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练习含答案第1页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练习含答案第2页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总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练习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或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0 min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届河北邢台五岳联盟四测,11)编码精氨酸的密码子有6种。科学家对某种微生物的DNA进行基因改造,使基因L编码精氨酸时高频率使用密码子AGA,从而提高蛋白质L的表达量。在此过程中会发生( )
    A.基因L碱基序列发生变化
    B.基因L表达的mRNA含量减少
    C.蛋白质L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D.合成蛋白质L时的原料发生变化
    答案 A
    2.(2023北京大兴期中,12)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首次采集到四亿多年前的宽甲鱼化石,该化石完整保存的鳃丝印痕为鱼鳃→喷水口→人类中耳的进化历程提供了重要证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生存环境变化导致生物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C.从鱼鳃到中耳的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在进化出中耳的过程中种群基因库不断发生改变
    答案 B
    3.(2024届河北邯郸一调,6)图中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有6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中同时出现基因A与a由基因重组导致
    B.图中发生的变异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若不考虑其他变异,与图中细胞同时形成的另一个同时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
    D.若该细胞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将会出现不均等分裂
    答案 C
    4.(新教材)(2024届湖北武钢三中月考一,12)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同种肽链的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同一位置开始翻译,移动至相同的位置结束翻译。多聚核糖体所包含的核糖体数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3'-端向5'-端移动
    B.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C.图中5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同时结束翻译
    D.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 B
    5.(新情境)(2024届山东实验中学一诊,12)科研人员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培育转基因烟草,如图①②③为两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整合在染色体上的三种转基因烟草的体细胞示意图(不考虑互换和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株③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4个花粉细胞中至少有1个没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B.通过与正常非转基因植株杂交可以区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①②③中的位置情况
    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②③
    D.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可能含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①③
    答案 A
    6.[热点透](2024届湖北名校一联,8)水稻育种有两次绿色革命,一次是高秆变矮秆,一次是常规稻变杂交稻。两次绿色革命,都使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多倍体水稻同样具有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潜力,一旦成功,可以说是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绿色革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秆变矮秆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杂交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性状
    C.多倍体水稻谷粒更大,茎秆也更加粗壮,营养含量更高
    D.一般来说,通过杂交获得纯合四倍体品种比纯合二倍体品种所需时间更长
    答案 B
    7.(2024届重庆一中开学考,10)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POR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正常人群中,其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图1是某PORD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图2中a、b、c、d条带分别是Ⅰ1、Ⅰ2、Ⅱ5、Ⅱ6的该对基因电泳检测结果(不考虑突变及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的一个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Ⅰ1个体,不可能来源于Ⅰ2个体
    C.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其基因电泳检测结果与c相同
    D.Ⅲ7与人群中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婚配,后代女孩患病概率为1/800
    答案 B
    二、不定项或多项选择题
    8.(2024届河北省级一联,15)(多选)如图1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用限制酶EcRⅠ处理部分成员与乙病相关的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如图2,其中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导致
    C.6号和7号再生育一个不患病后代的概率是3/8
    D.用EcRⅠ处理9号与乙病相关的基因将得到3条带
    答案 AC
    三、非选择题
    9.(新思维)(2024届湖北武汉一调,22)为研究玉米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E/e、F/f、G/g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以这三对等位基因的纯合子亲本L和亲本D进行了如下实验:二者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分别对亲本L、亲本D、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部分电泳结果及F2群体基因型的完整统计结果如图、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F1的基因型是 。F2群体1~17号植株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是 号植株,同亲本L基因型完全相同的是 号植株。
    (2)据表中F2群体基因型及个体数的结果, (填“能”或“不能”)支持三对等位基因分别遵循分离定律,理由是 。
    (3)据图分析,F2群体中的每个植株,发现基因E/e的基因型与基因 的基因型之间均高度关联,得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理论上,F2群体关于这三对等位基因的基因型有 种。
    答案 (1)EeFfGg 4、13、15 10 (2)能 F2群体中三对基因的基因型均接近1∶2∶1的分离比 (3)F/f 一(或“1”) 9
    10.(新教材)(2023江苏,20,12分)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中α-Synuclein蛋白聚积是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发现患者普遍存在溶酶体膜蛋白TMEM175变异,如图所示。为探究TMEM175蛋白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帕金森综合征患者TMEM175蛋白的第41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说明TMEM175基因发生 而突变,神经元中发生的这种突变 (从“能”“不能”“不一定”中选填)遗传。
    (2)突变的TMEM175基因在细胞核中以 为原料,由RNA聚合酶催化形成 键,不断延伸合成mRNA。
    (3)mRNA转移到细胞质中,与 结合,合成一段肽链后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再由囊泡包裹沿着细胞质中的 由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突变的TMEM175基因合成的肽链由于氨基酸之间作用的变化使肽链的 改变,从而影响TMEM175蛋白的功能。
    (4)基因敲除等实验发现TMEM175蛋白参与溶酶体内酸碱稳态调节。如图1所示,溶酶体膜的 对H+具有屏障作用,膜上的H+转运蛋白将H+以 的方式运入溶酶体,使溶酶体内pH小于细胞质基质。TMEM175蛋白可将H+运出,维持溶酶体内pH约为4.6。据图2分析,TMEM175蛋白变异将影响溶酶体的功能,原因是 。
    (5)综上推测,TMEM175蛋白变异是引起α-Synuclein蛋白聚积致病的原因,理由是 。
    答案 (1)碱基替换 不能 (2)(4种)核糖核苷酸 磷酸二酯 (3)游离的核糖体 细胞骨架 空间结构 (4)磷脂双分子层 主动运输 H+不能被运出,使溶酶体内pH下降,酶的活性下降 (5)TMEM175蛋白变异引起溶酶体中蛋白酶的活性下降,导致α-Synuclein蛋白不能水解而聚积致病
    11.(2023福建厦门四检,18)某研究小组对黑腹果蝇翅型的遗传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裂翅果蝇品系(甲)在自交繁殖过程中后代均稳定表现为裂翅。将该裂翅果蝇品系(甲)与野生型翅果蝇(纯合品系)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进行正反交的目的是 (答出1点即可)。
    (2)某同学认为“裂翅/野生型翅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该观点是否正确? ,理由是 。
    (3)进一步研究得知,裂翅果蝇品系(甲)与野生型翅果蝇的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①裂翅果蝇品系(甲)在自交繁殖过程中后代均稳定地表现为裂翅的原因是:基因型为 和 的个体致死,并且裂翅果蝇品系(甲)在减数分裂时,含A/a与B/b的染色体片段 (填“发生”或“不发生”)互换。
    ②将表中F1的裂翅果蝇自交,产生的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答案 (1)判断是否为细胞质遗传,判断是否为伴性遗传(答1点即可) (2)否 已知裂翅果蝇品系(甲)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若该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推出裂翅果蝇品系(甲)为纯合品系;而野生型翅果蝇也是纯合品系。那么裂翅果蝇品系(甲)与野生型翅杂交的后代要么均为裂翅,要么均为野生型翅,与题目信息不符 (3)①AABB aabb 不发生 ②裂翅∶野生型翅=2∶1
    12.(新思维)(2023辽宁辽阳二模,25)某雌雄异株植物(ZW)的红果和黄果由基因A/a控制,叶片菱形和卵形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实验人员选择红果菱形雄株(甲)、红果卵形雌株(乙)、黄果菱形雌株(丙)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二结果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Z染色体上的是基因 ,判断的依据是 。
    (2)实验一中,F1全为雌株的原因可能是 ,植株甲的基因型是 。
    (3)取实验一F1中卵形叶雌株并对其进行射线处理,进行培育后与杂合的菱形叶雄株杂交,分别统计F2单株的表型及比例,发现其中一个株系的F2中雌、雄株都表现为菱形叶∶卵形叶=1∶1。已确定该结果的出现与同源染色体片段转移有关。
    ①发生的具体同源染色体片段转移是 ,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从配子的可育性方面作答)。
    ②若让该株系F2的菱形叶雌、雄株杂交,则其F3的表型及比例是 (写出性别)。
    ③为验证该染色体片段转移,实验人员选择该株系F2中 (填“雄株”“雌株”或“雄株和雌株”)与正常的雌、雄植株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性染色体结构。与正常植株相比,若 ,则可初步证明该株系确实发生了染色体片段转移。
    答案 (1)B/b 实验二的F1中卵形叶只在雌株中出现,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 (2)含Zb的雌配子致死 AaZBZb (3)①雌株Z染色体上b基因所在的片段转移到了W染色体上 Z、Wb两种雌配子均可育 ②菱形叶雄株∶菱形叶雌株∶卵形叶雌株=2∶1∶1 ③雄株和雌株 突变株子代中的雄株Z染色体上缺失了片段,而雌株W染色体上多了一个片段基因
    F2群体基因型及个体数
    L型纯合
    D型纯合
    杂合子
    E/e
    49
    51
    100
    F/f
    48
    50
    102
    G/g
    49
    52
    99
    亲本
    F1表型及个体数


    ♀裂翅品系(甲)×♂野生型翅
    裂翅(♀102,♂100)
    野生型翅(♀99,♂101)


    ♀野生型翅×♂裂翅品系(甲)
    裂翅(♀86,♂84)
    野生型翅(♀86,♂89)
    实验
    亲本
    F1

    甲×乙
    红果菱形雌株∶红果卵形雌株∶黄果菱形雌株∶黄果卵形雌株=3∶3∶1∶1

    甲×丙
    红果菱形雄株∶黄果菱形雄株∶红果菱形雌株∶红果卵形雌株∶黄果菱形雌株∶黄果卵形雌株=2∶2∶1∶1∶1∶1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山东专用)总复习阶段检测练必修2遗传与进化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山东专用)总复习阶段检测练必修2遗传与进化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2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2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共1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