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埃及出现牛耕, 印度使用重犁, 小亚细亚赫梯人最先出现牛耕;埃及 发明冶炼青铜技术,出现水车;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古希腊各地普遍 使用铁工具石器锄犁
制造陶器汲水灌溉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出现西汉铁犁牛耕推广 唐代出现曲辕犁东汉翻车,三国马钧革新,唐代筒车
简陋笨重的犁、耙、 锄、铲、大木槌、斧头等,耕作方式 为多牛挽重犁铁犁牛耕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原始社会
结论: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而决定生产关系。
约一万年前 约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劳作方式: (农业和手工业)奴隶集体劳作
木、石、骨质农具为 主,出现青铜农具桔棉
奴隶社会铜石并用-青铜时代
个体家庭劳作 农业庄园式劳作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1)石制工具①特点: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②制作方法: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③制作过程:要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钻孔。
·青铜铲 布币 战国青铜镰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2)青铜器①产生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铜,并逐渐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②出现地区: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③概况: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生产力水平低下,产量较低,主要用于制作礼器和兵器。
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3)铁器①出现: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②传播: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③优点: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④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 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炒钢法”在西汉中晚期,中国出现新的炼钢技术“炒钢”, 这是在生铁冶铸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炼钢 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和液体状, 然后加入铁矿粉,同时不断搅拌,利用铁矿粉和空 气中的氧去掉生铁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铁中的碳含 量降低,去渣,直接获得钢,这就是炒钢技术。这项技术的发明是炼钢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冶炼业 能向社会提供大量廉价、优质的熟铁或钢,满足生 产和战争的需要。炒钢的出现促进百炼钢技术的发 展,人们以炒钢为原料,经过反复加热、折叠、锻 打成质量很好的钢件。但是炒钢和百炼钢技术还存 在一定缺陷,如炒钢工艺复杂,不容易掌握;百炼 钢费工费时。钢水
灌钢法,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 明的一种先进炼钢工艺。是中 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 成就。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 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 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 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 --“百炼钢”-- “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 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 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 出划时代贡献。
材 质 :石、木、骨头等--青铜--铁--钢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趋 势 :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铁农具广泛使 用于农业生产战国时期
出现了用钢制作的农具南北朝时期
石、木、 青铜器农具 蚌(耒耜)(数量有限)
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阅读教材P20【历史纵横】理解人类耕作方式的演化历程。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石器锄犁 铁犁牛耕
生产工具的进步,逐渐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推动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羌 社会变革 蒲关 。 洛阳郑睢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阳东北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百成都巴9 重庆北 荆州西北
春秋中期: 管仲分都城为21乡:2000家为一乡,口约20万人。 战国中期:‘临淄之中七万 尸,臣 窃度之,下户 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 ----《战国策·齐策》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 亩一石半 为要云工士工粮食产量增加 ·食货志》 (注:战国初粟平均亩产相当于今205.8市斤;20 世纪70年代,华北地区粟平均亩产量约400市斤。)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取代石器锄耕生产力的发展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21乡凡42000家。以一家五口计 齐桓公时临淄人
月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魏文侯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
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2.灌溉工具(1)概况: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 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2 ) 中 国①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②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变 化 趋 势 :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②从人力到自然力①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②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③扩大了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翻车(马钧改进)三国时期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3.畜牧工具(1)豢养驯化禽畜的古代畜牧业,也有其自身的工具设施。(2)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1)古代中国:纺织工艺水平较高。(2)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用 骨针缝制兽皮, 掌握钻孔和磨制 技术。汉 代使用纺车纺纱, 能够用提花机织 出带有精美花纹 的丝织品
新石器时代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 工具,取代原来的手 工捻线的方式。
元代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 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2.陶瓷工具(1)概况:陶瓷业是古代重要手工业之一,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坯车、匣钵、支钉。(2)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早期 南朝 唐宋时期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3.金属冶炼工具(1)锻打:①用途:用锻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制作 小型金属器具。②工具:A.用来融化金属原料的土炉B.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C.磨平金属的锉等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3.金属冶炼工具(2)铸造:①用途:采取铸造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②工具:A.坩埚(gangu): 融化金属原料B.范:使液态金属成型,在商朝和西周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作坊中大量打碎的范;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家庭式劳作(1)地位: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2)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3)表现①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方式。②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之后, 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2.农业庄园式劳作(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 产力低下。(2)表现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3.手工业家庭与作坊(1)概况:包括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 官营作坊。(2)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相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乾隆驻跸图》中江宁织造府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3.手工业家庭与作坊
中国的山顶洞人:用骨针 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 使用陶纺轮汉朝:使用提花机元朝以后:纺织机新石器时代晚期:坯车中国南朝:匣钵唐宋时期:支钉锻打工具:土炉、锤、锉等铸造工具:坩埚、范等
制作方法从打击为主到磨制——石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 时代晚期出现——铜器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 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步推广 铁器中国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原始社会末期,制造陶嚣,汲水灌溉 古埃及和中国已懂得用杠杆 原理进行灌溉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中国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 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饲养禽畜的圈厩喂马的马槽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shu) 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纤(ren),多治麻丝 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摘自《墨子》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 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奖励垦 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在分化。— —摘编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 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 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yu) 子孙以偿责者矣。——摘自《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状况 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3)据材料三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3)农民生活辛劳困苦,承担繁重的国家赋税、徭役,受水旱之灾,受封建债务的压迫,生 活常陷入绝境。
知识拓展:农业家庭式劳作【问题探究】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是封建社会重要劳作方式,是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2.提供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 及手工产品,保证自 给 自 足3.有 利 于社会稳定,保证国家赋税收入4.阻碍商品经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阻碍社会进步【问题探究】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分散性,耕作方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5.进步性,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
(三)农业庄园劳作【问题探究】东汉——魏晋南北朝,为什么会 出现农业庄园劳作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庄园经济的特点。原因:豪强地主土地兼并,并招抚大量依 附农民为其耕种土地,逐渐形成庄园经济。特点:①统治者对土地兼并采取纵容政策;②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土地兼并的危害,战乱 时期可使失去土地的农民依附于地主得到生 存空间;③容易产生地方分裂割据;④农民依附性强,地位低,劳动具有强制性 ⑤自给自足,市场性弱,不利于经济交流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图片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业工具的变化,手工业工具的进步,青花瓷,釉里红,劳作方式的发展,劳动人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业工具的变化,耕作工具的变化,青铜器,耕作方式变化,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灌溉工具的发展,马槽等,古代畜牧业工具,手工业工具的进步,纺织工具的进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示范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木蚌耒耜,铁制农具推广,灌钢法制作农具,春秋时期,生产效率逐步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