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典型题目练习讲解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典型题目练习讲解第1页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典型题目练习讲解第2页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典型题目练习讲解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典型题目练习讲解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答题技巧及典型题目练习讲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找出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对关键词语,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了解文章内容,掌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找出文章的说明顺序。
    4、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品味说明文的语言。
    一、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内容不同分)
    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按语言风格不同分)
    三、说明文三要素: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如何判定说明文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1、时间顺序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 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 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 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五、说明文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列数字、④作比较、⑤下定义
    ⑥作诠释、⑦打比方、⑧画图表、⑨摹状貌、⑩引资料。
    ①举例子: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 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⑦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⑧画图表: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六、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七、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
    并列式
    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八、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记叙文和议论文也如此。 
    九、如何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十、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不可以。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表态(能删还是不能删)。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解释该词。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该词在哪些方面(时间、空间、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进行限制。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与实际不符,太绝对了。
    ⑤××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十一、常见考点
    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真题练习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
    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
    ⑦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1.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1)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
    B.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
    C.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
    D.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
    4.根据上下文,第⑥段不能与第④⑤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上海名字的由来
    (3)上海行政地位的上升
    2.不能删去。主要是最重要的,表明当时人们还有其他的运输手段,在所有的运输手段中水运是最重要的,删去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3.D(4分) C(2分)
    4.评分说明:概括段意;分析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答案示例】④⑤两段说明上海具有江海之会、南北之中的区位优势,第⑥段说明移民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文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一句表明,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④⑤两段又是对第③段内容的具体说明。这几段按逻辑顺序说明,所以不能调换。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4分)
    (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3分)
    A.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
    B.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
    C.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D.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答案】
    1.①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②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③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个中央裂谷。
    2.(1)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
    (2)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3.①举例子,列举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2分)②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两个中央裂谷的宽度和深度;(1分)③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个裂谷的差别很大。(1分)
    4. C
    漫说青铜器
    ①中国的青铜器始于何时?黄帝时代已有铸造铜、铜编钟的传说:夏禹时代,又有“禹铸九鼎”的传说,但人们并没有发现青铜器实物。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西部的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相当于夏朝中晚期,说这个时期进入青铜时代,是有事实根据的。
    ②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商朝。商朝第二十二代王武丁一个妃子的墓葬中,有200多件青铜礼器、130多件青铜兵器、5件大青铜铎 、16件小青铜铃、44件青铜器具、4件青铜镜、4件青铜虎、1件青铜勺、20多件其他青铜器。品种之丰富、数量之众多、造型之独特,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一件三联铜巖(yǎn),在一个铜制的长凳上并排放着三个蒸煮食物的炊具,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③青铜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是礼器和兵器,由此折射出,它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④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器物,形制粗壮结实、方正严谨,象征无可争议的权力。这是目前已发现的分量最重的青铜器。
    ⑤青铜礼器是王室与贵族权力的体现,因而制作讲究,上面有精美的浮雕纹饰。这种纹饰,大多是动物图案。其中少数是自然界存在的动物,多数是神话中的动物。对于动物图案的意义,考古学家认为,神话中的动物功能,是把人的世界与祖先、神灵的世界相互沟通,以祈求他们在人世间的权力与财产得到庇佑。例如:饕餮(有头无身、食人未咽的怪兽)、肥遗(一个头两个身体的蛇)、夔(头尾横列中有一足的龙形兽)、虬(有角龙)、此外还有龙这种古人最崇拜的神话动物。不过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肥遗纹、夔纹、虬纹、龙纹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指称或描述,有一定的装饰美化作用。
    ⑥青铜器纹饰的风格从凝重庄严的艺术风格转向了朴实、简洁、明快风格,同时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祭祀用的礼器逐渐转变为实用器具。青铜器的纹饰则由庄重的饕餮纹、夔纹到富有韵律的窃曲纹(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的扁长图形)、环带纹,再发展为清晰的蟠螭纹、宴纹、攻战纹等,期间动物纹饰狰狞的超自然魔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这种纹饰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制造工艺或者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引起的,还与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及社会的变革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⑦青铜器与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它随着奴隶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又随着奴隶社会的解体而变迁,是中国奴隶社会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中国青铜器制造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代表着中国在商周时期高超的技术和文化。
    相关链接:1980年代末,四川三星堆青铜器的出土,是考古界的重大发现。三星堆是商朝时期蜀国的都城遗址,大量精美绝伦而又怪异的青铜器,令人诧异莫名。其中一件青铜人像,有真人大小,面部造型逼真,浓眉阔目,高鼻大耳,头冠上有羽毛装饰物,身穿三层华衣,上面有夔纹、拳爪纹、人面纹、以及云雷纹图案,透露出神秘的色彩。
    1、对第②段加点词语“叹为观止”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分)
    A.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感叹所见的事物不会停止。
    C.赞美看到的事物不会停止。 D.感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请从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角度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妙处。(4分)
    答:
    3、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第⑤—⑥段从三个方面说明“青铜礼器的纹饰”在装饰美化的作用,分别是:(6分)
    (1) (2) (3)
    5、阅读相关链接,结合文中信息,分析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所蕴含的信息(5分)

    【答案】
    1、A
    2、“目前”一词从时间角度加以限制(1分),准确说明了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出土最重的青铜器(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最重”一词从重量的角度加以限制(1分),准确说明了司母戊鼎分量重的特点(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以上两个词语答到一个即可得分,分析其他词语不得分。)
    3、举例子准确具体(或准确清楚)地说明了商朝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表达准确才能得分。)
    4、(1)图案构成(内容) (2)纹饰意义 (3)风格演变(变化)
    5、可包含以下内容:(1)商朝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2)造型独特; (3)代表人的世界与祖先、神灵的世界相互沟通,希望权力与财产得到庇佑; (4)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答题主要关注②⑤⑦段,必须结合链接和文章进行分析。).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技巧(实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技巧(实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说明文的分类,说明的结构,考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和说明文常见阅读题型答题技巧:

    这是一份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和说明文常见阅读题型答题技巧,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内容理解概括题,词语/句子赏析题,人物形象分析题,环境描写作用题 口诀,主旨情感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技巧总结: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技巧总结,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常见的结构形式,语言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