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PPT课件】 课件 21 次下载
-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PPT课件】 课件 22 次下载
-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课件 23 次下载
-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PPT课件】 课件 21 次下载
- 选修1活动课: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PPT课件] 课件 21 次下载
高中历史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
“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隋书·食货志》
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思考:东晋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P99 历史纵横)
材料一 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材料二 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知识链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亩中,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一)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演变
1、秦汉:(1)基层: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乡官、里正、亭长都由本地有产业、有德行的人担任。(2)治理: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3)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
二、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2、唐朝:(1)基层: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2)治理: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3、明朝:(1)基层: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2)治理: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
4、清朝:(1)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二)古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演变趋势和原因
1、趋势: ①由乡里制向保甲制 ②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 ③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④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2、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 ②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评价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
1、皇权与绅权在社会治理中是合作关系,皇权不下县,因为皇权把基层治理全交给受过儒家教育的“绅士”,绅士具有广泛的治理权,他们为社区提供公共品,包括修建道路、水利、学校等公共设施,救济鳏寡孤独等。
2、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地方秩序,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
3、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
4、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
5、鸦片战争以后,在接连不断的内乱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织趋向解体,进入20世纪之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1.政府救济(1)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2)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3)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2.优抚政策(1)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2)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鸩杖,以示尊重。(3)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4)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
(二)社会救济1.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1)代表: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2)作用: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2.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3.政府和社会救济的不同(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2)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等。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1.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解析】选D。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治”,A不符合题意;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C错误。
2.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啬夫由中央任命
高中历史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主户与客户,诸色户计,2社会救济,“天下第一仓”,3优抚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ppt课件,共37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知识导图,要点记忆,Homework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