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下《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下《小马过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下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
展开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
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谈论天气现象
师:同学们,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你是不是认识。
(板书“雨”,学生认读)
师:雨有很多种,我说一种雨,看看大家有没有印象。毛毛雨,见过没有?
生:见过。下毛毛雨的时候,我喜欢把舌头伸出来尝一下。
生:毛毛雨落到身上很舒服,每次下毛毛雨的时候,我都不打伞。
师:这样才能感受到毛毛雨的温柔,如果是暴雨的话,那可不行。刚才不打伞的是哪位同学?这次暴雨来了,你打伞不?
生:一定要打伞,要不然我就变成落汤鸡了。
生:即使打上伞,衣服也会湿的,下暴雨得赶快跑回家。
师:是啊,雨实在太大了。
师:不同的雨,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带雨字头的字。谁认识?请举手。
(出示“霜、雹、雪、雷”,学生认读)
师:大家发现了吗?这几个字都跟什么有关系?
生:跟天气有关系。
师:雨字头的字大都和天气有关。你还知道哪些雨字头的字?
生:雾。
生:霞和露。
师:雨字头和雨字的写法不太一样,谁发现了?
生:雨字头左边的竖变成了点,横折钩变成了横钩。
生:雨字头扁一些。
师:是的,变化还不小呢!大家跟老师来写一写“雷”字,注意雨字头整体要扁,原来的竖变成了点,横折钩变成了横钩,里面的四个点要注意方向和大小,底下是一个“田”字。
(师范写后学生练习书写)
师:同学们,雷声大家都听过
吧?谁给大家模仿一下雷声?生:轰隆隆,轰隆隆。
师:我们来听听雷声吧。(播放雷声,学生感受)
师:伴着雷声下的雨就是雷雨,大家见过吧?
生:我上次骑滑板车的时候,碰到了雷雨,先是闪电,然后“轰隆”一声巨响,好吓人啊!后来边打雷边下雨。
生:一开始天很阴,感觉天都快黑了,有时还刮大风,风特别大。
生:有时边闪电,边打雷,边下雨,很害怕。
生:下雷雨的时间不长,一会儿就停了,太阳就出来了。
生:有时候雷雨过后还有彩虹呢,很漂亮。
师: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观察很仔细,发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不同的,值得表扬。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雷雨写清楚的。
任务二:梳理写作顺序,发现表达秘妙
学习活动一:聚焦写雨的句子,理清表达的顺序。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同时把课文中直接写雨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直接写下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生: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
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生: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这三句都是下雨时的情景。大家想想看,这三句话后面写的应该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生:雨后的景象。
师:这三句话前面写的应该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生:雨前的景象。
师:发现了吧?这篇课文写雷雨,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生: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
师:非常好。如果我说雷雨后,你应该读哪几个自然段?谁来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边听边勾画出这部分作者写到的事物。
(一生读课文7~8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勾画词语)
师:雷雨后作者都写到了哪些事物?谁听出来了?
生:写到了清新的空气,还写到了一些小动物,比如蝉呀、蜘蛛呀。
生:还有一条彩虹。
师:如果我说雷雨前,我们应该读哪几个自然段?谁来读读?
(一生读课文1~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勾画词语)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雷雨前作者写到了哪些事物?
生:一阵大风。
生:还有闪电、雷声、树枝、乌云、蝉、蜘蛛。
师:很好。我们看看“乌云”这个词语。看到“乌”,我就想到了一种鸟,它的名字就带有“乌”字。大家知道是哪种鸟吗?
生(齐):乌鸦。
师:乌鸦是什么颜色的?生:乌黑乌黑的。
师:看来表达“黑”的意思时,我们就可以用到“乌”字。比如,这个同学的头发可以怎么说?
生:乌黑的头发。
师:天空中的云很黑,就可以叫—
生(齐):乌云。
师:我们看几张图片。这就是乌云,大家感受感受乌云的颜色。
(出示乌云图片)
师:“乌”字写起来不复杂,看老师来写。我们先写撇,第二笔是横折钩,第三笔是竖折折钩,最后来写横。大家拿出笔来练习练习,注意坐姿要端正,头抬高一点儿,描一个写一个。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学习活动二:比较事物的不同,发现表达的秘密。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还说到了蝉和蜘蛛,大家看看这两个小动物的名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虫字旁。
师:它们都是昆虫。这两种小动物在下雨前是什么样的?我们放到句子中来读一读。
生: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课文中还有写蝉和蜘蛛的句子,谁找到了?
生: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
师:我们来读一读蝉和蜘蛛的句子,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一句。
(生读)
师:同样都是在写蝉、写蜘蛛,写得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上面特别慌乱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
生:雨前。
师:后面很悠闲的呢?
生:雨后。
师:谁来总结一下?
生:同一种小动物,在雨前和雨后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师:是啊,作者的观察多仔细,写出了雨前和雨后同一种动物不同的表现,很值得我们学习。不只蝉和蜘蛛雨前和雨后是不同的,肯定还有其他事物。大家看,作者是怎样写雨前的乌云的?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雷雨结束后乌云还在吗?
生:不在了。
师:谁试着说一说雷雨后天空中的乌云怎么了?(出示)
天空中的乌云。
生:天空中的乌云不见了,只有几朵白云飘在天上。
生:天空中的乌云散开了,彩虹挂在了天空中,是那样的美丽。
师:雷雨前后的景象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种事物,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我请两位同学读雷雨前写云的句子,两位同学读自己刚刚说到的句子。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生:空中的乌云慢慢散去了,太阳露出来了,阳光投向了大地。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生:天空中的乌云散开了,彩虹挂在了天空中,是那样的美丽。
任务三:聚焦关键字词,品析表达效果
学习活动一:抓住“压”字,体会用词的精准。
师: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同学们看下面这幅图片,这是这句话中的一个字,大家猜猜是哪个字。(出示)
生:黑沉沉的“黑”字。这张图片跟黑字有些像。底下烧着火,烟囱里就冒出了烟。
师:看老师怎么来写它。烟囱里边飘出了烟尘,左边烟尘,右边烟尘,就像是这里的点和撇。接下来的“土”就是图片上烧火的地方,最底下的火千万别忘了。让我们写好这个四点底。
(教师示范写“黑”后,学生练习书写)
师:我们再来看这句话中的“压”字。这个动作谁做过?
生:我叠被子的时候,先把被子叠好,然后会压一压。
师:“压”这个动作挺用力的。看到天空中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
生:不敢抬头,害怕碰上了乌云。
生:感觉到很压抑。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写“压”字时千万别忘了最后一点。抄写这句话,有两个字要特别留意,一个是“压”,一个是“黑”,一定要写正确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把这句话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学生抄写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活动二:紧扣“逃”字,感受紧张的气氛。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读下面这句话。(出示,指名多人读)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我听出了这几位同学的紧张,感觉到了当时的情况不妙。读得很好。大家看这里有一个“摆”字。“摆”是什么意思?拿出你的手,我们来做做动作。大家听我的口令:左右摆—前后摆—乱摆。
(学生根据教师口令用手臂做相应动作)
师:假如此刻你就是那只蝉,正在树上叫,突然,树枝开始乱摆,你会是什么感觉?
生:特别紧张,很害怕。
师:我请一位同学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紧张来。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注意,这可是一阵大风啊!谁再来读,让我们感受感受当时的紧张?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我感受到紧张了,但是还不够。大家注意这里的“逃”字。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逃?
生:着火了的时候。
生:发生地震的时候。
师:这时候蜘蛛不逃行吗?生:不行。
师:大家想想,蜘蛛会怎样跑?生:飞快地跑。
生:直接跳下去。
学习活动三:抓住关键笔画,指导写好“垂”字。
师:蜘蛛可不是一般的昆虫,虽然慌乱,但不至于遇到危险,因为它不是从网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网上摔下来的,而是从网上垂下来的。它有一种特殊本领,谁知道?
生:它有喷丝器,可以顺着丝垂下来。
师:一根丝垂下来,很安全。如果是掉下来或者是摔下来,你能想象那个情景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啪”的一声,蜘蛛摔了下来。
生:会听到蜘蛛惨叫的声音。
师:这只蜘蛛并不惨,虽然情况危急,但还是很安全的。因为它是从树枝上垂下来的。这个“垂”笔画很多,不容易写好。大家来观察观察,这里的横有什么特点?
生:这几个横之间的距离差不多。
生:横很多,但长短不一样。师:找到最长的横没有?
生:找到了,中间的那个横最长。
师:现在我来写,大家来提醒我笔画顺序,特别是横的长短。
(教师在学生的提醒下写好了“垂”。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
学习活动四:想象雨前景象,运用“越来越”表达。
师:这时候,闪电开始了,雷声也来了。谁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我知道咱们班有人会模仿雷声,有没有人还能模仿出越来越响的雷声?我来读句子,他来模仿雷声,怎么样?
(教师读句子,读到后半句时,学生模拟越来越响的雷声)
师:非常好。大家朗读这句话时如果能够读出雷声越来越响,再配合上这位同学模拟的雷声,那就更好了。
(请多位同学分别朗读,读出雷声越来越响,一人模拟雷声)
师:这里的“越来越”用得很好。同学们,大家想象一下雨前的情景,想想看还有哪些景象也可以用上“越来越”来说。(出示)
风蝉天空行人门窗汽车
生: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少。
师:用上“越来越”,我们更能感受到雷雨前的情景了。
任务四:落实语言运用,积累表达经验
学习活动一: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师:雨下起来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出示,指名读句子)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这里有一个标点很重要,是什么符号?
生:逗号。
师:作者没有用顿号,而用了逗号,所以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停顿的时间长一些,“哗”字也拖长一些。
师:你试着读一读,怎么样?(生读,教师指导)
师:雨应该是越下越大。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三个“哗”字,逐渐放大)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很好。下面你读第一个“哗”,这边同学读第二个“哗”,全班同学读最后一个“哗”。我们试试效果。
(学生合作朗读,体会雨越下越大)
师:这句话大家读得很好。用同样的方法,下面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呢?(出示)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生:第一个“渐渐地”全班来读,第二个“渐渐地”所有男生来读,下来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请一个同学来读。
师:这位同学的主意不错,我们试试吧。
(学生多次合作朗读)
学习活动二:聚焦写法,尝试表达。
师:同学们,雨越下越大了,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齐):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雨,但是却写出了雨的大,真好。我们也来试试吧!(出示)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_______啊,_______啊,都看不清了。
生: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路灯啊,店铺啊,都看不清了。
生: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人啊,汽车啊,都看不清了。
师:非常好。如果直接来写雨点儿,我们也能写出雨的大来。试试吧。
(出示下大雨的图片及语句:雨越下越大,雨点儿__________。生试着写句子)
师:写好了吧?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雨越下越大,雨点儿打在房檐上,噼里啪啦地响。
生:雨越下越大,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哗哗哗的声音。
师:我们写雨大,既可以借助其他事物来写,也可以直接写雨点儿的大。这节课我们不光感受到了雨大,还学会了怎么样写出雨大。同学们,我们知道作者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来写的,雷雨后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最后布置给同学们作业:大家可以写一写本课学到的生字,也可以背一背雷雨前、雷雨中的段落,把好的语言积累下来。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5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雷雨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53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雷雨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学情解析,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第二课时免费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第二课时免费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