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中]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处处存在神奇的变化。下列变化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海水涨落B. 大米发酵
C. 栏杆锈蚀D. 烟花燃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水涨落是自然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大米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栏杆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烟花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超级稻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米饭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 )
A. 糖类B. 蛋白质C. 无机盐D. 维生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则米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故选A。
3. 松花蛋有涩味,是因为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生石灰、水等物质反应生成氢氧化钾,上述物质未涉及的物质类别是( )
A. 氧化物B. 酸C. 碱D. 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碳酸钾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化合物,属于盐;生石灰学名氧化钙,化学式为CaO,水的化学式为H2O,氧化钙和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钙是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综上未涉及的物质类别是酸,故选:B。
4. 2024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全球战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
B. 可用合金等有机合成材料替代塑料
C. 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D. 根据垃圾分类规定,对塑料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A、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故A说法正确;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说法错误;
C、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废旧塑料的产生,从而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垃圾分类规定,对塑料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节约资源,减少“白色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5. 如图是某种氢原子的结构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的B.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C. 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D. 该原子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可能失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1,故B错误;
C、根据图示,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故C错误;
D、该原子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可能失去,形成H+,故D正确。
故选D。
6. 某同学探究常见酸碱的性质,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振荡加速NaOH溶解
C. 倾倒澄清石灰水 D. 测量稀盐酸pH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振荡,而不是用手指堵住试管口、拿住试管上下振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将pH试纸放在玻璃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7. 铼被誉为“超级金属”,铼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铼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铼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铼的原子序数是75
C. x =13
D.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铼元素的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5;故B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75=2+8+18+32+x+2,x=13,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8. 2023年10月,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加快了我国硅芯片的换道超车。下列物质中硅的化合价为+2的是( )
A. SiB. SiO2C. SiOD. H2Si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Si属于单质,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A错误;
B、SiO2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硅元素显+4价,故B错误;
C、SiO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硅元素显+2价,故C正确;
D、 H2Si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2+x+(-2)×3=0,解得x=+4,故D错误;
故选:C。
9. 落实学科素养,全面科学育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观念:化学反应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科学思维:化合物都含多种元素,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出现大量泡沫,则该水样是硬水
D. 科学态度与责任: NO2、SO2、CO都是空气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都会形成酸雨,应控制排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A正确;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还有可能是混合物,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故B错误;
C、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出现大量泡沫,则该水样是软水,出现较少泡沫,则该水样是硬水,故C错误;
D、NO2、SO2、CO都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都会形成酸雨,应控制排放,但是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10. 科学家在的低温下,通过钢球研磨普通冰制得既不浮于水面、也不下沉的“MDA”(中密度无定形冰),下列关于“MD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冰的物理性质不同B. 分子停止运动
C. 与冰的分子构成不同D. 分子之间无间隔
【答案】A
【解析】
【详解】A、“MDA”既不浮于水面、也不下沉,说明“MDA”的密度与水相同,与冰的物理性质不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MDA”是通过钢球研磨普通冰制得的,与冰的分子构成相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有间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7150灭火剂”可用于扑灭金属火灾,灭火原理为:“7150灭火剂”喷射到燃着的金属表面时,立即燃烧,在金属表面形成一道薄膜,此时再喷射雾状水,灭火效果更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7150灭火剂”属于可燃物
B. 喷射雾状水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金属表面形成的薄膜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D. “7150灭火剂”燃烧消耗了金属周围的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7150灭火剂”喷射到燃着的金属表面时,立即燃烧,故“7150灭火剂”为可燃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喷射雾状水是为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被降低,故B符合题意;
C、“7150灭火剂”喷射到燃着的金属表面时,立即燃烧,该反应能很快耗尽金属物品附近的氧气,生成一道薄膜覆盖在金属物品表面而隔绝空气,从而有效灭火,故C不符合题意;
D、“7150灭火剂”喷射到燃着的金属表面时,立即燃烧,该反应能很快耗尽金属物品附近的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花朵有不同颜色与花瓣中含有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等物质有关,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花青素分子中含有3个氧分子
B. 花青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1:6
C. 花青素由32个原子构成
D. 花青素属于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花青素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错误;
B、花青素中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11):(16×6)=11:96,错误;
C、花青素是由花青素分子构成的,1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共(15+11+6=)32个原子构成,错误;
D、花青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
故选D。
13. 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涉及到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袋属于合成材料,故A正确;
B、硝酸钾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错误;
C、熟石灰具有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正确;
D、收获时节瓜果飘香,是因为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闻到,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B。
14.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2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析出固体质量甲大于乙
D. 将20℃的甲、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二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中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大小,故A说法错误;
B、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中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B说法错误;
C、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会析出晶体,但是选项中没有说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固体质量甲,故C说法错误;
D、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15. 用合金催化氧化制,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1,含氮生成物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该转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时,生成的产物只有、
B. 氨气与氧气的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 合金催化氧化制,适宜的温度为
D. 化学反应前后合金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图1、图2知,400℃时,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含有N元素的产物有N2、 NO ,且N2产率大于NO,同时反应中还有水生成,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图1看出,反应为氨气和氧气在Pt-Rh合金催化和一定温度下生成水和一氧化氮,在反应前,NH3中氮元素显-3价,氢元素显+1价,氧气中氧元素显0价,反应后,一氧化氮中氮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水中氢元素显+1价,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改变是氢元素,故B说法正确;
C、800℃时,生成的含有N元素的产物主要是 NO ,产率最高,所以适宜的温度为800℃,故C说法正确;
D、Pt-Rh 合金催化氧化NH3制 NO,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1)集烟制墨。松烟墨以松树在密闭燃炉中烧制的烟灰制作,过程中利用了松木的_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
(2)手工红糖。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其中含有钙、铁等多种元素,其中钙是人体所需的_____(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答案】(1)不完全 (2)常量
【解析】(1)松树在密闭燃炉中不完全燃烧,从而产生烟灰制作松烟墨,故填:不完全;
(2)钙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故填:常量。
17. 过氧化氢既是工业上重要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的消毒剂,其制备的方法有很多。
(1)电化学法:反应路径示意图如图(部分装置省略)。
①装置中甲的微观粒子模型是_____。
A、 B、 C、
②过氧化氢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却不同,其本质原因是______。
(2)热催化法:工业上将H2和O2在碲化铋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而制得,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①. B ②.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2)
【解析】(1)①根据示意图可知,乙是水分子,丙是过氧化氢分子,甲、乙经过化合生成过氧化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氧分子,故选B;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过氧化氢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故填: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2)H2和O2在碲化铋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8. 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由此“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能源战略。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 煤B. 石油C. 风能D. 天然气
(2)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汽油,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X是一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I中反应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为生活中常见的氧化物,则X是_____(填化学式)。
(3)碳中和必须做好“加减法”,一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一手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碳捕捉技术(CCUS)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上述转化关系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 、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C (2)H2 (3)①. NaOH ②. CaO
【解析】(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风能不属于化石能源,故选C;
(2)由Ⅱ可知生成物中含有碳氢元素,所以反应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一氧化碳只能提供碳、氧元素,故X一定含有氢元素,又因为X为单质,故X为氢气,化学式为:H2;
(3)由图可知,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19.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醛(HCHO)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甲醛是细胞新陈代谢产物的一部分。甲醛是重要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造、汽车产业、医学等领域。
材料二:“光触媒技术”广泛应用于消除居室污染物甲醛。最新研究中,将光触媒和活性炭相结合,可实现高效除甲醛的目标。纳米级TiO2光触媒催化分解甲醛的原理如图1所示;光照条件下,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的比例不同(全碳、2:1、1:1.5、1:2)时,
甲醛去除效果差异如图2所示。
结合信息回答:
(1)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______(填“能”或“不能”)食用。
(2)依据图1,纳米级TiO2光触媒催化分解甲醛的原理是,则X是_______(填化学式)。
(3)从图2可知,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比例为_______。
【答案】(1)不能 (2)CO2 (3)1:1.5
【解析】(1)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不能食用;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由可知,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即化学式为CO2;
(3)甲醛浓度越低,吸收效果越好。下降速度越快,吸收越迅速。全碳最低甲醛浓度较低,达到最低时间较短,但6小时后不吸收甲醛,甲醛浓度升高。1:2、1:1.5比例甲醛浓度持续下降,且最终都能到达较低的甲醛浓度,这两种比例比较,1:1.5甲醛下降速度较快,且最终甲醛浓度更低,所以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比例为1:1.5,原因是甲醛浓度持续下降,且最终甲醛浓度最低。
20. 氯化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制取氯化铵的工艺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
(1)往饱和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则溶液变_______色。
(2)步骤②中是氨气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H4)2CO3的过程,该反应属于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操作I和操作II中均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4)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红 (2)化合
(3)玻璃棒 (4)
【解析】(1)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饱和氨水显碱性,则往饱和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则溶液变红色;
(2)步骤②中是氨气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H4)2CO3的过程,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操作I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为过滤操作,过滤操作中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操作Ⅱ为溶液蒸发得到固体,名称是蒸发;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操作I和操作II中均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4)步骤③碳酸铵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1. 实验室中常用如下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
(2)若用BE装置组合制备一瓶常见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
【资料显示】
①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若混合使用不但会失效,还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氯气;
②氯气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可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密度比空气大,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
(3)84消毒液和块状洁厕灵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氯气,正确的导管接口连接顺序最好选择 。
A. acB. bdC. beD. bf
(4)多余氯气用下列试剂中的 能较好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A. 氢氧化钠溶液B. 氯化钾溶液
C. 水D. 盐酸
【答案】(1)锥形瓶 (2)氧气或二氧化碳 (3)D (4)A
【解析】(1)由图可知,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
(2)B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E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若用BE装置组合制备一瓶常见气体,则B中可能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该气体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
(3)84消毒液和块状洁厕灵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氯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氯气可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氯气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可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故选F装置收集氯气,则正确的导管接口连接顺序为bf,
故选D;
(4)A、氯气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较多的氢氧化钠,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较多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此选项符合题意;
B、氯化钾溶液不能吸收氯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气能溶于水,但水吸收氯气能力有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不能吸收氯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 在2024年湖南省初中化学教师竞赛课上:某老师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该老师带领同学们取“锡纸”进行了以下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锡纸”燃烧的原因
(1)“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
A. 与氧气接触B. 温度达到着火点
任务二:“锡纸”中金属的成分
【提出问题】
“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
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
(2)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
(3)实验一中开始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4)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小明的分析与结论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5)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实验二中的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氯化铜B. 硝酸银
C. 硫酸钠D. 硫酸亚铁
任务三: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6)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及原理,小任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将Fe丝和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B. 将Cu丝分别放入FeSO4和AgNO3溶液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C. 将Fe和Ag二种金属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根据现象判断结果
【答案】(1)B
(2)
(3)未打磨的“锡纸”片表面会有金属氧化物,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不正确
(5)D
(6)A
【解析】(1)“锡纸”始终与氧气接触,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故选B;
(2)实验二: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观察到“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最终确定猜想Ⅱ成立;则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未打磨的“锡纸”片表面会有金属氧化物,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开始无明显现象,故填:未打磨的“锡纸”片表面会有金属氧化物,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小明的分析与结论不正确,因为铝也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填:不正确;
(5)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物质中金属活动性必须在铝和锡之间,故选D;
(6)A、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可观察到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银;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可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但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A符合题意;
B、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可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从而得出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可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从而得出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3. 工业上用CO还原Fe2O3。如图是48g氧化铁与过量的CO反应,在不同温度下所得固体的质量和固体成分的图像。请回答问题。
(1)获得铁的温度应不低于_____℃(选填“400、600”或“800”)
(2)请计算图中x的值(必须要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答案】(1)600
(2)解:由图可知,最初氧化铁固体质量为48.0g,其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化到铁单质中,则铁的质量为33.6g,则x=33.6;
答:图中x的值为33.6。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温度大于等于600℃时,生成的固体只有铁,则用CO炼铁时,获得铁的温度应不低于600℃;
(2)见答案。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播种:将种子盛放于透气的塑料袋中
塑料袋属于合成材料
B
施肥:为庄稼生长施加硝酸钾(KNO3)
硝酸钾属于钾肥
C
改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具有碱性
D
收获:收获时节瓜果飘香
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实验一:取未打磨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锡纸”表面有气泡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小明认为“锡纸”中的金属可能是锡(Sn),因为锡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二: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最终确定猜想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2023-2024年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2023-2024年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3~6,6~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2023-2024年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化学试题(1):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2023-2024年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化学试题(1),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