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7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7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7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7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共2页。

    A.c点轴突膜内外Na+浓度相近,Na+不再内流
    B.b~d段K+以易化扩散方式外流,不消耗ATP
    C.一个电表无法测得该结果,f处Na+通道并非全部打开
    D.经Na+通道蛋白抑制剂处理后,图中c点将向下方移动
    答案:C
    解析: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c点处于动作电位的峰值,此时膜外Na+浓度仍然大于膜内Na+浓度,A错误;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b~c段Na+内流,c~d段K+外流,二者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易化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由图示可知,f处膜电位未达到峰值,Na+通道并非全部打开,一个电表无法测得神经纤维膜外多个位点的电位情况,C正确;Na+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参与,经Na+通道蛋白抑制剂处理后,Na+进入细胞内的速度减慢,动作电位峰值减小,图中c点将向上方移动,D错误。
    2.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解析:A、C、D选项的治疗方法均会促进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从而加重肌肉痉挛,故A、C、D不合理;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减少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从而治疗人体肌肉痉挛,B合理。
    3.[2023·海南卷]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
    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
    D.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
    答案:C
    解析: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胞吐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实现,A正确;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B正确;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进而增强了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即药物W不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的,C错误;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因此,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D正确。
    4.(不定项)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
    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答案:ACD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的类型包括轴突—树突型和轴突一胞体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轴突到树突或轴突到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②,A错误;M处无论处于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由于钠钾泵的持续作用,膜外的Na+浓度都高于膜内,B正确;由题干信息“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可知,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内,D错误。
    5.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
    (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不定项)。
    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
    答案:(1)突触小泡 减少 (2)降低 丙
    (3)负反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CD

    相关试卷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4伴性遗传: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4伴性遗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3细胞的分化: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3细胞的分化,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过程不属于细胞分化的是,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2被动运输: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2被动运输,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