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说课课件ppt
展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周宣王“料民”事件可以反映出哪些信息?
(一)夏商西周:户籍制度的萌芽与雏形
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甫谏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少多、死生、出入、往来皆可知也。 ——《国语· 周语》上
有统计人口的旧制;分封制下周王不可越过宗族管理人口;旧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
(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境内》
令民为什伍……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商君列传》
试说明以上信息与编制户口的关系。
(二)战国至秦汉:“编户齐民”制度的确立
立户原则:强制分户,推行个体小家庭
登记范围:境内所有男女
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府)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商君书·去强》
结合材料和所学,为什么战国时期各国开始大规模编制户口?
举民众口数,生者著死者削。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宗法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逐渐确立;富国强兵需求:发展农业;掌握人口、资产可征兵、征税,调配资源等。
民户户籍:“故秦人”(土著)、“新民”、“臣邦人”(外来人) 特殊户籍:宗室籍(宗亲贵族)、爵籍(有爵者)、宦籍(官吏)、弟子籍(官吏子弟)、市籍(商贾)等
令故秦民事兵,新民给当食。——《商君书·徕民》
自今以来,假门逆吕(旅)、赘婿后父,勿令为户,勿鼠(予)田宇。 ——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引《魏户律》
为什么要分类登记户籍?反映古代户籍制度什么特点?
分类管理: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地位和待遇。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以上材料能得出哪些信息?
秦有系统的户籍资料;由丞相或御史保管;汉承秦制。
周衰刑重,战国异制,魏文侯师于李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一盗法,二贼法,三囚法,四捕法,五杂法,六具法。商鞅传授,改法为律。汉相萧何,更加悝所造户、兴、厩三篇,谓九章之律。 ——《唐律疏议》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 ——《续汉书· 礼仪志》
汉代户籍制度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立法、户口调查频率、案比核验、管理机构等
永光四年正月己酉橐佗吞胡隧长张彭祖符
妻大女昭武万岁里□□年卅二子大男辅年十九岁子小男广宗年十二岁子小女女足年九岁辅妻南来年十五 ——《居延汉简甲编》218简文
皆黑色
侯长觻得广昌里公乘礼忠年卅
小奴二人值三万 用马五匹值二万宅一区万大婢一人二万 牛车二两值四千田五顷五万 轺车一乘直万服牛二六千 凡赀直十五万 ——《居延汉简甲乙编》三七·三五
汉朝户籍登记哪些内容?结合所学思考,为什么要登记这些内容?
编户齐民是在先秦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特殊针对性的人群。所谓特定历史条件,是指春秋晚期以后,特别是战国以及秦朝这几百年间的社会变革,古代中国实现了由贵族分权的分封制向君主集权的郡县制的转变,正是在这一重大转变中,产生了国家以户为单位统一籍录居民的制度。所谓特殊针对性人群,是指消除了原分封采邑制下国人与野人之异、公民(臣属于国君)与私人(臣属于卿大夫)之别,使民统一成为接受国家授田、授爵,为国家提供赋税、徭役和兵役的“编户齐民”。 ——刘敏《论“编户齐民”的形成及其内涵演化——兼论秦汉时期“编户齐民”与“吏民”关系》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地方豪族的崛起,户籍成为人们身份等级的凭证。依附于贵族下的部曲、奴婢没有自己独立的户籍……因此,户籍的整顿成为当时政府的重大问题,如这一时期的土断、括户、检籍的实行便是反映。 ——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其特点》《文教资料》2019年第9期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两汉人口变动曲线
——杨子慧等《中国历代的人口与户籍》
结合材料及所学,东汉末年以后人口大量锐减的原因有哪些?
战争频繁、自然灾害、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等。
(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户籍制度的整顿与发展
圣王作制,籍无黄、白之别。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自尔渐久,人安其业,丘垄坟柏,皆已成行,虽无本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实。今宜正其封疆,以土断人户,明考课之科,修闾伍之法。 ——《晋书·范汪传》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实行“土断”的原因。
保证国家赋役征发;便于社会治理。
是时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以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隋书·食货志》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隋朝实行“大索貌阅”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户口隐瞒、脱漏现象严重,影响国家赋役及社会治理。
影响:搜刮出大量隐漏户口;保障国家赋役征发和社会控制;遏制世家大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核定户籍,惩处不实者。
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 ——《新唐书·食货志》
诸脱户者,家长徙三年……诸里正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诸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县内十口笞三十,三十口加一等……各罪止徒三年。知情者,各同里正法。 ——《唐律疏议·户婚律》
隋唐户籍制度更加周密完备,体现在哪些方面?
立法更加详备;户口核验更周密;户籍登记编造频率高。
开元九年(721)董思勖户籍:
白丁残疾转前籍年廿,开元二年帐后□加就实 下上户 课户见输
老男 开元二年帐后死
计租二石
贰拾捌亩已受 廿亩永业 八亩口分一顷三亩未受
下为田亩四至,略 ——《敦煌资料》第1辑
(貌)加就实:貌阅属实
——数据转引自杨果《北宋时期主户与客户的地理分布——以今湖北地区为例》湖北大学学报(哲科版) 1998年第6期
依据材料,宋代户籍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
(四)宋元明清时期:户籍制度进一步发展与消亡
1.分为主户、客户两大类,且客户占比很大
2.北宋中期客户比例下降,主户比例上升
由于土地流转加速,宋代采取了不抑制兼并、不立田制的做法,赋税制度继承了唐代的“两税法”,并且鼓励一些功臣购买土地纵情享乐,土地私有化程度日益加深。……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客户…… ——李远龙《宋代乡村客户权益保护研究》
主户是税户。因此,稳定和扩大主户,是宋代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于“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三五亩”的农户,政府都允许进入主户行列。同时,用各种办法招诱客户复业,或使置田,以为主户。北宋时还曾规定,县吏能招增户口者,加其俸缗,于是有的官吏竟把无田客户升为主户。这些,都使客户转为主户。 ——宋昌斌《中国户籍制度史》三秦出版社 P213
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宋代户籍制度的变化。
——黄清连:《元代户计制度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1978年版,第15页
依据材料,元朝户籍除按民族、宗教外,主要依据什么标准划分?基于什么考虑?
主要依据职业划分各种人户。为了便于承担国家赋税徭役,调配资源。
凡遇差发、丝银、税粮、夫役、车牛、造作、起发、当军,检点簿籍,照各家即目增损气力分数科摊,据即目实在丁口、事产、物力符同,给户贴、造籍册…… ——吴伟,姜茂发《我国元代户籍分类制度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元湖州路户籍文书第二册叶三“吴万三”户:1.一户吴万三,元系湖州路安吉县凤亭乡五管箭东村人氏,亡宋是父吴万一作民户,至元十二年十一月 2. 即目是万三于本管住坐应当民役 3. 计家 壹口 4. 亲属壹口 5. 男子壹口 6. 成丁壹口 7. 本身年贰拾玖岁 8. 驱口无 9. 典雇身人无 10.事产 11. 田土贰拾贰亩 12. 水田伍亩肆分 陆地壹拾陆亩陆分 13. 草屋壹间 14. 孽畜:无 15. 营生:养种
——郑旭东《元代户籍文书系统再检讨—以新发现元湖州路户籍文书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3期
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薄、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府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牲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我这大军知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比到其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们)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钦此。 除钦遵外,今给丰印勘合户枯,付本户收执者。
阅读汪寄佛户帖,说说明朝编订户帖的过程。
中书省拟文簿——百姓手实——官方造册——军队审核——惩处隐瞒者
一户汪寄佛,徽州府祁门县十西都住民,应当民差。计家伍口: 男子叁口 成丁贰口 本身年叁拾陆岁 兄满年肆拾年 不成丁壹口 男祖寿年四岁 妇女贰口 妻阿李年叁拾叁岁 嫂阿王年叁拾叁岁事产 田地无 房屋瓦屋叁间孽畜无右户帖付汪寄佛收执 准此洪武四年 月 日部
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
嘉靖四十一年严州府遂安县十八都下一图六甲黄册原本首页(上海图书馆藏)
第陆甲一户汪银原以故叔汪价为户系浙江严州府遂安县拾捌都下壹图民籍轮充嘉靖拾柒年分甲首旧管 人口…… 事产……开除 人口…… 事产……新收 人口…… 事产……实在 人口男妇柒口 男子肆口 成丁三口 本身年伍拾伍岁
弟汪铜年肆拾伍岁 男汪得年叁拾伍岁 不成丁壹口 侄娜儿年贰岁 妇女叁口 大口壹口侄妇詹氏年贰拾岁 小口贰口 侄女金凤年壹拾贰岁 侄女毛小年肆岁事产 官民田地山肆拾柒亩柒厘柒毫夏税 丝壹拾叁两壹钱壹分贰厘壹毫伍丝四忽 绵贰钱贰分贰厘玖毫贰丝秋粮米正耗陆勺捌抄民瓦房屋贰拾壹间民头匹牛壹头
此时人丁登记尚完备,明中后期后,详事产略人丁,原因何在?
——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51-55
五十一年,谕曰:“海宇承平日久,户口日增,地未加广,应以现在丁册定为常额,自后所生人丁,不征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实数查明造报。”廷议:“五十年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仍五岁一编审。”
三十七年,停编审造册。时丁银既摊入地粮,而续生人丁又不加赋,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至是因李瀚言,遂罢之。 ——《清史稿·食货志》
清朝户籍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丁编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停止编审
备受重视的传统户籍制度为何走向消亡?试结合史实解释。
传统户籍制度的重要功能是赋役征发。唐中期以前,赋役主要以人丁为依据,赋役与户籍紧密结合;唐中期两税法推行后,赋役逐渐以资产(土地)为主,户籍与赋役逐渐分离,直至“摊丁入亩”完全脱离,人头税废除,户籍制度失去财政功能,仅保有人口管理功能……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若干特点:一、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综合性社会制度二、具有严格的等级性三、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四、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五、充分反映出专制统治的静态性 ——宋昌斌《中国户籍制度史》第九章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乡里制:乡、里;坊、村 里正、坊正、村正
——高心华《明初迁民碑》《文物参考资料》1958.4.1
《明初迁民碑》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了解里甲制,思考如此编排的目的是什么?
卫辉府汲县山西泽州建兴乡大阳都为迁民事系汲县西城南社双兰屯住里长郭全、下人户一百一十户。甲首朱五、□大、陈秀、郭大、王九、赵一、侯张□、吕九、吕八、吕十一、□祥。甲首李□、陈俊、陈麟、赵诚、牛海、陈五、陈清、朱亨、赵一、黄二、李一。甲首□□、□□、□□、裴十、张祥、裴小十、刘三、侯□、刘四、郭□成、赵七。甲首裴小二、刘五、□文、裴十八、□□、赵二、李保、李二、李三、李一六、李六。甲首李八……甲首赵□□……甲首何大……甲首都忠……甲首□□……甲首李□……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仲秋月日碑记 石匠王恭
实物史料;户口管理,行政区划,均平、催征赋役等。
贼入甲室,贼伤甲,甲号寇,其四邻、典、老皆出不存,不闻号寇,问当论不当?审不存,不当论;典、老虽不存,当论。 可(何)谓“四邻”?四邻,即伍人谓也。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
(二)自我管理与监督机制
材料中反映的什伍之制编制的目的是什么?
监督、互助。加强社会控制,维护治安
凡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心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主户最有心力,及物产最高者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主户最有行止心力,材勇为众所服,及物力最高者二人为都、副保正。……每一大保逐夜轮差五人,于保分内往来巡警,遇有贼盗,画时声鼓告报,大保长以下同保人户,即时救应追捕。如贼入别保,即递相击鼓,应接袭逐。每捕捉到盗贼,除编敕已有赏格外,如告捉到窃盗,徒以上,每名支赏钱三千;杖以上,支一千……同保内有犯强盗、杀人、谋杀、放火……知而不告,并依从保伍法科罪。……若本保内有外来行止不明之人,并须觉察,收捕送官…… ——《宋会要辑稿·兵》
读材料,选取大保长等为何依据这样的标准?反映了什么?
物产高是为了应对支出和催征赋税徭役;有心力是为了有能力维护社会治安。乡官变为职役。
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代保甲制的功能有哪些?
维护治安、户籍管理、催征赋税等。
流民图(局部) 周臣(明)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隋唐在318年中,较大的自然灾害有515次。其中旱灾134次,水灾120次,风灾65次,地震55次,雹灾37次,蝗灾35次,霜雪灾27次,疫灾17次。平均每年受灾1.6次。 ——《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一》
古代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一、大同思想二、传统儒家的正义人道思想三、储量备荒与救济优抚四、患难相恤和邻里互助五、“以民为本”思想 ——叶玲《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为什么历代统治者大都十分重视荒政?
自然灾害频发;小农经济脆弱;社会保障思想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通典·食货七》
这样的赈济措施能否得到长期稳定的实行?结合隋朝历史说一说。
(苏轼)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饍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宋史·苏轼传》
蠲免赋税、易米救饥、开仓粜米、遣医赐药、办福利机构
苏轼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灾疫?
范文正公……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预焉;仕而之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钱公辅《义田记》
范义田的主要救济哪些人?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宗族内部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科学管理,政府支持。
孤独盲珠儒,不属律人,吏毋得擅征召,狱讼毋得殴。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汝南太守谳廷尉,吏有殴辱受王杖主者,罪名明白。制曰:谳何,应论弃市。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殴詈辱者,逆不道;得出入官府节第,行驰道中;列肆贾市,毋租,比山东复。 ——甘肃武威出土汉代“王杖诏书令”册
“王杖诏书令”册内容反映了什么思想?
儒家思想。“仁”,尊老。
我国古代对社会成员的生存保障是由国家建立的、自上而下的、以国家的财力为依托的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救助制度,即使是民间的慈善活动也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也正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具有“国家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政权为依托,以国家法律为保障的。 ——叶玲《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授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层组织,社会治理,乡里制度,什伍组织,邻保制度,十家牌法,里甲制,保甲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演示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先秦至秦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考过一遍】2023年高考历史精细化复习课件(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这是一份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考过一遍】2023年高考历史精细化复习课件(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户籍制度,三汉朝,四东晋,九明朝,知识概括,基层组织,社会治理,乡里制度,什伍组织,邻保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