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课件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七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6课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七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6课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提升,随堂巩固训练,农副产品,桥梁隧道,地表形态,知识体系构建,解题能力培养,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地貌、山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结合生活实例,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一、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1.河流的作用(1)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______。(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________。2.聚落规模
生产 生活用水
3.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具体表解如下:
二、山地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1)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不仅成本______,难度比较______。(2)山地地质构造________,坡地稳定性差。2.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建造________,其次才是________。(2)交通运输线路①通常会在地形相对和缓的________、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②需要翻越山岭时,为减低道路的坡度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③越来越多地采用了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方式。
[方法技巧] 如何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2.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________。
能力点一 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典例1] [2020·全国Ⅱ卷]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如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A (2)D
[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1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图2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6分)
答案:海口河作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多次疏浚,导致滇池水位下降,柴河河口地区出露,三角洲面积扩大;柴河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到达河口地区泥沙增多,导致三角洲面积增大;下游开挖沟渠分散水流,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流速降低,水量减少,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增多,导致三角洲面积增大。
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会破坏柴河流域原有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为三角洲面积的扩大提供更多的“物源”条件;“开挖沟渠”使柴河入湖水道增多,水流速度下降,满足了泥沙大量沉积的“动力”条件;“元代以来多次疏浚”使滇池水更易外流,降低了滇池水位,为三角洲的形成提供了“空间”条件。
(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6分)
答案:B区域成陆时间早,聚落形成早;B区域开发早,水稻种植早,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生产生活条件优越;B区域海拔高,距滇池较远,受滇池水位变化影响小,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强。
解析:第(2)题,农业社会,聚落密度大小取决于人口数量及密度,人口的分布又受制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读图推理可知,与A区域相比,B区域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条件更优;地势更高,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更小;开发历史更早,土壤经长期耕作后更适宜农业生产,土壤条件优。
能力点二 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典例2] [海南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10分)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位于四川西部的雅西高速(雅安至西昌)被称为“天梯高速”。雅西高速图示路段由特大桥P连接的双螺旋形状构成。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路段建设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有( )A.气候炎热 B.风沙漫天C.冻土深厚 D.地质复杂2.雅西高速图示路段设计成双螺旋形状可以( )A.减少跨越河流 B.避开高大山体C.减缓路面坡度 D.降低工程造价
解析:第1题,四川西部地壳运动活跃,断裂发育,山高谷深,工程建设难度极大。
解析:第2题,陡坡地区道路设计多为“人”字形、“之”字形或螺旋形状,路程延长,路面坡度减缓。
[2021·福建卷]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1~3题。
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 B.冷干C.暖湿 D.暖干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可知,当地气候趋向寒冷,冬季风势力更加强大,降水少,趋于干燥,故B项正确。
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解析: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冷干,森林植被减少,且建筑及陶器烧制耗费大量木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河床抬升,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A项正确;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低,人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人口增长缓慢,B、C两项错误;低处地势平坦,与位于坡面的高处相比,土壤肥力更高,故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不是其向高处迁移的最主要原因,D项错误。
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窑洞位于坡面位置,门上洞顶的土层厚度较小,为避免坍塌,门的宽度也应较小;越往里,窑顶的土层越厚,窑洞的宽度也越宽,A项正确。
4.[2023·江苏卷,节选]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冲积扇。下图为某地地形及规划铁路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描述图中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8分)
答案:①呈扇状;扇顶高,扇缘低(中间高,两侧低);扇面发育沟谷,地形起伏大;沉积物颗粒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②上游有丰富的碎屑物质,提供物质来源;河流出山口后,地势变平坦,流速变缓,泥沙大量堆积;扇面受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存在较宽的地形平台,利于沉积物堆积。
解析:第(2)问,地貌特征一般从形状、地势、起伏状况、组成物质等方面描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为扇形,地势呈现由扇顶到扇缘逐渐降低的趋势。读图可知,该冲积扇上有多条河谷地势起伏较大;受出山口后流水速度持续降低的影响,沉积物颗粒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冲积扇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与动力机制如下图:
(3)从地貌角度,分析图中冲积扇区域建设铁路面临的不利条件。(6分)
答案:地形起伏大,不利于施工;存在山洪风险,威胁铁路安全;地基物质松散,不利于施工。
解析:第(3)问,根据题意,主要从地势、河流和沉积物等角度分析。从地势角度看,该冲积扇有多条河谷发育,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施工。从河流角度看,该地接近山区河流出山口,易受山洪暴发的威胁,影响铁路安全。从沉积物角度看,冲积扇上的沉积物较松散,承重力低,容易沉降,影响铁路的路基安全,增加了铁路的施工难度。
高分培优讲座⑦ 河流冲淤(冲刷与淤积)平衡
1.冲淤平衡的含义冲淤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引起的。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以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
2.河流冲淤与河流地貌
(2)与河流地貌的关系
4.影响冲淤的因素其他因素如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工程建设等多通过影响上述因素进而影响冲淤关系。
[2022·广东卷]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如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
1.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
解析:第1题,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故选D。
2.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
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故选A。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八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9课时山地与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桥梁隧道,审题解题,感悟核心素养,生活用水,农副产品,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八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6课时河流地貌课件新人教版,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向源头,河谷两岸,洪积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形成过程,审题解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第3节地形变化的外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