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五、水循环精品课件ppt
展开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平静的湖泊、皑皑的冰山雪岭,还有那漂浮的云彩……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水是怎样循环的?水对人类的生命有什么意义?
1. 认识水循环观察如图所示的“ 水循环示意”,将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图中的空格内。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层之间不断地循环。
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形成雨,落向地球表面。
积雪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成小水滴,有的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_成小冰晶。
积雪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在陆地上,积雪融化成水,汇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最后其中大部分又流入大海。
云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的蒸发成水蒸气,高山积雪和冰也会升华成为水蒸气,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升入高空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
雨、雪、雹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大的不能被上升的气流托住时,就会成为雨水、雪花或冰雹降落的到地球表面。
2. 水的几种存在形式
由于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蒸发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______成为小水滴,一部分______成小冰晶,能被上升的气流托住,浮在空中,从而形成云。
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变得越来越大,直到上升的气流托不住时,它们就会落向地面。在温度低于0℃的条件下,就会形成雪,如果温度高于0℃度,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就会熔化,从而形成雨。
夏季,上升的气流很强、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遇冷凝固成小冰块,小冰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或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气流无法托住它时,冰块就会落向地面,这就是雹。
(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清洁;(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雕塑地表形态;(4)水循环联系了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实现了不同地域间水资源和热量的充分交换。
视频欣赏——《水循环》
【例题1】关于霜、云、露、雾等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 A.霜是大量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的小冰晶B.云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滴及凝华成的冰晶组成的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滴D.雾就是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汇聚形成的
A、空气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直接变为固体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的花草树木上,就是霜,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B、云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滴、凝华成的冰晶组成的,正确;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树木上,故C错;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颗粒上, 而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故D错。 所以B正确。
【例题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 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成雪花飘向大地C.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D. 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随上升气流进入到高空;A正确。B. 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B错误,符合题意。C.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下降成为雨,C正确;D. 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汇入江河湖海,D正确。 所以选B。
【例题3】如图所示的是水循环示意图,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作用下,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不断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图中①处发生的物态变化伴随着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图中②处水蒸气有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小水滴,有的形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图中③处温度较高时,冰晶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变成水滴,与空中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
①处海洋中的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图中②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图中③处温度较高时,固态的冰晶变成液态的水滴,是熔化现象。
吸热
1. 珍贵的水资源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1) 水是生命之源
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常常为寻找水源而四处奔波
(2) 水是经济命脉京杭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大创举,作为南北航运的“黄金水道”,对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宏伟的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和水利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
(3)水是自然美景的创造者水还是自然美景的创造者,有了它,才有了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溪水、湛蓝的海洋……
(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很少
地球上的淡水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冰川和地下水,他们的总和仅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2.5%;而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淡水资源的1%还不到,这说明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2)水污染造成水危机
污染水体的重金属有:汞、镉、铅、铬、钒、钴、钡等。其中汞的毒性最大。重金属在工厂、矿山生产过程中随废水排出,进入水体后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经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能逐级在较高生物体内千百倍地增加含量,最终进入人体。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氧气,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将进行厌氧分解,产生H2S、NH3和一些有难闻气味的有机物,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③酸、碱、盐等无机物污染及危害
水体中酸、碱、盐等无机物的污染,主要来自冶金、化学纤维、造纸、印染、炼油、农药等工业废水及酸雨。水体的pH小于6.5或大于8.5时,都会使水生生物受到不良影响,严重时造成鱼虾绝迹。水体含盐量增高,影响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水质,用其灌溉农田会使土地盐碱化。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的一些措施:(1)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自觉树立节水意识;对污水进行处理,循环使用。(2)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4)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5)植树造林。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解决北方地区缺水,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也是极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都说水往低处流,而南水北调工程,却要让水往高处走。仅东线一期工程,全线共设立 13 个梯级泵站,共 22 处枢纽、34 座泵站,总扬程 65 m。这个庞大的泵站群,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开始,将长江水逐级提升,一路送至黄河南岸。
在中线工程中,“南水”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依太行、过黄河,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需要攻克膨胀土、煤矿采空区等世界级难题。全程建有各种渡槽、倒虹吸、暗渠、隧洞、泵站、控制建筑物、铁路交叉建筑物和公路交叉建筑物等,将全长1 432 km 的水脉串联贯通,接力把“南水”护送到北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可实现丰水流域与缺水流域连通互补,提高我国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还可大大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视频欣赏——《水资源》
【例题4】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故A正确;B.水循环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不同领域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但不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故B错误;
C.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1%不到,故C错误;D.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但对环境会造成损害,故D错误。故选A。
①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层之间不断循环.②水循环伴随水的三态变化:云、雨、雪、露、雹.①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美景的创造者.②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水污染造成水危机.③爱护水资源.
1.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会吸热或放热,请对这些变化以及对应的吸热或放热情况进行归纳,并将结果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六种状态变化的名称: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以及放热和吸热情况分析解答.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1)冰变为水的现象叫熔化,熔化吸热;水变为冰的现象叫凝固化,凝固吸热;(2)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汽化吸热;水蒸气变为水是液化,液化放热;(3)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升华吸热;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是凝华,凝华放热。
2. 降雨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重要来源,然而,现实中人们在收集和利用雨水方面仍有很多不足。查阅有关资料,并调查生活中各种用水的场合,提出收集雨水和合理使用雨水资源的建议。
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的好处,我们可以把收集来的雨水用于日常生活,如洗衣洗车、冲洗厕所、消防灭火等等。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还可以减少城市街道雨水径流量,减轻城市排水的压力,同时有效降低雨污合流,减轻污水处理的压力。马路、广场、操场。绿地等等都是收集雨水的好地方。由此可见,我们有足够的雨水,有足够的雨水收集场所,收集雨水是可行的。收集雨水首先要有一个集水面,再配一套输水管,最后是蓄水池。收集雨水的系统并不复杂,投入最大的是蓄水池,其次是输水管。
3. 红河哈尼梯田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森林、村寨、梯田和江河共同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山地农耕、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抵御干旱等极端天气。查阅资料,从水循环角度说明红河哈尼梯田是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的。
从大地理尺度来说,哈尼梯田所在的云南哀牢山—红河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低海拔谷地一路北上,在迎风坡的高海拔地带形成降雨。从小地理尺度来说,哈尼梯田下面的红河河谷属于干热河谷,高温促使河水大量蒸发,但是这些水蒸气在高山峡谷中不会很快消散,而是跟随热气团、顺着山坡上升,在哀牢山高海拔地带遭遇冷气团,形成浓雾,进而形成降雨。据统计,哈尼梯田的很多区域年降雨量可达1300毫米。丰沛的降雨被哀牢山上茂密的森林所吸纳,形成数量众多的山泉和溪流,即使在旱季也能源源不断地流淌。勤劳智慧的哈尼先民充分利用了这个特点,在山上挖出数量众多、布满山体、互连成网的人工沟渠。这些沟渠像银链一样将水导入梯田,并按灌溉需求沿梯田层层流下,最后回归谷底的红河。这样,哀牢山—红河就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局部水循环系统:河水—水蒸气—雨水—溪流—人工沟渠—河水。从工程学的角度看,哈尼先民巧妙地利用了太阳能驱动的“提水工程”,将河水提升到高山形成降雨,从而满足了生活和生产用水。
1. 关于霜、云、露、雾等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大量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的小冰晶B.云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滴及凝华成的冰晶组成的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滴D.雾就是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汇聚形成的
A、空气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直接变为固体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的花草树木上,就是霜,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B、云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滴、凝华成的冰晶组成的,正确;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树木上,故C错;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颗粒上, 而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故D错。 所以B选项正确。
A.根据示意图可知,海洋、陆地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故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出热量形成雨、雪,落回海洋、陆地,故B错误;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故C错误;D.人类活动会消耗水资源,同时会造成水污染,故D错误。
2.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如图所示为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海洋、陆地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收热量形成雨、雪,落回海洋、陆地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D.人类活动会消耗水资源,但不会造成水污染
3.海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B.雪是云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C.积雪液化成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必节约用水
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B.雪是云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C.固态的积雪熔化成液态的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故C错误;D.淡水资源总量较少且分布不均,所以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故选B。
4.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水平的 ,且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以下对水资源的利用中,恰当的是( )①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 ②推广家用节水器具;③垃圾可以扔到河里由水流带走;④大量开采地下水;⑤农业灌溉引用工业废水。A.①②⑤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④
①工业废水如果能够达标排放,这样就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故①做法正确;②家庭如果都能够利用节水器具,这样会减少对水的利用量,节约用水,故②做法正确;③垃圾扔到河里,会污染河水,故③做法不妥;④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大量开采地下水会破坏地质结构,故④做法不妥;⑤工业或生活废水对环境有很强的污染性,如果直接用来农业灌溉,会造成对庄稼污染和破坏,故⑤做法不妥。综上所述,恰当做法是①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选填“吸”或“放”)热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________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吸收热量汽化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直接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固态小冰晶变成液态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属于熔化现象。
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四、透镜的应用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4945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四、透镜的应用一等奖ppt课件</a>,文件包含34透镜的应用教学课件pptx、34透镜的应用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34透镜的应用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二、透镜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4945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二、透镜完美版课件ppt</a>,文件包含32透镜教学课件pptx、32透镜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32透镜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一、光的折射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4945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一、光的折射获奖ppt课件</a>,文件包含31光的折射教学课件pptx、31光的折射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31光的折射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