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课件ppt
展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知识点 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
1.构造运动 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知识点 2 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2.常见的地质构造(1)褶皱①形成: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2)断层①形成: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张力等作用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岩层发 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就形成断层。②地貌:断块山、沟谷、陡崖等。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2)找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3)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
知识点 3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1.风化(1)概念: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 化的过程叫风化作用。(2)类型
(3)结果①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②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③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2.侵蚀和搬运(1)侵蚀作用:指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移 的过程。(2)搬运作用: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的 过程。3.堆积(1)堆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搬运能力减弱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称为堆积作用。
(2)沉积分异规律:在沉积过程中,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 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或大小不同的沉积物。
疑难 1 如何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情境探究 沧海桑田,简称沧桑,出自《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 东海变成桑田。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问题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否运用科学的理论学说解释这些现象?
讲解分析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板块交界处。(4)板块内部构造运动比较平缓。2.板块名称和板块的边界类型
(1)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 极洲板块。(2)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问题 我们如何通过地壳运动留下的这些“足迹”来判断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疑难 2 如何区分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情境探究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常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 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露出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是倾斜弯曲的,有的是断裂错开的,这些 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则被称为构造地貌。
讲解分析1.褶皱构造与地貌
情境探究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及全国34家媒体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其中雅丹地貌排名 前三的是乌尔禾、白龙堆、三垅沙。第一名,乌尔禾,最瑰丽的岩石雅丹,风爱坎坷不喜平;第 二名,白龙堆,最神秘的雅丹,群龙聚首天涯;第三名,三垅沙,最壮观的雅丹,开进戈壁的舰队。
疑难 3 如何区分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问题 从雅丹地貌可窥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的神奇之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外力作用形 成的地貌呢?
讲解分析1.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2.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疑难 4 如何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类型?
情境探究 唐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唐诗中描写祖国 山川、地貌的诗篇更是不计其数,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以 及李频的《过巫峡》中的“拥棹向惊湍,巫峰直上看。削成从水底,耸出在云端”等。
问题 从古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山川、地貌形态。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不 同地区地貌的形成、分布有着怎样的规律呢?
讲解分析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常见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会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的差异
①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处;河流中游,以流水搬 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处;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处。
②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的差异①高山上部侵蚀作用显著,多冰斗、角峰等。②山下堆积作用显著,多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32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教学ppt课件</a>,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PARTTWO,课堂小结,课堂小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32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背景图课件ppt</a>,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岩浆喷出,大理岩剖面,水平挤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作业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层作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挤压力,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