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大题突破技法练习题(24份)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大题突破技法8解答观点论述论证类开放型试题的注意事项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大题突破技法8解答观点论述论证类开放型试题的注意事项练习题,共3页。
2.解答要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扎稳打。就材料、地图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尽量不论述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
3.注意有时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对学者观点进行合理的解读是一个较“讨巧”的得分手段,完全否定式的作答应谨慎使用,除非学者观点有明显瑕疵,且你的论据确凿。
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
[例] [2023·全国乙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认为要使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赖“民德”的培育。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为第一至第六共6个等级,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其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微点拨] 解答时要注意围绕“变与不变”,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构思。论述时要做到逻辑清晰,语言凝练,书写规范;尤其要做到史论结合。抓住关键词“民德”“东汉儒学”“宋”“明末”“清中叶”等得出观点,由此可见,在不同时代,民德会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本题可以从不同时代的民德具体情况入手,分析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措施、国家安定或动乱、外部环境、儒家思想的传播情况等,由此思考社会与民德的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试答:
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
2.[2021·新高考湖南卷,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经典示例
例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东汉时期合理的治国政策以及儒、佛思想传播提升了民德水平。(2分)
论述: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结束战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东汉前期的历代统治者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政治上推崇以礼治国,推行德政。经济发展方面,东汉前期,轻徭薄役,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思想文化方面,统治者奖励孝悌、注重名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德的水平。与此同时,统治者主张以儒术治国,使得儒家思想再一次得到了更大的宣传。除了儒家之外,这一时期佛教的传入也对民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民风淳朴,民德得到发展。但到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动乱,民德水平大幅度下降。(8分)
由此可见,合理的治国政策以及稳定、清明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民德的提升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2分)
示例二
论题:国家政局影响社会公德的发展。(2分)
论述: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局面,重新实现了政局的稳定,但时常遭受女真、蒙古、党项等游牧民族的袭扰,多次被迫签订盟约,以割地、赔款换取短暂的和平局面。北宋文人士大夫面对外有其他民族袭扰,内有佛教挑战的艰难局面,提出复兴儒学的口号,逐渐形成以二程为代表的理学,注重个人修养,强调文人士大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南宋时期,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通过编著“家礼”“家训”等方式,将理学传播到民间,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明朝中后期,宣扬个性自由、隐含平等反叛色彩的陆王心学逐渐兴起。明末清初,面对明亡清兴、汉族政权被推翻的现实,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关注国计民生,继承了自东汉以来的尚名节、关心国家大事的优良传统。(8分)
综上所述,两宋和明末清初两个时期,面对外族袭扰的严峻形势,文人士大夫们发扬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在社会上形成了崇尚名节,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良好风气,推动了社会公德的发展。(2分)
模拟演练
2.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各领域的“变与不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变与不变角度总结论点,然后从儒家思想的产生、主要内容、在各时期的发展状况、地位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既要看到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答案:示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变与不变”。(1分)
自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当中,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其历史地位,直到晚清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2分)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变”。首先体现在历史地位上,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权更迭的频繁使得儒家的“纲常礼教”深受冲击。直至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其次从思想内容的发展来看,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思想文化,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增加了神话色彩,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儒学与佛教和道教三教合流,宋代形成理学,儒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明清时期,李贽、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儒学批判继承。李贽反对“三纲五常”,提倡“男女平等”。黄宗羲等人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向民主思想转变。由此可见,无论是儒学的历史地位还是其思想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当中都发生着变化。(3分)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不变”。(1分)儒学自汉代以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明朝时期将程朱理学确立为统治思想,直至晚清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儒学的基本内涵和道德素养始终不变。孔子创立儒学所提倡的思想核心“仁”和政治上的“民本”思想贯穿始终。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养,如“舍生取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传承。这些思想也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精华所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变。(3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变与不变”。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但其历史地位和思想精髓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曾起到抑制思想发展的作用,但其在维护政治稳定和传承并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大题07 史料价值类-【突破大题】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大题07史料价值类原卷版docx、大题07史料价值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大题06 变化、趋势类-【突破大题】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大题06变化趋势类原卷版docx、大题06变化趋势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大题05 影响、意义类-【突破大题】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大题05影响意义类原卷版docx、大题05影响意义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