppt</a>,文件包含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pptx、第6课导学案教师版docx、第6课导学案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